抹不去的背影——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逝世70周年

2020-12-17 綠楊夜話

他,以散文著名,情感真摯;

他,致力國學研究,恪守傳統;

他,堅守氣節和情操,憂國憂民;

他,老老實實地表現自己,愛憎分明;

他,是一部有溫度的作品,常讀常新……

——這,就是一個立體的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愛國知識分子。自稱「我是揚州人」。北京大學畢業後任中學教師5年,後終身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教授、主持國文(中文)系工作15年。

抹 不 去 的 背 影

——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逝世70周年

仲 玉 龍

今年適逢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逝世70周年,先生的經典名篇、學術風範和人格魅力成為寶貴的文化符號和精神財富,熠熠生輝。

一、「只有揚州可以算是我的故鄉了」

(朱自清《我是揚州人》)

先生與揚州有著難以割捨的關係。

1898年11月22日,朱自清出生在江蘇海州(今東海縣);3歲隨父遷到揚州府邵伯鎮;兩年後朱家遷居古城揚州,先後居住過7處地方,筆者都一一考證,唯安樂巷的故居保存完好,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風物繁華的綠楊城,滋潤著先生淳樸的心靈;底蘊深厚的文化城,陶冶了先生細膩的情感;英傑輩出的歷史城,造就出先生高亮的氣節。先生在揚州生活16載,度過了童年和青年時代,啟蒙教育從這裡開始,人格特質在這裡塑成。18歲畢業於兩淮中學(省立八中,今揚州中學),獲校長頒發的品學兼優獎,並考入北京大學。那年冬天,父母在揚州給先生與武鍾謙完婚。筆者在北京大學檔案館查看得知:先生在北大讀書時的成績名列前茅。

在揚州,先生作新詩《秋》《小艙中的現代》;為俞平伯的第一部新詩集《冬夜》作序;作省立八中(今揚州中學)校歌;作長詩《毀滅》一節。先生家的祖塋、31歲就離世的妻子武鍾謙和早逝的一兒一女葬在這裡。「青燈有味是兒時 」「兒時,便是憶的路的起點」。先生把揚州作為自己真正的故鄉,時隔30年的1946年,在重慶寫下《我是揚州人》。在《背影》《擇偶記》《冬天》《買書》等多篇詩文中描寫了揚州的景、揚州的情。揚州的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旅遊文化、歷史文化都從他的心中筆下流出。就在先生去世的前一個月,還託老鄉順帶揚州的大麥麵制食物。鄉情最難忘 ,若不是刻骨銘心的記憶,怎能如此點點滴滴在心頭。

——先生因揚州人生多了幾分精彩,揚州因先生城市添了一分靈氣。

二、「人才教育今發煌」

(朱自清《八中校歌》)

先生一直實踐並撰文探討中學國文教學。

1920年,先生從北京大學哲學系提前畢業,獲文學士學位,在杭州、揚州等中學執教國文5年。

先生在《教育的信仰》等論著中提出:「用人格教育的方法,進行健全人格的培養。」「為學與為人,應當並重,如人的兩足應當一樣長一般。」在溫州中學任教時寫下的校歌至今仍在沿用。為母校省立八中作詞的校歌,寫出了先生對學子的熱切希望,表達了自己的理想與抱負。

先生在清華任教期間依然關心著中學語文教育:應邀到中學演講,為中學語文教育編寫教材。《歐遊雜記》《倫敦雜記》大多連載在葉聖陶負責編輯的《中學生》雜誌上。和葉聖陶合作撰寫出版《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成為那個時期中學閱讀教學研究的最重要的指導用書。——先生倡導的中等教育閱讀教學觀,對當下的語文教學仍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三、「國學是我的職業,文學是我的娛樂」

(朱自清《那裡走》)

先生一生以文章為食。

散文的光環似乎掩蓋了先生其他方面的才華,先生在古典文學、新文學以及文學批評、語文教學等方面,都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先生一生共作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7種,190多萬字,出版專著12本,遺著編入《朱自清全集》等。

