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城市人口變遷:過去的紐約和未來的北京

2020-12-15 房天下

眾所周知,人是城市及其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基礎,如果能夠找到人口變化的規律,那麼城市及樓市的發展也就可以預見了。

本文通過研究世界級城市發展典範——紐約的發展史,跟隨其發展路徑中人口的流動,以期找到人口變化的普遍規律。以紐約為鑑,結合同樣定位為「世界級城市」北京的發展現狀,探究國內大城市在跨級發展過程中人口格局如何重塑、平衡。

全文邏輯很簡單,通過觀察紐約全市及各區人口數量歷史變化數據,劃分城市發展階段,再進一步探究每個階段推動人口流動的主要因素,總結人口流動規律。

為了方便大家對文章的閱讀理解,文章的開頭要先交代下紐約市及其各區基本情況:

紐約市是位於美國紐約州東南部大西洋沿岸的一座城市,它佔據著很多「第一」和「之最」的頭銜,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是世界第一大經濟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

它擁有世界第一大的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它的地鐵是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快速交通系統之一……

紐約市有曼哈頓、布魯克林、皇后區、布朗克斯、斯塔滕島五個行政區。

註:圖中人口、面積、人口密度均為2016年數據

資料來源:中國指數研究院綜合整理

介紹完紐約的基本情況,首先看一張紐約市整體人口數量及增速圖:

圖1:1790-2040年紐約人口數量及10年累計增速

數據來源:美國人口調查局,中國指數研究院整理

從這個圖中可以看到,紐約1790年至今的200多年中,人口經歷了4個階段的變化:

▲ 1790-1910年

人口快速增長,年均增速為4.8%,從1790年的4.9萬人增長到1910年476.7萬人;

▲ 1910-1950年

增速明顯放緩,年均增速僅為1.4%,到1950年人口增長至789.2萬人;

▼ 1950-1980年

人口止增轉降,年均降幅為0.35%,到1980年人口下降至707.2萬人;

▲ 1980年以後

人口又轉為平穩增長,到2016年人口增長至853.8萬人。

是什麼推動紐約人口發生這樣的變動呢?為了剖析原因,我們需要進一步看下各個時期紐約市人口在各區是怎樣流動的。

圖2:1800年至2040年紐約城市各區人口增速

數據來源:美國人口調查局,中國指數研究院整理

從各區人口增速圖中可以看到1800年至今的200多年內紐約市各區人口博弈發展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的變動:

接下來我們逐一展開分析每個階段,探究每個階段下推動紐約人口流動的因素是什麼。

01

第一階段(1800-1910年)

區位優勢、時代背景及產業革命吸引人口聚集

圖3:第一階段(1800-1910年)紐約城市各區人口增速

數據來源:美國人口調查局,中國指數研究院整理

人口變化

移民潮、交通及產業革命推動下,紐約市整體及各區人口均大幅增長。

✦  移民潮帶來城市生命力

19世紀是紐約城市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紐約市人口激增,由1800年的7.9萬人增長到了1910年的476.7萬人。

從圖中可以看到19世紀五六十年代紐約人口增速達到歷史巔峰,尤其布魯克林區和布朗克斯區人口增速分別於1850年和1860年出現波峰。

19世紀上半期工業革命在美國東部沿海地區蓬勃開展,並於50年代掀起了工業化熱潮,有力地推動了美國資本主義大發展,推動大批歐洲人移民美國。

作為美國最大城市,紐約在工業、商業、金融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又是移民踏入美國的第一站,自然成為外來移民的聚集地,使得這一時期紐約市迎來接收移民的高峰期。

移民不僅構成了紐約市五彩繽紛的世界,也為這一時期紐約市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紐約市成為世界經濟中心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

✦  交通革命拓展紐約商業貫通力

也是在這一時期,從紐約市發展大局考慮,紐約市所在的紐約州政府修築了長達4000餘公裡的公路,將紐約市與州內的不同地區連接起來。

之後又修築了伊利運河和與之互補的伊利鐵路,使紐約市的腹地得以擴展到北美著名的五大湖水域及其周圍廣闊富饒的農業區。

交通運輸網的逐步完善,使紐約市成為了連接美國東西部地區的商業樞紐,同時為人口流入紐約市提供了交通保障。

✦  產業革命提高紐約人口吸引力

紐約市完善的交通體系也促使蒸汽機被引入並得到廣泛的應用,為工業革命的開展奠定了基礎,19世紀中葉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紐約市製造業快速發展起來。在19世紀末紐約市已成為美國第一大製造業中心。

