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買房、下海、網際網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第8次機會即將到來!

2020-08-28 一言

《大江大河40年:改變命運的七次機遇 》,相信這篇很火的文章大家都看過。文章引起網民熱議。文章描述了中國過去40年普通人改變人生命運的七個機會。

這七次機遇,普通人抓住一次即可改變命運。


第一次:高考

人群:50-60後

1977年~1979年上大學的這批人,畢業後或供職政府機關,身居要職,或下海經商,終成巨賈,或投身文藝,名揚海內。77屆、78屆等幾批早期上大學的畢業生,逐漸佔據了社會最頂尖的資源,政界、學界、商界、文藝界········都有他們的影子。

1977年到79年,三年高考錄取人數大約有100萬,被稱為「百萬雄師」,絕大多數人的命運都得到了徹底的改變。

第二次:鄉鎮企業

人群:80年代的農民企業家

1984~1988年,以及1992~1995年,這是中國歷史上,農民群體唯一的一次大規模「由農入商」,有相當一部分人擺脫了土地的束縛,完成了階層躍遷。

萬向集團魯冠球、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兄弟、華西村的吳仁寶、橫店集團的徐文榮、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溫氏集團的溫北英······80年代的鄉鎮企業,給了農民第一次翻身實現階層躍遷的機會。

第三次:雙軌生意

人群:倒爺

倒爺們利用關係,拿到計劃經濟下商品供應的批條兒,用計劃內的低價買來,再用計劃外的市場價賣出,賺取官方價格和市場價格價差利潤,「空手套白狼」。這對於有政治資本積累的部分中國人來說,無疑給了他們一種合法的套現通道,他們瘋狂地複製這種倒賣,賺取暴利。

馮侖、王石、和柳傳志都做過,只是柳傳志賠了。

第四次:九二下海

人群:體制內官員和知識份子

1992年南巡講話結束後,「市場經濟」被寫進黨章,直接引爆了下海經商的熱潮。

資源豐富、嗅覺靈敏的官員們,成為下海的主力,長長的名單包括:泰康人壽創始人陳東升、華泰保險創始人王梓木、中誠信創始人毛振華、愛國者集團總裁馮軍、匯源果汁創始人朱新禮、巨人集團創始人史玉柱、中國國際期貨公司董事長田源、北京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

當然,下海潮並非只屬於體制內的官員,也屬於普通的知識分子。在1992年前後,復旦大學青年老師郭廣昌辭職,成立廣信科技諮詢公司;北京大學青年老師俞敏洪辭職,成立了北京新東方學校;而34歲的河南舞陽鋼鐵廠車間主任許家印,也在1992年辭職南下,投入到商海大潮中。

在這種大轉移中,相當一部分人改變了自身的階層。

第五次:資源巨潮

人群:煤老闆

描述:2001年,加入WTO、城鎮化提速、製造業崛起等一系列因素,推動中國進入前所未有的重化工業進程,中國對以大宗商品為代表的原材料需求以驚人的速度增加。

煤老闆成為代表,黑金狂潮下,內蒙古鄂爾多斯、陝西榆林等城市強勢進入大眾視野,並貢獻了無數關於權謀、香豔、暴力和揮霍的故事。

第六次:樓市狂潮

人群:2015年以前買房的人

無論是不是炒房,凡是在1998~2014年這期間購買了多套房的人,都獲得了可觀的財富,這些財富足以改變很多人的階層。

如果按照代際的觀點看,出生在1970-1985年之前的人充分享受了房地產大牛市的紅利。對於85後和90後來說,屬於他們的同級別機會,可能還要等很多很多年。這是既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價格牛市,也是一場全民都能參與的資產遊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第七次:網際網路紅利

人群:創業者及碼農

中國第一波網際網路創業者多為60後和70後:馬雲(1964年)、李彥宏(1968年)、丁磊(1971年)。第二撥網際網路創業者則多以80後居多:王興(79年)、程維(83年)、張一鳴(83年)。第一撥創業者抓住了網際網路普及的紅利,而第二撥創業者則抓住了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的紅利。