自從北大求學起,先生受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宣傳的新思潮啟迪和就讀時的哲學系主任胡適等人掀起的新文化運動和新文學革命浪潮影響,開始文學創作。起步於詩歌,寫過小說《別》《笑的歷史》。先生執教清華23年,開講李杜詩、文學批評、中國新文學研究、歌謠等十八門課,擔當起中國文學學科篳路藍縷的探索與教學。

先生對國學情有獨鍾。先生認為「新時代給我們帶來了新文化」,教學之餘開拓研究國學,立足現代,挖掘普及中華優秀文化遺產。歷時三年多於1942年出版《經典常談》,系統介紹數千年文化典籍的精粹。《詩言志辨》最能體現他「謹嚴而不繁瑣,專門而不孤僻」的治學特點,被公認為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和現代學術經典之作。

先生是一位現代詩人。先生一生作新詩60多首,對新詩的評論和研究貫穿一生。和葉聖陶、俞平伯創辦第一個詩歌雜誌《詩》月刊, 1919年2月發表的處女作《睡吧,小小的人》傳誦北大,長詩《毀滅》表現了對黑暗現實的憂憤和對光明、對美的憧憬。「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先生的散文詩《匆匆》成為惜時奮進的的警醒篇。《雪潮》《論中國詩的出路》等專著對新詩理論建設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先生的散文貯滿詩意。談論中國現代散文,沒有不提先生名字的。《綠》《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膾炙人口,一直為人們所推崇,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成為鑲嵌在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現代散文家李廣田說:「《背影》一篇,歷久傳誦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在中學生心目中,『朱自清』三個字已經和《背影》成為不可分的一體。」先生推崇雜文。先生說,雜文是「春天的第一隻燕子」。寫作出版的雜文集《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語文影及其他》,慎思明辨,破舊立新,為新時代助威吶喊。

——先生致力於普及傳統文化,成為學術研究與散文創作的一代宗師。

四、「只要人心不死,最後的勝利終久是咱們的」

(朱自清《北平淪陷那一天》)

愛國情懷如同一根紅線貫穿先生的一生。

「高風凝鐵骨,正氣養德行」。先生讀高中時就參加抵制日貨、義賣國貨愛國運動,在北大求學期間滿腔熱情投入新文化運動。

「要建紅色的天國在地上!」先生作《血歌》《維我中華歌》《綏行紀略》《新中國在望中》,痛斥列強欺凌、獨裁統治,熱情謳歌中華民族英勇抗日、浴火新生的戰鬥精神。冒險參加李公樸、聞一多追悼會,作演說,寫輓詩說「你是一團火」,擔任 「整理聞一多先生遺著委員會」召集人。1948年6月18日,不顧極其嚴重的胃病,仍與110位師友在抗議美國扶植日本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簽名,退回麵粉票證。「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別了,司徒雷登》)

——這就是先生愛國愛民的高貴品格,這就是先生超越自我的浩然氣節!

五、「人為自己活著,也為別人活著」

(朱自清《論誠意》)

先生既「論自己」也「論別人」。

先生一生都在奔波,在精神和學術上充實自己,在物質生活上僅能維持清貧。大學畢業的那年,當去父親為他結婚時做的、《背影》裡提到的那件紫毛大氅,正好買得一部新版的《韋伯斯特大字典》。1940年,在西南聯大時,昆明物價飛漲,為籌措續弦陳竹隱和孩子們回故鄉成都生活的路費,先生甚至賣掉在英國訪學時買給新妻的留聲機和兩本音樂唱片。「受了道德律的壓迫」,常常分析自己「狷的一面」,奉行葡萄即人生的「剎那主義」思想,告誡人們要善於捕捉、把握事情正來的時候。內憂外患,盡瘁於教書寫作......拖垮了自己,先生的苦日子一點也不匆匆,而自稱是「最易滿足的人」。

先生的《背影》《兒女》《給亡婦》《父母的責任》等至情之作,在讀者心中喚起了一種道德倫理感,人們總能從中找到共鳴。今年3月,筆者和先生的嫡孫朱小濤在南寧從先生大兒媳傅麗卿、大孫子手中接到捐贈給揚州朱自清故居的、先生在1948年5月寫的家信,以及陳竹隱送給傅麗卿的一塊手錶,頓時領悟到,什麼是「兒女情長」!

