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縣大營子鄉:描繪村美民富壯美畫卷

2020-12-20 騰訊網

富康新村互助組成員王淑芹到幫聯戶家中開展互幫互助活動。

內蒙古自治區及林西縣有關領導到富康新村視察。

星火巾幗志願服務隊隊長母曉潔(右一)入戶走訪,徵集住戶的志願服務需求。

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老君溝村扶貧車間務工。

富康新村的村民們在閒暇之餘跟著志願者學習東北秧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林西縣大營子鄉喜報頻傳。一座座村莊美麗如畫,一幢幢新居星羅棋布,一條條道路四通八達,一項項產業生機盎然,一張張面孔笑意盈盈……大營子鄉人民的小康,不再是夢。

三年間,從經濟落後、發展遲緩、班子無力、人心渙散的危機中重整旗鼓、勵精圖治,逐步向繁榮創新、幸福宜居的魅力鄉鎮邁進。

三年來,從搞建設、謀發展,面臨經濟重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的壓力下攻堅克難、跨越趕超,全鄉發展動能保持強勁,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百姓生活持續改善,幸福指數不斷增強。

三年裡,從「基礎設施完善、富民產業強大、生態環境宜居」的總體思路指引下搶抓機遇,奮勇爭先。全鄉通過爭取項目資金1.3億元、招商引資2.1億元,共落地達產項目63個。通過項目拉動經濟收益、增加就業崗位,帶動村集體經濟收益380餘萬元,惠及村民6800餘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堅持因地制宜發展蔬菜主導產業,建設「環城萬畝設施農業蔬菜產業園區」,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廣大農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明顯改觀,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如今,全鄉上下真抓實幹、砥礪奮進,共同書寫了「產業旺鄉、富民強鄉、和諧美鄉、宜居新鄉」的魅力新篇章。2020年先後榮獲「全國『十三五』美麗搬遷安置區」「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試驗項目」「巾幗志願陽光站」和「自治區農村牧區公共服務體系十大典型案例」四項殊榮。可以說,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上,大營子鄉不斷探索新模式,在林西縣率先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的創新之路。

美麗搬遷安置區

讓百姓日子越來越紅火

2018年,大營子鄉在全鄉距離縣城最遠、村民居住分布最廣、建檔立卡貧困戶最多、居住條件最差的老君溝村,投入3200餘萬元建成了易地搬遷新居——圓夢新村。該新村總建築面積591畝,安置房145處,惠及9個偏遠自然村,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145戶308人。圓夢新村通過易地搬遷圓了百姓「安居夢」「致富夢」,美麗乾淨的新村環境,帶貧減貧的創新機制,為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提供了新經驗、新做法。

致富增收「產業美」。為保障產業支撐,圓夢新村配套建設了扶貧產業園區暖棚134棟,發展優勢種植產業。2018年至今,通過暖棚整體出租、招商引資等方式,發展種植辣椒、豆角、硬果番茄等特色產業,引進客商種植中草藥2500畝,積極推行「六小工程」,鼓勵村民自主搞養殖。三年來,發展設施農業為貧困戶增加收益267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35萬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5萬元。

乾淨整潔「環境美」。圓夢新村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建成活動廣場、便民超市、活動室、衛生室等附屬設施,村內道路暢通,水電暖齊全,環境優美,宜居宜業。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只是物質脫貧,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才能致富奔小康。近年來,通過村兩委號召動員、定期評比、群眾監督的方式,全村上下自覺改善生活陋習,愛護新村環境,培育文明新風,各個角落乾淨整潔,靚了村子、美了家園。

安居樂業「生活美」。圓夢新村產業園增設了扶貧車間,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就業保障,增強新村「造血」功能,夯實脫貧攻堅後勁。扶貧車間安排就業人員45人,其中吸納貧困戶15人。「人最怕沒有盼頭。有了國家扶貧的好政策,我們一家子又重新有了生活的希望,自從搬入了圓夢新村,不僅有了新家,而且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這兩年,我們老兩口在車間就掙了8萬多,家裡的一切都在變好,我們也越來越有幹勁兒。」老君溝村脫貧戶許景琴說。

