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走出5個博士,父親暢談教子方法:學霸從小學開始培養

2020-12-16 凝媽悟語

文|凝媽

作為父母,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才。但在育兒路上又深感迷茫,自己的孩子總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於是把責任推到先天優勢上,認為學霸是天生的。

誠然,有部分學霸有良好的基因,但並不是所有學霸都如此。學霸是可以後天培養出來的,一位鄉村醫生爸爸,一口氣培養了6個學霸。

浙江瑞安的鄉村醫生蔡笑晚,有6個孩子,5個是博士,1個是碩士。他被魯豫稱為「博士老爹」,上了央視節目《謝謝了,我的家》,被敬一丹採訪,暢談自己的教子方法。

蔡笑晚表示:人的智力相差無幾,真正決定成才的,是容易被人忽略的非智力因素,如信念、意志、視野、道德、健康、自信等。我的六個孩子之所以個個成才,關鍵在此。

看看他6個孩子有多優秀,貨真價實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老大蔡天文畢業於康奈爾大學,36歲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老二蔡天武17歲考上博士,後成為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老三蔡天師16歲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到美國讀博士,自己創業開公司。老四蔡天潤16歲考入華西醫科大學,到美國讀博士,在上海有自己的私人醫院。老五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畢業,在中國建設銀行上班。老六蔡天西18歲就是麻省理工學院博士,28歲開始成為哈佛大學教授,並成為終身教授。

別看孩子大多在國外求學,蔡笑晚一直在努力讓孩子報效國家,現在有三個孩子在國內發展,另外三個也經常回國交流,分享學術、教育、科研方面的經驗。他們還設立了「蔡笑晚獎學助學基金」,持續十多年,已經為家鄉300多名孩子提供助學支持。

蔡笑晚成功的育兒結果,吸引無數父母前來取經,希望能從他這裡找到把孩子培養成才的實用方法。他事無巨細地介紹了很多,其中一條他反覆強調了多次:育兒方法,早恆結合。天才既不是遺傳的,也不是單靠勤奮造就,而是早期良好教育的結果。

具體怎麼進行早期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呢,下面這幾點非常重要。

01從小立大志做大事

蔡笑晚稱:從小引導孩子對偉大和高尚的追求和嚮往,同時從小培養孩子嚴格要求自己,以歷史上和現代的優秀人物為榜樣編織自己童年的夢。

他們家張貼了愛因斯坦、牛頓、愛迪生、哥白尼、居裡夫人等科學家的照片,為的就是讓孩子從小以他們為榜樣,立下自己的偉大志向。

小女兒蔡天西4歲的時候就說:長大後要成為中國的居裡夫人

他問父親:當居裡夫人要到哪個大學讀書

父親告訴她居裡夫人讀的大學,但是又告訴她更好的大學是什麼,她一直以此為目標。她14歲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少年班,21歲時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

北大法律碩士、《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說,她立志要考北大,幻想考上北大的快樂情形,以及周圍人羨慕的眼光、父母揚眉吐氣的樣子,就激勵著她努力學習,最終實現夢想。

《父母的格局》中提到,用大格局來育人,而不是小視角養兒。只有當孩子被世界需要,孩子的人生才會更精彩。

我們不要只是跟孩子說,好好讀書,考個好成績,將來上個好初中、好高中、高大學、找個好工作,一切都圍繞成績轉,孩子就成了學習的奴隸。讓孩子自己找到人生的目標,他才能自發地為之奮鬥。

02讓孩子喜歡學習

孩子們之所以不愛學習,是因為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一旦認為學習枯燥乏味、是為別人學的就比較麻煩。蔡笑晚比較注重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會通過獎勵的方法鼓勵孩子學習。

蔡笑晚為每個孩子建了一本「家庭存摺」,對於點滴進步都給予獎勵,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和創造力。他經常出一些智力開發的題目,讓孩子比賽,誰先做出來,誰就能得到獎勵。 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進步,由此獲得成就感,增強信心。

《超級大腦的7個習慣》中提到,決定行動力的基本物質是多巴胺。每次成功的瞬間,作為獎勵,大腦都會分泌一種被稱為「多巴胺」的快樂物質。為了再次感受這種愉悅感,大腦會增強對該行為的學習興趣,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