先生既「注意大節,也十分注意小節」。家人從學校院子裡撿來一張舊桌供切菜用,不讓亂拿;孩子取學校堆在家門口的黃泥玩,他也不許。先生在日記裡常常自責授課的錯誤,認為「慚愧之至!」下次上課時必改之。為《荷塘月色》中的月夜蟬聲引發的爭議,他請教、琢磨了20年,而作《關於「月夜蟬聲」》予以解釋證明。筆者在西南聯大蒙自分校博物館裡看到這樣一段介紹:「文法學院決定遷回昆明,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先生負責繁雜的遷校事務,朱自清先生處理得井井有條,從容不迫,一如他怡靜沉穩的散文一般。」

——先生「為己」為兒為夫為父為師為人,都善於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處理問題,處處感人至深。

六、「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匆匆而去,背影長留。

1948年8月12日,先生因勞作和胃病離開人世,走完了生命中最閃光的路程,留下那「不毀滅的背影」(沈從文),人們追慕先生、懷念先生。

清華大學成立朱自清先生治喪委員會並破例降半旗致哀,社會各界紀念詩文至今不輟。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的徐葆耕說:「先生是有弱點的,但沒有汙點。說先生是二十世紀的聖者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1953年,時任國家文化部長的茅盾先生為《朱自清文集》作序;1998年,12冊《朱自清全集》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6年,經教育部新編定的義務教育語文教材選用先生的作品有《春》《背影》;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一課為《荷塘月色》。在中學有限的課文課本裡,能選用一位作者的一篇作品就了不得了,何況先生有三篇!先生的《背影》等還被選入韓國、中國臺灣等地區教材。

揚州、昆明等地保留著先生的故居(舊居),供人們憑弔。清華大學、揚州中學等地矗立著先生的雕像,供人們瞻仰。「清芬正氣傳當世,選釋詩篇激後昆」,傳承和弘揚「朱自清文化」方興未艾。揚州中學(樹人學校)「朱自清中隊」和雲南師大(西南聯大師院前身)「朱自清班」成為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集體。「朱自清散文獎」「朱自清文學獎」「朱自清小荷散文獎」,先後在揚州、清華大學、東海啟動評選,致敬先生的散文精神。2015年起,以「閱讀成就夢想,書香美麗揚州」為主題的「朱自清讀書節」,引領揚州市民用閱讀裝扮更美好的明天。筆者見證了那景、那情。今夏,兩岸在臺舉辦「追憶文學中最動人的背影」活動,回憶先生在歲月中留下的雪泥鴻跡和文化背影。

這是先生人格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

——朱自清的背影高潔清朗,「朱自清文化」空間日益擴大!

(作者單位 揚州市文物局)

