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外,孩子還應學會哪些安全技巧?

2020-09-12 西安春藤家長學院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要上陌生人的車」...這些都是我們做爸媽的經常碎碎念的東西。但是我們也不能跟孩子寸步不離,他們總有一天要自己一個人朝前走。當危險靠近的時候,孩子也需要懂得保護自己的技巧。


來自美國家長最新分享的10個實用技巧,清晰簡單,爸爸媽媽要跟孩子一起做。


1.不要在書包或是校服上貼名字


現在有些學校可能會要求孩子在書包或校服上貼上名牌,千萬不要這麼做。如果必須這樣做,一定要把名字貼在隱蔽的地方。當陌生人知道你孩子的名字時,天真的孩子很可能會放下戒心,認為他是認識的熟人,而變得信任他。所以,千萬不要讓一個陌生人輕易地得知孩子的名字。


2.與孩子約定一個秘密暗號


選擇一個孩子容易記住的暗號,比如「功夫熊貓」、「奧特曼」等,只告訴家庭成員或可信的人,不能告訴其他任何人。還可以創建一個書寫的密碼,如「111」代表被人誘拐,「123」代表有可疑的人跟蹤,以便及時跟父母聯繫。在美國加州,曾有孩子用這種方法得到了父母和警察的解救。另外,如果你正忙著,託別人去接孩子,告訴他必須聽到接頭暗號才能放心跟著走。


3.確保孩子知道家人電話和110


確保孩子清楚知道自己的姓名,爸爸媽媽的姓名,家庭住址和電話號碼。在自家電話上設置110快速撥鍵,教孩子在緊急情況下撥打110的方式:明確告訴接線員「我需要幫助」,如果當時不方便講話,就摘下話筒放在一邊,以便警察追蹤。


4.如果被車尾隨,立刻向車行進的相反方向逃跑


告訴你的孩子,如果他們被陌生的車尾隨,應該立刻向車行進的相反方向逃跑。因為車輛調頭並沒有那麼容易,至少可以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




5.感覺遇到危險時,立刻向帶孩子的媽媽求助


當感覺危險逼近,必須及時求救。告訴你的孩子,當他們感到不安全、父母又不在身邊的時候,最好的求助對象是一位帶著孩子的媽媽,她們通常最容易感同身受地幫助孩子脫離險境。我們從小被教導有困難找警察叔叔,但其實很多時候,警察很可能會忽視孩子的求救,認為只是小孩的惡作劇。


當然如果身邊沒有帶孩子的媽媽,要向警察、保安,商店或飯店的服務員,穿著制服的遊樂場員工等等尋求幫助。


6.尖叫著問「你是誰?!救命!!」


我們其實常常在街上看到大人抓著孩子的手臂,孩子哭鬧糾纏。但老實說,這種場景確實很難分辨到底是孩子遇到了危險,還是孩子在跟家長耍賴,於是大多數人選擇直接走過。試想,萬一那個孩子正在遭遇危險,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教會孩子,在這樣的時刻,尖叫「你是誰!救命!」、「我不認識你!」、「我的爸爸媽媽在哪裡?救命!」,「救命!他不是我爸爸!」以明確告訴周圍的大人,他正處於危險中。




7.做出破壞性行為以引起注意


我們教孩子講文明懂禮貌,但是在遭遇危險的時候,請立刻拋棄那些禮儀禮貌。告訴孩子,當陌生人想要捉住他,他完全可以以拳打腳踢、尖叫或是撕咬的方式盡力反抗,以引起周圍大人的關注,從而幫助他們。如果在超市等公共場合遇險,不妨把貨架上的商品打翻,這會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轉頭看看正在發生的事。


8.攻擊壞人是不會被責怪的


一定要告訴孩子,他的安全比什麼都重要。一旦孩子孤身一人去了某地,碰到需要迅速擺脫的危境,要毫不猶豫地丟掉隨身攜帶的任何東西,大聲叫喊並快速奔跑。萬一被陌生人挾持,也要大聲叫喊,抓住附近固定的物體,如車門,自行車扶手等。也可以踢打挾持者的腹股溝或眼睛,不要輕易讓挾持者抱走。要讓孩子知道:為了保護自己而傷害了壞人,是不會被責怪的。



9.相信自己的直覺


有時候,孩子的直覺是很準的。我們應該教育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當感到自己面臨危險、心裡覺得恐懼時,相信自己的本能立刻離開。


