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自嘲是「橋痴」:「我的生活中只剩下了橋」

2020-12-20 騰訊網

1982年參加工作以來,我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接著不斷地在幹。我周圍的同事說我有點工作狂,有點「橋痴」了,每到一個城市,我都會先去看那個城市的橋。我的生活中只剩下了橋。——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

2018年7月17日,廣東珠海,傍晚時分的港珠澳大橋。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文|新京報記者 周小琪 實習生 侯軼

編輯|胡杰 校對 | 郭利琴

本文約2513字,閱讀全文約需5分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宣布大橋正式開通。

港珠澳大橋總長約55公裡,跨越伶仃洋,將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連接在一起,創下了世界裡程最長、預期壽命最長等多項「世界之最」。

從2002年算起,大橋從提出設想、立項、修建到完工共歷時16年,總設計師孟凡超見證了全過程。

59歲的孟凡超自嘲自己就是個「橋痴」,中學時學到課本裡的趙州橋,讓他慢慢對橋梁產生了熱愛。大學學的專業是橋梁與隧道設計,曾主持設計杭州灣大橋、青島膠州灣大橋、馬來西亞檳城二橋等多座跨海、跨江大橋。但對他而言,設計港珠澳大橋仍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電話裡,孟凡超難掩興奮之情,在他看來,港珠澳大橋的修建,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了世界大型跨海交通通道建設的頂尖行列。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圖片來自網絡

世界頂尖的跨海大橋

剝洋蔥:作為總設計師,你什麼時候接到設計港珠澳大橋的任務?

孟凡超:2004年初,我開始承擔港珠澳大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剝洋蔥:此前有沒有想過在粵港澳之間修建一座大橋?

孟凡超:上世紀80年代,香港方面的商業人士提出要建伶仃洋大橋,連接香港和珠海,我也參加了伶仃洋大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和初步設計工作。雖然國家批覆同意了修建伶仃洋大橋,但是由於當時技術不太成熟,所以一直擱置了。

剝洋蔥:現在的港珠澳大橋是不是伶仃洋大橋的替代品?

孟凡超:伶仃洋大橋的項目還在。在我看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對交通的需求也就會越來越旺盛,伶仃洋大橋有朝一日還是會建的。

2018年7月17日,香港,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及香港段局部。 張煒(香港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

剝洋蔥:港珠澳大橋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孟凡超:港珠澳大橋是我們粵港澳大灣區的東西向通道最重要的一個,直接聯絡港澳粵三地,讓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同城化、一體化。

像其他世界級的大灣區,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等等,實際上也都是通過同城化的交通來保證居民生活便利的。

剝洋蔥: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可不可以說我們中國的橋梁建設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

孟凡超:就港珠澳大橋的綜合水平而言,已經進入了世界大型跨海交通通道建設的頂尖行列,但不代表我們國家整體的橋梁水平達到了頂尖水平。

它的壽命遠不止120年

剝洋蔥:港珠澳大橋設計修建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難題?

孟凡超:比較大的一個坎兒是珠海和澳門對大橋登陸點產生了分歧。出於城市利益的考慮,珠海希望設置在穿過澳門的橫琴島,澳門希望設置在珠海的情侶路,很難協調。有一次,我從澳門返回珠海時,發現珠澳兩個關口間有一片寬闊的過渡地帶。我沒有帶尺子,就直接用腳步去丈量,大約60步,作為登陸點正好合適,事情也就解決了。

剝洋蔥:大橋的預期壽命是120年,後期要怎麼來維護這個橋呢?

孟凡超:120年壽命是我們的目標,但是我認為它的壽命遠不止於120年。我們現在管理養護的原則就是無盲區、全方位,都要可達、可檢、可修、可更換。一般像斜拉索、橋面的護欄杆啊,到了一定年限是可以更換的。但有些大橋的永久結構它是換不了的,我們就要保證它120年以上的壽命。

剝洋蔥:17級颱風「山竹」來的時候,有傳言說大橋只能抵擋16級颱風?

