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你人生的12個重要信念

2021-01-11 騰訊網

改變你人生的12個重要信念(建議收藏)

一、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1、沒有兩個人的人生經驗會完全一樣,所以沒有兩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系統會是一樣;

2、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夠絕對一致,因此,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反應會是一樣的;

3、沒有兩個人的態度和行為模式會完全一樣,因此,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發生在另一個人身上也會有一樣的結果;

4、一個人會做的事,另一個人不一定會做;

5、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構成了這個世界的奇妙可貴;

6、尊重別人的不同之處,別人才會尊重自己獨特的地方;

7、每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系統都在不斷演變中,所以沒有一個人在兩分鐘內是一樣的;

8、兩個人之間即使信念、價值觀和規條不一樣,仍能夠建立良好溝通或者良好關係;

9、給別人空間也就是尊重別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這樣才能有良好的溝通和關係;

『總結:臣服、接納和尊重對方』

二、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

1、一個人不能改變另外一個人,只能改變自己;

2、每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系統只對本人有效,不能強迫別人接受;

3、改變自己,才有可能改變別人;

4、一個人不能推動另外一個人,每個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動自己;

5、找出對方的價值觀,創造、增大或轉移對方在乎的價值,對方便會產生推動自己的行為;

6、一個人不能「教導」另外一個人,一個人只能引導另一個人去學習;

7、好的動機只給一個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給他控制別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願發生的權利;

8、不強迫別人跟隨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別人便不會抗拒;

『總結:只引導、不教導』

三、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1、只強調做法正確或者有道理而不顧是否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

2、在三贏(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則基礎上追求效果,比堅持什麼是對的更有意義;

3、「講道理」往往是把焦點放在過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則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來;

4、效果是計劃的基礎,也是所有行動的指針;

5、沒有兩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一樣,所以,沒有兩個人的「道理」是一樣的;

6、堅持道理,只不過是堅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個人身上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

7、真正推動一個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邊,要有效果就要加上理性方面的認同,有效果需要一個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鳴;

8、只追求有道理但無效果的人生,難以有成功和快樂的體驗;

『總結:效果=感性、感覺+理性認同』

四、沒有絕對的真實世界

1、每個人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把資料攝入頭腦,因為不可能,也不需要捕捉所有資料,所以感官運用總是對客觀世界的資料進行了主觀選擇;

2、攝入的資料經由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過濾而決定其意義,所以過濾出來的意義也是主觀的;

3、每個人的世界是主觀的;

4、沒有絕對的真實,只有主觀的真實或者相對的真實;

5、每個人都在用主觀經驗(即:自制地圖)在這個世界裡生活;

6、改變主觀經驗在腦裡的結構模式(即:自制地圖),便會改變事物對我們的影響和我們對事物的感受;

7、事情從來都不會給我們壓力,壓力來自我們對事情的判斷和反應;

8、情緒不是來自他人的言行或環境的轉變,而是來自我們對這些問題的態度,也就是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

『總結:情緒不來自於事情而是來自於想法』

五、溝通的意義取決於對方的回應

1、溝通沒有對與錯,只有「有效果」與「沒效果」之分;

2、自己說的多麼「對」沒有意義,對方收到你想表達的信息才是溝通的意義;

3、自己說什麼不重要對方接受什麼才重要;

4、用言語和身體語言進行溝通比文字更有效;

5、在潛意識層面發出與接受的信息比意識層面的信息多得多;

6、沒有兩個人對同樣的信息有完全相同的反應;

7、說話的方法由講者控制,效果由聽者決定;

8、改變說話的方法,才有機會改變收聽的效果;

9、溝通成功的先決條件是和諧氣氛;

10、聽者的抗拒是對講者說話方式不夠靈活的直接反饋;

『總結:要說就說對方願意聽的』

六、做法不同結果才會不同

1、任何新的做法都會比舊的多一分成功機會;

2、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須用與昨天不同的做法;

3、世界上每樣事物都在不停的改變(變化),不肯改變就會面臨淘汰或失敗的威脅;

4、只有不斷的改變做法,才能與其他事物保持理想的關係;

5、「做法」是規條,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點放在取得效果之上,就要靈活不斷地修正做法;

6、改變是所有進步的起點;

7、有些時候必須把全部舊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

8、過分專注於問題本身,便會看不到周邊的眾多機會;

