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培養3名博士14名碩士「學霸村」是如何煉成的?

2020-12-14 福州新聞網

南安眉山鄉大眉村魏氏祖訓上寫著「讀書為重」。

「今年高考,安溪縣參內鄉參山村有兩名學子被清華大學錄取,一名被北京大學錄取。被211大學錄取的學子達14人,比去年增加4人。」國慶期間,看到村裡的大學生回家,一些村民又翻出了今年暑假在朋友圈熱傳的這條消息,藉此鼓勵自家的孩子認真學習。記者從參山村相關人士處了解到,此前村裡就出過不少博士、碩士。而除了參山村,安溪龍涓鄉福都村、南安眉山鄉、向陽鄉旗星村也都是「學霸村」,都曾經在高考中取得過優異的成績。這些「學霸村」是如何煉成的?連日來,記者進行了調查走訪。

現 象

參內村今年三名學子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眉山鄉十幾年裡走出10位清華北大學子;福都村這個3000多人的村莊,先後出過5個博士、22個碩士;旗星村出過多名高考總分第一名……調查中記者發現,這些村莊在高考中取得的成績讓人羨慕。

參內鄉參山村現存朱熹寫的「讀聖賢書」牌匾,顯示當地重教風氣由來已久。

安溪縣參內鄉參山村

今年3人考入清華北大

「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我比女兒還要激動。」近日,回憶起暑假期間的情景,參山村村民葉金樹仍然抑制不住興奮。他說,女兒葉娜婷讀小學時就對畫畫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每天完成作業後就拿起筆開始畫。父母尊重她的選擇,幫她報了興趣班,此後再也沒有間斷過。她參加過各種比賽,在全省聯考時取得第八名的成績。今年高考時,她的專業課成績全國第29名,文考530分,順利被清華大學美院錄取。

在安溪參內中心學校校長葉培祥提供的一份《2019年參山村研究生及大學生錄取名單》上,記者看到,今年,葉逸文、葉書榮、葉少斌、葉家婧都考上了研究生,其中葉逸文是美國耶魯大學,葉書榮是西安交通大學,葉少斌和葉家婧是廈門大學。

應屆生中,陳禹、葉娜婷被清華大學錄取,葉楨被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葉景芸取得安溪縣高考文科第一名,被廈門大學錄取。本科以上學子總人數33人。

今年的成績並非偶然,在2018年,該村有3人考取研究生,本科以上總人數31人。2017年,該村有4人考取研究生,本科以上總人數22人。

葉培祥提供的一份《參山村歷年來考取博士、碩士名單》上顯示,該村先後有13人考取博士學位,38人考取碩士學位。「這是不完全統計的數字。」參內中學退休教師葉景菁說,他在參內中學任教時,教過的學生中,也有人成為碩士、博士,但名單中並未體現。

南安眉山鄉「清華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學子。

南安市眉山鄉

「清華樓」走出10位清華北大學子

「清華樓是因第一個考上清華大學的眉山學子魏嶽騰而得名。」在南安眉山鄉眉山中心小學內,有一幢三層的圓形建築。9月29日,記者來到該小學,發現該建築仿北京天壇外形,大門正上方鑲嵌著「清華樓」三個大字。

南安市大眉村教育基金會會長魏火星介紹,2000年,大眉村人魏嶽騰以816分、南安市第二名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這是眉山鄉第一名踏入國內最高學府的學子,極大鼓舞了當地村民培養子女的熱情。南安市大眉村教育基金會抓住契機,在上百名鄉賢的慷慨解囊下,於2004到2005年建了「清華樓」。2015年,鄉賢再次踴躍捐助40多萬元,修建「清華樓」的附屬工程。目前該樓集教育教研、圖書閱覽、電化教育、團隊活動於一體。

十多年來,這棟「清華樓」激勵著一屆屆眉山學子。從2000年以後的十幾年裡,眉山鄉走出了10名清華北大學子。眉山中心小學校本部負責人魏長傑提供的一份名單顯示:2004年,顏彬航、李鍾順考取清華大學;2005年,顏彬航的弟弟顏彬遊考入北京大學;此後,顏彬航和顏彬遊的妹妹考入廈大,一家人被傳為佳話……

