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平臺上流傳著這樣一份數據,就是過去十年來全國35個大中城市的居民存款餘額變化,以及這些城市2019年的居民存款餘額,居民存款說白了就是收入減去開支剩餘出來的錢,存款增加也就說明這個地區的薪資水平再不斷提高,已經超出了正常生活的水準,同時也說明它未來可開拓的消費市場前景越大。而且結合這組數據,也能看到我們過去十年城市的發展變遷與未來的分布格局,對於年輕人就業選擇來說,也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
但從數據上看,2019年存款餘額最多的十個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深圳、成都、天津、杭州、西安和武漢,北京和上海兩個超級大都市居民存款都超過了3萬億,一個是3.73萬億,一個是3.17萬億,比第三名廣州的1.7萬億多出近一倍,而第四名出人意料的給了重慶,居民存款餘額1.78萬億,比第五名的深圳多出1850億,這裡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重慶一個直轄市常住人口超過3000萬,是深圳的兩倍多,而這裡統計的是存款總額,所以並不是說重慶就比深圳強,而是恰恰相反,說明重慶的人均存款還不到深圳人均存款的一半。其它萬億以上的城市還包括成都的1.49萬億,天津的1.26萬億和杭州的1.16萬億,總計8個,剩下都是一萬億以下的了。而居民存款餘額最少的城市基本就是西北和偏遠地區的省會城市,分別是呼和浩特2391億,銀川1867億,海口的1838億,西寧1548億和拉薩的471億,這些地區要麼地處偏遠,要麼資源匱乏,總之就是產業相對薄弱,又缺乏競爭優勢,收入較低,居民存款也就高不上來。
還有一個就是2019年相比2010年居民存款餘額的變化,也就是上升幅度,跟上個榜單就有了本質差別。排名第一的是中部省會城市合肥,相比2010年的存款餘額上升了278.3%,第二名是重慶,增漲205.8%,第三名是長沙,增幅200.7%,這是三個漲幅超過兩倍的城市,也是近些年發展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合肥排名第一,是因為這些年依靠著優勢人才資源,背靠著中科大這個奶爸源源不斷的給合肥輸送人才,依靠這種優勢合肥也快速建立起了以光伏顯示,集成電路和人工智慧為主的科技創新產業,也都是當前最熱門的新興行業,水漲船高,人均收入自然也就跟上去了。第二名的重慶則是因為科技互利網企業的深入布局,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代表的科技互利網公司紛紛將西南重心放在這裡,帶動當地的科技產業升級和人員薪資提升。第三名的長沙是比較特殊的,它的優勢就是房價,我們說居民存款的增加,一方面是薪資增加,另一方面則是支出減少,長沙大概率是屬於後者,它是目前全國房價調控最為得力的城市,沒有之一,同時它也是全國房價比上收入最低的城市。居民少了買房貸款上的支出,即使收入沒有增加,相比其它城市存款也會多很多。
增速高的另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基數低,反之,基數高的城市存款漲起來也就要慢很多,畢竟從1萬漲到2萬很容易,但是再想翻一倍就得從2萬漲到4萬,這難度可不止翻了一倍。所以10年來存款餘額漲幅最慢的城市裡北京、上海、廣州和大連位列前四,但這四個城市卻有著本質區別,北京、上海是由於發展規模太大,這幾年一直在控制人口流入,屬於主動遏制了人口數據的增長,但是廣州和大連就不一樣了,這兩個城市衰落的原因則是被時代和科技的變遷所拋棄導致的,廣州是我們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我們的傳統商業貿易正是在那個地方生根發芽,但是隨著網際網路和科技產業革命的到來,傳統商業飽受摧殘,這幾年廣州的人口也一直在向深圳流出,原來的北上廣也變成了現在的北上深。大連相比廣州要更加悲壯,曾經的東北第一重鎮,佔據了全國化工能源的頭把交椅,隨著技術能源的不斷革新,十年便是一個鴻溝,大連也成了整個東北重工業的縮影。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能看到以下一些變化:
第一,頭部龍頭效應明顯,北京和上海的領先地位無可撼動。3萬多億的存款的餘額比第三名多出近一倍,這不但是規模上的碾壓,更多的是對於未來消費和經濟刺激潛力的象徵,其它城市要麼人口跟不上,要麼收入有差距,所以在總量上都難以進入第一陣營。目前看來最有希望的就是深圳,但考慮到目前深圳人口總計也只有1300多萬,估計要想追上這個數據要等到很多年以後了。
第二,地區差異越來越大。我們看到在存款餘額的前十名中除了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外,北方只有一個西安入圍,它的優勢也是吸納了整個西北地區的人才資源,剩餘的7個城市全部位於南方,這也正說明我們的經濟產業和商業貿易開始逐漸南移,未來的發展重心肯定是以長三角、珠三角和大灣區這些地方為主,背後就是日益增進的科技創新和良好的資本環境,這種產業經濟大遷徙的變局在其它國家也都經歷過,我們似乎也不可避免。
再有就是產業變遷是任何國家都躲不過去的車輪。在存款增幅最低的城市當中我們看到了大連、太原這樣的傳統工業和能源城市,與之對應的就是依靠科技和網際網路發展起來的新興城市,比如杭州、合肥、寧波,這裡邊蘊藏著的正是產業升級和勞動者行為變遷產生的變化,也是我們經濟結構重心偏移的結果,最初我們是要解決吃飽穿暖住好的問題,所以農業能源和重工業蓬勃發展,順勢也帶動了一大批的能源城市發展,但是隨著這些都得到保障,人們也開始追逐更好的生活,與之對應的就是科技網際網路帶來的更加便利和優質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於是就有了珠三角和長三角,而這種趨勢還在不斷進化。
對於投資者來說要善於發現這種結構性的變化,如今是科技產業創新的時代,你再去投資煤炭鋼鐵明顯就不合時宜了。同樣的地域角度我們也更應該關注東南沿海地區的創新企業和消費習慣,畢竟未來的青年才俊都會湧向那個地方。同時對於那些要找工作的人來說,要儘量往兩個方向擠,一個是產業,一個地域,站在產業紅利的趨勢上,即使你很平庸也能被潮流裹挾到一個更高的階層,收入也不會差到哪去。同樣如果你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城市,哪怕你是賣包子的,價格也比一些小城市要貴幾塊錢,利潤也會高出很多。再簡單點就是,你買一個三四線城市的房子跟你買一個未來要成為一線城市地區的房子,那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以北京為例十年間房價漲了十倍,可周邊頂多也就是五倍左右,漲得少不說,還不抗跌,這就跟我們買股票一樣,你是要買一個大藍籌呢還是買跟概念的題材股。所以選擇一個有潛力的行業,或者一個新興的城市,相當於是有了第二次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這種選擇的機會,放在國外也是上百年才有的機會,而我們這四十年已經經歷了三次,就看你能不能把握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