扶貧改革試驗區

讓農村養老越來越幸福

富康新村隸屬於大營子鄉二八地村,「易地搬遷+」扶貧模式被列為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試驗項目。近年來,大營子鄉緊扣「搬得出、穩得住、有產業、高收入」的總目標,投資3560萬元建設富康新村易地搬遷小區,總安置貧困戶132戶210人。富康新村完善配套設施,投資397萬元同步建設配套高標準暖棚12棟,作為大櫻桃種植示範基地,打造綠色有機品牌。同時強化後續管理,將居家養老服務與社區管理相融合,開創了後扶貧時代「居家為基礎、互助為特色、產業做保障、社會為輔助」的新型農村社會化養老新模式。

搬出窮山溝,過上好日子。大營子鄉積極探索,逐步構建富康新村「居家養老、親情關懷、義工幫扶、鄰裡互助、智能服務」的立體式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真正讓百姓搬出窮溝、切斷窮根,迎來富足安康的好日子。「現在的幸福指數老高了。」70歲的村民王義祥告訴記者,一個是暖和了,原來冬天家裡冷,現在有20多度;一個是漂亮了,原來雨天兩腳泥、晴天一身土,現在走上了柏油路,房前屋後種上了果樹、栽上了花,富康新村建得跟公園似的。

培育新產業,託起增收夢。富康新村實施特色種植、發展光伏、家門口就業與庭院經濟等產業扶貧模式,在建成高標準暖棚的基礎上,引進經濟作物南國梨在庭院種植,利用村集體經濟流轉800畝土地,發展油菜花產業,逐步探索油菜帶動鄉村旅遊及產業發展的脫貧道路,解決了貧困戶發展產業單一、增收不穩等問題。「光伏每年收入1600多元,種果樹收入2000元,暖棚打工收入9000多元,我們還有種植油菜花和枸杞子的分紅,這樣的生活太有保障了!」村民楊柏林樂呵呵地算起了經濟帳。

積分制管理,增內生動力。富康新村通過積分制管理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富康新村的居民自主參與生產勞動、公益活動、鄰裡互助、衛生保潔等,獲得積分在愛心超市兌換生活用品。村民丁佔元和劉桂蘭夫婦搬到新村後,主動申請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獲得積分獎勵覺得既知足又有面子,村民張金英通過自己的勞動在愛心超市經常兌換米麵糧油。「富康新村以『感恩團結、互助自強』為『村訓』,通過生活互助、養老互助,充分調動了全村居民為新村著想、為他人著想的自覺性與積極性。在這樣的氛圍中,富康新村會有一個更加幸福、光明的前景。」大營子鄉人大主席、富康新村第一書記程志剛介紹。

巾幗志願陽光站

讓志願服務越來越暖心

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大營子鄉富康新村「巾幗志願陽光站」作為全國「巾幗志願陽光行動」首批35個試點之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巾幗志願服務活動,突出關愛老年群體,做出更優質的服務,總結相關經驗,打造獨具特色的志願服務品牌。

匯聚「她力量」,在志願服務中綻放「她風採」。組建兩支「巾幗志願服務隊伍」。一支是由本村23名有愛心的婦女組成的暖夕陽巾幗志願服務隊,她們本著「就近、就鄰、就親、就友」的原則開展「一對一」或「多對一」志願幫扶工作。另一支是由縣內13名知識女性自發組成的星火巾幗志願服務隊,她們來自於各行各業,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到富康新村針對老年人開展志願服務活動。「這裡的老人就像我們的親人一樣,他們開心是我們最大的追求,老人們的每一句感謝,我們心中都備受感動。志願服務我們會一直堅持下去,號召更多的姐妹加入到這個溫暖的隊伍中來。」星火巾幗志願服務隊隊長母曉潔說。

激發「她力量」,在關愛老人中實現「她價值」。巾幗志願者們打掃衛生、為老人理髮、陪老人聊天……用點滴行動來驅散老人們的孤獨,用溫暖與奉獻為新村增添濃濃愛意。80歲的李炳善是一位雙目失明的孤寡老人,他每天只能簡單活動,家中的環境衛生成了需要解決的一大難事。得知情況後,巾幗志願者們經常來到家中為老人收拾被褥、疊放衣服、擦桌子、掃地,攙扶老人到門口曬太陽。「孩子們每隔幾天都輪番來看我,幫我收拾屋子和院子,每次她們來都是我最開心的時候。」李炳善激動地講道。多樣化、專業化、接地氣、聚人氣的志願服務,成為了新村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凝聚「她力量」,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她擔當」。走進「美家美院典型示範戶」王守雲的家中,室內家具物品擺放整齊,窗明几淨,室外庭院種樹栽苗,生機盎然。「我都78歲了,做夢都沒想到還能搬到這麼好的房子裡生活,不把屋裡屋外收拾利索了都覺得對不起這麼好的國家政策,我爭取多享幾年福。」王守雲拉著縣婦聯主席李成華的手說道。縣鄉兩級婦聯通過發揮婦女在美麗家園創建工作中的主人翁作用,激發她們的內生動力,通過多次評比,富康新村多個院子已懸掛「美家美院典型示範戶」榮譽門牌,示範戶房前屋後乾淨整潔,院內花香飄溢,美家美院帶動了群眾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公共服務新樣本