相關焦點

  • 朱自清逝世72周年:《背影》的真相
    今天是朱自清逝世72周年特以此文紀念先生朱自清有至情,可並不一天到晚纏綿悱惻;他愛真理,也並不逢人說教;他嚴肅認真,卻絕不板起面孔這本《背影》是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立即就被大家稱讚為「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父親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深深刻在了人們的腦海裡。它的出版,奠定了朱自清在文壇上的地位,他的散文成就從此得到世人公認。
  • 今年是朱自清誕辰120周年,揚州用這種方式永遠銘記他的背影
    今年是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昨天,東關小學文昌校區舉行了「揚州市朱自清小學」掛牌儀式;當天下午,揚州市朱自清中學校牌揭牌儀式舉行。朱自清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和民主戰士。朱自清的作品文辭優美、經典流傳、影響巨大。「揚州市朱自清小學」揭牌後,學生代表、揚州市十佳少先隊員黎昭成發言,表示將和同學們帶著光榮與責任,繼續傳承並發揚先生之風,以「揚自清精神 做靜美學生」為座右銘,在成長的路上演繹精彩。「朱自清先生高潔廉雅、仁愛求真、才華橫溢,是我們揚州人的驕傲與自豪。
  • 喵~今天是夏衍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喵~今天是夏衍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2020-10-30 2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岱宗仰止——紀念陳岱孫先生誕辰120周年專題圖片展20日在經濟學院...
    陳岱孫先生一生為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經濟學科發展、為我國的經濟學人才培養作出了卓越貢獻。陳岱孫先生更用簡短一句話概括其一生,他說:「我這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教書。」2020年,適逢陳岱孫先生誕辰120周年,為緬懷陳岱孫先生給予一代代學子的愛護與教誨,紀念先生學術品格和崇高的人格,弘揚先生的情懷、精神與思想,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於本年度開展了系列紀念活動,更聯手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於2020年10月20日在北大經濟學院一層大廳開展「岱宗仰止——紀念陳岱孫先生誕辰120周年專題圖片展」,歡迎廣大師生親臨展覽現場,跟隨一幅幅歷史留下的珍貴圖片,追念先賢
  • 紀念李劍晨先生誕辰120周年——江蘇省美術館藏李劍晨捐贈作品展24...
    2020年是「中國水彩畫之父」、美術教育泰鬥李劍晨先生誕辰120周年。李劍晨先生作為最早將歐式水彩引入中國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與關廣志並稱「南李北關」,為中國水彩畫藝術的開創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李劍晨先生認為,在藝術創作中,色彩就是力量,這也讓他的中國畫「繼承不泥於古,創新不離於源」,於熟練的西畫寫實技法上,融入了傳統筆墨精髓,達到富麗中見典雅、豐富中顯純淨的境地。其筆下的古典人物尤為精彩,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不僅筆力雄健,設色考究,且章法嚴謹,意蘊深遠,可謂「亦中亦西亦我,有血有肉有神。」
  • 新語境新解讀:紀念潘光旦誕辰120周年
    轉眼間已是我國近代著名學者、思想家、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重要領導人潘光旦的120周年誕辰。1999年潘光旦百年誕辰時曾由民盟中央和中央民族大學分別舉辦過紀念會,出版過兩本紀念文集(《中和位育——潘光旦百年誕辰紀念》,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潘光旦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年)。
  • 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暨2020年獎學大會
    ▌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暨2020年獎學大會9.069月6日上午,博白縣王力獎學協會2020年度獎學大會在博白縣城興隆西路香格裡拉山莊大酒店隆重舉行在王力誕辰120周年之際,為了進一步講好王力故事,弘揚王力精神,博白縣王力獎學協會決定對今年考上玉高、本科、一本、研究生、博士生並被錄取的150多位學子進行表彰獎勵。
  • 「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移師杭州
    潘天壽 耕罷圖 1948年 寧海文物辦藏 原標題:「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移師杭州   今年是20世紀中國畫大師潘天壽先生誕辰120周年,5月,「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隆重舉行。
  • 高安:紀念「吳有訓先生誕辰120周年」 傳「紅色」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江西網訊 周萬良報導: 4月19日下午,由高安市宣傳部、高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及吳有訓科教館發起的「紀念吳有訓先生誕辰120周年暨5.18國際博物館日」送展活動,來吳有訓的家鄉「荷嶺中學」,向全校師生展示吳有訓先生的工作場景圖片,以弘揚他熱愛祖國、獻身科教、治學嚴謹的高尚情操。
  • 紀念潘光旦誕辰120周年研討會:老一代學者的精神值得繼承
    紀念潘光旦誕辰120周年研討會:老一代學者的精神值得繼承 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2019-08-08 09:39 來源
  • 玩物致志 | 紀念陸儼少先生誕辰110周年秦權壺
    「隔林聞笑語,風送焙茶香」是陸儼少先生曾經寫下的詩句,這句詩被鐫刻在這樣一把有著特殊紀念意義的紫砂壺上。2019年是陸儼少先生誕辰110周年,優畫網聯合宜興紫砂壺頂級匠師,特推出紀念陸儼少先生誕辰110周年秦權壺。 此壺由顧景舟傳人親自擔當監製,它用料十足,重量十足,恰如陸儼少先生在藝術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 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在廣東梅州舉辦