『總結:隨機應變』

七、凡事必有三個以上解決方法

1、陷入困境的人,就是處理事情只用一種做法,並固執地認定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2、對事情有兩個做法的人也會陷入困境,因為他給自己製造了左右兩難、進退維谷的局面;

3、有更多的做法,就會有更多的選擇,有選擇就是有能力;

4、不成功說明用過的方法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5、沒有辦法只是說明已知的辦法行不通;

6、不論什麼事情,我們總有選擇的權利;

7、「沒有辦法」使事情畫上句號, 「總有辦法」則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

8、「沒有辦法」對我既然沒好處,應停止想它, 「總有辦法」對我有好處,應堅持這樣想;

9、世界上尚有很多我們過去沒有想過甚至尚未認識的方法。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有機會找到它並使事情改變;

『總結:方法總比困難多』

八、每個人都選擇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

1、每個人做任何事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一些需要;

2、每個人的行為對他的潛意識來說,都是當時環境裡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

3、每個行為的背後都必定有正面的動機;

4、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動機,才容易引導一個人改變他的行為;

5、動機不會錯,只是行為不能達到效果(滿足背後正面動機的效果);

6、接受他人的動機,他人便會覺得我們接受他;

7、動機往往是在潛意識層面,不容易意識地被說出來;

8、找出行為背後的動機,最容易的方法是問。問對方「希望從該行為中得到的價值是什麼?」

9、任何行為在某些環境中都會有其效用,因此沒有不對的行為,只有在當時環境中沒有效果的行為;

『總結:發現需求,滿足需求』

九、每個人都具備成功快樂的資源

1、每個人都有過成功快樂的經驗,也就是已擁有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

2、每個人都可以憑改變思想去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因而改變自己的人生;

3、所有事情或經驗裡面,正面和負面意義同時存在,究竟是我們的絆腳石還是踏腳石全由自己決定;

4、有能力給自己製造困擾的人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擾;

5、情緒、壓力、困擾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事物,而是由自己內在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產生出來的;

6、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或有可能,是自己得不到成功快樂的最大障礙;

『總結:相信的力量』

十、系統裡最靈活部分最能影響大局

1、靈活便是有選擇,選擇便是能力,最靈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

2、靈活來自減少行使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多憑觀察而運用環境所提供的其他條件;

3、靈活就是適應就是接受;

4、靈活是使事情更快產生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生成功快樂的重要因素;

5、靈活也是自信的表現,自信越不足,堅持固有模式的態度會越強硬;

6、允許有不同的意見和可能性便是靈活;

7、群體中固執使人們緊張,靈活使人們放鬆;

8、靈活不代表放棄自己的立場,而是允許自己找出三贏的可能性;

9、在溝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棄立場);

10、「流水」是靈活學習的最好老師;

11、靈活是主動改變,而固執則是被逼才做出改變;

『總結:一切皆有可能』

十一、沒有挫敗,只有反饋信息

1、「挫敗」是指出過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提醒我們需要改變的信號;

2、 不願意接受有「挫敗」的可能 ,便沒有資格享有「成功」的機會;

3、「挫敗」是把焦點放在過去的事情上, 「怎樣改變做法」是把焦點放在未來;

4、挫敗是過去的經驗,而經驗是讓我們提升的踏腳石;

5、經驗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自信的基礎;

6、每次「挫敗」都只不過是學習過程中修正行動的其中一步;

7、把每次的「挫敗」帶來的教訓掌握了,也就轉化成了學習的過程;

8、自信不足的人,潛意識總是在找「不用幹下去」或者「我就是不成」的藉口,「 挫敗」二字便很容易冒出來;

『總結:沒有「挫敗」就沒有成功』

十二、動機情緒沒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

1、動機在潛意識裡總是正面的,潛意識從來都不會有傷害自己的動機,只是誤會地以為某行為可以滿足某些需要,而又不知有其他做法的可能;

2、情緒總是給我們一份推動力,情緒是讓我們在事情中學習。學到了,情緒便會消失,沒學到,同樣的情緒還會再來;

3、我們可以接受一個人的動機和情緒,同時可以不接受他的行為;

4、接受動機和情緒,便是接受那個人,那個人也會感覺出你對他的接受,因而更願意讓你去引導他做出改變;

5、任何一次行為不等於一個人;

6、行為不能接受,是因為沒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把這當作兩人的共同目標,便能使兩人有更好的溝通和關係;