學生在參觀安溪龍涓福都小學校史館展示的優秀學子事跡。

安溪縣龍涓鄉福都村

5年培養3名博士14名碩士

「孩子讀書就沒讓我們操心過。」說起兒子肖偉集,安溪龍涓福都村村民肖小雲很是欣慰。他說,兒子小學就讀於福都小學,進入高中後,第一學期期中考全年段第一名,他去參加了家長會。此後因為離家比較遠,他基本沒有再參加家長會,不過兒子很爭氣,2011年高考時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2015年被保送碩士,去年畢業到杭州工作。「從小我們就告訴他讀書的重要性,用身邊的事例來激勵他。」

肖偉集是福都村諸多優秀學子中的一個。9月25日,在龍涓鄉福都小學綜合樓2樓校史館「人才輩出」版塊,記者看到了該村十幾年來考取碩士、博士的名單:劉新瑜2008年考上廈門大學研究生;肖藝芳2010年考上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潘秋靜2011年考上日本九州大學碩士研究生,2016年就讀日本廣島大學博士……足有二十幾個。福都小學校長肖福良介紹,十幾年來,福都村優秀學子輩出,3000多人的村莊,先後出過5個博士、22個碩士、400多個大學生,其中近5年就出了3名博士14名碩士。

南安市向陽鄉旗星村

幾個學霸是親戚

說起向陽鄉旗星村,就不能不提到該村學子林偉南。2009年10月,就讀南安一中高二年級的他參加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在以高三年學生為主要參賽對象的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福建賽區第一名;2010年,他參加全國數學奧林匹克決賽奪得一等獎,被北京大學提前錄取,成為泉州地區以高二年學生的資質獲得全國數學奧賽一等獎,並被北京大學錄取的第一名學生。

林偉南的同班同學又是同村的林燕銘,2008年9月考進南安一中,2011年被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據了解,當年南安有6名考生被清華、北大兩所高校錄取,向陽鄉就佔了2名,且都出自旗星村。

2014年,泉州五中的林子晗以676高分摘取了省文科投檔分第一名的桂冠,他也是旗星村人。而在此前的2005年高考,該村的林東傑以總分613分,獲得南安市文科第一名,考入中國政法大學。有意思的是,林子晗、林偉南、林東傑的曾祖父都是親兄弟。

記者從向陽鄉了解到,這幾年來旗星村學子高考成績也不錯,2018年該村學子林生灘取得文科608分,為全鄉最高分。

分 析

為什麼這些偏遠的山村多出學霸呢?相關人士表示,這和族範家訓的影響、當地特有的地理位置,以及政府的重視支持、鄉賢的捐資助學離不開關係。

族範家訓薰陶

安溪參內鄉參山村至今保留著「四落大厝」「頂新厝」「中新厝」「下厝廳」等多座紅磚燕尾脊古大厝,戶戶均有獨立書房,為當年私塾辦學、名師授課之用。

參山村退休教師葉景菁介紹,參山村自古就有「勤耕苦讀」之風,家長都明白讀書的重要性,「窮不讀書窮根不斷,富不讀書富不長久」。他說,因宋代葉氏有人考中進士,祖上還當過教諭,因而子孫知書達理,忠、孝、禮、義等風尚在村中世代衍傳。明末,先祖開始建書塾學館,延師授業,教育子孫後代知書識禮。清朝中期,又建了許多閩南宮殿式大厝,今村中現存的一方朱熹題的「讀聖賢書」牌匾就是當時舊書房遺物。

採訪中記者發現,這些村莊多出學霸與村裡的族範家訓密不可分。向陽鄉旗星村林很昌老人告訴記者,在《九牧邵州聯桂山坪林氏族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關於「族範家訓」,其中很多是關於讀書的,如「家不論貧富,子女不論智愚,第一要讀書」等,這對後世子孫產生了不少影響。

記者了解到,林偉南的父親和林子晗的父親成績也都一直很優秀,兩人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同學,後來都考上大學。林偉南表示,小時候每到中考高考,村裡人就經常在談論誰家的孩子又考出好成績了。潛移默化之下,他心裡也有了一定要把書讀好的想法。

安溪縣龍涓鄉福都村黨支部書記陳藝中也表示,福都村重知識、重教育的氛圍濃厚。現在,誰家孩子考上大學,大家都會一起慶祝。村民再苦再累,也不會讓孩子輟學。

在南安市眉山鄉大眉村,記者也看到了魏氏祖訓這樣寫道:「讀書為重,次即農桑。」

勤奮學習改變現狀

「村民知道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就是知識。」福都村黨支部書記陳藝中介紹,福都村距離安溪縣城近80公裡,地處偏遠,一直以來以茶葉、水稻種植為主業,經濟相對落後。因此,多年來,村裡十分重視教育,教育質量一直名列龍涓鄉前茅。