由於紐約市自然資源缺乏而勞動力、資本充足,紐約市製造業以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輕工業為主,形成了以製糖業、出版業和服裝業為主要支柱產業的產業格局。此類製造業的繁榮又吸引大量人口到紐約市就業,紐約市人口得以快速增長。

02

第二階段(1910-1950年)

市內區域發展失衡,交通完善提高流動性,人口向郊區擴散

圖4:第二階段(1910-1950年)紐約城市各區人口增速

數據來源:美國人口調查局,中國指數研究院整理

人口變化

曼哈頓人口外溢到城內其他區,區域間人口趨向均衡,紐約市人口整體增長。

✦  第一階段的產業集中、移民潮湧入導致曼哈頓人滿為患,區域間發展失衡,曼哈頓人口外溢至其他區是必然選擇

第一階段已經提到,紐約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且主要分布在曼哈頓,這吸引新一波移民潮+第一次黑人大遷徙,促使曼哈頓人口暴增。

1880-1919年,約有2300萬歐洲移民來到美國,由於紐約整體經濟實力強勁、就業機會充足,紐約成為南部黑人向北部遷移的首選之地。

尤其產業集聚的曼哈頓島,在短期內人口爆炸式增長,成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人口激增和住房擁擠導致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居民生活質量降低。

中心城區曼哈頓島人滿為患,而其他區域卻沒有得到充分開發,郊區大量土地閒置,城市內各區發展不均衡態勢加劇,最終促使曼哈頓人口外溢到周邊區成必然選擇。

不均衡的具體表現如下:

表1:1910年紐約各區面積及人口

✦  地鐵擴建及小汽車的普及是推動這一時期人口外溢的關鍵,其連通了曼哈頓與外圍各區,打破了城郊發展界限

地鐵網和通勤鐵路網雙線系統擴建起到關鍵作用。1913年地鐵網和通勤鐵路網雙線系統擴建使紐約市快速交通的總裡程增長兩倍有餘,由296英裡增加到618英裡,覆蓋了除斯塔騰島之外的全市各區,同時承載容量擴充三倍,布朗克斯、布魯克林、皇后區等外圍各區擁有了與曼哈頓島直接相連的地鐵線路。

小汽車普及,為城郊發展開拓了新局面。在軌道交通建設初期,紐約城市空間是沿著軌道交通沿線軸向擴展,私人經營的軌道交通與房地產開發相結合,中心區人口得以疏解。

然而,1920年以後,小汽車逐漸普及,打破了城郊沿著軌道交通沿線發展的局面,使得城郊沿著城市的各個方向進行土地的大面積開發,開發商在利潤的驅使下在郊區進行低密度的住宅建設,這時不可逆轉的大規模郊區化開始。

經過這一時期前20年的人口外溢後,中心區曼哈頓人口密度明顯下降,其他區人口密度上升,尤其臨近曼哈頓的布魯克林和布朗克斯區上升明顯。

圖5:1910、1930年各區人口密度對比

 數據來源:美國人口調查局,中國指數研究院整理

人口外溢到一定程度後,各區開始均衡發展,1930-1950年各區人口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長,城市整體人口也在增長。

03

第三階段(1950-1980年)

紐約大城市病加劇,製造業外遷,人口向周邊城市轉移

圖6:第三階段(1950-1980年)紐約城市各區人口增速

數據來源:美國人口調查局,中國指數研究院整理

人口變化

經歷第二階段的人口持續增長後,紐約市內各區間及與周邊城市人口流動範圍加大,具體表現為紐約各區人口由中心區向城內其他區流動,再流向周邊城市。

✦  郊區化進一步蔓延

郊區房地產市場繁榮。在大蕭條時期和二戰期間積累起來的住宅需求於戰後迸發出來,年輕人要組建家庭,現有的家庭要搬進新居,住宅需求急劇膨脹,紐約市郊區出現了有史以來最為繁榮的建築熱潮,郊區呈爆炸式蔓延開來。