7、找出更好的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動機背後的價值觀。

本文來源於網絡,公益分享、參考之用,客觀思考、理性評論,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改變信念,改變行為,改變人生-TY隨筆
    正確的信念反應了真實的現實,但錯誤的信念限制你的能力,甚至改變了你的行動。在這裡我們舉個例子。這個例子是關於催眠的。在一次催眠的表演上,一位男士自願報名上臺,在催眠開始之前,催眠師請那個男士唱了一些什麼,他可能認為自己五音不全,所以,他唱的很猶豫,聲音也有些刺耳,觀眾們都笑了。
  • 堅定人生信念,世界都不會拒絕你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具有什麼樣的心態,他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也就會擁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這說明一個人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心境來改變自己的生活。如果人的心是向著太陽的,那麼就一定會」開花「。人之所以能,是因為相信能,這就是信念的力量。對一個有志者來說,信念是立身的法寶。
  • 【父母道·成長父母】改變您人生軌跡的重要三天!
    助力您這一生人生轉變重要的三天!
  • 《The Biology of Belief》信念生物學:信念認知改變生命質量
    ,是因為目前大多數人談到信念的力量,一般只是用心理學上的研究例子,來說明信念、思想、意念對人的生命行為有影響作用。在這樣的精神指導下,對信念、意識、思想這樣精神層面的東西對物質世界的影響作用有多大,便成了具有科學精神的自然科學研究者質疑的對象。心與身的作用研究上缺失了一個重要的環節——即心對身的作用機制是什麼?這或許就要深入到細胞或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了,因此布魯斯•H•利普頓的研究意義非凡。
  • 什麼樣的信念能帶我們走出人生最黑暗的時刻?
    我躲在房間好幾天,理智上知道有很多事要做,卻一做別的事就在心裡質問自己:你這麼快就好了嗎?奶奶的死對你來說這麼不重要嗎?直到室友敲開我的房門,對我說:你必須學著在失去親人的廢墟上重新生活。重建和悼念一定是同步的,因為她走後的廢墟就在那兒,你躲不開的。
  • 掌握這12條人生原則,你就有了解決人生絕大多數問題的能力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遇到很多問題,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往往不知所措。下面12句話,對應了人生大部分會遇到的問題並如何去解決它。掌握這12條人生原則,你就擁有了解決人生絕大多數問題的能力。幫你建立新的信念系統,改變舊的觀念,獲得新的生命狀態!
  • 三個故事告訴你,信心、希望和信念有多重要
    就這樣畢業之後,她順利地獲取了經濟學博士,回國後就去了政府部門工作還是個高級職稱。由於她的心直口快,總是得罪很多人,大家都勸她不要那麼較真,少講得罪人的話,但是她卻堅持自我,沒有隨聲附和。對工作中存在的弊端犀利的指出並不斷的改進。
  • 17歲文盲女孩,靠自學逆襲成劍橋大學博士,改變人生的是信念!
    這樣的願望,並不是空中樓閣,只要能有正確的信念,並足夠勤奮,足夠努力,每個人都有機會達成。美國女孩塔拉·韋斯特弗,就是依靠信念的力量,以及她自己的勤奮努力,徹底改變了人生的軌跡。失學的文盲女孩,17歲考大學,命運開始逆轉塔拉出生於1986年。她的父親在美國愛達荷州經營一家廢料場,母親是一名草藥師兼助產士。
  • MBTI職業性格測試:控制信念測評:你的人生由誰掌控?
    對生活擁有控制權對於我們有多重要?我們是塑造自己人生的代理人,或者只是被動地接受外部施加於我們的力量呢?什麼是控制信念?某一門考試的成績出來了,幾人歡笑幾人愁。沒考好的人之中,有的人會將失敗的原因歸結於自己的努力不夠,而有的人則會認為是命題老師的題目出得太難太偏了。
  • 改變教孩子學習方法收效甚微的現狀,是要增強孩子正確的人生信念
    我家小孩子現在正在讀初中,在人生當中最最重要的時間段裡面,可是孩子卻每天想著要玩手機,而且,今天居然還是把以前小時候玩過的手機遊戲又下載下來重新又玩起來了。我們問他以前玩過的遊戲為什麼到現在還在玩,他回答說:「遊戲升級了,被中國的公司買回來了。」
  • 人要堅定信念,積極面對人生
    按理說,這兩位,他們的工作性質都是教育改變別人的,他們的內心應該是強大的,可這種事竟然發生在他們身上,真是讓人匪夷所思。看來,現實社會中的有些人的心態方面,真是出問題了,真的需要好好的診治調整了。在人生的道路上長途跋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一帆風順的人生根本不存在。從本質上講,人是脆弱的,也是堅強的,就看你選擇什麼。有時候,堅強和脆弱只在一念之間。
