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想改變命運,這是最靠譜的一種方式!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正和島

作者:敏之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內心的光明若失去了,黑暗何等之大。反過來看,內心有一盞燈,世界哪裡有暗夜?

總有一群人,用內心的光亮,照亮了暗夜,溫暖了世界。

視頻裡講述了一群可愛的國華紀念中學學生們的故事,他們都曾被生活以痛相待,卻長成了「厲害」的人,他們的內心曾被點亮過,又開始照亮身邊的人。

在成功的企業家中,也有很多人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他們經歷過苦難,更知道跨越苦難最好的方式。

任正非出生於1944年,小時候,一家9口人,只能依靠父母的微薄收入以維持生計,一直到高中都飽受著飢餓的折磨,臨近高考,母親為了能讓任正非安心複習功課,會在早上偷偷塞給他一個餅,而這個餅,是父母,兄弟姐妹一起忍著飢餓給他的。

畢業前夕,同學給了他大半個白面饅頭,他吃了整整兩天,每頓飯只捨得吃一口,剩下的裝口袋裡,下次接著吃。

曹德旺比任正非小兩歲,雖然曾祖父是當時的福清首富,但是曹家四代的命運到了曹德旺這裡卻跌到谷底。

曹德旺小時候經常一天只吃一頓飯,9歲前,他連名字都沒有。他9歲那年,母親借了5毛錢,讓他上學,可小學五年級都沒畢業,曹德旺就輟學了。不能上學,可仍想讀書,怎麼辦?

德旺幹了兩件事。他先是割了一年馬草,攢了8毛錢,他用這錢買了一本《新華字典》。又割了兩年馬草,攢了3塊錢,他用這錢買了一部《辭海》。然後他藉助這兩本工具書,開始瘋狂自學起來,曹德旺說:「只要是印有字的紙,我都會拿起來學。」

後來的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了,任正非創辦了華為,曹德旺被譽為「玻璃大王」。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他們心懷國家,努力承擔社會責任,採取了各種方式對家鄉予以回報。不約而同的一點是,他們都非常非常重視教育。

參加兩會的時候,作為企業家的曹德旺提出最多的問題就是教育。任正非講:「我們國家百年振興中國夢的基礎在教育,教育的基礎在老師。發展科技的唯一出路在教育,也只有教育」。

這些出身貧寒的企業家因為理解苦難,便不怕挫折;因為經歷了求學的艱難,更渴望獲取知識;因為經歷苦難,受過援助,更懂得感恩。而相似的是,他們都非常重視教育。

國華紀念中學就是在企業家心懷感恩、關心教育下建成的純慈善、全免費高級中學。2002年,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及女兒楊惠妍投入2.6億元創辦了全國唯一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國華紀念中學,旨在招收家庭貧困、成績優秀、心智健康的學生。

國華的校碑上,刻著這樣一段話:「立校辦學的目的,是讓年輕俊彥從擁有知識開始,繼而擁有高尚的品格和靈魂,以建設國家和回報社會為終點。」

從2002年創辦至今,18年來國華中學共接收了3260名處於輟學邊緣的學生,把他們大部分培養成了重點大學的高材生。截至2020年,在校學生500人,已畢業2582人,已產生碩士803人,博士141人,出國深造108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就像視頻中講述的那樣:

國華紀念中學2008屆畢業生蔡瑩,當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如今的她成為一名優秀的醫護工作者,有了幸福的家庭,和咿呀學語的女兒。

2020年3月期間,她自願跟隨醫護團隊支援武漢。當支援結束,家人和女兒盼她回家的時候,她看著突然增加的急診病人,又衝到了救護一線。

紀錄片中蔡瑩救助病人

國華紀念中學2009屆畢業生王永琨,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自主創辦斯坦德機器人有限公司,事業有成,卻依然住著小房子,很多同事開玩笑說這次成了大單,要換大房子了吧?他卻笑而不語。

他從不曾忘記自己曾經擁有過的資助,平日裡,他更關注貧困地區的學校條件,更關心貧困學生的日常所需,在他的筆記本裡默默地記錄著要為孩子們捐助的東西:社科類圖書200冊,書包47個,桌球臺2個,足球5個,球鞋每人一雙……

紀錄片中王永琨關心貧困學生日常所需

國華紀念中學2014屆畢業生楊少敏,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後,志願加入「美麗鄉村」計劃,到廣西偏遠地區支教。

楊少敏找回因家境困難逃學準備外出打工的學生,並給學生小天寫了一封信:你現在能做的太少,老師覺得,只有你變成更厲害的人,奶奶和妹妹才能過得更好。國華紀念中學的哥哥姐姐和你一樣,因為家庭困難,差點沒法讀書,但他們沒有放棄,也受到了社會的幫助,現在,他們有的是很厲害的醫生,有的成了建設社會的人,還有我,成了你的老師,如果你想像他們一樣,就一定要繼續讀書,因為知識能把你變成你想成為的人。