受益的不僅僅是創業者,還有碼農。50年代嫁英雄,60年代嫁貧農,70年代嫁軍營,80年代嫁文憑,90年代嫁富翁,2000年代嫁碼農。對於兩個同樣能力的年輕人,新興行業和傳統行業賦予的職業回報往往相差十倍。

哈佛大學的大數據研究表明:人的一生每隔7年都有一次決定人生走向的機會,從25歲開始,到75歲終止。這50年時間裡面有7次機會,第一次和最後一次一個因為太年輕,一個因為太老,太容易抓不住機會。

中間幾次因為運氣,還有一半的機會喪失了,一般一個人真正改變命運的時機就2-3次機會,抓住機會變得很關鍵,但是能不能抓住,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

這正應了周期天王周金濤的那句名言:每個人的財富積累,一定不要以為是你多有本事,財富積累完全來自於經濟周期給你的機會,這個時代,如果想賺點小錢,勤奮努力大概率能做到衣食無憂,但是想賺大錢走上人生巔峰,更多的還是得靠趨勢,順勢而為。

這些改變命運的機會,都已成為過去,被封進了歷史的塵埃中,難覓蹤跡。

很多人關心的是,改變命運的第8次機會是什麼?

提供幾個思路:

1、農村土地貨幣化和農村產業

國泰君安近日發布研究報告,認為2019年是中國新世紀的土改元年,貨幣化解決宅基地、進而替代棚改貨幣化、再使得農民進城,將是2019年最大主線。

一部分人將因為宅基地獲得不菲的收益,同樣參與到農村產業轉型也是不錯的機會,例如農場、新型供銷社的創辦,當然,這建立在你在農村有深厚的資源和人脈基礎上。

2、股市

股市近來蓄勢待發,股民們正跑步入場。除了股民激增,一些專家也紛紛表示看好股市未來的走勢。海通證券姜超發文預測:中國資本市場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第八個機會。

姜超認為,未來整個資產配置,將從圍繞房地產、圍繞實物資產,逐漸轉向資本市場,轉向金融資產。原因在於工業化時代,是房子在承載財富。但是進入後工業化時代以後,真正值錢的是優秀的服務和科技,值錢的是那些提供技跟服務的公司,值錢的是他們的股權和債權。

3、網貸

日前流出的網貸備案試點方案,這對於企盼已久的網貸人來說,可謂是一針強心劑:當前強監管下,各類平臺先後清盤、爆雷等,則可視作備案的前期工作了。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網貸行業已成長為普惠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服務範圍不斷延伸,服務質效明顯提升。因此,國家是承認並支持網貸的,這點無需置疑。

當下,對於網貸出借人來說,最重要的是選擇擁有持續合規能力的平臺,認真考量平臺的資產質量、風控實力、持續的合規能力、與平臺匹配的運營投入等。堅守陣地,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機會面前,既要看得準,也要抓得住,祝福大家早日抓住屬於自己的人生機遇