10.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在公眾場合


放學時,讓孩子和同學一起結伴回家;周末和同伴一起出行。兩個或多個人在一起總比隻身一人要安全。當孩子去公共洗手間時,父母也要陪同前往,以確保安全。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孩子的安全尤為重要,近些年關於孩子的安全事件頻發,作為父母需要格外關注和學習,防患以未然

相關焦點

  • 留學在外,多少人吃虧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上
    孩子還小暫時看不了,我先翻了一遍,其中一本書叫《學會保護我自己: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讓我有點哭笑不得。我查了一下,這本書是兩年前出版的,不算舊,某電商平臺也有幾百人購買、全五星好評。沒想到20年前教育我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那套理論現在居然還在用來教育我們的孩子。在美國3年,我發現正是這種意識,不知道害了多少留學生。
  • 合格的安全教育,不止告訴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在這個男孩還小的時候,父母總是向他強調「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於是每當救援人員路過時,他都會躲起來,這也就讓他錯過了很多次獲救的機會。一直到第4天,這個奄奄一息的小男孩才被救。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說得最多的恐怕是這句「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了。
  • 教「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並沒有保護孩子,還可能害了孩子
    最近兒童遭性侵,欺凌,失蹤等安全事件頻繁發生,這些信息不斷湧來,恐懼襲入我的心中,看得我是心驚膽戰。身為父母總是免不了擔心、害怕。害怕自己的孩子被性侵,害怕自己的孩子被誘拐,害怕自己的孩子出事。正因為這些擔心,害怕讓我不得不思考,該怎麼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才能讓孩子不受傷害。說到孩子的安全教育,從小父母跟我們說得最多的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作為安全教育的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
  • 安全教育只告訴孩子「不能和陌生人說話」其實是在敷衍
    現在頻頻報導的兒童遭遇性侵的新聞事件,已經證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至關重要。然而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能跟陌生人說話,不能吃陌生人的東西,卻只是點到為止。在這個時代,這些遠遠不止。那麼小的孩子還不知道什麼是壞人、什麼是陌生人。有些家長可能會這樣告訴孩子:「除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自己的親人之外都是陌生人。」
  •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正在把你的孩子推向危險的邊緣!
    近些年不斷報出的兒童性侵案以及兒童拐賣案讓所有的家長的心有餘悸,所以我們認為安全教育也是首要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成為了我們掛在嘴邊的最常和孩子嘮叨的一句話!那麼,這樣的教育是否真的對?我們來看發生在美國的一個真人真事!
  •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是最沒用的兒童安全教育!
    因為這個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反覆強調,「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於是每當有救援人員路過,他就會刻意躲起來,錯過了無數次獲救的機會。這個故事對我觸動很大,從小父母對我進行的安全教育中,說的最多的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自己當了母親後,我對小D的安全教育很重視,但是我一直在反思,作為安全教育的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
  • 教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簡單粗暴的方法可能會給孩子帶來麻煩
    前兩天常爸和團隊的小夥伴探討了一個話題:到底要不要教孩子「別和陌生人說話」?如果教了,你是期待著孩子「太聽你話」還是「太不聽話」,亦或是,兩者都是麻煩?因為他的父母一直跟他強調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所以救援人員路過時,他居然躲起來拒絕被救,直到第四天,搜救人員才將他成功救出。
  • 除了別跟陌生人說話,還要教會孩子這些法則
    5秒退到2-2.5米安全位置有些麻麻可能會說,我平時一直都有教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講真,孩子很難完全避免與陌生人接觸的情境。出門也不可能叫他們躲躲閃閃。並且很多兒童拐賣事件,下手的還不一定是陌生人。
  • 只教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這樣的方法其實是一個錯誤
    每次看到孩子被拐賣的新聞,我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心中總是非常的憤怒,這些傷害孩子的人,即使對他們採用任何一種刑罰,我都覺得不過分。此刻除了表示憤怒之餘,我們還能為孩子避免風險,提前做點安全教育工作,就變得非常重要。很多人認為,防止孩子被拐賣的安全教育,就是要告訴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等等就可以了。
  •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真的是在保護孩子嗎?很可能並沒有
