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不是說在夫子的眼裡,啟發式教育是有前提的,一個學生不能達到這個境界,啟發也沒有用;加上後面的那句「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教給學生一個方面的東西,他不能由此舉一反三,那就不用再教他了)。這似乎和夫子一直說的「有教無類」相矛盾啊!
所以從這章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學生在教育方法上還是有門檻的,對於不適合繼續深入教育的學生,孔子也不願意過度浪費精力。
不過這並非表明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平等,而是教育方法上的差異,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每一個人的天賦與秉性是不同的,那麼教學也應該是不同的,學生在這方面不行,並不表示在另一方面也不行,與其浪費時間,不如尋找更適合學生特點和愛好的內容去教。
個人覺得其實這一則更在於強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如果沒有堅持到底的學習態度,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怎麼可能達到「憤悱」?
現在的學生見識和智力都不存在問題,影響孩子不能舉一反三的更多的是態度。
所以突然覺得夫子說的「不復」,應該不是不教,而是當時不教。「舉一隅不以三隅反」的時候,「填鴨式」的作法不但沒有任何意義,反倒有害。
不如等一下,這才是符合教學基本規律的。
述而篇:
閒話《論語》述而篇(一):信而好古
閒話《論語》「述而篇」(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閒話《論語》「述而篇」(三):夫子的憂慮
閒話《論語》述而篇(四)子之燕居
閒話《論語》述而篇(五)夢不見周公了!
閒話《論語》述而騙(六)束脩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