讓鄉村振興越走越紮實

走入大營子鄉和平村,冬日的暖陽鋪灑著乾淨整潔的村落,一棟棟大棚託起了群眾的「致富夢」,一戶戶家園構成了美麗的「好風景」,全村上下熱火朝天搞建設、齊心協力謀發展,處處洋溢著鄰裡和諧、民風淳樸的氛圍。近幾年,和平村在「組織引領、產業振興、制度創新、激勵機制」等方面想點子、找舉措,堅持黨建引領,優化產業結構,創新發展思路,探索出獨具特色的「六個一」工作法,並以「網格化」管理和「積分制」推動為基礎,以村規民約、負面清單為框架,為全鄉做強產業、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和效率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組織引領助推產業振興「萌新芽」。大營子鄉和平村為建設產業強大、富裕宜居的美麗鄉村,積極探索「六個一」工作法,即一枚黨徽,亮身份;一份承諾,拾初心;一張清單,找差距;一起行動,抓落實;一百積分,強考核;一個核心,促發展。通過堅持「黨支部融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理念,按照「園區+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思路,以全鄉打造環城萬畝設施農業蔬菜產業園區為契機,通過黨建搭臺、支部帶領、黨員帶頭等系列舉措,和平村產業發展越來越強大,集體經濟越來越雄厚,農民生活越來越富裕。

制度創新助推精神文明「綻新花」。和平村積極探索「網格化」管理和「積分制」推動相結合的工作經驗與模式。通過以自然村劃分網格為基礎,建立一網多用、一網多責機制,村「兩委」班子成員包片,村民組長包格,網格員包戶,確保了網格脈絡暢通、運轉有效。同時量化標準,分類施策,以積分獎勵為標準,積極調動全村百姓構建文明美麗村莊。通過「網格化+積分制」的實施,和平村產業發展突飛猛進,應急響應迅速高效,環境整治群策群力,村莊和諧民風轉變,全村上下形成了爭先創優、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激勵機制助推村容整潔「結新果」。和平村逐村逐組召開村民大會,修改村規民約,通過制定負面清單的方式,真正將村規民約宣傳到位、落實到位。在「積分制獎勵」和「負面清單制約」相結合的模式下,美麗鄉村乾淨整潔,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村環境衛生由「無人管、管不全」向「全村管、全面管」巨大轉變,和平村村民自覺參與人居環境整治,人人爭做美麗鄉村建設的參與者與踐行者。

「近年來,大營子鄉黨委、政府突出黨建引領,把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鄉村振興作為重中之重。通過實施國家改革試驗區項目,創新提出扶貧資產優化整合使用方案,推出以互助為特色的農村新型社會化養老模式。通過實施『環城萬畝設施農業蔬菜產業園區』,創建了產業富民新路徑,同時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加大投入力度,在網格化管理、鄉村環境整治、集體經濟市場化運營方面尋求突破,探索了新農村、新時代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之路。今後,全鄉將以獲評國家、內蒙古自治區的四項殊榮為契機,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通過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項目的實施,引領全鄉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再上新臺階。」大營子鄉黨委書記鮑豔利介紹說。

「美麗搬遷安置區」讓百姓日子越來越紅火,「扶貧改革試驗區」讓農村老人越來越幸福,「巾幗志願陽光站」讓志願服務越來越暖心,「公共服務新樣板」讓鄉村振興的腳步越走越紮實。如今的大營子鄉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旺、百姓富裕的發展道路,強村富民奔小康的夢想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在新時代前行的徵程中,厚積薄發,砥礪奮進,大營子鄉正卯足了勁頭,拉開了架勢,全力書寫未來全鄉經濟社會發展、鄉村振興的錦繡篇章!(特約通訊員 李曉軍 通訊員 董大偉 劉金珠)

