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霓裳
曾經,我以為丈夫和孩子是屬於我的,所以我要把控好他們的一切。
於是我處處為他們著想,終日圍著他們的事操心、做各種決定和安排,我每天都為家中的瑣事忙得疲憊不堪。
但是,我越想把控一切,越容易感覺到失控和焦慮。他們似乎看不見我的好,覺得我做的一切都理所當然。甚至有時還嫌我煩,管他們太多,總會鬧出一些不愉快的煩心事。
後來,學習了NLP的我漸漸明白了:他們不屬於我,我也不屬於他們,我們每個人都只屬於自己。
如果自己都不愛自己,不照顧好自己,就沒有能力去愛別人。
當我不再試圖控制他們,而是給自己空間時,同時也給了他們空間,一切驚喜的改變悄然發生了。
以前,我會去參與兒子與女兒之間的溝通。比如,當孩子爭吵、打架時,我總會去扮演「公正的媽媽」。
幾天前,兒子和女兒又因為爭看一本故事書吵了起來,然後他們開始搶書,最後竟然打起來了。妹妹情急之下,咬了哥哥的後背,哥哥疼得發出了慘叫……
這種場面,在以前從未發生過。
我就站在門口的角落,靜靜地看著他們撕打,不再像往常那樣試圖去控制場面。
這是我第一次對他們沒有糾結的放手,一種很放心的感覺。因為,在我的內心有個信念:他們能夠自己解決好這一切的。
經過了一番折騰後,兩個孩子竟然相互擁抱言和了!
兩歲的妹妹還說出了平生第一句的「對不起」,「哥哥,我錯了」, 邊哭邊為心疼地哥哥吹著傷口。
哥哥則抱住了妹妹,說:「來,給你故事書看!我先帶你去買薯片吃好不好?」
然後,他們兩人手牽手一起出去買薯片了。
當你發自內心地相信孩子時,孩子往往也不負你的信任。
華海晏在《和孩子溝通,有愛還不夠》中,提到了NLP預設前提中,關於智慧父母的十個信念。
其中第一條信念是:尊重別人的內心世界。
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從他們的成長經歷中形成的。這些成長經歷構成他們獨特的人生經驗,這些經驗在日積月累中,漸漸內化成屬於他們自己獨有的信念與內心世界。
每個人的人生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信念和價值觀是不可複製的、獨一無二的存在。同樣的一件事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反應也是不一樣的。
我們要學會的是,尊重別人的不同。只有這樣,別人才會尊重你獨特的地方。
智慧的父母,都能夠尊重孩子的內心世界與獨特性。他們明白,孩子也是一個具有獨立思想與內心世界的人。
我們不能要求孩子的表現與反應與我們期待的是一樣的,更不可能把我們的想法和意志複製到孩子身上。
否則,只會扼殺孩子的自我,也就扼殺了孩子依靠自己力量解決問題的能力。
控制孩子、代替孩子做決定或解決問題,其實並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加在他們身上。
而尊重孩子的內心世界,才會放下對孩子的控制,讓孩子發揮他們的智慧來處理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相信孩子很重要。只有相信,才會尊重。
一、你不能改變別人,但你可以去改變自己,來影響別人。
這是智慧父母的第二條信念。
一個人不能指望別人放棄屬於他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去接受你的那一套。因為,每個人的信念,價值觀,規條系統都只對本人有效,對別人不一定有用,我們不能強迫別人接受。
總有些父母認為,自己是可以通過強迫、灌輸等外力來改變孩子的。這其實是一種意志的強加與控制。這樣的控制,往往會令我們失望和失敗。
其實,孩子真正的改變,是從他們自己內心發生變化開始的。而內心的主動改變,只能通過影響來產生的。
因此,智慧的父母都知道,我們不能改變孩子,但是可以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孩子。
二、有效果比道理更重要。
這是華海晏智慧父母的第三條信念。
講道理,往往是把焦點放在過去的事實上。而注重效果則是把注意力放在現在與未來上。
真正推動一個人改變的力量,是內心的感受,共鳴與醒悟。
有認同才有效果。
因此,智慧的父母會放下對錯的評判,帶著愛去理解和接納孩子,感受到愛的孩子,也會比較容易認同並重視父母的想法與感受。
一、溝通,其實是兩個人內心世界的相遇。
信念之四:每個人的世界都只存在於他的頭腦中。
我們憑著頭腦對世界的認知去處理每一件事。而我們的頭腦是很難分清主觀想像與客觀事實的,我們對事情的感覺與反應都是依據頭腦中的主觀經驗而產生的。