紀錄片中楊少敏尋找準備外出打工的學生

不要放棄!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知識是戰勝貧窮的美好利器。

國華的孩子們還有很多很多正逐漸成長為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

國華中學作為不僅改變了眾多寒門學子的命運,更讓奉獻社會的精神品質得以薪火相傳。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楊國強說:

「走過來的路,令我深知知識的重要,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知識是戰勝貧窮的最好利器,擁有知識方可改寫一個人乃至國家的命運。人的生存與發展, 國家的興旺與發達,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靠的是知識和智慧。」

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18歲以前沒有穿過鞋子,沒吃過糖果,念書時為了省7分飯錢,中午走一個小時回家吃飯,務農一整天只換來5毛工錢……自幼家貧,楊國強中學時因為沒錢交學費而退學一年。政府最後給他免了7元的學費並發了2元的助學金,他才能中學畢業,這讓他深懷感激,稱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9元錢。

在《國華紀念中學立校緣起》中,楊國強寫道:「我不忍看天地之間仍有可塑之才因貧窮而隱失於草莽,為胸有珠璣者不因貧窮而失學,不因貧窮而失志,方有辦學事教之念」。

實際上,2002年正值楊國強事業開疆闢土需要投入的時候,這2.6億對他來說已經近一半身家,而後續他每年仍然要持續地投入。

學生從報考國華紀念中學開始,直至大學本科或研究生畢業,學習、生活、交通等一切費用全部由學校承擔,目前總投入已超過6億元。學校每年計劃招收200名優秀貧困學子,每人的培養費用超過30萬元,學校每年各項日常開支超過6000萬元。

做慈善不只需要大額的資金,更需要面對現實中的困難重重,被誤解、被懷疑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用國華紀念中學校長季德華的話說:「很艱難,做慈善真的不容易。」

曾經有人問過季德華:「你有什麼企圖?」季校長理論過:「我們一所慈善學校能有什麼企圖呢?如果說真要有什麼企圖,就是為了讓那些很優秀的孩子得到幫助,讓他們不要為自己的成才而擔心。」

還有一些更偏遠的省市,沒有聽過碧桂園,也不知道楊國強是誰,對於這樣一所學校的資助模式更認為是絕不可能。「他們會認為違背了當下的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哪有那麼好的事?」

2002年第一批願意來到國華的學生,有的情況是「實在是家裡真的非常非常貧困,幾乎是冒著被賣豬仔的風險來的」。

很多人希望自己創辦的公司或學校可以屹立百年,甚至更久。

楊國強卻希望他親手創辦的學校早日「倒閉」,因為那樣就意味著社會上不會有孩子因貧困而上不了學。

不過,他還是希望在這一天到來之前,能夠把學校發展好,讓成千上萬的孩子得到優質教育後走入社會,能夠為社會做更大的貢獻。

楊國強定期與學生座談,他經常說,學生考上了知名高校深造固然可喜,但更為重要的是,十年、二十年後國華學生都為社會做出了哪些貢獻。

國華紀念中學以「立志、修身、博學、報國」的校訓,始終把「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放在教育工作首位。

國華中學校訓

在國華紀念中學,教育不是為了照本宣科,也不純粹是考上名校,而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再點亮他人。

2016年6月26日,國華紀念中學校友會、校友基金正式成立,校友會成立之際,校友會基金第一期亦籌到了60多萬的款項,傳遞愛心,幫助學弟學妹。

在中國,有20萬名鄉村校長、300多萬鄉村教師、9000萬鄉村兒童。

截止2020年二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17752萬人。根據 《中國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據推算,2020年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2.55 萬。92.86%的中國人沒有專科及以上文憑。

國內至少有10億人還沒有坐過飛機,至少5億人還未用上馬桶。

截止2019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551萬人,已經離消滅貧困越來越近,但是還有很多人脫貧又返貧,還有很多人沒有獲得更高學歷的機會。

德國的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無疑,國華紀念中學搖動了一棵又一棵樹,推動了一朵又一朵雲,楊國強和楊惠妍對教育的重視、行動正在喚醒社會更多的靈魂。

其實,在我們的傳統源流裡,真正的本土菁英,實業與教育並舉,對於興教辦學,培育人才,賡續血脈,往往苦心竭慮,不遺餘力。僅以本文,致敬所有為中國脫貧攻堅默默付出的人!

