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良子 父母課堂(ID:fumuketang)原創
「安全教育」不該是給孩子樹立一道隔絕世界的厚厚的牆,而是幫助孩子打開心裡的那雙眼睛。
近些年不斷報出的兒童性侵案以及兒童拐賣案讓所有的家長的心有餘悸,所以我們認為安全教育也是首要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成為了我們掛在嘴邊的最常和孩子嘮叨的一句話!那麼,這樣的教育是否真的對?我們來看發生在美國的一個真人真事!
一個11歲的男孩,在參加「童子軍」野外露營活動時不慎與同伴走失。因為這個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反覆強調,「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於是每當有救援人員路過,他就會刻意躲起來,錯過了無數次獲救的機會。直到第4天,已經奄奄一息的他才被獲救。
我們到底傳遞了什麼?
1
安全的陌生人
「不要跟陌生人講話」這句話給孩子傳遞了一個信號:陌生人是危險的。因為孩子的認知程度,他們是沒有辦法理性的區分「陌生人」這個概念,警察叔叔是陌生人嗎?消防員叔叔是陌生人嗎?救援人員是陌生人嗎?為什麼有的陌生人是安全的呢?這會給孩子造成困惑,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是陌生人呢?所以我們要幫孩子區分哪些是陌生人,哪些是安全的可以在危險的時候求助的人。
2
熟悉的陌生人
「陌生人是危險的」是一場思維迷宮,孩子很容易在這種迷宮內迷失。首先是陌生人該如何定義,其次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會反面強調「熟人是安全的」這個問題,可是太多的案例已經表明,熟人也是不安全的。
在孩子對「陌生人」的理解和成人完全不同。「我們說過話,一起玩,我們還交換了姓名,就不是陌生人了,而是好朋友。」這種天真而可怕的想法正是孩子腦子裡最普遍、最正常不過的想法。
熟人性侵案屢見不鮮!要給孩子們說清楚,如果熟悉的人有讓你不舒服或者做出了讓你覺得不舒服的事情,你要拒絕這個熟悉的人或者立刻向家長老師求助,因為這個熟悉的人是不安全的。
安全教育要注意「關鍵時刻」
告訴孩子:可以和陌生人講話,但要注意「關鍵時刻」
就像我們一開始講的那個事件——「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讓孩子們越來越懦弱、膽小,缺乏安全感,以至於在遇到危險時,連求助都不懂。因此,我們需要讓孩子在「關鍵時刻」及時say NO,既保護自己,又不失去樂觀熱情的天性。
那「關鍵時刻」都包括哪些呢?
1)別人打聽自己以及爸媽的名字、家庭住址、電話號碼這些個人信息時;
2)別人邀請吃東西時;
3)別人邀請玩遊戲或電子產品時;
4)別人要寶寶、親親等有肢體接觸的時候;
5)別人提出要求跟他走時。
只要不到這些「關鍵時刻」,孩子盡可以在一個安全距離之內和陌生人聊天。這個安全距離一般在80釐米左右,比媽媽從胳膊肩膀到指尖的距離遠一些。在平時,家長可以和孩子用遊戲的方式來演練。
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謹記:「安全教育」不該是給孩子樹立一道隔絕世界的厚厚的牆,而是幫助孩子打開心裡的那雙眼睛,讓他們明白哪些是危險的環境,怎樣是不舒服的感覺,以及可以如何求助避免。這才是安全教育的真正核心所在。
END
養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 父母課堂,為0-18歲孩子父母提供線上社群、線下社區的家庭教育成長路徑,伴您成為卓越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