相關焦點

  • 四把鑰匙開啟小村善治之門——林西縣大營子鄉和平村農村治理紀實
    如何破解赤峰市農村牧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建立健全管護體制機制的難題,我們或許能在日前入選首批自治區農村牧區公共服務體系十大典型案例的林西縣大營子鄉和平村的治理經驗中獲得啟發。和平村村域面積大,居民居住分散,管理難度大。加上村裡沒有成熟的產業發展規劃,農民致富增收難,幹群關係一度緊張,是附近有名的上訪村。
  • 王衛軍:中國邁入新時代,呼喚描繪壯美畫卷和時代新貌的新書畫
    新時代呼喚新作品,以「天地大美」為主題,就是要引導書畫家關注時代、關愛自然,堅定文化自信,堅守審美理想,以筆墨的方式描繪祖國山川之美、江河之美和人文之美,展現祖國壯美畫卷和時代新貌,展現人民在推動歷史進步和創造美好生活的偉大實踐中的精神風採。
  • 田各莊「四色」筆描繪農業發展畫卷
    田各莊「四色」筆描繪農業發展畫卷    秦皇島日報訊(李倩  江學科)近日,田各莊管理區方圓20平方公裡的酒葡萄產業聚集區落成,對當地農戶大量種植酒葡萄起到帶動作用。截至目前,該管理區已形成水稻、棚室蔬菜水果、綠色有機特色菜和酒葡萄種植等四大支柱農業,用「紅」「綠」「黃」「紫」四色彩筆描繪農業發展畫卷。    打造特色「紅」。
  • 奮力描繪江蘇精神文明建設的壯美畫卷
    新徵程正豪情開啟,新藍圖正起筆描繪。江蘇必將牢記總書記囑託,深刻認識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時代重任,持續深化思想道德建設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推動道德風尚高地建設邁上新臺階,奮力書寫「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時代答卷,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豐潤道德滋養。
  • 河南焦作山水百米畫卷 展現五大旅遊景點
    領導和到場嘉賓參觀《焦作山水百米畫卷》(焦宏昌 攝)10月25日上午,《太行穠秀——焦作山水百米畫卷》開展儀式在焦作隆重舉行。據悉,《太行穠秀——焦作山水百米畫卷》是河南太行畫派研究院院長、國畫名家竇憲敏先生歷時六個月,精心打造的太行山水畫作品。旨在通過描繪以焦作山水為代表的太行自然風光,展示祖國山河的壯美,升華人們愛家鄉、愛人民、愛祖國的真摯情懷。該畫卷為水墨紙本,長108米,寬2.80米。
  • 沅陵代表團欽代壽: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打造特色縣域經濟強縣
    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打造特色縣域經濟強縣沅陵代表團 欽代壽2021年,沅陵縣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努力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積極打造特色縣域經濟強縣。堅持以優勢特色產業為支撐。
  • 王士禎的一首絕句,開篇描繪了壯美畫面,最後7字卻盡顯悠閒
    清代就有一位詩人,在一次危急關頭卻悠然自得,下面介紹王士禎的一首絕句,開篇描繪了壯美畫面,最後7字卻盡顯悠閒。大風渡江清代:王士禎鑿翠流丹杳靄間,銀濤雪浪急潺湲。布帆十尺如飛鳥,臥看金陵兩岸山。對於王士禎來說,在狂風中渡江本來是不得已而為之,但這次勇敢的舉動不僅讓他重新評估了自己的能力,也見識了壯美的大自然。詩的開篇就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江景圖,詩人注意到江岸兩邊的各種建築物,綠窗紅閣,金碧輝映,都被迷濛的雲煙籠罩,顯得若隱若現。作者化用杜甫與王勃的詩句,展現出金陵古都的不凡風韻。「杳靄間」三個字,體現了霧氣飄散過程的渺茫景象。
  • 康縣:村美民富產業興 美麗鄉村入畫來
    鄉村文化主題館,主題書吧,農事體驗區、農業觀光區,小木屋等讓人目不暇接,幽徑步道、曲折迂迴,雞鳴炊煙、沃土淺綠,仿佛讓人置身畫卷之中。  「這個地方我準備建成遊客們專門烤魚休閒的場所。」何家莊村村民何慶山介紹,沿著何慶山種滿油葵的地埂來到了魚塘邊,興致勃勃的談起了他的創業史。
  • 林西縣:內蒙古首個摘帽縣的致富經
