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子女裡5個博士1個碩士,說到這位父親的育兒經,只有短短6個字

2020-09-04 熊瑩老師

「 這是熊瑩家庭學院原創好文」

前段時間,學院君給大家介紹過一位超級厲害的媽媽——全惠星。她把六個孩子全部送進了哈佛耶魯,被譽為「韓國首席媽媽」。

不可置否,媽媽對孩子一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然而,再怎麼精明能幹的媽媽也替代不了爸爸的作用,爸爸與媽媽對孩子的意義和影響是不同的 。

心理學研究表明:爸爸代表的是社會對個人的規則和要求,媽媽代表的是家庭的溫暖。當孩子還處於嬰兒時期時, 媽媽的作用可能更大,因為媽媽更容易偵察到孩子各種各樣的需求。

當孩子逐漸接觸到更大的世界時,爸爸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如果孩子與爸爸經常相處,他能變得更加獨立、自信、更容易適應新環境。

所以,上天安排父母合作才能孕育孩子,同樣,也只有父母合作才能教育孩子。但是,爸爸在家庭教育當中的特殊作用,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了解,結果耽誤了很多孩子的成長。

在「喪偶式育兒」愈發被提及的當下,學院君發現了一位陪伴孩子成長的好爸爸。在他的身上,我們能清楚地看到,「父親」對於一個男人、一個孩子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他叫蔡笑晚,用自己的遠見和膽識,培養6個子女走上成材之路,令無數人嘆服。

他的6個子女中,有5位博士、1位碩士,他也因此被人們稱為「人才魔術師」。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他說:「父親,就是一生的事業。」

出生於1941年的蔡笑晚,成長於溫州當地一個殷實的知識分子家庭。

受到家庭的薰陶,蔡笑晚從小就有著「讀書夢」,在學習上,始終是弟弟妹妹眼裡的表率。然而,即便學習成績優異,父親曾經的國民黨法醫身份就像是銅牆鐵壁,阻擋了他的求學之路。

但年輕的蔡笑晚並沒有放棄,15歲的他自願去最艱難的地方支教。在小學教書期間,由於表現出色,他在學校的推薦下,進入了當時的杭州大學學習物理,圓了自己的讀書夢。

然而造化弄人,正當蔡笑晚在學業上孜孜以求、準備大展拳腳時,父親卻病逝了,他不得不退學回家,擔起養家的重任。

青年時期,蔡笑晚被現實阻斷求學路。但他一直知道,對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家庭走向成功的基礎。和許許多多的家庭一樣,失去讀書機會的蔡笑晚把夢想轉到了孩子身上。

1967年,26歲的蔡笑晚迎來了生命中的第一個孩子。當時蔡笑晚心想,自己沒能實現的大學夢,何不讓兒子來實現?

於是,從那時起,蔡笑晚就決定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但他與其他將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的父母不同。面對孩子的所有問題,他不急不躁、不拋棄、不放棄,站在平等的角度去陪伴孩子成長,用愛來養育孩子。

可以說,他把父親的職責做到了極致。而正是這種為人父親的責任感,使得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教育成績。

心理學家佛洛姆曾說:「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一位能從26歲起就把「父親」當做自己一生的事業的人,怎麼會養育不出優秀的孩子?

所以,蔡笑晚的第一個育兒秘訣其實很簡單,就是正視父親這個角色,發揮父親的作用,讓孩子在父母共同陪伴下成長。而具體的教育方法呢?學院君根據他的經歷和經驗總結出了三個關鍵詞:早教、立志、自學。

「早教,是奠定孩子未來學習能力的基礎。」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教育口號刺激了無數的父母。動輒上萬的早教費用,不但沒有把父母們嚇退,反倒令眾多父母趨之若鶩,唯恐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別人家的。

「孩子的早期教育要不要做?」答案是肯定的。但「早期教育怎麼做?」卻是個值得令人深思的問題:送往昂貴的早教培訓機構?聘請名師親自輔導?

其實,早期教育最適合的場所是家庭,最重要的內容是父母的親子教育。上培訓班、請家教、找名師,雖然也是早期教育,但都無法替代父母能夠給孩子帶來的內心力量。

那麼,早期教育什麼時候開始呢?科學研究表明,嬰兒到達3歲時,大腦發育已達成人的 80%,而0~3 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也是孩子語言、性格、學習能力、生活習慣等培養的黃金期,需要頻繁的語言刺激和肢體互動來促進大腦的發育和認知的發展。

這段時間大腦發育好的孩子,往往思維聰敏,反應能力快。等上學了,優勢更突出,學什麼都比別人快,很容易趕超別人一大截,還不費勁。而一旦錯過這個時期,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或者將永遠無法彌補。