建築技術的進步也為郊區的蔓延創造了條件,許多住宅建築公司採用標準化的生產方式,成批建造住宅,此外,建築公司還從總體上對郊區社區進行統籌規劃,基礎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居民為追求生活質量繼續外遷。郊區房地產的繁榮、中心城區糟糕的環境、交通網絡的進一步完善,使得原來居住在市內的中產階級越來越願意在郊區購房或建房。

郊區化達到高潮,周邊城市承接紐約外溢人口。這一階段紐約市郊區化達到高潮,曼哈頓區、布朗克斯區和布魯克林區等密集地區的人口繼續向皇后區、紐約州的其他郡以及新澤西擴散。

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顯示這一時期紐約市周邊新澤西州和拿騷縣人口出現較高增幅,如下圖所示:

圖7:20世紀六七十年代紐約市周邊新澤西州和拿騷縣人口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美國人口調查局,中國指數研究院整理

1950-1970年新澤西州人口增長顯著,由1950年487.2萬人增長到1970年的717.1萬人,累計增長近50%;

1970-1980年拿騷縣人口增長顯著,由1970年2.1萬人增長到1980年的3.3萬人,累計增長近60%;

而這一時期紐約市人口則出現負增長,由1950年789萬人減少至1980年的707萬人,30年降幅超過10%。

✦  技術、交通革命和中心城區不經濟因素促使製造業大規模外遷,帶動人口結構重塑

流水作業在工廠普及,製造企業開始趨於大型化。二戰後,出現了技術與交通的一系列革命,流水作業逐漸在美國工廠中普及。

過去產品採取垂直式的組裝方式,可以在城區狹窄的樓房內進行,而流水作業要求產品從零件到部件再到產品的整個製作工藝在一個巨大的平臺上完成,美國製造企業開始趨於大型化,龐大的控股公司大量出現。

中心城區不經濟因素制約製造企業發展,企業開始大規模外遷。紐約市中心出現了許多不經濟的因素,地價上漲、稅收加重、設施老化、環境汙染、交通擁堵等大城市病加劇,工業企業在內城的聚集和發展受到了限制,而汽車運輸、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則為工業向郊區的擴散創造了條件。

在此背景下,美國製造業以更快的速度由中心城區向郊區轉移。由於工業向郊區遷移,郊區的製造業就業人數增長迅速,而中心城區的製造業日趨衰落,郊區逐漸成為製造業的主體。

✦  居民和產業外遷促進郊區發展,又進一步吸引了人口外遷

外遷的人口和產業在郊區形成了巨大的工業園區、商業中心和辦公區,推動了周邊能級較低城鎮和周邊鄉村的發展,而這又進一步吸引了人口外遷。

04

第四階段(1980以後)

城市規劃及產業升級雙重利好下,人口回流

圖8:第四階段(1980以後)紐約城市各區人口增速

數據來源:美國人口調查局,中國指數研究院整理

人口變化

經歷第三階段人口調整後,紐約與周邊城市逐步實現一種相對均衡發展,紐約整體人口緩慢增長,各分區人口也均恢復增長。

✦  「舊城復興」計劃促使紐約市人口回流到內城

政府制定一系列法規,「舊城復興」計劃上升到戰略高度。為了保持城市穩定的用地價值、改善內城環境和實現城市中心的再增值,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紐約市政府與規劃、立法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開始實施「舊城復興」計劃,將建設中等收入住宅以吸引中產階級到城市中心居住作為城市中心復甦的重要戰略。

中等收入人群遷入,低收入人群遷出,人口結構轉變。在這一階段,紐約市的紳士化範圍擴大,最初少數白人中產家庭選擇遷入內城貧困的黑人社區(例如哈萊姆區),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中等收入人群遷入,低收入的少數族開始被迫遷往皇后區、布朗克斯等地,城市的房地產價格上揚,曼哈頓區和整個城市人口都在增長,人口結構發生轉變。

✦  產業升級重塑紐約市經濟,城市中心和城市整體人口進一步增長

紐約在這段時期內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生產服務業,並復興其傳統的製造業,以計算機、金融業、出版、印刷等產業為基礎的服務業構成了紐約市的經濟基礎產業,產業就業人口和增加值大幅增長。

1969-2000年期間,生產性服務業就業人數從95萬人增至203萬人,佔就業人口比重從25%升至62%,生產性服務業的增加值也已佔到全部服務業增加總量的50%以上。