    光明日報記者 高平 光明日報通訊員 田鳳元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公告,正式宣布赤峰市林西縣退出國家貧困縣,這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個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  林西縣,赤峰市北部的一個農業縣,1986年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 幸福路街道:美麗牆繪扮靚街景 描繪「幸福畫卷」
    剷除原有行車道破損水泥路面,重新鋪設瀝青路,對配套的雨、汙水管道及路燈設施進行完善,粉刷道路兩側牆面約800餘平,增添「幸福畫卷」系列牆繪。一系列的改造,讓這條原本破損不堪的道路,重新煥發出生機。而在新海路的新海橋附近,這棟白牆黑瓦的兩層小樓,樓體兩邊勾畫了古色古香的小樓、雲霧縹緲的山巒、翠綠蒼勁的樹木,描繪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蘊含的幸福願景。
  • 唐河:165名第一書記描繪富美畫卷
    原標題:唐河 165名第一書記描繪富美畫卷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天寒地凍卻消磨不了唐河縣「五彩第一書記」大比武活動選手的參賽激情。1月8日,通過觀摩評比,從全縣165名駐村第一書記中脫穎而出的12名駐村第一書記、6名靚彩第一書記登臺演講並通過視頻展示工作成果。 這項工作是唐河的獨創。
  • 赤峰市林西縣調研組到我縣考察調研
    赤峰市林西縣調研組到我縣考察調研 2020-09-18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臥室宛如一幅畫卷?集成牆面如何「描繪」
    以下是效果展示圖,不妨來欣賞一下,集成牆面「描繪」的臥室的是什麼樣的呢?整個臥室巧用藍白相間的淺色調,運用3D背景圖案,搭配白色的集成吊燈,營造濃濃的藝術氛圍,給臥室增添活力。這也太震撼了,宛如一幅畫卷,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 內蒙古林西縣創新產業脫貧模式:甜菜種出好日子
    說這話的是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河沿村村民王朋,今年56歲的他曾是貧困戶,通過與當地企業籤訂合同種植甜菜,由企業向他提供相關農用物資,最終一舉脫貧,還成了附近有名的甜菜種植大戶。 「前幾年家裡窮啊,就靠種家裡那十來畝地的玉米過活,年景好的時候,一畝地淨收入也就五六百元,一年到手也就五六千元,家裡四口人,什麼都不敢買,大魚大肉想都別想,平時也就吃點自己種的山藥、土豆和自己做的酸菜。」
  • 三峽大瀑布奇觀,讓人驚嘆大自然的壯美
    導語:三峽大瀑布奇觀,讓人驚嘆大自然的壯美說起瀑布,腦海中不免會想起三大大瀑布的壯美,高高懸崖落下的一抹白練,讓人驚嘆。即使身在外地,瀑布的山水依舊吸引著我,讓我再想去遊覽一回,再領略一回瀑布的美,我想我忘不了瀑布的景色了。
  • 竺延風鋪開新畫卷,盧放雷新團隊如何描繪新嵐圖?
    東風的高端品牌,竺延風的新畫卷一個新品牌的誕生,人們難免發出靈魂三問:嵐圖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嵐圖品牌正是為擁抱行業變革,重新鋪開的一張全新畫卷。新品牌、新能源、新機制、新架構,在東風集團的全力支持下,以盧放、雷新等為首的嵐圖團隊,可以大膽發揮縱情描繪。
  • 黃河沿岸生態治理:河西走廊描繪生態新畫卷
    這幾年,沿線各地正在河西走廊描繪一副生態優先的發展新畫卷。八步沙,河西走廊古浪一個曾倍受風沙侵蝕的地方,如今這裡綠茵連綿、鬱鬱蔥蔥。八步沙位於騰格里沙漠南緣,40年前,第一代治沙人——八步沙六老漢為了守護家園,在這個風沙口用「一棵樹一把草」開啟了治沙之路。河西走廊——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但這裡自然環境惡劣,生態極為脆弱。
  • 冰雪旅遊吉林行(八)吉林:「百米畫卷」勾勒千年冰雪絲路記憶
    90後 / 吉林 / 自由行 跟著小酷遊吉林 冰雪旅遊吉林行/第八期/ 吉林:「百米畫卷
  • 《海上帝國:現代航運世界的故事》中文版首發 描繪海上貿易畫卷
    該書記錄了現代航運業最具影響力的20位巨頭的創業歷程,描繪了一幅海上貿易波瀾壯闊的畫卷。  作為全球最古老又最富有活力的行業之一,航運業經歷的起起落落遠超出今人想像。正如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所說,人們往往感嘆於航運先鋒們當下的光環與鮮花,卻極少觸及他們這一路走來的驚濤駭浪、險象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