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路:不學禮,無以立

2020-12-11 騰訊網

親親們周一快樂,楊路老師預祝親們新周快樂順利!昨天在朋友圈,我發了幾張和一雙兒女的日常情景,引來好多朋友的點讚和留言。大部分朋友留言都出於同一個問題「怎麼能和孩子保持這種和諧不爭吵不頂嘴的狀態?」楊路老師認為,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之所以會變成「神獸」「魔王」是我們的引導教育出了問題。在所有的教育當中,我一直都覺得「禮儀」是重中之重,只有孩子懂禮知理才能和父母良性溝通,才能聽進去父母的建議。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習禮儀開始。家庭,就是培育禮儀美德的搖籃。因此,父母針對於家庭禮儀對孩子進行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其實對孩子的禮儀教育說起來都很簡單,但是真正能把這些日常禮儀融入到具體的家庭生活中,並且一直堅持下去轉變成自己的一部分,還是需要不斷提醒和實踐的。

比如,與長輩講話時要先稱呼再說具體內容,交流時要看著對方,音量不要高過長輩;離家出門時要和家長再見,回家要和家人打招呼;晨起問候家人早上好,睡前要互道晚安,家庭禮儀的培養要從問好和惦念開始;家中有客人到來,不論是誰的客人,都要起身迎接問候,客人離開時主動起身送客至門口;長輩與客人講話時,不要插話,這是一種禮儀教養……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禮儀雖小卻能積蓄巨大的正能量,唯有從點滴小事做起,才能成就日後的海納百川!我與為人父母的你共勉!