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因地制宜的給孩子獎勵。有的孩子不喜歡現金獎勵,只喜歡和興趣相關的物品,可以通過積分的方式,攢到一定積分,給他購買一個需要的物品。孩子利用這一物品,發展自己的興趣,這個過程也是在學習,也是提高能力的過程。從點滴出發,讓孩子越來越喜歡學習。

03 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蔡笑晚說,早期的習慣培養對孩子未來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個沒有良好習慣的人,往往經不住「魔鬼」的誘惑和「惡獸」的恐嚇,結果半途而廢,一事無成。

學習習慣包括很多方面,管理好自己的學習時間、按計劃完成任務、提前預習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課後及時複習的習慣、認真寫作業的習慣、良好的書寫習慣、自己整理書包的習慣、獨立的學習習慣等等。這些習慣一以貫之,每個都影響學習效率、學習成績。

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習慣改變,人格就會改變;人格改變,命運就會隨之改變。

習慣養成需要重複,麥克斯威爾·馬爾茨博士提出的21天法則備受推崇,養成一個習慣需要不間斷地練習。如果連續間斷2天以上,就會增加習慣養成的時間。從人的心理特徵來說,3周的時間不長不短剛剛好。

在培養孩子習慣方面,父母要做很多工作,首先要捨得放手,孩子能自己做的就堅持讓他自己去做。其次要嚴格,定好的規則不能破壞,必須執行到位。最後要堅持,一天也不能偏廢,不能因為某天有什麼事而隨意改變。

小學階段是學習生涯的起始階段,也是黃金時期,父母若是做到以上幾點,孩子將來一樣能培養成學霸。

李玫瑾教授認為,12歲之前的培養決定孩子的一生,性格和觀念的培養都應該在12歲之前來做。12歲之前,孩子願意聽父母的話,是父母最能使上勁的時候。12歲之後再管,就太難了。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小學階段。

04父母以身作則,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蔡笑晚談到,在家裡給孩子創造了讀書成才的家庭氛圍,家裡的氣氛就像在教室學習一樣

每天吃飯之後,大家圍坐在一起,孩子們讀書,他也在讀書。孩子們看到他那麼大歲數還在讀書,也認為讀書很重要,也會努力的、認真的讀書學習。

正應了那句話「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常有家長說,陪孩子學習的時候,不知道讀什麼書,還是悄悄拿起了手機,在此推薦《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這本書是由從教20年的資深教師于敏編寫,按照1年級到6年級進行分類,把每個年級的特點、家長該注意什麼都寫得很清楚。讓家長可以當作詞典一樣查詢,在不同階遇到困惑,都能通過查閱此書獲得答案。

書中引用了大量的經典案例,很容易引起共鳴。給出的具體操作方法,家長直接搬來使用即可,非常方便。

書中也給出了小學階段的總體規劃,包括性格培養、習慣培養、時間觀念培養、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假期如何規劃等等,看後受益匪淺,能讓家長在育兒路上有方可循、不焦慮不煩躁,把孩子培養成有用之才。

