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古老的傳統智慧都提及命運透過自身的改變而改變,那麼我們到底要改變什麼才能改變命運呢?
這得先了解設定一個人命運的程序是哪些,只有找到源頭才能解決問題,不是嗎?
影響生命的幾個重要階段:
1.受孕到懷孕初期
孩子並不是從母親子宮生下之後才算出生,而是出生於性愛的那個當下。如果性愛期間父母都處於快樂和充滿愛的狀態,而且有意圖地設定想要把什麼樣的孩子帶到世上,這對那即將誕生的意識絕對有幫助。倘若父母處於創傷的狀態,感到驚慌、緊張、受傷等,都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個性。
2.懷孕中期到晚期
胎兒在子宮中的十個月也十分重要。子宮中的嬰兒胚胎就像一個正在靜心的瑜伽士,眼睛睜著,也能看見,也能聽見。
胎兒是具有完整意識的個體,能體驗到母親正在經驗的一切事物。事實上,他也同時體驗到父親正在經驗的許多事物。
這時父母所經歷體驗的一切都是一種胎教,比如,這個期間充滿愛的性愛,會讓胎兒感覺到父母之間的愛,性是美好的,是開心快樂的。夫妻雙方這個階段的關係對於孩子以後婚姻中是否獲得另一半關心,還是失落、出軌、婚變都有影響。
如果母親看恐怖片,或體驗巨大的緊張或壓力,胎兒也會經驗到。此時胎兒是純粹體驗的存在體,若母親處於寧靜平和的狀態,胎兒也會經驗到寧靜和平和,這對孩子的未來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父親能經常和母親坐在一起,對腹中的胎兒的分享生命中所學到的事物,知道他正在傾聽,那麼胎兒就能吸收這些智慧。事實上,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時期。
3. 生產時
生產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孕婦會經歷痛苦,但此時胎兒也正在體驗相同的痛苦經歷,甚至更痛;他不僅會有身體的創傷,精神及情感也會受傷。請想像一下:胎兒原本在子宮中感覺到極為舒適安全,生產時,周圍的空間突然減少,他經驗到一股強烈的窒息感,被擠壓到一條深暗的隧道……接著,突然來到一個有重力的世界,經驗到被他人評頭論足的感覺。
這是大自然所設計的出生方式,無從改變,那我們是否可以讓充滿創傷的過程至少舒服一點?如果母親不會驚慌、恐懼,如果她能學到任何形式的靜心,以平靜、放鬆下來,那會有極大的幫助。另外,你也可以使用生命能祝福來幫助母親放鬆。我們發現孕婦接受生命能祝福有極大的益處,不僅可以讓胎兒在子宮中的經驗更為舒適,也能讓產婦在放鬆的狀態下,將寶寶生出來。
4.出生至出生後的六小時
嬰兒出生後的最初幾小時收到什麼樣的對待十分重要,因為在出生後的六個小時內,孩子具有大人的意識,他的意識狀態是擴張的,能感覺到醫生、護士、母親、父親及周遭所有人的想法。如果環繞著孩子的人對這新生兒表示歡迎:「親愛的,我們等你好久啦!你是個天使,我們好愛你……」這個孩子會覺得他是深受歡迎的。反之,如果周遭的人對孩子品頭論足,不管是否有表達出來,請記得,孩子這時可以感覺人的意識,所以如果父親或母親想」太糟糕了,是個女孩「 孩子就會受傷,希望通過證明自己和男人一樣來博得他人的認可,她會很辛苦很操勞,如果周圍的人在說出或心想:「這孩子很黑。」「這孩子長得不是很好……」孩子也會覺得受傷,而且是一輩子的創傷,也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
即使之後父母開始愛這個孩子,世人也給予深厚的愛與關心,但受了傷的孩子還是拒絕相信有人會真心愛他們。他們總是沒有被愛的感受,除非透過生命中的某些過程得到療逾。
這就是我們說的」潛意識「,孩子的潛意識裡已經形成了固有的觀念信念。
所以在孩子出生後的六個小時內,如果周遭的人都可以表現出愛,將會非常棒。
對這個寶寶來說嗎,和母親接觸、被母親擁抱都是非常好的。強烈建議在寶寶出生後,請立即把他放在母親的身上,因為這樣會幫助寶寶的荷爾蒙穩定下來。和那些出生後沒有與母親接觸的、沒有被擁抱的寶寶相比,這些孩子的通常會溫和許多。
5. 從0-6歲
