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子女讀書厲害,那麼父母很可能會受周圍所有家長的羨慕,同時大家也會都想和這樣的父母請教一下如何教育出優秀的子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是也能夠發現成功的教育方法往往都是相似的。教育出六個名校博士的媽媽表示,有三個簡單的交易方法可以掌握。
曾經在《紐約時報》上看到過這樣的報導,那是一個被譽為&34;的故事。這個母親非常的偉大,因為他的六個子女全部都是耶魯、哈佛畢業的。能夠上這樣的名校是多少人一輩子都望塵莫及的。
這位媽媽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34;
確實是這樣子的,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的媽媽聽風就是雨,常常在某書上看到一個教育方法,就往自己的孩子身上嘗試。或者聽了一個講座之後,就認為那個教育方法是最好的。其實讓孩子自主發展比控制孩子強,關於教育方法,那位首席媽媽還有另外三個觀點。
1、任何時候,媽媽不能放棄自己的生活
媽媽在成為媽媽之前,還是自己。就是說任何一個獨立的個體都不能夠放棄自己的個性,即使是生了孩子的母親也不能夠只是圍著家庭轉,而失去了自我。一個失去了自我的媽媽在孩子面前沒有自尊,孩子也會認為媽媽身上沒有什麼可學習之處。
所以那位教育出六個耶魯、哈佛大學生的媽媽特別強調這一點。她說:任何時候,一個媽媽都應該要有自己的生活。不得不說,這個理念是非常有遠見的。
因為任何孩子都喜歡有力量、實力強的父母,這樣在外面遇到困難了也有向父母訴說的勇氣。而且這樣的母親才能夠真的成為孩子的榜樣,也才能夠讓孩子更加有奮鬥的方向。
2、爸爸必須不能缺席家庭教育
有一個名詞叫做中國式爸爸,意思就是甩鍋的爸爸。這樣的父親在家裡承擔的角色,最主要的就是承擔經濟角色、可以賺錢,但是卻對孩子的教育置若罔聞。但是再優秀的母親也不可能同時承擔父親和母親這兩個角色。
所謂父愛如山,父親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有了父愛,孩子才會更加的懂得什麼是承擔,孩子才會更加的堅韌。
父親的一生故事性更強,孩子們應該要多跟父親有溝通和交流,才能夠更加懂得生活的不易。
3、給孩子自主選擇的空間
成功的媽媽還強調,千萬不能夠幫孩子做選擇,幫孩子選擇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試想如果孩子成年了、上大學了、工作了,遇到任何問題,父母還能夠無條件地幫他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鍛鍊他的獨立思維。並非是讓孩子完全脫離父母,只是說讓孩子先選後跟父母商量。
如果孩子能夠在還小的時候就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懂得為自己做選擇,那麼他日後創造性才會更強,這正是這個社會所缺乏和需要的。
為什麼說最重要的呢,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有好有壞的,好的影響可以幫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在以後的生活中如魚得水,將來更有出息。
這裡會有很多父母會議論,我們生活的重心也不能全部圍繞著孩子生活啊。有這個苦惱的父母可以去看一下這一本書,《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你們想要的答案都在裡面。,一本才不到39.9塊錢,要是學會了其中的道理,並且教好孩子,那麼就真的很值啦。
能夠教育出六個名校博士的媽媽無疑是成功的,當然也是偉大的。如果說,各位家長還是不懂得科學的育兒方法,可以參考以上這幾個方式。當然了,最好是再結合自己孩子的個性特徵,在綜合的協調下,結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