這本書原價35元,現在活動價29.8元,一本書用6年,還能把孩子培養得很優秀,不僅僅是划算。家長們可以點擊連結下單,祝孩子們都能抓住小學、贏得未來。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6個孩子,5博士1碩士,父親暢談育兒方法:關鍵在早期教育
    於是把責任推到先天優勢上,認為學霸是天生的。其實學霸是後天培養出來的,一位鄉村醫生爸爸,一口氣培養了6個學霸。,5個是博士,1個是碩士。他被魯豫稱為「博士老爹」,曾上過央視節目,被敬一丹採訪,暢談自己的教子方法。
  • 一個父親培養5個博士,是怎麼做到的?關鍵在早期教育
    於是把責任推到先天優勢上,認為學霸是天生的。其實學霸是後天培養出來的,一位鄉村醫生爸爸,一口氣培養了6個學霸。浙江瑞安的鄉村醫生蔡笑晚,有6個孩子,5個是博士,1個是碩士。他被魯豫稱為「博士老爹」,曾上過央視節目,被敬一丹採訪,暢談自己的教子方法。
  • 蔡笑晚:一生培養5個博士兒女!孩子成才早期教育最重要
    卻是個值得令人深思的問題:送往昂貴的早教培訓機構?聘請名師親自輔導……也許看完這位被冠以「培養博士魔術師」稱號的父親的育兒歷程,會給我們現代父母一些啟發。[彩虹]早期教育誰來做?這就是這位「博士爸爸」的感觸之言。他叫蔡笑晚,一生培養出六個優秀的子女,五個博士一個碩士,他個人因教子有方聞名全國。[燈泡]早期教育誰來做?——父親。
  • 一家有5個博士1個碩士,蔡笑晚是如何當父親的?
    著名教育家王東華稱讚:他的教子經驗像一座儲量豐富的金礦。他的名言:我的事業是父親!長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36歲成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次子蔡天武,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5歲獲得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博士學位。
  • 鄉村醫生6個孩子5個是博士,父親經驗分享:抓好小學階段是重點
    沒有一生下來就註定成為天才,也沒有一個孩子註定一生碌碌無為。一切取決於後天環境,取決於後天的培養和教育。」蔡笑晚,年輕時是一名鄉村醫生,家庭貧寒,卻將6個孩子培養為5個博士,一個碩士。妥妥一家子學霸。跟現在用金錢堆積出來的「學霸」不同。他們是實實在在用腦力和方法鑄就的真學霸。
  • 5年培養3名博士14名碩士「學霸村」是如何煉成的?
    現 象參內村今年三名學子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眉山鄉十幾年裡走出10位清華北大學子;福都村這個3000多人的村莊,先後出過5個博士、22個碩士;旗星村出過多名高考總分第一名……調查中記者發現,這些村莊在高考中取得的成績讓人羨慕。
  • 「博士老爹」蔡笑晚:教子有方,養育6個子女5個博士1個碩士
    說的是竇燕山,教子有方,子女各個都是人才。然而,如今有一個現代版的「竇燕山」。養育6個子女,5個博士1個碩士。也是這個原因他被稱為「博士老爹」。他的教育理念顯然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蔡笑晚:教子有方,養育6個子女5個博士1個碩士這位「博士老爹」這是浙江瑞安的蔡笑晚。
  • 一個醫生父親 為何能把六個孩子都培養成博士?
    在介紹我自己之前,我要先介紹我的六個子女,因為對於一個未能親自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來說,「父親」就是我的終身事業和人生理想,子女就是我的最大榮耀。  如果有一張名片,我一定會在正面印上:蔡笑晚,頭銜:父親。
  • 一家三代出12個學霸!教育專家:教育沒有捷徑,得狠抓小學階段
    01、學霸家庭從張女士曬出的視頻中可以看到,他們家從姥爺那輩開始,一共出了12個名校碩士和博士,其中還有多名教授、碩導,其餘親戚也多是本科學歷!姥爺是哈工大碩士、大舅是清華碩士、父親是建大碩士、姑姑是西北大學中文碩士、姑父是數學碩士、姐姐金融博士、姐夫能源博士、妹妹和妹夫如今博士在讀、表妹是德州大學碩士、張女士和丈夫也都是碩士。而提到自己的「學霸家庭」,張女士直言:「都是普通人,主要都是依靠個人學習習慣和努力。」
  • 家族連出11個博士,都是名校!女兒談教育:從小學開始狠抓這三點
    當看到其他家庭出了一個學霸的時候,我們總是感嘆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這麼厲害。可是你可以想像嗎?一個家族都是學霸,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中國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學霸,名字叫幹毅,他是劍橋大學的機械工程博士。在他的教育和指導下,家族總共培育出11個博士,每一個都就讀名校。大女兒幹榮珠是孟菲斯州立大學博士,兒子幹高雄和小雄都是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孫女季英慧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獲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
  • 6個子女都是哈佛耶魯博士,這位母親坦言:學霸的養成關鍵在小學