蔡笑晚深知早教的重要性。大兒子蔡天文出生還不到十天時,蔡笑晚就在他下巴上劃一下,就念「一」;劃兩下,就念「二」…… 兩三個月時,輕打他的手心,邊打邊念「一、二、三、四、五」,當這樣的動作每天重複多次之後,小天文開始對數字變得異常敏感。

後來,蔡笑晚還在家中家裡設了個「銀行」,每個孩子都有一本「家庭存摺」。那時,他們家常上演的一個「節目」是,蔡笑晚出題,讓六個孩子去做,誰算得快、算得準就給誰存上五毛錢。

這樣的數字啟蒙教育,不僅鍛鍊了孩子們的思維,還在家中營造了一種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6個子女一個個都不甘落後,大兒子蔡天文,15歲念大學,那二兒子蔡天武,就14歲讀中科大少年班。

學院君覺得,正是幼年階段開始的啟蒙訓練,給孩子們埋下了強大的學習因子,為他們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爸爸媽媽們,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們必須把握住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前3年。

「立志,是導致孩子間有差距的關鍵因素。」

孩子們一過三歲,蔡笑晚的育才策略裡又增加了一項立志教育。他堅信「從小立大志的孩子,不會滿足於現狀,取得成績後,還有更上一層樓的決心和氣魄」。

不過,孩子們剛出生那幾年,家裡經濟條件還不算好。全家人住在一間租來的百年老屋裡,只有16平方米,坐南朝北,夏熱冬冷,樓下是店堂,樓上是一家8口的臥室兼書房。

雖然住的地方破舊,但蔡笑晚在龜裂老化的牆壁上貼滿了愛因斯坦、居裡夫人、牛頓等科學家的畫像。而且,他平時一有空兒就給孩子們講這些科學家的故事。

而且,蔡笑晚還把《 荷馬史詩 》寫進了家訓。他說:「我經常教他們背誦《荷馬史詩》中的一段:莫辜負你一片聰明美質,你須抖擻精神,留個芳名在青史。」

其實,除了外部環境刺激,引導孩子樹立遠大抱負是需要技巧和藝術的,蔡笑晚多年的經驗是「潛移默化」。

蔡笑晚第一次帶大兒子去給他爺爺掃墓時,他才三四歲,他問爸爸墓裡面是什麼,蔡笑晚說他爺爺躺在裡面睡覺。兒子又問爺爺還會出來嗎?蔡笑晚說等他讀了博士爺爺就出來了。兒子還是不懂,問博士是什麼,蔡笑晚就說讀書一直讀到頂就是博士。還告訴他,爺爺讀了中央法醫研究所,名氣很大,所有認識他的人都很尊重他。

在蔡笑晚一手營造的氛圍薰陶下,大兒子天文每年都問爸爸他什麼時候可以去上學,而小女兒天西四歲時就對蔡笑晚說:「爸爸,我要做中國的居裡夫人。」

懷揣這樣的夢想,天西9歲就從小學畢業,18歲考上麻省理工學院博士,22歲獲得哈佛大學博士,現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蔡笑晚說:「人的智力相差無幾,真正決定成才的,是經常為人們所忽略的非智力因素,諸如意志、道德、健康、社會交往能力等素質。」因此,立志, 是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從小有志向的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自學,是讓孩子走上成才之路的好方法。」

在蔡笑晚看來,早期教育和立志教育已經奠定了孩子們的人生發展基礎,之後就是採取什麼方法讓孩子們走上成才之路。他採取的方法是是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蔡笑晚覺得一個真正做學問的人,他的能力和才華絕不僅僅是老師能夠教給的,必須通過自學才能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

由於自己擁有豐富的自學經驗,從孩子們上小學開始,蔡笑晚便開始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但這種培養並不是盲目的,「第一是看以前的基礎是不是紮實;第二要看孩子對新事物的興趣;第三要看他對目標有沒有強烈的追求欲望。」

如果孩子們符合條件,蔡笑晚就循序漸進地展開培養。

當孩子們上學時,他首先熟悉課本,搞清楚課本的重點難點,然後再教孩子。

「我不會一課一課地教他們,而是告訴他們哪些重要,要先學;哪些次要,可以晚些學。」

其實,在自學這件事上,蔡笑晚在孩子們小時候就起到了良好的榜樣。

為了能讓孩子們從閱讀中汲取影響,小時候他就經常讀書、講故事給孩子們聽。即使在孩子們學習緊張的時候,也鼓勵孩子多看一些課外書籍,開拓思維和能力。

為了讓孩子們專心學習,他先做好帶頭作用,晚上全家人都會圍坐在燈下,蔡笑晚看專業書,孩子們讀課本,這已經成為晚飯後雷打不動的習慣。

直到晚年,蔡笑晚也保持著天天讀書的習慣。他甚至還鑽研相對論,並撰寫了大量論文,與錢學森通過信。

看到蔡笑晚的做法,學院君有種感嘆:早教、立志、自學,這三點確實是值得學習的教育方法,但無論是什麼靈丹妙藥,都得需要父母的心血付出。

對於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蔡笑晚曾直言:

「那些只在周末晚上親一下孩子額頭的父親是失職,更是失敗!」

作為一名父親,他言傳身教,殫精竭慮,有毅力、有勇氣,注重溝通,尊重孩子,還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陪伴,所以他才能創造出奇蹟。

相關焦點

  • 《我的事業是父親》:6個娃5個博士,這位父親的育兒經火了
    蔡笑晚本來是一名村醫,自己也沒有什麼特別高的文化,但是他的育兒觀非常好,一共生了6個孩子,其中5個都是博士,另外一個也是碩士,可以說他的孩子個個都是精英。孩子的成功並不是偶然,與蔡笑晚的育兒觀有密切的關係,蔡笑晚曾經透露,自己教育孩子的秘訣只有24個字,那就是「早期教育、從小立志、培養自學、先學做人、快樂教育、愛與溝通」。
  • 鄉村「赤腳大夫」的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秘訣只有24字,值得學習
    鄉村「赤腳大夫」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秘訣只有24字,值得學習這位爸爸名叫蔡笑晚,是浙江瑞安的一個小村落的村醫,他自己沒有上過大學,但6個孩子中,有5個是博士,1個是碩士,都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大兒子名叫蔡天文,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生。
  • 浙江鄉村醫生6個孩子,把5個培養成博士,育兒秘籍卻只有24個字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一共6個孩子,把其中5個培養成博士,1個培養成碩士。這樣的教育履歷,可以說是光輝耀眼了吧。 不過,培養出如此多優秀子女的人,並不是什麼名人,而是一個普通的父親。
  • 蔡笑晚6個子女,5博士1碩士: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好老師
    "博士老爹"我們常常說別人家的孩子,其實在孩子的眼裡也有別人家的父母,蔡笑晚就是這樣的典型的別人家的父母,他總共有6個子女。5個兒子中有4個兒子都是美國著名大學的博士,小兒子是中國科技大學碩士,而唯一的女兒先是麻省理工博士,後來又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如今更是成了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 「博士老爹」蔡笑晚:教子有方,養育6個子女5個博士1個碩士
    說的是竇燕山,教子有方,子女各個都是人才。然而,如今有一個現代版的「竇燕山」。養育6個子女,5個博士1個碩士。也是這個原因他被稱為「博士老爹」。他的教育理念顯然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蔡笑晚:教子有方,養育6個子女5個博士1個碩士這位「博士老爹」這是浙江瑞安的蔡笑晚。
  • 6個子女,5個博士1個碩士!這個溫州人被稱為「博士老爹」
    來源:世界溫州人家園記者丨章慧聰攝影丨劉琨視頻丨吳昱燊「如果說要總結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我想也許可以用六個字來描述:早教、立志、自學。"蔡笑晚點明了家庭教育的三個關鍵詞,環環相扣地形成了子女成長成才的「不二法寶」。
  • 一門6學霸,5位博士1位碩士,「傳奇」父親說,秘訣是這16個字
    有這樣的一位父親,他被譽為"人才魔術師",他的家庭中有6個兒女,每一位兒女都是學霸,在各自的領域中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績,目前共有5位博士和1位碩士。>他的小兒子蔡天君,16歲時就考上了合肥工業大學;21歲時考上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23歲就獲碩士學位;他唯一的女兒蔡天西,在18歲時就考上了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22歲時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24歲開始執教哈佛大學;28歲時就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
  • 一門6學霸,5位博士1位碩士,"傳奇"父親說,秘訣是這16個字
    有這樣的一位父親,他被譽為&34;,他的家庭中有6個兒女,每一位兒女都是學霸,在各自的領域中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績,目前共有5位博士和1位碩士。,23歲就獲碩士學位;他唯一的女兒蔡天西,在18歲時就考上了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22歲時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24歲開始執教哈佛大學;28歲時就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
  • 6個孩子,5博士1碩士,父親暢談育兒方法:關鍵在早期教育
    但在育兒路上又深感迷茫,自己的孩子總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於是把責任推到先天優勢上,認為學霸是天生的。其實學霸是後天培養出來的,一位鄉村醫生爸爸,一口氣培養了6個學霸。,5個是博士,1個是碩士。我的六個孩子之所以個個成才,關鍵在此。看看他6個孩子有多優秀,貨真價實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老大蔡天文畢業於康奈爾大學,36歲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老二蔡天武17歲考上博士,後成為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
