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人禮儀》薦讀:不學禮,無以立

2020-12-11 中國軍網

不學禮,無以立——《中國軍人禮儀》推薦序

王潛心

當我拿到人民日報出版社《中國軍人禮儀》書稿的時候,手裡沉甸甸的,不只是書的分量,還有它豐厚的內容。我作為一位多年從事部隊管理和禮儀工作的同志,對作者辛勤的勞作甚感欣慰。

軍人禮儀是軍隊各級組織和每個軍人按照條令條例規定,在各種時機和場合所表現的禮節禮貌、風姿風範,以及處理人際關係和對外交往中正確的言行舉止。《中國軍人禮儀》分五篇、36個章節,內容很豐富、知識含量高,圖文並茂地介紹了禮儀的類別和組織方法。可以說,該書是一部實用性、規範性很強的禮儀知識讀本。《論語》曰:「不學禮,無以立。」 禮儀是軍人形象和素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軍人道德行為的一種基本表現形式,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軍隊傳統、文化和風尚,是展示軍隊精神風貌、戰鬥士氣的窗口。它服務於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既是部隊管理、訓練和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又是部隊養成高度集中統一、令行禁止、壯軍威、震國威的有效形式。或許禮儀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會直接影響戰爭的勝敗,但會影響形象、影響士氣、影響一次重大活動的效果,甚至威懾力。從這個意義上講,禮儀不是大事影響大事,不是中心影響中心,它連著大局,決不可小視。

這本《中國軍人禮儀》必將有助於軍人熟知禮儀的各種知識,掌握和遵循禮儀的主要內容和要求,更好地綻放軍人美德的光彩,更好地塑造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相關焦點

