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吃完晚飯5歲的兒子和我說,爸爸我幫你洗碗!當時我詫異了一下,感到非常暖心,兒子終於可以幫忙做家務了。
原本以為這是兒子第一次幫忙做家務,後來我查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兒子很早以前就開始做一些家務了,而這些家務其實在最開始我們並沒有明確的認識到。
很多家長對孩子做家務一直採用拒絕的態度,為什麼呢?
1、孩子太小,磕著碰著於心不忍。
2、孩子玩鬧心思太重,總是不能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
3、有些東西容易碎,總擔心孩子打破了,心疼。
其實,直接拒絕孩子做家務,將來長大了會養成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
不過,越來越多的父母贊同從小培養孩子做家務的意向。因為,學做家務不但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能培養他的責任感和增強自信心。
那麼,孩子從幾歲可以做家務呢?
1歲寶寶就可以開始做家務了
記得兒子小時候,可以開始蹣跚走路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讓兒子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裡,自己拿勺子吃飯。只是我們最開始沒有意識到這其實也是家務的一部分。
到了2-3歲左右的時候,兒子開始學習自己刷牙,收拾玩具,幫爸爸媽媽拿鞋子,其中還鬧出了不少笑話。比如刷牙把牙膏吃光了;給媽媽拿鞋,卻把我的拿過去了。
3-4歲的時候,在幼兒園裡學了疊手帕、折衣服等等,自己學習上廁所、穿衣服等等。
4-5歲,兒子就開始調皮的做家務了。例如,幫忙洗衣服,不放洗衣液,洗完了以後掛到衣架上,卻不停的掉下來,最後被我發現,我只好重新洗了一遍;收拾自己的繪本故事,一本一本的放到書架上,可是放著放著,卻又從書架上拿出新的開了起來,把收拾繪本的事兒忘得一乾二淨。
兒子現在5歲了,可以做的家務活更多了,比如做飯的時候幫忙洗菜(其實是愛玩水),吃完飯了收拾碗筷,掃地、拖地,當然也不可能做到完美,不過我們對兒子做這些事非常支持。
現在我們每周都會和兒子開一次家庭會議,討論下周的活動,當然裡面包括做家務,凡是我們能想到的,都會討論,並且全體舉手同意才進行安排。
讓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
l 適當的家務可以培養牌子獨立自主的性格;
l 同時會讓家庭氛圍變得更加和諧;
l 也能夠讓孩子了解做家務的辛苦。
說了這麼多,具體如何培養呢?
明確家務任務
給孩子布置家務的時候,務必要將要求表達的具體且明確,避免孩子不清楚怎麼做,最後隨便做做,敷衍了事,直至喪失動力,除此之外,還要注重監督和檢查,因為孩子非常願意得到爸爸媽媽的鼓勵。
變化家務內容,共同參與
從簡單的事情做起,並且鼓勵孩子,讓孩子有成就感。並且不斷地變換家務內容,保持新鮮感,最好每周進行一次家庭會議,讓孩子參與進來,表達對哪些家務感興趣,如果不感興趣的家務,也可以了解問題原因。
兒子有一段時間就非常不樂意做疊衣服的事情,我們溝通後,兒子告訴我是因為太難了,最後我們採用了一起做的辦法,兒子每件衣服折一下,剩下的媽媽折,最後兒子去放。
體驗為主
讓孩子做家務,要以體驗為主。
有時候,我會叫兒子幫忙把水果洗一下,兒子就不願意去,原來是他想看繪本,這個時候我選擇自己去洗,然後回來陪兒子一起看繪本。
適當鼓勵
每次兒子在做完家務時,我都會表揚兒子,有時候兒子會提一些要求,這個時候通常會同意兒子的要求的,這樣兒子對於做家務也樂於參與。
培養孩子做家務,主要是一個教育的過程,需要耐心引導,父母只要培養他們的能力即可,不要有太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