孟凡超:大橋建設和大橋設計時,我們關注的是風速。一般來講,颱風等級越高,風速也越高,但是設計大橋不是把颱風等級直接跟大橋的抗風能力掛鈎,請大家理解。

我們在伶仃洋兩個小島上設置了氣象站,對風速進行過測算。結果證明,港珠澳大橋可以抵禦每秒100米以上的風速,而山竹大概是每秒50米,所以大橋的抗風能力是足夠的。

2018年5月23日,港珠澳大橋。圖為西人工島。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剝洋蔥:伶仃洋是「水中大熊貓」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大橋的修建會不會對它們的生活產生影響?

孟凡超:確實有一些環保專家提出過意見,他們建議要不繞行、要不就不要建。我們就進行了環境評估,投入了兩三億的資金來保護白海豚。現在大橋已經建成了,在大橋建設八年左右的施工期內,對白海豚的負面影響遠遠低於之前的預期。

剝洋蔥:當時在設計這個大橋的時候,人們提出了三種方案:全橋、全隧、橋島隧,最終採用的是橋島隧。但你提到過你個人更偏愛全橋的方案,會不會有點遺憾?

孟凡超:不遺憾,我覺得作為世界級的超級工程,應該是科學合理地選擇工程設計方案,不能憑個人好惡。

大橋上一處一個景

剝洋蔥:在大橋上開車的感受是什麼樣的?

孟凡超:我記得16年大橋一貫通,我就在橋上開始跑了。在伶仃洋上奔馳的感覺很享受,大橋像龍騰虎躍一樣,跌宕起伏,蜿蜒地橫臥在伶仃洋上。沿途的建築景觀藝術都不一樣,有中國結的塔、海豚的塔,還有隧道、人工島,一處一個景,很適合旅遊。

剝洋蔥:大橋的旅遊價值很高,但目前只有持粵港兩地牌照的車輛才能通行。

孟凡超:對,所以我希望特區政府能進一步開放港珠澳大橋自駕遊的政策。

我也建議,香港那側的橋頭附近多建幾個大型的智能化、現代化的停車場,供內地的遊客自駕遊,也可以拉動香港的就業。如果一天有幾萬輛車,停在車庫裡,收費也是很可觀。

2018年5月22日,珠海,港珠澳大橋。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剝洋蔥:港珠澳大橋的成本非常高,之後要怎麼收回成本、盈利?

孟凡超:大家看得見、摸得著的就是過橋費。我記得我們做研究預測過,通過過橋費收回成本的話,大約30來年。

但對這種國家戰略性的交通基礎設施,不能只用過橋費來衡量。它將粵港澳連接在一起,可能產出的經濟效益是巨大的。

凡是我設計的我都滿意

剝洋蔥:港珠澳大橋完成後,你還有什麼別的工作?

孟凡超:我現在還擔任裝備化鋼結構橋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理事長,想把自己幾十年的工作經驗經歷和一些好的理念推廣和實施,帶動整個橋梁行業的整體發展。

剝洋蔥:明年12月你就退休了,退休後有什麼打算?

孟凡超:還是聽從國家召喚,我想國家也是希望我繼續發揮餘熱的。

剝洋蔥:在你的橋梁設計生涯中,最讓你滿意的作品是什麼?

孟凡超:港珠澳大橋我很滿意,青島膠州灣大橋、杭州灣大橋我也很滿意,凡是我設計的我都滿意。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我認為我都把它做到了極致。

1982年參加工作以來,我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接著不斷地在幹。我周圍的同事說我有點工作狂,有點「橋痴」了,每到一個城市,我都會先去看那個城市的橋。我的生活中只剩下了橋。

剝洋蔥:有沒有你非常想挑戰的橋梁建設工程呢?