相關焦點

  • 一生中實現階層躍遷的三次機會,高考、下海、分房,第四次在哪?
    但由於他們大學畢業之後趕上了房價收入比相對較低的一段時期,也被稱為買房的「天選一代」。相較於「85後」和「90後」,他們在買房上的壓力無疑更小,其中一些佼佼者更是擁有多套住房,稱為財富場上的贏家。2003年成立的淘寶網,不僅成就了他的創辦者馬雲,更改變了無數中國的青年的人生軌跡在這之後的許多年裡,網際網路深刻地改變了馬雲、馬化騰、丁磊這些企業創始人的命運,也為這個行業風口上的「弄潮兒」,創造了極其可觀的收益。今天,在杭州和深圳,程式設計師是最受「丈母娘」青睞的職業。
  • 不讀大學的普通人,如何改變命運?
    我們這麼辛苦,竟然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我們真的是普通人嗎?當大學教育成為普遍教育,非清華北大985等名校背景出來的我們,第一件事學會的是褪去大學生的自豪感。沒有父輩那樣,大學生的明星光環。第二件事,大學是崇尚知識、教育、學習羞於談賺錢當老闆的,我們學習專業的本身就是為了從業崗位打基礎的,所以奠定的本身就是普通人的路。
  • 過去四十年,普通人逆襲的七次機會,2020年的逆襲機會在哪?
    都2020年了,我們還有下一個機會嗎?如果有的話,在哪裡?回頭看,在這40年中,普通人改變命運的機會,大概5-7年就會出一次。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看看過去四十年裡,改變命運的故事,或許可以為我們的將來指引方向。高考歸來1978年,高校招生恢復全國統一考試。龍門陡開,江鯽飛躍,積壓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一夕噴湧。
  • 工程人一生只有4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第一次:人生第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是你的出生,如果你父母就是中鐵、中建、中交的領導或者職工,那麼你幹工程會輕鬆很多,父母會為你鋪好路子,你只要按部就班走下去就行。第三次:成功的婚姻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只要找到一個理想的伴侶,比如大型工程企業單位領導的子女親戚,人生幸福的軌跡也是可以改變的
  • 孩子一生中,有三次能改變命運的機會,父母知道如何抓住嗎?
    人在一生中會有無數的機會,但是改變命運的機會並不多。根據國外學者的研究,其中有三次機會的改變很大,只要抓住了就能改變一生,如果沒抓住,那只能遺憾機會的流逝。孩子一生中,有三次能改變命運的機會,抓住了,便能魚躍龍門,父母可知該如何抓住嗎?許多孩子不知道讀書有多重要,覺得360行,行行出狀元,沒必要非得讀書。
  • 《命運2》曙光節明日結束 新異域任務即將到來
    1月15日,《命運2》人氣活動曙光節即將落下帷幕,但精彩並未就此結束。隨著傳說難度日晷和異域任務:魔鬼之厄的到來,守護者們已經投入了新一輪的戰鬥中。而新異域任務:堡壘也將蓄勢待發,等待守護者的挑戰。
  • 新暴利時代來襲,這是真正屬於普通人翻身的機會,你還在旁觀嗎?
    不可否認,近幾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浪潮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走上了網際網路+創業的道路。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把成功與產業的成功聯繫在一起。我相信,普通人只要把握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事實上,要趕上風口行業並不複雜。一般來說,它是以社會趨勢的形式出現的。而現在有了創業的窗口,很多富人將在未來誕生。
  • 普通人創業改變命運?創業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還是唾手可得的現實
    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01、在一檔視頻對話欄目中,同程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吳志祥表示,過去十年,在中國要改變命運有兩條路,一是加入網際網路公司,二是在城市裡買房。未來十年,中國最大的機會在資本市場,如果你不能在一家創業公司從員工奮鬥到VP(副總裁),是對一生的職業生涯的不負責任;如果你不想成為一名職業經理人,不去努力奮鬥,則對這個創業時代最大的浪費。
  • 高考,是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
    雖說這些話都有一定的道理,可在我看來,高考對於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的確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而且還是一次最公平的機會。所有考生無論貧與富,都是一視同仁的考試。我有一個表哥就是這樣: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表哥比我早出生幾天,我們一起參加了同一年的高考,而且我們都落榜了。不同的是,表哥在姨媽和姨夫的威逼下復讀了一年後又參加了一次高考。這次表哥非常爭氣,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