同樣的看法,在其他「學霸村」也存在著。

向陽鄉政府相關負責人認為,向陽鄉位於南安市東北部,群山環抱,位置相對偏遠,「也許大家潛意識裡都有一種想法,要讀書才能夠走出大山。」

眉山鄉中心小學校本部負責人魏長傑也表示,山區孩子比較能吃苦。此外,山區沒有太多娛樂設施,孩子受外界的影響小,能把精力多用於學習。

學長「傳幫帶」

「福都村頻出優秀學子還與學長的『傳幫帶』密不可分。」採訪中,龍涓鄉福都村黨支部書記陳藝中、福都小學校長肖福良都多次提到現任安溪英發家具董事長陳明輝。

據介紹,陳明輝也是福都村人,福都小學校友,也是村裡第一名大學生。事業有成的他,慷慨解囊,鼎力支持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他成立育才基金,每年獎學獎教10多萬元,2005年以來資助在校大學生上百人次。每年正月初三,他還召開全村大學生座談會,現場發放獎學金、獎教金。

「線下有熱心學長組織交流,線上也有全村在校大學生創建的勵志QQ群,所有人在群裡一起互相討論學業,相互鼓勵。」福都村學子陳炳枝說,今後有機會,他也想把自己的就學經歷講給現在福都小學的學生聽。

為了更好地激勵後來的學子,福都小學於2017年在綜合樓二樓建設了校史館,雖然面積只有40多平方米,但裡面「五臟俱全」,尤其是「人才輩出」版塊,佔了整整一面牆。平時學校會組織在校學生到裡面參觀,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激勵。

「優秀學長的示範作用很重要。」眉山中心小學校本部負責人魏長傑介紹,「清華樓」建起後,對學校教育有著積極影響,潛移默化地激勵著學生。

政府重視鄉賢支持

「教育佳績的取得,最重要的還是政府的重視支持。」向陽鄉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十分重視教育事業發展,持續投入,並發動各方力量,不斷提升學習環境和教育水平。向陽鄉高度重視教育,積極向各級有關部門和單位爭取各種扶助資金支持。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支持下,2014年,向陽鄉公益事業促進會正式成立,愛心人士捐錢捐物,改善學校辦學條件。

這樣上下一心為教育的行動,也在其他地方發生著。在眉山鄉,很多鄉賢踴躍為大眉村教育基金會捐資,同時為學校出錢出力,「學校『清華樓』等的建設都離不開鄉賢的大力支持。」在參山村,參山慈善會每年對優秀大學生給予獎勵。在福都村,今年以來村裡就投入四五十萬元建設福都小學操場、更換教室玻璃,年底還準備建設學校電腦室。

建 議

面對「別人家的孩子」,我們該如何根據自身情況汲取學習「學霸村」的好做法,更好地培養「我們家的孩子」,進而更好地推動泉州教育事業發展?

有崇尚讀書的氛圍

也要有鮮活的榜樣

泉州師院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曾雅茹教授認為,一個村莊的許多孩子高考成績特別突出,這個村莊應該有良好的文化氛圍,崇尚讀書,村民對考取大學這種行為很認同,並視為自己孩子理想的發展目標、學習的榜樣。最後,身邊要有一個鮮活的榜樣,「國外研究表明:一個人即使生活在一般的生活環境,父母從事比較簡單的工作,家庭經濟條件不好,但如果身邊有可以學習的榜樣,也能夠產生很好的激勵作用。」

幾個「學霸村」中,有的村族範家訓一代代傳承下來,已經形成一種家族文化,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就崇尚讀書,重視孩子的教育。人才輩出的村莊有一個個鮮活的榜樣,村裡人對這些榜樣很熟悉,平時生活中就會用這些榜樣去激勵孩子。

曾教授建議,政府部門可以對成績優秀的村莊進行獎勵、掛牌鼓勵,在村裡設立「博士牆」「碩士牆」,激發其他孩子學習優秀的榜樣,同時可以考慮對這些鄉村教育的做法進行宣傳,供其他地方借鑑學習,進一步倡導崇尚讀書、重視教育的社會風氣,助力我市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