至此紐約順利完成了產業結構的轉變,新舊產業的交替重塑了紐約市經濟,使紐約市由產品生產的工業化城市轉變成為一座以生產服務業為主的後工業化城市,適應了後工業社會的發展以及國際大環境的需要,城市經濟繁榮、就業率高、房地產市場興旺、犯罪率下降,紐約全球城市的功能進一步強化,城市中心和城市整體人口進一步增長。

綜上可見,一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推動人口流動的力量來自多方面,其中城市能級是核心動力,產業是主要吸引,宜居性是人們的嚮往,人永遠都是趨利避害的,哪個城市強大、哪裡有工作、哪裡生活更舒適人們就會去哪,而交通的不斷完善是人口流動得以實現的關鍵。所以人口流動的規律,你get到了嗎?!

按照這個人口流動規律,我們來類比看下北京現在城市發展所處階段:

城市所處背景不同,推動城市發展的力量會有所不同,但城市發展路徑是可參考的,尤其北京城市發展目標定位為世界級城市,那麼紐約作為世界級城市典範,他們的發展路徑必定有相似之處。

北京共有16個行政區,按照城市功能定位分為如下4類:

從四類分區所處位置及功能定位來看,首都功能核心區相當於北京中心區,城市功能擴展區相當於中間區,城市發展新區相當於近郊,生態涵養發展區相當於遠郊。

以下將紐約和北京各區人口流動情況作了對比:

圖9:紐約、北京城市各區人口增速及階段對比

數據來源:美國人口調查局,北京統計局,中國指數研究院整理

紐約和北京人口流動路徑存在相似之處。對比紐約和北京各區人口流動圖來看,北京自2004年確立「將發展成為世界級城市」的目標以來,城市人口流動路徑與紐約有相似之處。

(因北京四類分區人口數據從2005年開始,所以上圖僅顯示了北京2006年以來各區人口增速曲線,但2006年以前北京人口也是呈增長態勢。)

2009年之前北京市及各區人口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長,對應紐約人口聚集階段;2010-2013年人口先由核心區向其他區轉移,再到各區人口均衡平緩增長,此階段表現為人口在城內的擴散,對應紐約的第二階段。

目前北京大概處於紐約第三階段(人口向周邊城市轉移)的初期。北京各區人口增速持續放緩,核心區人口已開始減少,城市人口已開始向周邊城市溢出,但城市整體人口仍處於增長階段。

未來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繼續推進,各種疏解非首都功能計劃進一步落實,將帶動更多人口遷出,屆時北京也有可能步入類似紐約第三階段末期的人口調整階段。

與紐約在第三階段因人口外遷帶動產業外遷進一步導致城市經濟衰退不同,北京在京津冀一體化大格局及北京市自身均衡發展過程中,城市發展的自然規律及政府規劃引導同時發揮作用,人口外遷與產業轉移在同時進行。

一方面,人口外遷旨在緩解北京核心城區及北京市的人口壓力;另一方面,產業內生及政策推動作用下,低端產業導出的同時,注重北京城市內產業升級,「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決定了北京未來高端服務、科技創新等產業將得到重點發展,在此背景下北京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增強,人口將出現均衡性凝聚。

可以看出,北京會同時經歷紐約的第三、第四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加速發展過程中,政府、企業及其他各參與主體均會面臨更繁重的發展任務及可能出現的多種問題,如人口疏導的有序性、產業發展均衡性等。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我們相信紐約人口發展史可以為北京發展提供些許啟示。