  • 不學禮,無以立,什麼是禮儀
    中國古代因有禮儀之大、服章之美,故美稱華夏。禮儀在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正說明了禮儀的重要性。《儀禮》《周禮》《禮記》不僅是古代文人必讀的經典,而且是歷代王朝制禮的基礎,對於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影響之深遠,自不待言。毋庸置疑,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就必須了解中國禮儀文化。禮儀概述中國是傳承千年的禮儀之邦,聲名播於海外。她的幾個鼎盛時期也曾是世界學習的典範。
  • 不學禮,無以立——紅河州政務服務管理局舉行全州服務禮儀培訓
    不學禮,無以立——紅河州政務服務管理局舉行全州服務禮儀培訓 2020-08-24 22:0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公考備考:不學禮 無以立
    參考範文:不學禮無以立《論語》說:「不學禮,無以立。」什麼是「禮」?從表面看:禮是禮貌、禮儀;往深入看:禮就是理,是做人處事法則、基本規矩。什麼是「立」?即個人立身正、處事周全;即民族素質高、文化強、精神足;即國家經濟勁、創新足、國力強大為世人尊敬。「不學禮,無以立」強調「禮」之於「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體現為無論是個人、組織乃至國家都需有禮,無「禮」則不立。
  • 不學禮、無以立——湖南普奇成功舉辦禮儀培訓
    文化是看不見的禮儀,禮儀是看得見的文化。為增強職工商務禮儀知識,提高職工職業素養、提升單位形象,2019年8月17日下午,單位執行院長助理劉瑞峰為營銷中心全體人員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禮儀培訓。普奇研究院禮儀培訓在將近一個小時的培訓時間裡,劉助採用互動教學方式,圍繞「不學禮、無以立」這一主題,從個人禮儀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不學禮,無以立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不學禮,無以立 2020-10-22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學禮,無以立」 成都溫江湧幼開展教師禮儀培訓
    中國網10月23日訊(劉楊)「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儀教育,是關於美的教育,也是關於心靈的教育。為更好地塑造幼兒教師良好的專業形象和文明素質,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服務家長、服務幼兒,提升幼兒園的教育品質。10月22日,成都市溫江區湧泉中心幼兒園邀請成都大學副教授張婷旺為老師進行了「學形象禮儀·做高雅教師」專題禮儀培訓。
  • 申論範文:不學禮 無以立
    《論語》有言「不學禮,無以立」,告誡我們一個人若是不懂禮貌,不講禮儀,就不懂得怎樣做人處事,看似文明素養的形成只與個人有關,但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浩浩湯湯進程中,公民的素質教養恰是最基礎的部分。公民的素質教養提高關乎公民意識的覺醒,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是強國之基。
  • 申論作文點評之《不學禮 無以立》
    作文點評: 2016年國考申論大作文 題目:不學禮 無以立 孔子言,不學禮,無以立(簡潔用名人名言開頭,可以為文章增色)。
  • 楊路:不學禮,無以立
    大部分朋友留言都出於同一個問題「怎麼能和孩子保持這種和諧不爭吵不頂嘴的狀態?」楊路老師認為,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之所以會變成「神獸」「魔王」是我們的引導教育出了問題。在所有的教育當中,我一直都覺得「禮儀」是重中之重,只有孩子懂禮知理才能和父母良性溝通,才能聽進去父母的建議。
  • 「不學禮,無以立」 學「古」禮,新氣象
    《論語》言「不學禮,無以立」;古之禮法一體,以禮為重;當下,打開電視,新聞頻道裡正在宣傳:用作揖禮替代握手,防控新冠疫情;學校師生,朋友行人之間都在以「作揖禮」代替握手和擁抱。「作揖禮」在一時間流傳開來,不難看出,這不僅是中國文化的沿襲,是人們骨子裡對傳統禮儀的認可,更是順應當下時代發展的內在要求。學「古」禮,傳承傳統文明,煥發新風尚。
  • 不學禮,無以立!
    中國自古就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之稱,中國也一直都是非常嚴苛的要求自己。那麼關於漢民族的禮節有哪些?三叩九拜最早出自《周禮·春官·太祝》。或坐或立或行,雙手都應端放胸腹之間。揖禮第二要:立容德足容重、立容德——《禮記》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間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立。
  • 國考申論大作文滿分範文:不學禮,無以立
    2016年國考省部級申論第五題:「給定資料3」引用了《論語》中的話:「不學禮,無以立。」請以這句話為中心議題,聯繫社會現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1)自選角度,見解深刻;(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1000~1200字。
  • 不學禮,無以立。這些禮儀文化你都遵守了嗎?
    上期小編跟大家講了筷子文化,今天咱們來聊聊禮儀禮貌文化吧。那麼什麼是禮貌?禮貌是你表現出來的一言一行能對別人的表示尊重與友好,能夠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和睦相處。中國是一個擁有數億人的龐大國家,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起碼的禮貌道德。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講禮貌的程度,體現的是來自家庭的教養和個人的素質問題。
  • 不學禮,無以立——未來學校現代禮儀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
    期待現代禮儀教育做得更好,讓中國學校辦得更好!攜手合作禮儀教育研究中心與貴和庫成立會議上,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未來學校研究院執行院長鄭德林,中國教育智庫網禮儀教育研究中心、未來學校研究院禮儀教育中心主任薛鍾,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中國教育智庫聯盟顧問委員會主任鍾秉林,中央黨校陳富老師在熱烈的氣氛中見證了中國教育智庫網禮儀教育研究中心及中國教育智庫網貴和庫的成立
  •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不學禮,無以立」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不學禮,無以立」 2017-11-27 11:23:40| 中公教育 龍越
  • 2016年國考申論真題範文:不學禮,無以立
    由於微信文章無法打開連結,建議考生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查看詳細內容  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發布,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大作文考查的主題(省級)是「不學禮,無以立」。省級申論真題要求以「不學禮,無以立」這句話為中心議題、聯繫社會現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 2021京考申論範文:不學禮 無以立
    孔子言,不學禮,無以立。禮是古代封建王朝立邦之本,是新時期人們德行彰顯之要;以學禮為本,能夠提升自我思想道德修養,掌握人際技巧建構和諧社會,彰顯華夏文明復興強國之路。以禮為本,傳承禮儀美德,提高自我修養。
  • 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聖人有言: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學了詩,學了禮,才能文質彬彬,才可稱為君子。不學詩,無以言。中國古詩,包羅萬象,研究了詩,知識自然就會變得淵博,能多了解各種知識,例如各種禽魚鳥獸的名字,例如各種稱謂,以及一些具體現象的不同形容,各種知識都能了解而博物。所以,一個人學了詩可以變得更有內涵,說話更有條理。
  • 2018北京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不學禮,無以立」_北京中公教育
    北京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整理2018北京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不學禮,無以立」,更多北京公務員考試資料,請點擊北京公務員考試網。 推薦閱讀>>>2018北京公務員考試申論文章寫作答題技巧|熱點|範文匯總(11月)不學禮,無以立目前正處於2018國考備考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相信不少同學會寫作感到困惑。因此,中公教育專家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篇試題範文,希望同學們能有所收穫。
  • @所有人 不學禮 無以立 這份機關文明禮儀「小常識」請查收~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影響至為深遠。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清代思想家顏元說:「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禮儀規範常被視作立身之本、處世之則,對於個人修養、社會和諧都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