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治淮總投入9241億,直接經濟效益47609億

2020-12-17 澎湃新聞

水利部:治淮總投入9241億,直接經濟效益47609億

李如意/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0-10-20 11:14

北京日報客戶端10月20日消息,10月2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治理淮河70年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淮河是新中國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表示,70年治淮總投入共計9241億元,直接經濟效益47609億元,投入產出比1:5.2。淮河的系統治理、開發與保護,有力地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水生態系統的有效保護,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

淮河流域累計治理水土流失5.3萬平方公裡

魏山忠介紹,淮河的水生態保障能力持續提升,推進流域生態環境進入良性發展軌道。積極開展水土保持、重要河湖保護修復、地下水保護和河湖生態流量(水位)保障等工作。截至2018年底,淮河流域累計治理山丘區水土流失面積5.3萬平方公裡,桐柏大別山區、伏牛山區、沂蒙山區水土流失普遍呈現好轉態勢,水土流失面積減少六成以上。依託已初步形成的江河湖庫水系連通體系多次成功實施生態調水,有效保障了南四湖等缺水地區生態環境安全。

2005年至今淮河未發生大面積突發性水汙染事故

淮河的水環境保障能力明顯提高,流域性水汙染惡化趨勢已成為歷史。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汙染源治理、實施汙水集中處理、強化水功能區管理、限制汙染物排放總量、開展水汙染聯防和水資源保護等一系列措施,入河排汙量明顯下降,河湖水質顯著改善,淮河幹流水質常年維持在Ⅲ類。淮河流域水汙染防治和水資源保護工作取得顯著進展。2005年至今淮河未發生大面積突發性水汙染事故,有效保障了沿淮城鎮用水安全。