    導語:孩子是家長的全部,自從他們出生之後,家長便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家長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夠成才、懂事,健健康康地長大。以至於只要是關於孩子安全方面的報導,家長都會非常關心。網絡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信息越來越便捷。
  •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你知道嗎?你的孩子可能不認識「陌生人」
    孩子的出生,是一家人幸福的符號。可是如果孩子丟失,對於一個家庭而言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為了不讓這樣的悲劇發生,我們經常告訴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遠離陌生人」,可是這樣的口頭警告真的有用嗎?你的孩子可能不認識「陌生人」南京的教育研究者曾對幼兒園的29名幼兒做過一個測試:在幼師反覆進行了「不跟陌生人走」的安全教育後,分別請了四名「陌生人」。第一次前兩名「陌生人」成功帶走了所有孩子,經過再次教育後,第二次另外兩名「陌生人」仍然成功帶走了三分之二的小孩。
  • 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請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前腳剛從《少年包青天》的各種詭異案件中解脫,後腳又陷入被「安嘉和」支配的恐懼,直接導致了我現在都不敢找對象(emmm….單身狗永遠有一萬種單身的理由)。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拋開《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聚焦的家暴主題,在社會安全議題下,「保持冷漠」和「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確是我們有時候唯一自保的方式。
  • 孩子到底該不該和陌生人說話?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會經常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一旦涉及孩子的安全問題,相信為人父母都會有些緊張。在當今這個社交社會下,安全和信任哪個更重要?如果真是人家喜歡跟孩子搭腔呢?人與人之間還是要多點信任吧!那麼,你覺得孩子到底該不該和陌生人說話呢?在下方評論區,和我們說一說吧!
  • 「拼時代」要學會和陌生人說話
    毫無疑問,「拼時代」是又一次超越,繼續運用技術革新手段,繼續堅持網際網路計程車快捷、方便、節約資源的特色,繼續以永不停歇不斷變革的姿態突破傳統計程車業以為「不必變化」的禁區,繼續在共享的名義下使計程車等資源最大化地回饋社會,繼續將優惠待遇和優質服務進行到底。    從理論上和發展前景上講,拼車顯然是值得讚美的。
  • 給孩子增加一個「安全砝碼」,六點建議培養孩子學會如何自我保護
    而孩子很高的警惕性和自我保護能力來源於父母的培養。所以,父母要從小加強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識和安全訓練,增強他的防範意識,提高其自我保護的能力。那麼,在現實生活中,父母應該從哪些方面教孩子保護自己呢?當孩子遇到特殊情況時,沉著冷靜是最重要的心理品質。生活中,父母除了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外,也要培養孩子不焦躁的性格,讓他遇到問題冷靜分析。此外,父母遇到一些關於安全和自我保護的知識和案例也要及時傳達給孩子,做到防患於未然。
  • "熟悉的陌生人"包貝爾實力詮釋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網易娛樂11月1日報導 由導演陳正道執導,宋譞,盧青雨編劇,一線喜劇演員包貝爾加盟,王真兒傾情出演的超級網絡懸疑大電影《熟悉的陌生人》已經於2017年11月1日強勢上線。這是陳正道導演繼《催眠大師》、《記憶大師》之後的又一力作。
  • 「不要跟陌生人走」這句話是安全教育的誤區,這樣教孩子保護自己
    當孩子面臨陌生人的強行拐帶,無法反抗,最有效的方法是趁機損壞他人物品,與其想方設法保護孩子,不如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強行拐帶是孩子遇到的危險之一,還有火災,溺水,交通安全等傷害,稍不留神,就發生意外。2017年年底,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和全球兒童組織聯合發布了《中國青少年兒童傷害現狀的回顧報告》。
  • 孩子學會說話都經歷了哪些過程?
    「現在都兩歲了,孩子還不會說個囫圇話,是不是自閉症?」「寶寶現在還不會主動說去衛生間,年後怎麼讓孩子上幼兒園啊?」 家裡老人都說貴人語遲,孩子說話晚可能是更聰明一些。也有很多語言培訓機構說孩子語言發育晚,是因為沒有練習過,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家長在面臨這樣的問題時,不知道該信誰的,看到孩子的狀況不免心生焦慮。 孩子的語言發展到什麼經歷了哪些過程? 寶寶說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種能力掌握的過程。
  • 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七類安全知識教給孩子
    從1996年起,每年三月最後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今年3月27日是第22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交通安全、飲食安全、校園安全……孩子的安全教育內容多多,我們先看看中國教育學會製作的第22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視頻,一起學習安全知識。
  •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英語怎麼說?
    don't talk to stranger:不要和陌生人說話。We have always been told since little kid,don't talk to stranges.我們從小就經常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說話。It started with good intention,but I beg to differ. 出發點是好的,但我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