—《END》—

雅致人生公眾號

新浪微博:@雅致人生女性學院 @楊路雅致

相關焦點

  • 公考備考:不學禮 無以立
    參考範文:不學禮無以立《論語》說:「不學禮,無以立。」什麼是「禮」?什麼是「立」?即個人立身正、處事周全;即民族素質高、文化強、精神足;即國家經濟勁、創新足、國力強大為世人尊敬。「不學禮,無以立」強調「禮」之於「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體現為無論是個人、組織乃至國家都需有禮,無「禮」則不立。「禮」是人的精神與靈魂,人是社會與國家的精神與靈魂。
  • 【創文公益廣告】不學禮,無以立
    【創文公益廣告】不學禮,無以立 2020-07-1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申論範文:不學禮 無以立
    《論語》有言「不學禮,無以立」,告誡我們一個人若是不懂禮貌,不講禮儀,就不懂得怎樣做人處事,看似文明素養的形成只與個人有關,但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浩浩湯湯進程中,公民的素質教養恰是最基礎的部分。公民的素質教養提高關乎公民意識的覺醒,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是強國之基。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不學禮,無以立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不學禮,無以立 2020-10-22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6年國考申論真題範文:不學禮,無以立
    由於微信文章無法打開連結,建議考生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查看詳細內容  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發布,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大作文考查的主題(省級)是「不學禮,無以立」。省級申論真題要求以「不學禮,無以立」這句話為中心議題、聯繫社會現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 《中國軍人禮儀》薦讀:不學禮,無以立
    不學禮,無以立——《中國軍人禮儀》推薦序■王潛心當我拿到人民日報出版社《中國軍人禮儀》書稿的時候,手裡沉甸甸的,不只是書的分量,還有它豐厚的內容。我作為一位多年從事部隊管理和禮儀工作的同志,對作者辛勤的勞作甚感欣慰。
  • 申論作文點評之《不學禮 無以立》
    看了不一定會,只有真正下筆寫了,才知道自己哪裡不會,或者寫得並不怎樣。 多寫多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到了考場上就能夠舉一反三,以不變應萬變,快速成文。 最近嘉喜略有時間,可以幫有志考公務員的朋友免費批改申論大作文。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 《國學一言堂》之十三:不學禮,無以立(人性枷鎖)
    「不學禮,無以立」,典出《論語》。這是極少數在《論語》中重複出現的語句,《論語·季氏》記載為「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堯曰》記載為「不知禮,無以立」,由此可見《論語》編撰者對此句的重視程度。簡單說,「禮」,就是行為規範,人性枷鎖,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重要的必須強制執行的「禮」,上升為「法」。茫茫人海中,你將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將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狀況。如何不誤入歧途?如何避免傷害?如何措置裕如?「禮」,就是你的「指南針」,就是你的「防護服」,就是你的「潤滑劑」。如果不想被「禮」枷鎖,自然會有其他的枷鎖在等著你。
  • 國考申論大作文滿分範文:不學禮,無以立
    2016年國考省部級申論第五題:「給定資料3」引用了《論語》中的話:「不學禮,無以立。」請以這句話為中心議題,聯繫社會現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1)自選角度,見解深刻;(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1000~1200字。
  • 不學禮,無以立!
    或坐或立或行,雙手都應端放胸腹之間。揖禮第二要:立容德足容重、立容德——《禮記》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間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立。站立腳下落實有力,心有德敬,頭直面端,平視前方,提臀收腹,體不搖肘,所有的揖禮都是在經立的基礎上實現的。舉手加額,以腰為軸(不是低頭、弓背)手、頭、肩背皆在腰的帶動下,鞠躬九十度(矩折),稍頓後起身,手放回胸腹之間,恢復立容。據《周禮》記載,根據雙方的地位和關係,作揖有土揖、時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 「不學禮,無以立」 學「古」禮,新氣象
    《論語》言「不學禮,無以立」;古之禮法一體,以禮為重;當下,打開電視,新聞頻道裡正在宣傳:用作揖禮替代握手,防控新冠疫情;學校師生,朋友行人之間都在以「作揖禮」代替握手和擁抱。「作揖禮」在一時間流傳開來,不難看出,這不僅是中國文化的沿襲,是人們骨子裡對傳統禮儀的認可,更是順應當下時代發展的內在要求。學「古」禮,傳承傳統文明,煥發新風尚。
  • 不學禮無以立 八大峽小學文明校園育文明學子(組圖)
    「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篇》僅用了六個字,就將我們中華民族對禮儀的重視程度體現的淋漓盡致。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青島八大峽小學通過誦經典、學禮儀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進一步落實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培養文明勤學求真尚明的新時代八大峽學子!
  • 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聖人有言: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學了詩,學了禮,才能文質彬彬,才可稱為君子。不學詩,無以言。中國古詩,包羅萬象,研究了詩,知識自然就會變得淵博,能多了解各種知識,例如各種禽魚鳥獸的名字,例如各種稱謂,以及一些具體現象的不同形容,各種知識都能了解而博物。所以,一個人學了詩可以變得更有內涵,說話更有條理。
  •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不學禮,無以立」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不學禮,無以立」 2017-11-27 11:23:40| 中公教育 龍越
  • 2018北京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不學禮,無以立」_北京中公教育
    北京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整理2018北京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不學禮,無以立」,更多北京公務員考試資料,請點擊北京公務員考試網。 推薦閱讀>>>2018北京公務員考試申論文章寫作答題技巧|熱點|範文匯總(11月)不學禮,無以立目前正處於2018國考備考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相信不少同學會寫作感到困惑。因此,中公教育專家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篇試題範文,希望同學們能有所收穫。
  • 不學禮,無以立——紅河州政務服務管理局舉行全州服務禮儀培訓
    不學禮,無以立——紅河州政務服務管理局舉行全州服務禮儀培訓 2020-08-24 22:0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2021京考申論範文:不學禮 無以立
    孔子言,不學禮,無以立。禮是古代封建王朝立邦之本,是新時期人們德行彰顯之要;以學禮為本,能夠提升自我思想道德修養,掌握人際技巧建構和諧社會,彰顯華夏文明復興強國之路。以禮為本,傳承禮儀美德,提高自我修養。
  • 不學禮,無以立,什麼是禮儀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正說明了禮儀的重要性。《儀禮》《周禮》《禮記》不僅是古代文人必讀的經典,而且是歷代王朝制禮的基礎,對於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影響之深遠,自不待言。毋庸置疑,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就必須了解中國禮儀文化。禮儀概述中國是傳承千年的禮儀之邦,聲名播於海外。她的幾個鼎盛時期也曾是世界學習的典範。但是今天我們卻無奈地看到,中國人在禮儀方面的缺失與落後幾乎無法再與曾經的華夏相媲美。
  • 「不學禮無以立」 別讓禮儀之邦蒙羞
    暴殄天物,明明是我們自古以來就對浪費的譴責;「不學禮無以立」,從來都是中國的優良傳統,可現在卻被一些人遺忘,甚至還有人認為是歐洲的「傳統禮儀」,然後再反過來加以對照。禮,實際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失去了禮,文化也就無從說起。
  • 中華經典《禮記》之「不學禮,無以立」
    《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意為,待人處事必須恭敬嚴謹,神態應當端莊肅重,好像在沉思似的,所說的話要合理。這樣才能人人民安定下來。疫情發生以來,該國領導人,以一貫的天馬行空的作風,先是不承認國內的疫情,進而不得不承認,並不斷「甩鍋」別人。不尊重客觀事實,不及時採取防控措施,各個地方各自為政,相互指責,最終導致疫情大爆發,大流行,人民水深火熱。不得不說,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值得每個中國人好好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