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後就像一張白紙,任由父母在上面作畫塗彩,你想讓他成為什麼,就努力在上面畫什麼,塗什麼。
卡爾.威特: 「孩子的天賦生下來是千差萬別的,有的孩子多一點,有的孩子少一點。沒有一生下來就註定成為天才,也沒有一個孩子註定一生碌碌無為。一切取決於後天環境,取決於後天的培養和教育。」
蔡笑晚,年輕時是一名鄉村醫生,家庭貧寒,卻將6個孩子培養為5個博士,一個碩士。妥妥一家子學霸。
魯豫尊稱他為「博士老爹」,崔永元向他請教育兒方法。他說抓好小學階段,培養好習慣是關鍵。
一個人在孩童時期能否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將直接決定他長大能否成就自己。因為小孩在0-12歲之間大部分時間跟家人形影不離。而這個階段正好是孩子智商、情商、性格和心理各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
跟現在用金錢堆積出來的「學霸」不同。他們是實實在在用腦力和方法鑄就的真學霸。
愛因斯坦曾說:「我們一來到世間,社會就在我們面前樹立起了一個巨大的問號,你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的目的本身。」
如果出身就貧窮,而你還怨天尤人,放棄努力,那你的一生還靠什麼改變?
儘管家庭不富裕,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我們知道「教育是最好的投資」。讓孩子努力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學習不一定百分百改變命運,但是不學習可能連改變命運的機會都沒有。
小學習慣影響未來,一個好習慣讓你受益終生。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習慣。
——培根
家庭教育不只有學習,家長的陪伴和愛對孩子來說更重要。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不僅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更有利於創造出適合學習的環境。
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父母認為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送孩子上輔導班等就是贏在了起跑線。其實在孩子童年時期,家庭心理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於家庭物質環境,一個物質貧窮的家庭裡只要有家人間關切的愛和溫馨的環境,孩子就會在幸福的笑聲中快樂成長,而他也會在學習和成長中更加努力。
孩子小時候不要用利用家長的權威命令孩子、逼迫孩子。而是像朋友一樣關心他們,不能居高臨下,這樣不僅孩子不會跟你說真心話,長大後也更容易變叛逆。
父母放下架子,學會做孩子的朋友,不讓孩子產生一種父母高高在上的感覺,孩子也會更加的尊敬你,親近你,也願意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家庭教育的效果會更好。而且這件事一定要從小開始,長大了孩子習慣養成,很難改變。
感恩教育一定是從小開始,感恩是幸福和成功的來源,人應該持之以恆地懷有這種感情。
孩子對父母心懷感恩之情,會更加體諒父母工作的艱辛和生活的不易,會主動做家務,會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孩子對老師懷有感恩之情,會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及時複習,取得好成績。從小養成感恩好習慣,無論對學習還是未來人生都很有幫助。
蔡笑晚說,這是他在孩子12歲以前一直堅持的教育原則。只要你在孩子小學階段做好了這幾件事,你的孩子一定是優秀的,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做人上。
調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所有的學霸家庭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非常注重孩子小學階段的習慣培養。
人的一生中所用到的90%以上的基礎知識,在小學階段就已經學過並掌握了;人的性格形成在小學階段已經完成了90%;人的大腦開發在小學階段已經完成了90%;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小學階段已經基本定型。
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在小學階段基礎不紮實,會對之後的學習產生極大影響。
所以父母要做的是在小學階段對孩子進行習慣的培養。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是一本父母必備的育兒書籍。強調了小學階段的重要性和習慣對孩子未來學習及生活的重大影響。
小學階段不僅要打好紮實的學習基本功,也要練就好品格、習慣的童子功。因為一旦養成了未來會很受益。
強調了小學階段的重要性,重點培養學習習慣。把親子關係、人生觀、思維習慣以及父母存在的教育誤區一一羅列。
同時對一至六年級孩子身心發育特點和培養重點分章節一一進行了介紹。
比如一年級鼓勵孩子適應新環境,消除「恐懼心理」。
二年級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培養專注力。
三年級改掉平時寫作業「磨蹭習慣」,提高學習效率。讓孩子輕鬆快樂學習,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方法。解決了家長輔導作業難的問題。四至六年級針對不同發展特點有改進方法。
除了學習,小學階段還是品格、人生觀、能力養成的重要階段。教會孩子懂禮貌、感恩、樂於助人、負責任,全方面培養孩子清晰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而不是只注重學習,讓孩子在有愛的環境下健康快樂成長。
假期是很多父母容易忽視的,假期可以有很多方法可以讓孩子過得充實有趣。
教會孩子遠離危險、保護自己、合理制定計劃,充實度過假期,增加社會實踐鍛鍊自己的能力等等。
總之,小學階段是人生中非常關鍵的一個階段,不止是孩子,父母也要跟孩子一起成長。本書是擁有20年教齡的一線教師編寫。一本書全方位介紹了孩子成長的各種煩惱和培養重點。原價35元,頭條開學價29.9元,一本可以用整整6年的書籍。文末可下單。
願我們都能陪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做智慧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