  • 《The Biology of Belief》信念生物學:信念認知改變生命質量
    01.心理實驗證明意識對機體的作用力一些自然科學研究方面的朋友之所以會拒讀談信念的書,是因為目前大多數人談到信念的力量,一般只是用心理學上的研究例子,來說明信念、思想、意念對人的生命行為有影響作用。8個月後,再對學生進行複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但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權威性謊言」對老師產生了影響力,導致他們所期望的「好學生」都有積極性的變化,說明人們的行為發生與期望趨於一致。
  • 積極人生大學郭宇宸老師:信念的力量——「信念管理」如何提升孩子學習力
    我們期待這些方法能夠成為孩子自我管理的工具,從而培養出讓自己人生幸福卓越的能力。堅定的信念常常能激發人的潛能,挑戰不可能。當一個人有強大的信念的時候就會有勇氣挑戰困難,勇往直前。而當一個人失去信念,或者被消極信念限制了,他就會變得沒有無力,失去鬥志。
  • 人生感悟語錄:做好自己很重要
    1.餘生應該不畏將來,不執著與過去.先好好經營這當下的生活,珍惜眼前的人,這才是人生的最真實.2.比起懷念過去,期待未來,我們更重要的其實是學會喜歡當下的一切.用心過好自己的日子,慢慢地提升自己,人生自然就會是無限美好.
  • 影響人一生命運的6個重要階段及改變方式
    影響生命的幾個重要階段:1.受孕到懷孕初期孩子並不是從母親子宮生下之後才算出生,而是出生於性愛的那個當下。從0-6歲在孩子0-6歲的成長期間,你要傾注愛、注意力與關心在孩子在身上。做所有你能做的事,但必須持續愛著孩子,不要在這期間傷害他。還有一點很重要:你要減少對孩子說『不』的次數。這個年紀的孩子非常難以管教,且會持續跟你要這個、要那個,總是跑來跑去、動個不停。
  • NLP的智慧父母十個信念告訴你:成功的資源,在每個人自己身上
    其中第一條信念是:尊重別人的內心世界。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從他們的成長經歷中形成的。這些成長經歷構成他們獨特的人生經驗,這些經驗在日積月累中,漸漸內化成屬於他們自己獨有的信念與內心世界。每個人的人生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信念和價值觀是不可複製的、獨一無二的存在。同樣的一件事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反應也是不一樣的。
  • 只要有堅定的理想與信念:請不要畏懼人生,要相信生活值得擁有
    「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一個沒有理想、沒有信念的人,就像鳥兒失去了翅膀。如今生活千姿百態,難免會有不如意。請相信只要有正確的信念就會帶來積極的結果,因為信念造就生活。生活的嚮往、世界的模樣取決於我們理解它的方式。
  • 信念的力量
    不管他是單純想要買東西,還是要實現人生的夢想。不過,許醫師建議大家,我們要先「假設」問題的關鍵不是錢,因為重點在下一句:「問題的關鍵在哪裡?會不會是一種想法或信念被卡住了?是不是被物質的幻相欺騙了?」從這個角度思考問題,我們就能得到非常多意想不到的答案。
  • 信念對治療抑鬱症很重要,但很多人在受「假積極」的毒害
    未來的他表示贊同:「是這樣,所以『元認知』能力很重要。元認知與反省能力有關,反省能力有兩個關鍵要素,一個是隔離自我的能力,能夠以旁觀者的視角去觀察自己的內心想法和言行,一個是知行合一的能力,能夠將正確的信念轉化為具體的思考和言行。」
  •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人生信念處於搖擺不定狀態
    具有強烈愛國與民族意識、豐富的文史哲知識、健康的文化情趣,但人生的理想信念仍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   調查主要從愛國與民族意識、文史哲常識和文化與生活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考察。  理想信念觀是文化和生活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作為國家多年培養教育的棟梁之才,理想是引領人生前進的重要航標,在樹立人生理想問題上,選擇「有理想,並為實現理想而努力」的大學生佔65.8%,選擇「有理想,但覺得要實現很困難」的佔30.6%,而選擇「無所謂理想,每天能過得去就行」的佔3.7%,可見,大部分大學生還是有明確的理想抱負,但能有不少數的大學生對於如何實現理想抱有消極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