孟凡超:瓊州海峽、臺灣海峽、渤海海峽這三個交通通道,將來也應該是國家級世界級的超級通道,可能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氣來建設。

洋蔥話題

你印象最深刻的橋是哪一座?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中國結」寓意共創大灣區美好未來
    「中國結」寓意共創大灣區美好未來——訪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通車後的港珠澳大橋,成為伶仃洋上一道優美的風景線。人工島、中國結、風帆塔、海豚塔靚麗奪目。這個顯著的地標性建築群,不僅充分彰顯建築之美和藝術之美,更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關鍵一環。2018年10月通車,至今已近半年。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總工程師畢業的學校,原來是這兩所!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最大的新聞莫過於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了。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珠海舉行,10月24日上午9點,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個被外媒冠以「中國奇蹟」之稱的超級工程獲得了多項世界之最!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世界最長海底隧道,世界首個橋,島,隧一體等等。
  • 港珠澳大橋開通:飛車上橋前 先看此攻略
    原標題:港珠澳大橋開通:飛車上橋前 先看此攻略 飛車上橋前 先看此攻略 跨境車輛才能上橋 小型客車150元/車次普通貨車60元/車次 新華社發 什麼車可上橋?跨境車輛才能通行 大橋通車後,人們最關心的問題肯定是「我能否駕車上橋」?針對「什麼樣的車輛才可以在港珠澳大橋通行」這一熱點問題,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給出的答案是:港珠澳大橋可通行車輛包括跨境巴士、穿梭巴士、跨境計程車、跨境貨運車輛、跨境私家車等五類車。跨境車輛也就是通常人們說的「兩地牌」車輛,憑相關條件申請即可。
  • 「網警闢謠」港珠澳大橋不允許內地車上橋?不實信息!
    港珠澳大橋今天正式全線開通,其實在大橋開通前直到近日,網上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稱港珠澳大橋只允許港澳車輛通行,不允許內地車走。情況真的是這樣嗎?首先,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曾回應:可以繳費通行的車輛主要有粵港兩地車牌車輛、港澳兩地車牌車輛、港籍單牌車輛(擁有澳門配額)、辦理一次性配額申請的車輛,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商議可經港珠澳大橋的其他車輛。
  • 港珠澳大橋邁向數位化,5G網絡已全橋覆蓋
    據悉,該項目立足於港珠澳大橋的運營實際,以數位化為驅動,從信息感知、結構評估、維養決策、交通運行、安全管控等方面入手,引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建立數位化大橋數據標準及技術方法體系,以打造一流的數位化大橋來構建智能化運維平臺。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 洛可可攜手粵雅傳媒,開啟「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橋禮文創品牌新徵程
    5月18日,深圳洛可可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與珠海粵雅傳媒有限公司就「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橋禮文創品牌項目在珠海正式舉行了戰略深度合作籤約儀式。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是港珠澳大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唯一陸路同時連接內地、香港和澳門的樞紐口岸,座落在珠澳口岸人工島。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在設計上,以「如意」為參照,體現華人世界圓融的處世哲學,寓意著「一地三通,如意牽手」。
  • 港珠澳大橋
    資料圖:港珠澳大橋。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是中國第一例集橋、雙人工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    港珠澳大橋工程包括三項內容:一是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連接線。
  • 港珠澳大橋的作用是什麼?想上橋體驗該如何做?通行攻略看過來!
    相信大家對港珠澳大橋並不陌生,今年是港珠澳大橋開通的第二年,小編對於港珠澳大橋的建立通車至今還是覺得很驕傲,因為它不僅是珠海的地標象徵,也是拉動港澳兩地的重要橋梁。那麼大家知道港珠澳大橋的作用是什麼嗎?港珠澳大橋的建立通車會帶來什麼影響?想去港珠澳大橋體驗,有什麼方法上橋呢?
  • 港珠澳大橋開通!有多項瀋陽技術!
    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23日上午在廣東珠海舉行。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 港珠澳大橋什麼時候通車?通車時間通車儀式