  • 決定人生命運的5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我們常說選擇大於努力,選擇對了就能改變命運嗎?那麼我們的人生將如何做一個正確的選擇呢?我們如何去選擇一個正確的命運呢? 中國近20年來,有過多次機會,把握了就踏上人生巔峰,錯過了,就錯失了整個時代!
  • 考研人數首次突破300萬:讀書依然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機會
    一、所謂「天才」就是把別人玩的時間用來學習,努力讀書才有更多的選擇今年華為宣布,用百萬年薪聘請8位2019屆頂尖博士畢業生。這8位博士最高的年薪上限是201萬,最低的年薪下限也有89.6萬。一畢業就有百萬年薪的工作,著實令人羨慕。
  • 普通人改變命運的道路從未被堵死,也不只有讀書一條路
    普通人改變命運的道路被堵死了嗎?新年假期,看到了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轉發某留美學生的一篇文章,《不要把普通人通過讀書改變命運這條路徹底堵死》。陳總編轉發的這篇文章,其中心思想是,以丁真突然爆火為例,指出當今的社會,應該讓通過自身努力的人獲取成功,比通過運氣等不可控因素的人成功,更合理,也更公平。
  • 普通人可以通過創業改變命運嗎?創業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還是唾手可得...
    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 01、在一檔視頻對話欄目中,同程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吳志祥表示,過去十年,在中國要改變命運有兩條路,一是加入網際網路公司,二是在城市裡買房。
  • 高中階段三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孩子:    你好,也許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刻苦努力,但卻得到了歷年最差的成績;也許你曾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小天才
  • 新的造富行業已經到來!該領域將會催生大批富豪,華為早有預示!
    文:初禾很多人都想通過創業改變自己的命運。事實上,這個夢想是可以實現的,在過去的40年裡,普通人有兩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第一次就是通過體製造富,一群最先放棄「鐵飯碗」的人衝出體制,選擇下海經商,創造了大量財富。
  • 為什麼網際網路改變不了教育?
    這樣的面試題去等待命運的抉擇。操碎了心的家長、報名現場老淚縱橫的母親,託關係找資源的關係戶、無憂無慮的孩子們…這一幕好似魔幻現實主義的電影題材真切的出現在身邊並成為常態,翻看著朋友圈裡「網際網路時代到來」的文章,我竟有點說不出話來。
  • 人定勝天,以下這四次機會,可能會改變你人生的命運,一定要抓住
    人這一輩子,有4次機會可以改變命運,一定不能錯過!以下這四個機會,有運氣,也有汗水,哪一個改變過你的命運呢,哪一個決定你現在的命運呢?既然出身不可改變,那就知識改變命運!此言不差!讀書,除了可以擺脫貧窮,還可以擴散思維,開開眼界,甚至有可能改變一生的命運,成為人上人的機會!雖然,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讀書,一定是窮人家孩子最好的出路!而且是一條非常正確的道路!
  • 如何找準賺錢時機,不讓機會擦肩而過?
    雖說每個人都知道錢的重要性,但為什麼還是會有那麼多窮人,主要還是大家沒有選對賺錢的方法、時機,致使與無數次賺錢的機會擦肩而過。過去十多年的時間,每年都有不同的賺錢機遇,2000年開始流行買房;2001年流行投資B股、買房;2002年流行投資商鋪、買房;2005年開始流行炒股、買房……到了2016年流行比特幣、買房,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買房」是這十幾年來一直流行的賺錢方式
  • 普通人賺到100萬有多難,打工?買房?創業?
    我們可以從打工、買房、創業、投資理財這四個方面去探討: 打工 打工族很少會去奢望賺到100萬,但是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每個普通人一生都可以賺到屬於自己的100萬。
  • 第6次購房時機到來,為何中駿•璟頌成璧山樓市熱寵?
    溯源前幾次漲價前的抄底時機,不難發現,當下或是抄底買房的黃金時機!自2000年以來,第6次購房時機到來!2003年非典時期,2008年次貸危機,2011年銀行收緊,2014年地產寒冬,2016年狂飆前夜……每一次機遇,都是彎道超車的好機會!下一個時機在哪裡?就是現在!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國短期內樓市表現低迷,但從長期來看,疫情只是暫時延緩了購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