更多內容請查看

房天下產業網

http://fdc.fang.com/ 

或關注 中國指數研究院官微

相關焦點

  • 我國第一大城市魔都上海,對比東京和紐約,差距有多大呢
    魔都上海,中國最牛的城市為什麼比不上紐約、東京,現在的世界中心是哪裡,毫無疑問自然是美國的紐約,毫不誇張的說,紐約城甚至是世界首都,除了紐約之外,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日本的東京,四者並稱世界四大都市,那麼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為什麼沒有世界級大都市,中國最牛的城市魔都上海難道比不上紐約東京
  • 世界級一線城市美國有7座城市上榜,日本僅一座,那中國呢?
    成為了國家前列城市之後,就要與世界做比較,讓自己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頂級都市。全世界一共有200多個國家,要是按城市分的話,那就是成千上萬了,要在那麼多城市當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級一線城市可以說是相當困難的,下面來盤點一下幾個人口大國裡,各自有幾座進入世界級一線城市。
  • 世界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
    世界經濟發展到今天,科技創新日新月異,隨著城鎮化不斷發展,城鎮人口越來越多,城鎮人口最多的歐美日發達國家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了80%以上甚至90%,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絕大數人口居住在農村地區,隨著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百萬人口城市甚至五百萬千萬人口超大城市湧現出來
  • 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排名
    國際大都市也就是世界級城市,是城市化進程中一頂給城市戴上的皇冠,是一個城市有幸被視為偉大的城市的極高搭配。這樣的城市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經濟、科技實力,並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關係,有著全球性影響的國際一流都市。
  • 從人口地形圖,看10年後哪些城市房價會起飛?
    京津冀地區北方的聚集地——北京,北方城市的人口都在流向北京,天津集聚。這個不難理解,北京是中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各方面的政策扶持,產業的集聚都發生在這裡,這裡提供了創業的人脈,優質的高校資源。因此在北方人的眼裡是極有吸引力的城市。而天津離北京近,兩個城市之間的交通發達。因此天津的各種產業也應運而生,並且承載了北京溢出的人口。但北京沒有進一步的聚焦是因為我國的城市管控政策。
  • 2100年世界上會有哪些人口爆炸的超級城市?紐約、東京、上海都排不...
    科幻電影中的未來城市總是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各種光怪陸離的藝術特效衝擊大眾視覺神經。在現實中,未來城市會是何種面貌?未來城市還會集中在亞洲、歐洲和美國嗎?2100年世界十大人口最多城市中,紐約、東京等耳熟能詳的城市不再榜上有名,取而代之的是奈及利亞的拉各斯、 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金夏沙、坦尚尼亞的三蘭港、印度的孟買和德裡、蘇丹的喀土穆、尼日的尼亞美、孟加拉國的達卡、印度的加爾各答以及阿富汗的喀布爾。同時,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顯示,2017年至2050年,預計世界人口增長的一半將會集中在印度、奈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坦尚尼亞等9國。
  • 未來中國一半人口都會聚集到這幾座城市
    如果年輕人不回小城市,想去大城市,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又該如何選擇呢?以下是力哥眼中的中國一二三線城市真實競爭力排行榜,在未來更殘酷的城市人口爭奪戰中,希望能給明白力哥一片苦心的年輕人有所指導。力哥個人認為,20年後,北京、上海將成為和紐約、倫敦比肩的超一流國際性大都會,深圳將成為比肩東京的一流國際性大都會,廣州將成為比肩新加坡、香港的國際性大都會,杭州、成都將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大都會
  • 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發展高端製造業是重要一環
    繼3年前發布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後,於日前召開的中共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再次提出,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唱好京津「雙城記」,推動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城市群被認為是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區域空間形態的最高組織形式。而世界級城市群,則是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都有著廣泛影響力的人口和產業空間形態。
  • 日本一城市繁華程度,超越紐約和上海?
    按照GaWC的數據來看,日本東京是7個世界一線強城市的其中一個,其餘六個分別是新加坡,法國巴黎,中國香港,中國北京,中國上海和阿聯杜拜。而此生只有去過東京,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魅力。作為日本的首都,東京不僅區域面積、人口遠超紐約、倫敦等歐美城市,連歷史也遠比紐約、倫敦悠久。