  • 她一手培養13個博士,教子經卻只有15個字!值得每個家長學習!
    1她,生5男8女,40歲守寡,一手培養13個博士,教子經卻只有「15個字」;她,生於書香門第,大家閨秀,但為了養家餬口,甘願放低姿態去當傭人;她,62歲刻苦學習英語,最終通過移民考試,順利移民美國;她,養育的13個子女,無一例外均獲得博士學位;她,是一位普通的華裔,得到兩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布希)的稱讚,被譽為"偉大的母親
  • 「博士老爹」蔡笑晚的格局到底有多大?6個孩子5個博士,1個碩士
    相信不少人對蔡笑晚老先生的育兒經驗有所耳聞,他家中一共6個孩子,其中5個都是博士,1個碩士,如此成功的教育讓不少家長感到羨慕。曾被魯豫稱為「博士老爹」的蔡笑晚在那個「讀書無用」盛行的年代裡,能夠以卓越的眼光來教導孩子成才,不得不說,父母的格局真的很重要,往往父母的格局就能決定孩子的結局。
  • 浙江鄉村醫生6個孩子5個博士,他的育兒觀只有24字,值得父母學習
    這位&34;,培養出5個博士,他的教育方式值得父母們學習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相信各位父母都有這一種期盼。但是,並不是所有子女都能滿足父母的這種期盼。很多孩子就是平平無奇,沒有太多出色的亮點。那麼,孩子們的平凡,僅是因為他們自己不努力造成的結果嗎?
  • 6個孩子5個博士1個碩士,父親育兒心得:要狠抓小學階段的教育
    對於蔡笑晚老師可能有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要知道他可是在「讀書無用論」盛行的年代裡,憑藉著自己的遠見,將6個孩子培養成了5個博士和一個碩士,就連主持人魯豫都尊稱他為「博士老爹」,眾多名人也都紛紛向他求教,因此他的家庭也被評選為「全國最美家庭」!
  • 鄉村醫生6個娃5個博士,他的育兒觀只有24字,卻值得所有父母借鑑
    孩子是否平凡,歸根結底在於父母的教育,世界上沒有「笨小孩」,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都說父母是孩子出生後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他是一位鄉村醫生,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6個孩子5個博士,另外一個是碩士。
  • 家庭教育的奇蹟:一家6子,5個博士1個碩士,教育方式有何奇特?
    中國就有這麼一位偉大的父親,譽為人才"魔術師",他把教育子女當成了自己一生的事業,將六個孩子都培養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材,他們中間5個是博士1個是碩士,可以說是一家精英了。教育從小就要抓起這位父親叫做蔡笑晚,他所成長的家庭,也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所以從小就受到了教育的薰陶,父親小學畢業以後就做了醫生,要知道那個年代,上過學識過字的人就已經很厲害了。
  • 家庭教育的奇蹟:一家6子,5個博士1個碩士,教育方式有何奇特?
    中國就有這麼一位偉大的父親,譽為人才&34;,他把教育子女當成了自己一生的事業,將六個孩子都培養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材,他們中間5個是博士1個是碩士,可以說是一家精英了。蔡笑晚,他所成長的家庭,也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所以從小就受到了教育的薰陶,父親小學畢業以後就做了醫生,要知道那個年代,上過學識過字的人就已經很厲害了。
  • 村醫6個孩子5博士,魯豫請教秘訣,博士老爹的回答只有25個字
    近些年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呼聲居高不下,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在很多人眼中也成了富裕階層的專屬物,但浙江的一位老人卻對這種言論做出了最為直接的反駁:這位老人名叫蔡笑晚,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村醫,家中有6個孩子,其中5個獲得博士學位,一個獲得碩士學位,無論男女都稱得上是青年才俊。
  • 6個子女5個博士1個碩士,「家教專家」蔡笑晚,如今過得怎麼樣
    他是人們口中的「魔術師」,將將家庭教育當成自己的事業,經過他的悉心栽培,他和妻子生下的六個子女中,有無謂成為博士,有一位成為碩士。他的事跡,曾經轟動全國,受到了不少媒體的關注,他還曾自己寫書,到各個城市去做演講,將自己的家庭教育經驗傳授給廣大的父母,他就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專家蔡笑晚。
  • 6個子女全是博士,這位媽媽告訴我們,有三個簡單易懂的教育方法
    如果子女讀書厲害,那麼父母很可能會受周圍所有家長的羨慕,同時大家也會都想和這樣的父母請教一下如何教育出優秀的子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是也能夠發現成功的教育方法往往都是相似的。教育出六個名校博士的媽媽表示,有三個簡單的交易方法可以掌握。
  • 她生5男8女,全部培養成博士,教子經只有15個字!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這位母親的育兒經值得每位家長學習。 (晚年的王淑貞) 1 五十二歲守寡,十三個子女,十三位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