    在韓國有這樣的一位媽媽,她的6個子女全都是哈佛、耶魯的博士,她的孩子們畢業之後也都成為了大學教授、院長等精英工作,甚至連《紐約時報》都評論:「這個成功的家庭,可與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甘迺迪家族相媲美。」全惠星在育兒方面的成功無疑是值得我們了解學習的,在了解之後,我發現這位媽媽的教育秘籍就是對小學很重視,可以說學霸的養成關鍵就在小學。
  • 「學霸」和「學渣」的區別:家長兩方面抓,從小學就開始了
    Annette Lareau是一名社會學教授,把中產階層家庭教育的方式定義為「協作培養」,他認為這樣的教育方法可以讓孩子更好的規劃生活、學習,讓孩子擁有更好的目標;而把勞工階層的教育方式定義為「順其自然的成長」,其中的利害可見一斑。
  • 真正的學霸,從小學就開始了,最成功的育兒這些共同之處
    這種真正的學霸,似乎從不需要補課,也不需要家長監督,就能認真且高效地學習。那麼這些孩子有什麼共同特徵呢?這些孩子的父母是符合養育孩子的呢?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研究高考狀元們的學習經歷和家庭情況。通過分析發現,狀元們的學習經歷幾乎都有這些共同特點。我們全國大概都有一個風俗,孩子一歲時,要舉行抓周儀式。抓周中,供孩子選擇的物品一般有書本、筆、雞蛋、錢和扳手之類。
  • 一門6學霸,5位博士1位碩士,「傳奇」父親說,秘訣是這16個字
    有這樣的一位父親,他被譽為"人才魔術師",他的家庭中有6個兒女,每一位兒女都是學霸,在各自的領域中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績,目前共有5位博士和1位碩士。;21歲時就被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錄取為博士生;他的小兒子蔡天君,16歲時就考上了合肥工業大學;21歲時考上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23歲就獲碩士學位;他唯一的女兒蔡天西,在18歲時就考上了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22歲時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24歲開始執教哈佛大學;28歲時就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
  • 韓國博士牛媽,培養6個子女全上耶魯哈佛,學霸養成關鍵在小學
    全惠星,被韓國媒體譽為「首席媽媽」,梨花女子大學英文繫念二年級時,以全額獎學金作交換學生去美國留學,波士頓大學社會學博士,曾經在耶魯大學擔任教授。養育了6個子女,全部送進哈佛耶魯。
  • 他是村醫,培養出5個博士,1個碩士,3個方法,創造奇蹟
    在浙江瑞安,有這樣一個家庭,6個孩子,5個是名校博士,1個碩士。長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賓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並榮獲全球統計學領域的諾貝爾獎。次子蔡天武,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高盛公司的副總裁。
  • 6個子女5博1碩:他的教子理念被譽為家庭教育的「孫子兵法」
    竇燕山教子有方,五個兒子先後中了進士。而蔡笑晚,教子亦有方,6個子女5博1碩,他的教子理念被視為家庭教育的「孫子兵法」,而他本人則被眾多媒體譽為「人才魔術師」。他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一名醫生。21歲那年,父親病逝,他從杭大物理系退學回家。人生本該有一個輝煌的開端,可是家庭出現變故,作為家中老大,不得承擔起生活的重擔。
  • 平民教育家蔡笑晚:一家6子,5個博士1個碩士,獨特教育功不可沒
    ——[美]泰曼·詹森如果說,家庭是孩子踏進的第一所學校,那麼父母則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啟蒙老師。聰明的家長,知道如何教育並引導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當一位父親以身作則,將培養孩子當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時,那麼他留給孩子的也將會是無窮無盡珍貴的「財富」。
  • 將13位子女培養成博士,晚年道出教子秘訣
    父母的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教育可以讓一個孩子在未來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是不恰當的教育也有可能會讓一個孩子走上歧途。母親在一個人的心中往往是最溫柔的一個角色,從小到大,無論受到了什麼委屈,母親總是最好的傾訴對象。而母親也將自己最溫柔的一面呈現給了我們。相比於父親的嚴厲,母親的溫柔總是我們更加喜歡的,也更喜歡呆在母親身旁。
  • 他是村醫,培養了5個博士,1個碩士,他的這3個方法,值得學習
    在浙江瑞安,有這樣一個家庭,6個孩子,5個是名校博士,1個碩士。,並向他請教育兒經,說孩子個個都是優秀博士,靠個人是不夠的,一定有一套科學的方法。隨著孩子的成功,父親蔡笑晚也成了名人,成為各大媒體爭相採訪的對象。魯豫親切地稱為「博士老爸」,並說如果自己有孩子,一定要交給蔡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