  • 控不住的人口:從國際經驗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發展趨勢
    這是國際城鎮化進程中人口遷移的市場經濟規律。這也就意味著,試圖限制大城市人口的行政性措施是違背經濟規律的,出路在於著力解決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供給不足問題。本文詳述了相關的邏輯和證據。這對我們理解未來城鎮化規律、人口遷移趨勢和預測區域房地產市場具有啟發意義。  出於對大城市病的擔憂,中國政策長期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但從歷史看,北京、上海等政府制定或預測的人口控制目標不斷被突破。
  • 中國第一大城市是哪?是人口最多城市、還是相當於3個東京的城市
    據統計,東京都區部人口數達946萬,東京都市圈的人口數則達3700萬人,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之一,亦是日本最大的城市。東京是傳統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 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那麼,中國的第一大城市該花落誰家呢?
  • 從中國人口遷徙,看未來10年哪些城市能崛起!
    儘管珠三角的農民工在大量流出,但從過去三年的數據看,廣東依然是人口淨流入的第一大省。例如,2018年淨廣東(絕大部分流入珠三角)淨流入人口80多萬,但珠三角農民工淨流出就達186萬,這意味著珠三角的非農民工人口淨流入近270萬。因此,非常明顯地看出,珠三角的人口變遷實際上是在「騰籠換鳥」,而且依然是全國人口流動量最大的區域。
  • 任澤平:從國際經驗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發展趨勢
    過去人為控制人口,排斥外遷「低端人群」,違背市場經濟規律和人口遷移規律,已經帶來了越來越多的負面效果:城市生態被破壞,生活成本上升,難以落戶的年輕人流出南下,城市的活力下降,老齡化加重。這是國際城鎮化進程中人口遷移的市場經濟規律。這也就意味著,試圖限制大城市人口的行政性措施是違背經濟規律的,出路在於著力解決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供給不足問題。本文詳述了相關的邏輯和證據。這對我們理解未來城鎮化規律、人口遷移趨勢和預測區域房地產市場具有啟發意義。
  • 立足國家戰略 北京萬科預造世界級城市綜合體
    立足國家戰略北京萬科預造世界級城市綜合體 世界級城市綜合體是現代城市文明的傑作,基於交通系統、產業系統、休閒空間與生態系統規劃的緊密結合與共生,實現世界對於城市新生態的規劃與設想。
  • 城市中心物業,世界級財富象徵!
    中心,即意味著有泛區域的經濟水平和人口吸附能力,向心力強。城市越發展,城市中心物業含金量就越高。如同位於倫敦中心海德公園附近的倫敦海德公園一號,作為世界四大地標名宅之一,面積最大的一套賣到1億英鎊,堪稱全球最昂貴公寓。
  • 與眾不同城市之:「紐約」,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哪個呢大家知道嗎?這個「大」肯定不是單指城市的面積和人口,而是把一個城市的所有指標綜合起來看的,如果不綜合起來的話想印尼的雅加達這座城市,這座城市的人口有3000萬是紐約的三倍多,難道這樣就能說雅加達比紐約「大」,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把城市的所有指標考慮進去的話世界最大的城市就是紐約。現在就帶大家來看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 超越紐約,北京和上海誰最有可能?
    紐約作為我國最強大的兩座城市北京,上海,其實在人口上面已經超越紐約,在建成區面積上也不屬於紐約。而在城市建設等各種設施上也完全超越了紐約,紐約地鐵破爛不堪,而北京上海的城市設施非常方便快捷。雖然紐約因為建成的時間早,但大部分設施老舊破爛,作為中國人是很不習慣的。但是紐約的世界影響力實在太強,尤其是華爾街資本家可以說是世界的金融中心,紐約的時代廣場號稱世界的十字路口。
  • 世界十大城市排名:紐約第一,東京第三,中國有兩座城市上榜
    NO.1紐約,美國第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口,享譽世界的國際大都市、超級都市,人口849萬,紐約大都市圈則有2000萬人,GDP高達8100億美元,紐約是世界第一大經濟中心,直接影響著全球的金融、媒體、政治、娛樂以及時尚界。
  • 居民儲蓄排行榜出爐 城市進化之躲不過去的車輪
    而且結合這組數據,也能看到我們過去十年城市的發展變遷與未來的分布格局,對於年輕人就業選擇來說,也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 所以10年來存款餘額漲幅最慢的城市裡北京、上海、廣州和大連位列前四,但這四個城市卻有著本質區別,北京、上海是由於發展規模太大,這幾年一直在控制人口流入,屬於主動遏制了人口數據的增長,但是廣州和大連就不一樣了,這兩個城市衰落的原因則是被時代和科技的變遷所拋棄導致的,廣州是我們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我們的傳統商業貿易正是在那個地方生根發芽,但是隨著網際網路和科技產業革命的到來,傳統商業飽受摧殘,這幾年廣州的人口也一直在向深圳流出
  • 中國4座超兩千萬人口的城市,成都、上海上榜,北京排在第三!
    中國4座超兩千萬人口的城市,成都、上海上榜,北京排在第三!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是需要多方面的一些力量匯聚的,而在城市的發展上大家除了看經濟發展之外還會看這裡的人數。大城市的吸引力在現在也是非常明顯的,大家都希望能夠到一個發展比較好的城市去,這樣會有更多的影響發展機遇和機會,我國的城市當中現在已經有了一些超過2000萬人口的城市,那就一起看一看是哪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