相關焦點

  • 普通人改變命運的道路從未被堵死,也不只有讀書一條路
    普通人改變命運的道路被堵死了嗎?新年假期,看到了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轉發某留美學生的一篇文章,《不要把普通人通過讀書改變命運這條路徹底堵死》。陳總編轉發的這篇文章,其中心思想是,以丁真突然爆火為例,指出當今的社會,應該讓通過自身努力的人獲取成功,比通過運氣等不可控因素的人成功,更合理,也更公平。
  • 普通人改變命運的3個方法,用好任何一個都可實現階層跨越
    在這個高競爭的時代,普通人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跨越階層,無疑是非常困難的。很多人可能相信「努力就可以改變命運」這句雞湯,但這個社會從來就不缺少努力的人,而真正能夠實現階層跨越的只是極少數。為什麼呢?因為努力從來都只是改變命運的前置條件,並不是充分條件。不信看看整天忙碌在流水線上的工人就知道了,他們已經夠努力了,但他們的命運並不會有任何改變。
  • 讀書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最方便法門
    如果命運沒有讓我邂逅閱讀這件事,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是怎樣的灰暗。我成長的原生家庭可以用「糟糕」兩個字來形容。父母工作在外地,三歲多我被送到上海奶奶家寄養。年幼時的閱讀對我來說,其實是一種逃避的方式。會經常因為感冒,或者奶奶心情不好,又或者家裡有客人到訪等理由被趕出家門,我就帶本書在公園的長椅上讀上一整天,沉浸在書頁間,那裡有我渴求而不得的快樂世界。例如柔軟的床鋪,美味的食物,爸爸媽媽溫暖的懷抱,並且還有愛麗絲漫遊裡神奇的樹洞……,於是我抵禦住現實裡那些冷漠與欺凌,日子彷佛也並不是那麼難過了。
  • 普通人創業改變命運?創業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還是唾手可得的現實
    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01、在一檔視頻對話欄目中,同程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吳志祥表示,過去十年,在中國要改變命運有兩條路,一是加入網際網路公司,二是在城市裡買房。未來十年,中國最大的機會在資本市場,如果你不能在一家創業公司從員工奮鬥到VP(副總裁),是對一生的職業生涯的不負責任;如果你不想成為一名職業經理人,不去努力奮鬥,則對這個創業時代最大的浪費。
  • 不讀大學的普通人,如何改變命運?
    我們這麼辛苦,竟然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我們真的是普通人嗎?當大學教育成為普遍教育,非清華北大985等名校背景出來的我們,第一件事學會的是褪去大學生的自豪感。沒有父輩那樣,大學生的明星光環。第二件事,大學是崇尚知識、教育、學習羞於談賺錢當老闆的,我們學習專業的本身就是為了從業崗位打基礎的,所以奠定的本身就是普通人的路。
  • 錯過買房、下海、網際網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第8次機會即將到來!
    《大江大河40年:改變命運的七次機遇 》,相信這篇很火的文章大家都看過。文章引起網民熱議。文章描述了中國過去40年普通人改變人生命運的七個機會。這七次機遇,普通人抓住一次即可改變命運。這對於有政治資本積累的部分中國人來說,無疑給了他們一種合法的套現通道,他們瘋狂地複製這種倒賣,賺取暴利。
  • 普通人只有踏實學習才靠譜,這個世界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很難被模仿
    有許多人問我做什麼事情最靠譜?我會斬釘截鐵的回覆踏實學習之後考個好大學,特別對於普通人這常常是一件改變自己命運最靠譜的事情。在生活中一些大公司在平時總在強調能力最重要,但是一旦招聘的時候就很少招收不是名校的學生。諸如這些例子比比皆是,大家仔細思考一下,作為學生踏實學習才靠譜。
  • 普通人可以通過創業改變命運嗎?創業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還是唾手可得...
    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 跟我們普通人所謂的創業成功差天共地,有點不接地氣,可能在人家老總的感覺,不當個副總裁還好意思說創業成功嗎?(好吧,也可能是我的格局小了) 但是興興覺得普通人的創業成功的概念來說的話,就拿開個小吃店來做例子的話,應該是有個兩家或者三家,能在自己的地區開個連鎖的話就算是成功了吧。
  • 知識改變命運,高考是最公平的方式
    我想這些人雖然不認同,但還是覺得這是自制能力差的人能圓夢的地方。高中雖然累,但覺得那時的自己有無限的能量,每天都很開心。其次,小編覺得知識改變命運!窮人家孩子只能通過應試教育來出人頭地。這個機會於社會群體來說是最公平不過的了。