在孩子0-6歲的成長期間,你要傾注愛、注意力與關心在孩子在身上。做所有你能做的事,但必須持續愛著孩子,不要在這期間傷害他。還有一點很重要:你要減少對孩子說『不』的次數。這個年紀的孩子非常難以管教,且會持續跟你要這個、要那個,總是跑來跑去、動個不停。但是如果父母一直對他說:『別做這個,別做那個,這個不是給你的。』像這樣持續地說不,通常孩子就會漸漸養成暴力傾向,因為孩子的內在沒有可以接受拒絕的系統。
儘可能減少說『不』的機會,試著去順從孩子的希望。你當然不可能滿足孩子所有的希望,也許是因為財務狀況不允許,或者是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因此,為人父母者必須好好辨別。如果你無法提供某些事物,儘可能就別讓孩子看到它。試著防止孩子產生要它的欲望,因為即便是大人,要對自己的欲望說『不』也很困難。這個階段的孩子在經驗宇宙與生命,所以儘可能陪在他身邊。孩子六歲之前所體驗的品質,決定了他日後的觀點如何發展。如果要孩子未來成為快樂的人,就盡可量給他歡樂;如果要他未來成為有感知能力的人,就盡你所能地給他愛;如果希望他變成懂得感恩的人,就多多讚美他。做所有你能做的事,直到這個孩子滿六歲為止。
到此為止生命程序的80%已經完成,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6歲看到老。
6. 從6-12歲
在六到十二歲的階段,你必須像對待王子或者公主一樣地對待孩子。此時你開始找尋自由與紀律之間的平衡。不是透過強迫來規範孩子,而是幫助他形成良好的制約,對生命有正確、全面的觀點與意見。如果你希望孩子尊重工作的價值、關係與財富,那麼請以身作則。找一件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事,看著孩子模仿你,而在這過程中,你也會有所成長。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要是看到父母互相破口大罵,他很快也會對父母大聲頂嘴,不能對孩子說『不要大吼大叫!』『你還小』這類的話,因為他只是在模仿大人,而且孩子不會聽你的話,他只是模仿自己所看到的。有暴力傾向的孩子一定家裡父母有暴力思想或行為!
有很多東西是我們無法操控的,像是我們無法控制孩子跟哪一種朋友交往,也無法得知生命本身會提供何種教導,但只要父母能接受自己,彼此關懷並相親相愛,孩子就有可能成為很棒的人。
到十二歲為止,孩子生命的程序已經設定完成,她/他的思想、意識觀點、價值觀、信念決定了她/他的一生。
父母必須把十二歲以上的孩子當作朋友,你們是平等的。在生命的任何一個階段,孩子和你都是平等的,而你必須帶著尊重來愛他,因為受到尊重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偉大的個體。滿十二歲以後,你和孩子的對話必須有所改變,裡面沒有指令,只有建議和提問。
如果父母能培養問適當問題的藝術,協助孩子思考、做決定等,對孩子會相當有幫助。滿十二歲以後,孩子可能會有拒絕你的行為思想,去做那些你不要他做的事。比方說,如果你要他早點回家,他可能很晚才回家;如果你說不要跟某人玩,你會跟你唱反調;如果你建議某個課程可能對他有益,他就會拒絕去上。
通常孩子都會度過這個『說不』的時期,這在孩子人格的演化上是非常自然的階段,因為他需要確立自己的個體性。在這個階段,孩子試圖找到『我是誰?我是什麼?』的答案,無法再把自己想成某某人的女兒、某某人的兒子,而是試著將自己和父母分開,去尋求並證明自己是獨立的生命存在。所以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的拒絕你,即便你提供的建議可能更合理。但是,無須擔心或驚慌,因為孩子滿十八歲或二十歲時,自然會度過這個階段。
從上面我們已經了解到影響一個人命運的因素,可變是可能的!
真正的改變應該是從」無意識/潛意識「入手,去消融曾經經驗的傷痕同時思想觀念信念才會得到轉化。
形成了幾十年的人生模式很難改變,透過潛意識轉化技術也需要一個過程,從釋放內在舊的負荷傷痛、到消除傷痛印記、到意識轉化進入暢通信念模式、到回歸源頭連接更高的智慧、完成意識拓展進入」一意識「,或更高的」開悟「狀態。 在完成第一階段後,絕大數人的生命質量已經發生變化,從壓力、焦慮到看見充滿機會充滿希望的美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