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子成才的道路上,父母的責任就在於替孩子不失時機地抓住每一個關鍵期。——蔡笑晚
最近看了幾期蔡笑晚的訪談,對這位「博士老爹」由衷的欽佩,他的育兒理念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發與思考。
蔡笑晚22歲的時候,父親突然離世。
作為長子,他不得不忍痛中斷杭大的學業,挑起家庭的重擔,成為了一名鄉村醫生。
壯志未酬的蔡笑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6個孩子身上,立志「把自己的智慧、知識、追求延續到下一代身上,轉化為下一代的發展優勢」。
他把當父親作為此生最重要的事業,用心的培養每一個孩子,最終創造了教育的奇蹟,把6個孩子都送進了名校。
長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36歲即成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2008年榮獲世界統計學「諾貝爾獎」——「考普斯總統獎」。
次子蔡天武,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5歲獲得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博士學位。
三子蔡天思,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美國聖約翰大學博士生。
四子蔡天潤,華西醫科大學畢業,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博士生。
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
六女蔡天西,14歲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2歲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30多歲時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矚目的教育成果讓蔡笑晚的育兒理念得到了極大的關注,他也被譽為「人才魔術師」,得到多家權威媒體的報導。
孩子天賦不同,成功不可複製,但是蔡笑晚先生的許多教育理念卻可以為我們所用。
蔡笑晚把家庭教育的成功總結為八個秘訣,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愛的教育。
這似乎是所有的父母都知道的理念,卻很少有父母真正能做到。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蔡笑晚非常反對虎媽狼爸式的教育,因為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父母和孩子是處於不對等的地位的,孩子很難真正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而蔡笑晚將自己愛的教育真正的落實到了行動中。
為了讓孩子愛上讀書,他和妻子也放棄了所有的娛樂活動,一到晚上,全家人就圍坐燈下一起讀書,每天早晨,他會和孩子一起進行英語晨讀,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
讓孩子愛上學習,無需說教,做好榜樣就可以了。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並不是單向的自我感動,而是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的平等的愛。
《親愛的小課桌》裡的徐敬凱媽媽,可能是很多家長的縮影。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拼命的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逼孩子做卷子。
她愛孩子嗎?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可是孩子能理解她的愛嗎?並不見得。
我們看到的徐敬凱,內向、敏感、難以融入小集體,甚至有點厭惡學習,這樣的孩子,連媽媽看了也感覺到驚訝和心疼。
她自以為是的「愛」,已經在不經意間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後果。
其實像徐敬凱這樣處於小學階段的孩子,比沒日沒夜刷題更重要的是,家長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陪伴。
上了小學的孩子,正處於人生中第二個關鍵的發展期,無論是孩子的身體還是認知都進入一個新的飛速發展階段。
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的是,要用心的了解孩子身心各方面的變化、並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年級學習特點制定適合孩子的學習計劃,更加重視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興趣的培養。
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很多時候,慢慢來才會比較快。
只有真正得到父母和家人無限關愛的孩子,才會有足夠的底氣,一生都會保持著對成功的信心。
蔡笑晚先生認為,只有愛的教育先行,才能真正實現快樂教育,而快樂教育是幫助孩子在漫長的求學生涯中保持永久興趣和毅力的關鍵。
「在教子成才的漫長道路上,必須排除幹擾,堅定地按既定方向前進,走自己的路。如果前面沒有路,也要勇敢地闖出一條來。」