  • 讀書是普通人成功最輕鬆的路:3個小習慣,讓讀書改變你的命運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央視主持人董卿火了,主要是因為她的兩檔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以及《朗讀者》,董卿隨口而出的詩句,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無不展現她不凡的語言功力和深厚的文學修養,令觀眾讚嘆不已。
  • 富人越來越富,而窮人卻越來越窮,普通人該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而且坦白講,如今似乎這個比例都不靠譜了,已經變成了90%的財富被10%的人所掌握了。 這樣,也慢慢形成了一種局面,也就是普通人經常抱怨的一點:富人越來越富,而窮人則越來越窮。當然了,大多數的普通人,都算是窮人,這,也是最讓人無奈的一點,窮人真的太多了。
  • 普通人,如何改變自己的窮人思維呢?
    普通人,如何改變自己的窮人思維呢?因為在我看來,窮人要想改變思維,就必須要把自己原來的窮思維放下!才能接受富人的思維!,在這裡最忌諱的就是一些所謂的「刺蝟心態」的人,你說不得,碰不得,這種人的思維就會很容易就固化,而且很難再去接受別人好心忠告,如果別人提建議或者說他那不好,他就會很難接受!甚至他就像刺蝟一樣去攻擊你!
  • 普通人,應該如何改變命運?王陽明:很簡單,你只需要做到一件事
    普通人,應該如何改變命運?王陽明:很簡單,你只需要做到一件事。這件事就是「活出本真」。王陽明曾對自己的弟子說過這樣一句話:「無事時是獨知,有事時也是獨知。人若不知於此獨知之地有力,只是在人所公知處用功,便是詐偽。
  • 高考可以改變命運嗎?
    改變命運真的只有高考嗎?高考真的能改變人的命運嗎?也不 能這麼說吧,畢竟如果是對於那些貧困 山區的人 來說,那確實是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畢竟一但能夠考個好學校,他們未來就有可能找到份好工作,只有他們肯努力,那命運也可以隨之改變。但對於那些家境還行,就是一般家庭來說,高考並不能決定一切,他們即使高考失足,也可以在其他方面有所發展。
  • 王思聰參加同學婚禮一擲千金,網友:份子錢足以改變普通人命運
    第一次抽獎就怒砸113萬,這還真的只有王思聰能幹出來的事兒,當然他的第二波抽獎就改成抽手機殼了,不過怕大家沒有最新款的蘋果手機,於是整個抽獎成為了抽手機殼,送蘋果手機,真是財大氣粗鴨,還沒有轉發的小夥伴兒可以試著去趕一下末班車,祝大家好運。
  • 考研人數首次突破300萬:讀書依然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機會
    網友們感嘆:知識改變年薪,文化改變命運。無獨有偶,華中科技大學直博研究生左鵬飛,收到了華為年薪200萬元的offer,而且阿里、騰訊、深信服均向他發出了邀約,其中一家開出年薪280萬的條件。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努力讀書才能改變命運。二、學霸並不是天生的,也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實現也許有人會說,我不是學霸,對讀書沒有天份,沒辦法做到靠讀書改變命運。
  • 你見過最落魄的人是如何改變命運的?
    在最落魄的時候呢,每天也就是三個饅頭,早晨吃一個晚上兩個。後來滿嘴的口瘡,就買枸杞子生吃補點維生素。好幾次想放棄在北京繼續混下去的念頭,然後回到老家找一個簡單的工作一做,結婚生子一輩子也就這麼回事了。但是我不認為自己的命運就這樣沒落下去。於是就想辦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在網上看這個看那個。同時也讓自己的朋友在他們公司裡幫忙推薦工作,自己在網上也投簡歷。
  • 知識改變命運隨談
    問的啞口無言,其實先進與落後可以演繹出六種形式,落後就要挨打只是其中的一種情形。同理,知識就一定能改變命運?恐怕也有幾種形式。1、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知識成功改變命運的事例比比皆是,毋庸置疑也是絕大多數家庭的信奉,高考也好,國考也罷,都在向莘莘學子傳遞著一個信號:考試是公平的,寒門學子也有翻身機會,所以,家長寧願砸鍋賣鐵 ,擠得頭破血流也要把孩子送進名校也就不足為奇了。2、知識沒有大的改變命運。
  • 高考是普通人唯一上升通道?還有其他方式嗎?擠過獨木橋吧
    40多年來,高考歷經了幾代人,無數普普通通的人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作為中國最高規格的教育選拔機制,高考在人們心中,樹立了公平、公正的印象。當然,說高考是我們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過於絕對了。但是,對於99%的普通人來講,高考絕對是改變命運的最重要手段!
  • 高考結束了,知識改變命運是真的嗎?
    一個富家子弟,他要是想去做公務員,那也挺好。因為公務員本身收入不高,但是可以幫家族拓展關係網絡,而且富二代成長的環境,讓他的情商就相對較高,這是在機關裡非常需要的一種技能。政府公務員的專業技能要求反倒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