相關焦點

  • 5名博士14名碩士23名本科,書香村裡的學霸之家
    這個四世同堂、53口人的大家庭中,已經出了24名大學本科生、14名碩士生、5名博士生。這個幾十名學霸手拉手、肩並肩的家庭,究竟是怎樣煉成的?01「李爺爺牌」課後班在達滸鎮書香村桃花屋場一角,一棵樹葉濃密的古樟伸出蒼勁的枝丫,攬著一座靜謐的小院。
  • 中國學霸村:走出26名博士,128名碩士,659名大學生,是你家鄉嗎
    中國學霸村:走出26名博士,128名碩士,659名大學生,是你家鄉嗎在湖南,有一個被稱為&34;的小村子,自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以來,這個只有5000多人的小村子,竟有800多個孩子考出了農村,其中包括26名博士和128名碩士,總計659名大學生,其中不乏畢業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孩子
  • 小山村裡飛出了金鳳凰,學霸村是如何煉成的
    近日,一則「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的消息登上了熱搜榜,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福建龍巖古樓村是福建閩西一個偏遠的小山村,33年的時間裡全村共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一個小小的山村就能夠飛出這麼多「金鳳凰」?「學霸村」竟是這樣煉成的!
  • 寧夏這個小村莊考出993名大學生!其中,14名博士28名碩士
    此外,該村還有4人考上碩士研究生,1人正在讀博士研究生。自高考制度恢復以來,這個位於寧夏中部乾旱帶、有635戶居民的小村莊,已走出包括14名博士28名碩士在內的993名大學生。  「讓一個家庭脫離貧困,最好的方法是培養出一個大學生。如今談起脫貧攻堅,村民們不比誰家錢財多,只比哪家大學生多。」
  • 寧夏這個小村莊635戶考出993名大學生!其中,14名博士28名碩士…
    此外,該村還有4人考上碩士研究生,1人正在讀博士研究生。自高考制度恢復以來,這個位於寧夏中部乾旱帶、有635戶居民的小村莊,已走出包括14名博士28名碩士在內的993名大學生。  「讓一個家庭脫離貧困,最好的方法是培養出一個大學生。如今談起脫貧攻堅,村民們不比誰家錢財多,只比哪家大學生多。」
  • 一個村子出了26名博士和176名碩士,是如何做到的?
    這個村叫秧田村,人口5000,自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以來,村裡有800多個孩子考出了農村,其中包括26名博士和176名碩士。秧田村用一堵兩層樓高的牆面,記錄了村子裡迄今走出來的26名博士的信息,以及哈佛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校名。
  • 培養90名碩士43名博士的蒙古族教授
    1954年從內蒙古師範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講授「文學理論」課程。1957年9月在南開大學進修,1959年1月回內蒙古師範學院繼續任教時開始關注民間文學並進行了相關研究。1961年5月調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外部,1962年8月調往民族出版社工作。1979年6月調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任教。
  • 寧陽「學霸村」走出17位博士
    400餘名村民和捐資助學代表齊聚會場祝賀。柳樓人大都姓柳,自明朝立村起,就將尊師重教作為立村之本,形成了「不比吃穿比學習,家家都有讀書郎」的良好風氣。老村支書柳金方在任時,是20世紀80年代。他曾說:「我們要舉全村之力,供孩子考上大學走出去!」村「兩委」每年都要拿出兩萬餘元修繕校舍,水、電、煤等全由村裡供給,不讓學校有經濟負擔。
  • 11名博士、5名碩士被退學……
    8月3日,南方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官網置頂了一則通告。根據有關規定,該校擬對16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從附件中的名單可以看到,其中共有11名博士和5名碩士。北京交通大學7月10日,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發布《關於處理超過最長學習年限博士生學籍的通知》,因超過全日制博士(含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的59名博士生,對其學籍管理將作出分類處理。
  • 6個博士4個碩士 台州三門出了個學霸村
    你的小區有幾個博士?有幾個碩士?台州三門有個村,出了6個博士4個碩士!在台州市三門縣花橋鎮上潘村,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出了6個博士4個碩士11個重點大學二三十個普通大學畢業生。其中一家就出了3個博士1個碩士簡直就是學霸村!花橋鎮有34個行政村,上潘是其中一個,目前有368戶,1117人,該村七山二水一分田,村民主要靠打零工為生。說起學霸村的名頭,該村黨支部書記潘道福頗為自豪,「我們村的孩子讀書好,在花橋乃至三門都是有名的,他們不僅讀書好,還孝順。因此周邊老百姓都說我們村風水好。」