    11月22日,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在廣東省梅州市舉辦,追懷畫壇巨匠林風眠的世紀業績,傳承弘揚林風眠的藝術精神。11月22日,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在廣東梅州舉辦。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豔 攝紀念大會上,廣東省梅州市政府與中國美術學院籤訂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助推產業發展振興、傳承發展林風眠美術文化、推進林風眠藝術的宣傳與研究等方面深化合作,推進產教融合,實現優勢互補,全力把林風眠的生平故事講好,把林風眠的藝術精神發揚好,高品位、高質量打造好林風眠這個重量級藝術IP。
  • 紀念冰心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在福州舉行
    福州新聞網12月18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今年是冰心誕辰120周年。在一個世紀的歲月中,冰心經歷了中華民族的苦難與新生,以獨特的創作個性與文學精神,給祖國、民族和社會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
  • 電機系舉辦紀念章名濤先生誕辰100周年暨成立75周年大會
    電機系舉辦紀念章名濤先生誕辰100周年暨成立75周年大會  【新聞中心訊 記者 顧淑霞 攝影 郭海軍】4月28日下午,清華電機系紀念章名濤先生誕辰100周年暨成立75周年紀念大會在主樓接待廳舉行。2001年,朱鎔基同志在辭去經管學院院長的時候再次談起章名濤先生的教育思想對青年學生的重要影響。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黃菊同志也為章名濤先生百年誕辰專門題詞:「深情緬懷章名濤先生,傳承清華電機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不僅影響了大批奔赴祖國各地的國家棟梁之材,而且也成就了章名濤先生這樣一位傑出的教育家。
  • 黃公渚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青島市美術館啟幕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實習生 王正一由青島市美術館、青島大愚美術館聯合主辦,青島當代藝術文獻中心學術主持的《大匠如斯——黃公渚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11月6日在青島市美術館啟幕,展覽持續十天,將於15日14時舉辦的學術講座後閉幕。
  • ...先生誕辰120周年展覽在清華開幕,展品中有他為武漢大學設計的校徽
    長江日報-長江網11月24日訊(記者李煦)11月23日清華大學舉辦「聞一多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暨專題展覽」,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數十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聞一多先生家屬代表、西南聯大校友家屬代表200人參加了大會
  • 朱自清誕辰122周年:永遠不會忘記那個背影「我買幾個橘子去」
    這篇文章不是鑑賞《背影》這篇散文的,我也沒那麼高的文學素養。今晚本想再發一篇三十六計的,可剛好看到朱自清誕辰122周年的消息,讓我又想起了他的那篇《背影》,想起了橘子,想起了家裡的老父親。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上面引用那段話大家熟悉吧,來自朱自清的的散文《背影》。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記得這句話了,朱自清的爸爸,去給他買橘子的場景,相信很多人記得,並且很多年都不會忘記,特別是那時候老師還讓我們全篇必須背誦來著。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
  • 民族翰骨 巨匠歸來 | 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先睹為快
    「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在浙江美術館舉行新聞發布會展覽現場2017年11月29日下午2:00,「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是今年「十九大」以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高峰意識、文化自信、文化創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大展覽。此次展覽是史上最大規模的潘天壽作品展,有128件(組)作品,寫生稿36件,文獻作品29件。此次展覽作品的來源於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潘天壽紀念館、寧海縣文辦、浙江美術館、西泠印社等。
  • 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張漫子)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政協京昆室、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19日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張君秋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畢生致力於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他在汲取、繼承京劇藝術各流派優長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創新發展,形成了別具一格、影響深遠的「張派」表演藝術,創作演出了許多特色鮮明、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
  • 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3周年座談會記
    天下為公 復興中華一一孫中山先生誕辰153周年紀念座談會記在今天富強的中國新時代,兩岸一家人,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期,迎來了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誕辰153周年的11月12日。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中華民族偉人「天下為公」的大同精神,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鞠盛杜慧芬詩詞事業工作室、北京五龍亭朗誦藝術團、中華文化復興系列活動組委會,壩河藝術團等聯合在北京舉辦「天下為公,復興中華一一孫中山先生誕辰153周年紀念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