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寓意共創大灣區美好未來
——訪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
通車後的港珠澳大橋,成為伶仃洋上一道優美的風景線。人工島、中國結、風帆塔、海豚塔靚麗奪目。這個顯著的地標性建築群,不僅充分彰顯建築之美和藝術之美,更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關鍵一環。
2018年10月通車,至今已近半年。當我們站立橋頭,看著車來車往,一邊暢想著大灣區的美好未來,一邊感嘆這項被外媒稱為「新世界七大奇蹟」的工程時,也別忘了它的締造者——孟凡超們長達十幾年的耕耘與澆築。
作為我國橋梁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環保要求最高、建設標準最高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是總設計師孟凡超心目中「力與美」的化身。但並不滿足的他,豪氣十足地對記者說,「設計港珠澳大橋對於我的職業生涯來講,是事業的高峰,但不是頂峰」。
「為的就是這一天」
大學畢業後,縱橫橋隧領域30餘年,孟凡超先後主持或參加設計20多座國家級特大型橋梁工程。說出來,都是一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黃石長江公路大橋,南京長江二橋、三橋,杭州灣跨海大橋,西堠門大橋……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018年10月24日,歷經6年前期設計、9年建設,全長55公裡,集橋、島、隧於一體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由香港至珠海、澳門的車程,從3個多小時縮短至45分鐘左右。
亮眼成績的背後,凝結著孟凡超及其團隊的智慧與汗水。早在2004年初,孟凡超就帶領團隊開展大橋可行性研究。他告訴記者,由於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並連接粵港澳三地,是一座跨越「一國兩制」區域的世界超級跨海交通通道,前期研究本身就是複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
勇者知難而上。孟凡超退休前有許多名號——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但最響亮的名號就是一個:「橋痴」。
身邊同事說他平時是「工作狂」,出差每到一處先看橋,生活中好像只剩下橋了。到了港珠澳大橋施工圖設計期,任務重時間緊,孟凡超曾連續3個月帶領團隊起早貪黑趕工。積勞成疾的他住院接受手術,回京短暫休養期間仍遙控現場設計,沒過多久又奔赴一線投入工作。
跟記者談起來,港珠澳大橋每一項規劃設計的細節與創新,孟凡超都如數家珍。對於大橋的開通,他說,「一輩子幹這個,為的就是這一天」。
「中國邁入強國行列」
改革開放推動中國橋梁技術快速發展,大跨度複雜結構橋梁的設計和建設有了長足進步。雖然早已確立橋梁大國形象,但港珠澳大橋的複雜性和技術難點之多都是空前的。這是一個曾經被外國專家斷言「中國人無法做到」的工程。
面對挑戰和現實困難,在孟凡超帶領下,港珠澳大橋設計團隊提出了「大型化、工廠化、標準化、裝配化」的創新建設理念。不同於其他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如「搭積木」一般拼裝成型。
有了這個開創性的思路,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用不到10年的時間就建成通車,同時創造了454項專利,並在海中人工島快速成島、沉管管節工廠化製造、海上長橋裝配化施工、120年耐久性保障、環保型施工、新材料開發及應用和大型施工設備研發七大領域實現了關鍵技術突破。這就是「超級工程」背後的「超級創新」。
或許,只有像孟凡超這樣的親歷者,才懂得「超級創新」背後的突破、艱辛與榮耀,珍惜關鍵技術握在自己手裡的意義。在孟凡超看來,港珠澳大橋的成功建成,「標誌著中國邁入世界跨海交通通道建設的強國行列」。
2018年,16級超強颱風「山竹」席捲廣東沿海,剛剛建成的港珠澳大橋經受住考驗,一切正常。
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東人工島接見了孟凡超等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代表。習總書記強調: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
字字句句說到了打造這一「國之重器」的孟凡超心坎裡。
「能為國家做更多貢獻」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有三座通航孔橋、七座橋塔。九洲航道橋「風帆」雙塔、青州航道橋「中國結」橋塔、江海直達船航道橋的「海豚」塔尤其引人矚目。
「不僅要建一座能跑車的大橋,還要建成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將建築結構與景觀藝術融為一體,這是設計的最高境界。」孟凡超說,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地標,大橋第一高塔青州航道橋是港珠澳大橋的主要標誌之一。「我在設計中用『中國結』的文化符號,寓意三地共創粵港澳大灣區美好未來。」
孟凡超將港珠澳大橋的通車運營,形容為親手養大的孩子走向社會為國家服務。如今,港珠澳大橋迎來送往,見證著粵港澳三地日益緊密的融合發展。圓滿完成使命的孟凡超,也將踏上造橋事業的新徵途。
孟凡超對記者說,橋梁高質量發展技術與理念的推動工作,將是他接下來主攻的方向。今年剛剛退休的他告訴記者,年滿六十不應成為職業生涯的終點,希望自己「能為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
「我們這代人都想為國家做點事,想立功,可是也要趕得上時代。」孟凡超認為,並不是所有人的職業生涯都能夠有這樣的際遇。
如今,除了橋梁高質量發展技術與理念的推動工作,孟凡超還關注並渴望實現的夢想有哪些?他告訴記者:「希望瓊州海峽、渤海海峽,乃至臺灣海峽的跨海通道建設早日提上日程。」
看來,作為「橋痴」,他的造橋夢是永不止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