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在想著如何如何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以便讓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有所成就,課後輔導班,興趣愛好班,書法練習等等,還有給孩子找最好的學校,最好的老師等等,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殊不知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是孩子的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響著孩子,你們給予了孩子很多個最好,但如果你們自己沒有做好,那麼其他所有的最好都會付之東流。
下面看看這幾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
孩子考了85分,高高興興的告訴你,想得到你的肯定,你卻更關心班上其他同學考了多少分,孩子為什麼粗心把另外15分丟掉了,這會嚴重打擊孩子的上進心和自尊心,還會認為你不夠愛他。
你下班回到家,孩子跑到門口迎接你,興奮的跟你分享幼兒園發生的趣事,你卻心不在焉,只是敷衍的回了幾句「恩」,最後實在不耐煩了,便對孩子說「爸爸累了,你去找你媽媽吧」。
孩子是因為想你,才會跟你分享他的趣事,也許在你認為一點也沒趣,但在孩子心裡是非常有趣的,關鍵的是孩子想和你分享,他怎麼不去和別人分享呢?你這麼做是非常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的。時間常來,孩子和你就不親了,等你老了想跟孩子說話時,孩子也會應付你。
孩子心愛的毛絨娃娃壞了,他傷心的哭了起來,你無法理解於是對他說「不要哭了,這就是一個玩具,明天再去買一個不就好了」,可對他來說,這個娃娃是好朋友一樣的存在。再深一點說這個娃娃等同於你們,因為你們不陪孩子,孩子才會非常在意這個娃娃,因為這個娃娃一直代替你們在陪伴著孩子的成長。
孩子喜歡一套漫畫書,你卻不給買,孩子攢了好久的零花錢,終於買集齊了整套的漫畫書,你卻因為怕耽誤孩子的學習而把漫畫書送給了同事家的孩子,孩子哭著問你說「漫畫書哪去了?這是我自己攢錢買的」你卻說「小孩子有什麼自己的錢,你的錢都是父母給的,就算是壓歲錢,沒有我們,誰會給你壓歲錢呢,不準哭」。
因此再有長輩給錢買零食時,孩子就爭取第一時間花掉,不然錢攢到兩三百塊的時候就又會被父母搜走,買了什麼書籍、玩具,會被送給別人。很多孩子大手大腳的習慣就是這麼來的,反正攢不下還不如花了。
正面管教一書中曾說,父母就像一面鏡子,如果孩子每一次都能得到正確的反饋,孩子的情緒就能得到舒緩,他就會明白,自己和父母的情感是相通的,自己是被愛著的,相反的,如果家長不懂孩子忽視孩子總是不理會或者錯誤的回應,孩子就會長時間帶著被忽視、不被理解的焦慮和壓抑情緒。
所以如果你想要摧毀你的孩子就是這麼的簡單,只需要這一點就可以了,那就別理他、別理解他。即使給予孩子再多的最好,也不如給孩子一個最好的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手,如果你不想讓你的孩子毀掉,那麼生活中請注意一些自己的行為,奪取陪伴你的孩子,理解你的孩子。
以上僅為一個學習帶娃家長的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歡迎評論區留言,讓我們一起成長。
註: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本文由「給生活添一點料」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