(原題為《水利部:治理淮河總投入9241億,直接經濟效益47609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淮河,水利部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水利部:70年治淮直接經濟效益47609億元 推進流域生態環境進入良性...
    人民網北京10月20日電(趙春曉) 今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介紹治理淮河70年有關情況。魏山忠表示,淮河是新中國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70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淮河治理。水利部會同有關部門與流域四省採取有力措施推進治淮工作。
  • 中國青年報:70年治淮:直接經濟效益47609億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2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晨赫)記者從水利部今天上午在國新辦舉辦的治理淮河70年有關情況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新中國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經過70年的治理,淮河洪澇災害防禦能力顯著增強,水資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介紹了70年治淮取得的主要成效。
  • 中國70年淮河治理產生直接經濟效益47609億元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電 (記者 夏賓)中國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20日在北京參加發布會時透露,70年淮河治理總投入共計9241億元(人民幣,下同),直接經濟效益47609億元,投入產出比1:5.2。魏山忠稱,下一步,水利部將科學謀劃「十四五」時期淮河治理和2035年遠景目標,加快構建現代化水利基礎設施網絡,謀劃建設一批基礎性、樞紐性、流域性的重大項目,全面提升淮河流域抗禦自然災害的現代化水平,不斷強化河湖管理,持續提升水資源和水生態環境安全保障能力,推動淮河流域生態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 沂蒙山區生態環境獲水利部點讚!淮河流域生態環境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10月20日,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淮河的系統治理、開發與保護,有力地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水生態系統的有效保護,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據悉,淮河是新中國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70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淮河治理。
  • 淮河治理直接經濟效益近5萬億元
    記者從10月20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70年治淮總投入近1萬億元,直接經濟效益接近5萬億元。  1950年10月14日,《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出臺。歷經70年建設,淮河流域洪澇災害防禦能力、水資源保障能力、水環境保障能力、水生態保障能力持續提升。淮河流域已經建成6300餘座水庫、約40萬座塘壩、約8.2萬處引提水工程、約144萬眼規模以上機電井。
  • 治淮70年的歷程和主要經驗
    4次批示不到300字,但字字千鈞,句句珠璣,凝聚著開國領袖關心群眾、愛護群眾、與群眾患難與共的無盡深情,也吹響了新中國治淮的號角。1950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作出《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確立了「蓄洩兼籌」的治淮方針,翻開了淮河治理歷史性的嶄新一頁。11月6日,直屬於中央人民政府的治淮機構——治淮委員會在安徽蚌埠成立。
  • 南水北調通水六周年 1.2億人直接受益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2月13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水利部獲悉,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
  • 超過1.2億人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數」說6年調水之變
    生態和經濟效益如何?對此,記者走訪工程沿線多地現場,同時向水利部南水北調司等單位進行了了解。  6年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東線工程從揚州市江都水利樞紐出發,用世界最大規模的泵站群,一級一級「託舉」長江水北上,東流膠東,北上天津,造福萬千人家;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入渠,「上天」過渡槽、「入地」穿黃河,長江水千裡奔流,潤澤豫冀津京。
  • 湖北最大水電站,年發電為30.4億度,直接收益7.04億元,回本迅速
    跟著橘子一起去看看窗外的風景吧~大家知道很多地方都在興建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建設能夠發揮很重要的社會效益,對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可以很好地將水能資源利用起來,轉化成為具有實際經濟效益的電能,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 1.2億人受益 調水394億立方米...南水北調通水六年取得了這些成就
    水利部今天發布,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惠及沿線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山東七省市,超1.2億人口直接受益。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北方部分地區地下水超採現象初步得到有效遏制,沿線河湖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 坦尚尼亞:投入巨資修建農村飲水工程
    常年備受乾旱和缺水困擾的坦尚尼亞,將投入巨資改造水利基礎設施,尤其是農村地區的飲水項目。 常年備受乾旱和缺水困擾的坦尚尼亞,將投入巨資改造水利基礎設施,尤其是農村地區的飲水項目。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其國會在水利部原預算的3894億先令的基礎上又增加1845億先令的預算,使更多的農村飲水工程能夠如期實施。 在5830億先令的總預算中,3165億先令已被指定用於農村水利工程,建設14866個飲水點,向農村400多萬人口供水。同時,還將實施1810個飲水工程,成立2628個用戶飲水設施維修維護、收費等設施。
  • ...超1.2億人直接受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公安局副局長劉傑被查
    據預計,春運期間全國鐵路發送旅客人次同比將增長8.0%,達到4.4億人次。2丨南水北調工程累計調水量近300億立方米 超1.2億人直接受益今天(12月12日)是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五年來,南水北調工程已經累計調水量近300億立方米。
  •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六年惠及超1.2億人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水利部今天(12月12日)發布,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惠及沿線河南
  • 水利部:目前已解決6000多萬農村人口飲水型氟超標問題
    去年底,水利部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飲水型氟超標改水工作現場推進會圖片來源:水利部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9月29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水利部了解到,目前,全國已解決6000多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型氟超標問題近日,水利部通報70年來我國城鄉供水保障能力水平。目前,我國水利工程供水能力達8600多億立方米,據中國工程院評估,我國供水保障能力已經達較安全水平。
  • 水利部部長劃重點!
    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在會上表示,今年水利系統將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按照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總基調,推動水利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打好河湖管理攻堅戰  水利部2019年將向河湖管理頑疾宣戰,把「清四亂(亂佔、亂採、亂堆、亂建)」行動作為這場攻堅戰的第一抓手,集中開展全國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建立「四亂」問題臺帳,發現一處、清理一處、銷號一處,到2019年年底基本完成清理整治任務。
  • 5億投入撬動120億投資 背後的「槓桿」是什麼?
    2019年上半年,都江堰交出的一份成績單讓人眼前一亮——地方政府投入5億元,卻拉動了超過120億固定資產投資,民間投資佔比居成都市各區縣第一名。       政府小投入拉動民間大投資,背後的那根「槓桿」是什麼?
  • 明略數據C輪融資10億估值超14億 吳明輝稱重度投入AI
    明略數據C輪融資10億估值超14億 吳明輝稱重度投入AI 藍鯨TMT4 月 16 日訊,今日,北京明略軟體系統有限公司(簡稱「明略數據」)宣布已於去年完成 10 億人民幣C輪融資
  • 教育部:今年「青年築夢紅色之旅」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近100億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11日電 在教育部1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2020年的「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近100億元。今年全國共有20多萬個創新創業團隊的132萬名大學生,14.9萬名教師參加了「青年紅色築夢之旅」的活動,對接的農戶是超過46.2萬戶,企業是1.3萬家,籤訂的合作項目近2萬項,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近100億元。全面聚焦52個未摘帽的貧困縣,形成了這種大學生以電商直播為主的精準扶貧。紅旅+網際網路的直播電商的形式形成了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