    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時間:2018年10月23日  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地點:廣東珠海  港珠澳大橋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橋?我們先從一些數字的角度了解一下。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由海中部分主體工程、兩個口岸人工島、三條連接線組成。
  • 港珠澳大橋七一前正式通車
    元旦前夜,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全線亮燈,在標誌著大橋具備通車條件的同時,伶仃洋面上也誕生了一道流光溢彩的新的風景線。據透露,港珠澳大橋預計將在今年7月1日前正式通車。有趣的是,「大橋遊」已率先火爆起來,廣州、珠海等地的部分旅行社紛紛組團攬客坐遊輪看港珠澳大橋。
  • 「港珠澳大橋」通車,莫言留下一題詞,其題字卻備受爭議
    人類生活的地球,陸地的面積只佔有29%,其餘剩下的便是海洋的面積,並且陸地並不是集中在一起,而是沒有規則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因此人類生活的地方所佔這個地球的位置並不多,為了謀求更多的發展,人類的目光注意到了海洋。隨著人類的發展,城市在擴張,山川河流海洋已不能再阻礙城市向外蔓延的腳步,於是橋這個特殊產物出現了。
  • 「點亮」港珠澳大橋——記中國鐵建電氣化局港珠澳項目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  題:「點亮」港珠澳大橋——記中國鐵建電氣化局港珠澳項目  新華社記者齊中熙、樊曦  在浩瀚的伶仃洋上,一條巨龍躍海而起,這就是連接香港、珠海與澳門,集橋、島、隧為一體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英媒《衛報》稱之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是在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廣東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廣東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內。金氏世界紀錄數據顯示,它是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總長度是48.3千米(30.01英裡)(非大橋工程實際長度)。
  • 港珠澳大橋竟成擺設?橋上車輛屈指可數,車主:都沒資格通行
    港珠澳大橋竟成擺設?橋上車輛屈指可數,車主:都沒資格通行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綜合國力的顯著提高,中國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強大,終於決定建造海橋連接香港、珠海、澳門,之後可以坐車通過,不需要坐飛機,確實節省了很大的費用可以。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香港珠澳橋終於開通,對國人來說一定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橋建設紀實
    2004年,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啟動工程可行性研究,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簡稱公規院)承擔此重任,開啟了與港珠澳大橋的不解之緣:2008年承擔工可深化研究,2009年牽頭主體工程初步設計,2011年開始牽頭島隧工程總承包設計及施工配合工作,2012年開始橋梁施工圖設計及施工配合工作。同年,公規院華傑工程諮詢有限公司開展港珠澳大橋跨界通行政策研究。
  •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央視網消息: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 中國花1269億建成港珠澳大橋,如果遇到地震怎麼辦?今天算明白了
    我國建築事業目前比較有實力,而且在快速發展中,以前的一些不敢自己建設大工程,至今完全自己開工,承包國外的一些工程,這樣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我國的建築工程 港珠澳大橋就是這樣驚人的建設,這座橋是建在東亞的跨海橋,連接香港、澳門和廣東珠海, 港珠澳大橋長約55公裡,是一座跨海大橋,因此其建設和設計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多的保障
  • 中國結屹立伶仃洋 港珠澳大橋首個標誌性景觀呈現
    中國結屹立伶仃洋 港珠澳大橋首個標誌性景觀呈現 2015-05-03 13:53:24冒韙 攝   中新網珠海5月3日電 (鄧媛雯 陳彥儒)簡潔優美的「中國結」屹立在煙波浩瀚的伶仃洋上,3日上午,首個「中國結」造型的剪刀撐鋼結構被鑲嵌在163米高的索塔上部,成為該橋最醒目的標誌之一。  當天海面風平浪靜,項目現場的安裝工人正在緊鑼密鼓焊接中。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驗收交付 帶來哪些便利?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6日驗收交付——  超級工程 超乎想像  核心閱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跨海大橋,世界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橋梁——2月6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驗收交付,三地距離「半小時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