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呼聲居高不下,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在很多人眼中也成了富裕階層的專屬物,但浙江的一位老人卻對這種言論做出了最為直接的反駁:
這位老人名叫蔡笑晚,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村醫,家中有6個孩子,其中5個獲得博士學位,一個獲得碩士學位,無論男女都稱得上是青年才俊。
老大蔡天文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博士學位,2008年獲得了「考普斯總統獎」;老二蔡天武獲得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博士學位,是美國高盛公司的總裁;老三蔡天思獲得美國聖約翰大學博士學位,開辦了自己的公司;老四蔡天潤獲得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博士學位,在上海創辦了私人醫院;老五蔡天君獲得中國科技大學碩士學位,任職於建設銀行;老六蔡天西更是18歲就成為了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博士,畢業後在哈佛大學任教。
蔡先生的6個孩子不但都有極高的學歷,而且所就讀的學校也都是全球頂尖的國際名校,並不是某些給學歷鍍金的野雞大學,而這樣一位出身低微,卻能培養出6位高學歷孩子的父親,自然也被很多人所關注,著名的人物採訪節目《魯豫有約》就曾經邀請過蔡笑晚先生。
而蔡笑晚先生也在節目中不吝賜教,面對主持人講出了自身對於孩子的教育秘訣,而這秘訣也十分的簡單精煉,只有25個字:從小立志,培養自學,先學做人,快樂教育,愛和多溝通,早教教育,這25個字說起來簡單,但每一樣卻都內有乾坤,值得人仔細琢磨。
一、從小立志
有目標才能有方向,有方向才能有動力,蔡笑晚先生認為:從小立志,是孩子成功的首要因素,蔡笑晚先生強調,所謂立志並不是讓孩子執行家長的意志,要讓孩子真正的有自己的想法,只有來自於自身的意願,而非被家長強行灌輸的志向,才是孩子終生奮鬥的動力。
二、培養自學
培養自學則是孩子成功的重要方法,很多家長關於孩子的學習方面總喜歡催促孩子學習知識,但其實如果從長遠角度來看,監督學習是不如培養自律習慣來的有效的。家長可以通過監督,幫助孩子在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階段有一時的領先,但卻沒有辦法看著孩子一輩子。
孩子終歸是要離開家長的,一旦孩子沒能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和能力,」離了拐棍就倒「,那麼從整個人生的跨度上來看,無論打下多麼良好的基礎,最終也會成為一個失敗者。
三、先學做人
在能力之外,蔡笑晚先生對於孩子的道德品質培養也同樣重視,在他看來,道德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一個孩子能力的優秀可以幫他做常勝將軍,但想將」常勝「轉化為」長勝「,就一定要在道德方面足夠優秀,值得人敬佩。
四、快樂教育
蔡笑晚先生所說的」快樂教育「是指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快樂,而非是西方式的任由孩子玩耍不學習的快樂。孩子只有在學習中產生樂趣,才能主動自覺的學習,才能在學習方面有更好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孩子獲得更高的成就,而如果只顧著快樂忘了學習,那麼快樂教育就變成了縱容,反而有害了。
五、愛和多溝通
良好的人格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而家長用愛和儘量多的溝通,來幫助孩子在性格培養的道路上茁壯成長,同樣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一個孩子哪怕能力再優秀,但只要性格中有缺陷,都無法成為一個健全健康的勝利者。
六、早教教育
而在最後,蔡笑晚先生能在貧苦之中讓孩子們有著如此高的成就,捨得進行教育投入是繞不過去的一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詹姆斯·赫克曼在研究中曾發表過這樣的一個結論。
同樣在孩子的教育中投資一元錢,在不同年齡會有完全不同的收穫:在孩子的0~3歲期間,投資1元在未來的回報大致在18元左右;而等到了孩子3~6歲則是7元;6~18歲是三元;在18歲之後再進行教育投資那麼比例很可能接近1:1乃至更低。
因此教育的投入越早越好,對於3歲或者是6歲之前的孩子,家長每投入一分錢都相當於在未來給自己和孩子投入一份巨額的回饋帳單,能讓自己和孩子受益終身。
而關於孩子的早教,我首先對孩子進行情商以及社會能力的培養,學習知識是可以通過後天來彌補的,但與人的交往卻是孩子從小打下的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關於孩子的社會能力,我推薦家長使用這套,我覺得下面的這本《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應該是家長們的不錯選擇。
這套書全套共計6冊,分別對孩子需要培養的6種社會交往能力做了分門別類的介紹。書中以圖文相合的方式,家長既可以當育兒經看,知道教育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需要培養什麼;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讓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當然提高孩子的情商,也能夠有效的幫助孩子解決這一系列問題,而這套《歪歪兔全情商彩圖注音讀本》,相信應該成為家長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的好幫手。
全套繪本共計8冊分別從情商、好性格、情緒管理、社交能力、逆商教育、品格教育、性教育、財商教育這8個方面對孩子可能存在的情商問題進行教育。故事使用小動物的形象歪歪兔發生的故事對孩子進行教育,要比單純地說教的教育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