  • 湖南一「學霸」村:走出碩士、博士57人
    地處北緯27°31′~28°14′,東經110°45′~111°41′,位於湖南中部,資江中,雪峰山北段的東南麓(古稱梅山)。新化在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梅山蠻」歸化後置縣。取「新近歸化」之意。新化縣在周時為荊州之域,春秋時屬戰國楚地,秦時屬長沙郡,漢時屬長沙王國益陽縣。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梅山蠻」歸化後置縣。取「王化之新地」之意,隸屬邵州。南宋寶慶元年改邵州為寶慶府,新化屬寶慶府。
  • 11名博士、5名碩士,退學
    8月3日,南方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官網置頂了一則通告。根據有關規定,該校擬對16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5名碩士。而在2019年8月,南方醫科大學曾一次性對28名研究生作自動退學處理,其中明確指出這些學生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
  • 安溪這個「學霸村」,走出5名博士、26名碩士和400多名大學生
    走近福都村,入眼的是乾淨整潔的道路和錯落有致的房屋,外牆裝修略顯陳舊的福都小學就坐落在其中。進入福都小學,數名工人正在專心致志地進行樓梯地磚的鋪設。記者了解到,福都教育在龍涓鄉是非常有名氣的,一方面得益於福都小學為孩子們打下的堅實的基礎教育,另一方面還在於福都村濃厚的重知識、重教育的氛圍。
  • 16人被高校勒令退學:其中包括11名博士和5名碩士
    11名博士要被退學……)8月3日,南方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官網置頂了一則通告。根據有關規定,該校擬對16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5名碩士。而在2019年8月,南方醫科大學曾一次性對28名研究生作自動退學處理,其中明確指出這些學生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今年以來,不少高校都對部分大學生作出退學處理!
  • 共6125名博士,北京大學2017-2019年授予博士學位名單統計分析
    經統計2017年6月-2019年10月30日之間,共計發布14次博士學位授予名單。分別為:北京大學校本部2019年10月批次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名單(20人,其中博士15人,碩士5人)、北京大學校本部2019年6月批次授予博士學位名單(1331人)、北京大學醫學部2019年6月批次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名單(1285人,其中博士570人,碩士715人)、北京大學校本部
  • 12位博士、28位碩士!上杭這個村夠牛!
    「學霸」屬性嗎?!古樓村距湖洋集鎮約5公裡、距上杭縣城約10公裡,如今交通便捷,曾經卻是窮鄉僻壤。,又於1990年獲博士學位,而林森春於1987年獲杭州大學碩士學位,後來留學美國,並於1998年獲新澤西州立大學博士學位。
  • 南方醫科大學動真格了,清退11名博士5名碩士,混學歷的人到頭了
    現在的大學裡,且不說競爭同樣非常激烈,而且很多學校在學生培養上要求非常高。傳統想法中的」混學歷「,可能已經過時了。南方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官網正式對外發布了一則通告,根據通告內容,南方醫科大學按照學校研究生學籍管理有關規定,擬對16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從通告的附件,我們可以看到,這16名研究生包括11名博士,5名碩士。
  • 一個家庭走出5個博士,父親暢談教子方法:學霸從小學開始培養
    於是把責任推到先天優勢上,認為學霸是天生的。誠然,有部分學霸有良好的基因,但並不是所有學霸都如此。學霸是可以後天培養出來的,一位鄉村醫生爸爸,一口氣培養了6個學霸。浙江瑞安的鄉村醫生蔡笑晚,有6個孩子,5個是博士,1個是碩士。
  • 這個村厲害,30名學子高考8人取得六百分,走出29名博士碩士
    福建有一個村子,近30人參加高考,其中有8人取得600以上的成績,而這個村近年來曾走出3名博士,16名碩士……趕快來看看是哪個村子如此厲害。在今年,福都村有近30名學子參加高考,卻一下子8人取得600分以上的好成績。
  • 長沙5名少年被西安交大少年班錄取 8年即可獲得碩士學位
    長沙5名少年被西安交大少年班錄取 8年即可獲得碩士學位 2016-03-17 8:13 來源: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星辰在線3月17日訊(長沙晚報通訊員 黃文勝 記者 嶽霞)江山代有才人出,00後已經邁入大學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