蔡笑晚是一個非常善於思考並且有主見的人,而且執行力非常強。
為了讓孩子早點入學,他不惜舉家搬遷到鄉村,孩子入學後再搬回城市。為了抓住孩子學習的關鍵期,他幾次讓孩子跳級。
很多人質疑蔡笑晚的這些做法,但是他這些看似專制行為的背後,恰恰是因為他對自己的孩子有著深入的了解,他明白孩子的優勢與天賦,所以哪怕被質疑,也堅定地按著自己目標前進。
這一點,恰恰是現在很多家長缺乏的。當下,跟風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很明顯的問題。
前幾天,Pet考試開始報名,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因為報名人數太多,系統一度崩潰,各地的報名名額也是秒沒。
在雞娃愈演愈烈的現在,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培養都是功利的為了升學的需要,很少有家長能夠根據孩子的個性和特點去定製適合孩子的培養路線。
用蔡笑晚先生的話來說就是,大家都遵循的方法必然培養出一個四平八穩的孩子,只有不走尋常路才可能培養出出類拔萃的孩子。
蔡笑晚先生認為,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能力去把握自己的命運,規劃自己的人生,父母就必須負責任的為孩子抓住每個關鍵期。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很多關鍵期,錯過就錯過了。
可能眼前來看只是差了一兩步,但是長遠來看這錯軌的一兩步卻完全可能讓孩子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蔡笑晚在一次訪談中,曾舉過一個考少年班的例子。
孩子考少年班就那麼一兩年的時間,如果家長沒有這個意識,沒有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等人家考上了才意識到,那也沒有任何用了。
孩子的成長有時候就是這麼殘酷,關鍵時期,錯過就錯過了,永遠沒有辦法彌補。
蔡笑晚先生的教育理念中,非常重視的一點就是早期教育。
因為是醫學出身,所以蔡笑晚深刻認識到人腦的「智本能」特點。
他指出,人的大腦有一種其他動物不具備的技能,那就是學習的技能,也叫資本能。
孩子學習技能的發展,如果抓住了敏感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一個很高的層次,可是如果錯過了敏感期,那就被噎嗝了,以後想要再彌補是很難得。
「最大的浪費就是對孩子智力的浪費,錯過了早期教育,很可能使一個本可以成為天才的孩子變成一個普通的庸人。」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求學階段最重要的時期是初高中階段,小學階段隨便學學,去初中以後再發力就好,其實這是最大的錯誤。
小學階段作為學習技能培養的關鍵敏感期,比初高中更重要。
就像蔡笑晚先生說的,這個階段的孩子,各種習慣還處於養成期,沒有完全定型,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好習慣養成很簡單,但是如果等壞習慣養成再去糾正就很麻煩了。
同時,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能力也更強,更容易培養起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信,這些底層能力的培養,短期內似乎看不到效果,但卻會在孩子進入高年級以後,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小學階段,父母如果不用心,缺乏對孩子學業的整體認知與規劃,就很容易走彎路,在孩子出現問題時產生挫敗感,不知所措,耽誤孩子的成長。
如果您的家裡有適齡的孩子,推薦大家看看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這本書的作者于敏老師是擁有20多年一線教學經驗的特級教師,她立足小學階段孩子成長的規律,結合多年的教育經驗,深刻剖析小學階段孩子成長可能會遇到的學業、性格方面的問題,給予家長們切實可行的指導,避免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走過多的彎路。
書中結合大量的真實案例,詳細的分析了小學每個年級的特點和孩子的身心特點以及會出現的問題,實操性非常強。
一年級適應新環境,幼小銜接,愛上學校。
二年級,培養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三年級,警惕三年級就倒退的三年級現象,幫助孩子平穩前進。
四年級提高孩子學習技巧,應對更高難度的學習。
五年級兼顧孩子的身心發展與學習。
六年級順利度過小升初,迎接青春期。
除此之外,作者還對假期的高效利用、品德培養、能力提升等方面都給出了非常實用的建議,在關注學習的同時也兼顧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儘可能的減少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平穩的度過青春期。
這本書原價35元,現在活動價只需29.9元,點擊連結可以了解詳情。
一本書幫助家長系統的了解孩子小學六年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實用的應對對策,相比起動輒幾千元的教育課,還是很超值的。
我是@陪娃日誌,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注親子陪伴與兒童成長,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