改變我們自己頭腦中的主觀世界,我們的感覺與反應就會隨之變化。
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有很大的不同,孩子有其獨特而敏感豐富的內心世界。
智慧的父母不會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懂得孩子,而是帶著一份尊重,一份好奇去探訪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樣才能產生真正的內心連接。
溝通,其實就是兩個人內心世界的相遇。
二、溝通的意義在於你得到的反饋(信念之五)。
溝通沒有對錯,只有有效和無效之別。讓對方收到你想表達的信息,這才是溝通的目的。如果對方沒有接收,你說的再對都沒有意義。
智慧的父母,不僅重視說話的態度和技巧,也更加注重傾聽和關注孩子的回應。
因為,在溝通中對方聽到什麼才是重要的。而溝通信息的傳遞和接收,大部分是通過潛意識層面產生的。因此,你對孩子說話的方式和態度,比說話的內容要重要得多。
一、重複目前的做法,只會得到目前的結果(信念六)。
當現有的方法行不能時,就要做出改變。
改變的最大阻礙之一是:習慣。它讓我們不假思索地去做某事,這會使我們不斷重複舊的做法,卻忘了要根據效果來做出調整和改進。
智慧的父母在處理問題時,是充滿彈性和靈活性的。當一種方法行不通時,他們就會尋找其他方法。
他們不會輕易給孩子貼上標籤,這也幫助孩子創造了更多的靈活與彈性的空間。
如果你做的事情沒有效果,那就改變你的做法。任何新的做法,都會比舊的做法多一分成功的機會。
二、凡事必有最少三個處理方法(信念七)。
智慧的父母凡事都有三個以上的處理方法,這意味著他們擁有更多的選擇,也就擁有了更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沒有辦法,其實是「已知的辦法都行不通」。但實際上,還有很多我們還沒有想過或還沒有認識到的辦法。只有相信「辦法總比問題多」,才有機會去找到未知的有效辦法,令事情發生改變。
一、所有人都擁有足夠的資源去成功,達成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智慧父母信念之八:沒有無資源的人,只有資源缺乏的狀態。
每一個人都有過成功和快樂的經驗,這也是他(她)使自己成功和快樂的能力。
智慧的父母,相信孩子就像一粒種子,內在已經蘊含了成就自己所需要的足夠資源。而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創造出適合種子生長的環境,讓它得以自動發芽並開花結果。
我們知道,凡事都有兩面。所有的事情或經驗裡,都同時擁有正面和負面的意義。有能力給自己製造出困擾的人,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擾。
智慧的父母會從事情或經驗中學習,吸收營養,而不是因為害怕困難、失敗與挫折等負面體驗而一再退縮。
二、在任何系統中最靈活變通的人,擁有最佳的成功機會,是最能影響大局的人(信念九)。
靈活,是指有一個以上的不同選擇。容許不同的意見和不同的可能性存在,這就是靈活。靈活,同時也意味著你容許自己去找到雙贏或三贏的可能性。
所以,智慧的父母,在面對孩子的行為時,他們不會只堅持單一的方式與想法,而是能夠嘗試讓自己擁有各種不同的選擇。
有了更多的選擇,也就意味著擁有了更多和更好的應對能力。這樣的父母,能夠更好地用自己的內心力量去感染孩子,對孩子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沒有失敗,只有回饋。
NLP認為,失敗只是意味著:過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我們需要做出改變了。
事實上,只有在事情已經結束的情況下,才有 「失敗」之 說。
如果事情還在持續發展的話,即便沒有達到預想的狀態,也不能說是失敗。從這一點上看,失敗其實只是過去的一種經驗,而經驗往往可以成為我們提升能力與自信的基石。
在智慧父母的眼中,沒有失敗,只有回饋。他們能夠從失敗中學會吸取經驗教訓,讓每次失敗都變成一種修正與提升自己的機會。
這便是智慧父母所擁有的第十個信念。
這十個信念,充分告訴了我們,每個人成功的資源,其實在他(她)自己的身上。父母需要做的是:相信自己,相信孩子。這種相信,會成為你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強大內心力量。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