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的一位父親,他被譽為&34;,他的家庭中有6個兒女,每一位兒女都是學霸,在各自的領域中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績,目前共有5位博士和1位碩士。
現代大家看一下他的孩子們的成就:
他的長子蔡天文,在15歲的時候,就考上了杭州大學;19歲的時候開始讀研究生;僅21歲,就考上了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生,成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他的次子蔡天武,在14歲的時候,就進入了中科大少年班;18歲的時就考上了李政道主辦的Casper研究生,並由國家公派赴美攻讀博士學位;25歲時,博士畢業就出任華爾街基金管理經理,現為美國高盛公司副主席;
他的三子蔡天師,18歲時便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學院;20歲時就被美國聖約翰大學錄取;
他的四兒子蔡天潤,17歲時就考上了華西醫科大學醫學系;21歲時就被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錄取為博士生;
他的小兒子蔡天君,16歲時就考上了合肥工業大學;21歲時考上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23歲就獲碩士學位;
他唯一的女兒蔡天西,在18歲時就考上了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22歲時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24歲開始執教哈佛大學;28歲時就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
果然個個孩子都是天之驕子,拿出任何一個孩子的成績來,都足夠讓大家驚豔,更何況是6個孩子都是如此!
大家想像中的這位父親一定的一生順遂,學富五車,其實這位父親的人生路並不順利,在他考上杭州大學物理系時,因為他的父親猝然去世,加之國內局勢開始動蕩,他不得不中斷了自己的學業。這也成為他一生的痛。為此他將原來的名字改為&34;,希望可以晚年看到孩子們的成功而開心的笑。
孩子們也說,他們今天有如此的成就,和他們父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蔡笑晚先生也總結了自己的育兒觀,那就是:抓注意力、從小立志、獨立思考、言傳身教。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蔡笑晚先生的16字教育方針吧:
蔡笑晚先生說,&34;
事實上他也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在孩子們還沒有學會說話的時候,蔡笑晚就開始了注意力的培養。比如,在蔡天文還不到1個月的時候,蔡笑晚就有意識的從嬰兒床的左邊走到右邊,再從右邊繞到左邊,讓蔡天文看著自己,培養他專注的感知。後來,漸漸大一些,蔡笑晚又用對孩子比較有吸引力的玩具,去訓練延長注視的時間。
經過一系列的訓練,孩子們就會慢慢的養成專注於眼前事的習慣了,這對提升學習效率很有幫助。
蔡笑晚說,&34;
蔡笑晚從小也在教育孩子們要立志,他的教育方法是巧妙的借用名人和榜樣的力量。他在家長貼了很多牛頓呀、愛因斯坦呀、居裡夫人等偉大科學家的畫像,並且依據畫像向孩子們講解這些科學家的成就和故事。當天講到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時候,孩子們都聽得入迷並感慨的說,&34;當女兒聽到居裡夫人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發現了放射性元素時,她就對爸爸說,&34;
蔡笑晚說,&34;
拿破崙說:&34;。事實正是如此,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會有創新能力,進而更好地掌握人生。
在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過程中,蔡笑晚總是在鼓勵孩子,先試試看,引導孩子自己先思考問題,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他還會不耐其煩的認真回答孩子的每一個問題,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被尊重,同時還能讓孩子有被認同感,並慢慢地變成一種鼓勵,鼓勵孩子繼續思考問題。讓孩子有了獨立思考的積極性以及動力;
更重要的是他不會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去援助,而是幫助孩子去分析一下現狀,撫平孩子的情緒後,讓孩子自己尋找解決的辦法。孩子尋求辦法的過程,不僅鍛鍊了思考能力,找到方法後,還能讓孩子內心充滿成就感,思維能力也一併得到提高。
蔡笑晚說,&34;
蔡笑晚的父親父親蔡勳是一位醫生,由於專業強、待人熱情,在當地很受人尊重。蔡勳先生對於教育極其的看重,蔡笑晚從小耳濡目染,養成了喜歡讀書的好習慣。
在對孩子們的教育上,蔡笑晚也將這一習慣延續了下來,家裡很少看電視,大家總是自發的聚在一起讀書、寫作做,就像極其正常的事情一樣,有時候還會為了一些學習上的觀點&34;。
不僅僅是六個子女,就連孫輩也極其優秀。長子蔡天文沿用了父親的教育方法,於是蔡笑晚孫女蔡玄嘉十幾歲就獲得了美國總統傑出學生獎,併入選了全美女子數學競賽前十名。
大家怎麼看待這位「傳奇」父親的育兒之道呢?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所以很多孩子都不愛學習。
因為學習是反人性的,孩子們不愛學習是正常的表現。但高考,卻要求我們家長,必須想辦法讓孩子愛上學習、取得好成績,從而為自己拼一個好的未來。
那麼,當孩子不愛學習時,家長們應該怎麼辦?
不愛學習,往往是因為眼界不夠,不知道學習好了之後能看到什麼、擁有什麼,所以缺乏學習動力。
不妨下面這條來川老師專門講給不愛學習的孩子的視頻,無數孩子看完熱血沸騰,當即告訴家長自己要好好學習。
學習方法的相關教材,請點擊「了解更多」免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