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聞道 圖:網絡
流光易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明天是農曆臘月十六(1月10日),是莆田人特別重視的月令節俗--「尾牙」,也是春節的「先聲」,這一天,莆仙人會準備豐富的祭品來酬謝土地公,也為犒賞工人一年辛苦而設酬謝酒宴。表達對神明的感恩,也祈求得到保佑,從今年旺到明年,年關終於近了,今年的「年」特別早,天下莆仙人,要準備回家了。
莆田的春節,在「尾牙」拉開大幕
歷史上,莆田是北方漢民遷入福建的重要聚居地。上千年來,中原文化與閩越習俗在此交匯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節。
圖:最中國
莆田人的「尾牙」,是春節的開始。「牙祭」,是民間祭拜土地神的日子。一年二十二個牙期,以二月初二頭牙,和明天的臘月十六最受重視。
「初二十六月月祭,頭牙尾牙倍不同。為謝后土恩澤厚,年豐貢足香火紅。」
莆田民間,這一天,本地的婦女們都會準備各式供品去供奉土地公。一般多見的是用豬肉、白粿、油豆腐和水果、糕餅、米酒等,並點上香燭,燃送金紙、貢銀,祈求土地保佑。
「商賈皆祭土地神,一年夥計酬杯酒」
圖:tutu
當然,對於商人來說,這一天也是非常隆重的。舊時,有:「商賈皆祭土地神,牲醴極豐;一年夥計酬杯酒,萬戶香菸謝土神」的說法。
祭拜過後的貢品,頭家會以好酒好菜向牙商們請客致謝以及分給僱工與僕婢,這就叫「打牙祭」「食尾牙」。這是當時作為過節的一種夥食改善,寓意著把一整年不好的全部把它吃掉,期待來年事事順心。商人更是大開宴席以犒勞僱工們一年的辛苦。
就像如今的公司年終聚會就由」尾牙「演變而來。
圖:tutu
不同的是,有一句俗諺:「食頭牙蹺腳捻嘴須,食尾牙面憂憂。」 說的是僱工們吃頭牙時心情都很好,因為代表著一年新的工作又要開始,自己已經得到公司的肯定與留任。而吃尾牙,就意味深長了。
當然,如今解僱員工也不會選擇尾牙這天,反而以更溫馨愉快的方式進行。「尾牙吃歡喜」,員工們翹首以待的年終獎也在這日獲得,而這大概是一年到頭,人員最齊全的一天,也是員工跟老闆之間最肆無忌憚的一天。
從今天起,年味愈加濃厚了!
圖:木痴
尾牙,起著辭舊迎新、承上啟下的民俗作用,希望紅紅火火,事事如意,年年順景,過個安穩豐收年。
從這一天開始,在外的莆仙人,各種思鄉心切的情緒已經充滿心頭,隨著時間推移漸變漸濃,滲透進工作的點點滴滴,家鄉的模樣越發清晰。
圖:木痴
這幾天的莆田,春聯、紅燈籠等年貨已經紅遍了街巷,熟悉的小吃,熟悉的味道飄蕩空中。
圖:木痴
五湖四海的莆田人,時代帶給我們的風塵,最後還是要用故鄉撫慰。故鄉是撩人之味,故鄉是無形之聲,故鄉是無數魂牽夢繞的細節集合。
是的,轉念間,那顆回家的心已經按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