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都有錢嗎?」 「29平一間屋從小住到大,困在市中心,心裡好苦」

2021-02-08 文化人才在線

大城市裡的普通人們一樣困惑,

甚至比你想像的更無所適從。




每次說到北上廣深這些一些城市,總歸就是:有錢!奢華!不止是城市高端大氣上檔次,連帶著那些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也都感覺相當有錢。


但轉念一想,不對,明明自己也是上海人啊!我怎麼沒有錢???




一位匿名網友,生在上海市中心,長在上海市中心。


但她自稱:窮,很窮!!


她的爺爺輩是江浙人,爸媽生在上海,那自己算是第三代上海人了。她們家的住房是爸爸年輕時分到的29平的一間房,沒有陽臺,好在煤衛獨立。小時候,一家三口加爺爺四個人住。雖然房子小,但也快樂。


但是長大之後,就感受到了窮的痛苦。老式公房,一梯六戶,短期內不會動遷。父母也覺得,女孩子沒必要背債,沒買房。高中之後,她的爸爸生病、去世,媽媽一個人打兩份工維繫家裡,自己負責家務活,後來也沒考上大學。



後來雖然也畢業工作,但自己的生活卻是一團糟。


沒結婚,收入不高,工作不穩,和媽媽擠在29平的那間房裡,沒有自己的床,沒有隱私,申請了經適房,又覺得太遠不會去住……


生活方面手頭也不寬裕,30多了,捨不得旅遊和看演唱會,也沒談過戀愛,對婚姻也沒什麼期待。


她自己小學初中裡的小夥伴們,生活壓力也挺大。但主要的壓力,還是來自於住房。


一說到人家有獨立婚房,這位網友就很羨慕。然後回過頭看,發現自己和自己小夥伴的家長們,不是運氣不好沒碰到動遷,就是沒把握機會在房價低時買房。


很多父母都沒買房的意識,或者是懼怕背上貸款而錯過了買房的機會。


到現在是實在買不起房子了,父母一輩子勤勤懇懇,到頭來也就付個首付,孩子接著還貸。

從小到大,到現在三十幾歲,一直和家裡人一起住29平的一間房,一點隱私都沒有,想想都覺得蠻「殘古額」……




其實,這樣的家庭在上海還真不少。


記得在某房屋改造節目裡,上海淮海路上的一處11平的老房子,一家三口住了30年。這個兒子有了女友想結婚,都開不了口。


逼仄的家庭用餐環境,是太多市區小朋友們童年熟悉的場景。二十來平的房屋,住著三四口人。


說是上海人「螺螄殼裡做道場」。房子雖小,角角落落都利用到,該有的家具和電器也都樣樣有。但終究,是因為買不起大的吧。


不然誰家裡會這樣:床邊擺冰箱、衣櫥邊擺餐桌 。

這樣的住房條件,的確就是不少「上海土著」的現實寫照。

不止是上海,北京也有不少這樣的「北京土著」。二環內的沙發床,一直睡到自己出嫁。


現在不少人都說,怎麼這些人當時都想不到買房?的確,上海的富人都是那些早期買了房的,然而,「誰會想到房價會如此瘋漲呢?」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感覺上一輩人不買房的原因有幾點:


一不想背債,二住房還行。如網友所說,身邊夥伴的情況都差不多,就不會想要去背債來升級住房。


這些放在當時,算是可以理解的吧只是現在再看,才知道自己都錯過了太多。


也有網友說:賣了房子,去其他城市吧。但我相信,99%的「上海土著」都是不願意的,甚至腦子裡從來都沒有過這個選項。



「上升」的機會很渺茫,也沒有「出逃」的路。不少大城市的本地人,就是這樣「被困在了市中心」。


也有網友這樣感嘆:我83年出生,大概2、3歲的時候福州路老房子拆遷分了浦東的兩房,但那會兒寧要浦西一張床啊,父母置換回浦西後,我在21平的浦西房子裡長大生活到31歲(睡地鋪,睡沙發,沒有客廳只有房間),才攢夠了首付,帶上父母搬去了南翔,老房子租掉了,外人看來在上海的你光鮮亮麗,但其中的辛苦也不足與外人道。


也有網友表示:從小和父母擠在9.6個平方,兼具臥室,廳,廁所,浴室等的小房間裡,直到工作的第二年世博動遷,才有了自己的小房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房子小歸小,幸福感還是爆棚的。


這就是大城市裡普通人的寫照,精英畢竟是少數,普通人才是大多數。


現在上海就是這樣,女孩子還好點,畢竟現在社會越來越傾向於男孩出房子。好一點的女孩可能就是一起還個貸,有了貸款基本兩個人工資大頭就去掉了。 


房子都是要住的,除非很多年前投資了閒置的,或者極少數拆遷戶,不然就是工資去掉貸款和基本開銷所剩無幾,有了孩子更要精打細算。


這些上海人外表看著光鮮,但各方面的壓力無比現實。面對不斷湧入的激烈競爭,高昂的物價,大城市裡的普通人們一樣困惑,甚至比你想像的更無所適從。


有人靠父母的資助、有人靠自己的奮鬥,搏得了一條出路,有人就此被困在了市中心的「老破小」裡……


也許只能這樣安慰自己,房子不用太多太大,父母在,家就在,有愛便有家。


來源:本文綜合自脊梁in上海(ID:jilianginsh)、網友評論所推送文章非商業用途,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分享職場智慧,解讀熱點話題。這裡是文化行業人才招聘的權威平臺,投稿與合作請聯繫:eastcollege@126.com】

相關焦點

  • 淮北這所學校一間宿舍竟住29人……
    真是這樣嗎?住29到30個學生其餘都是十人一間的小宿舍目前,這6間大宿舍已安排了生活老師進行管理宿舍內的環境及秩序目前良好每個宿舍配備了2個空調和6個風扇到底宿舍居住人數有沒有標準呢?能住這麼多人嗎?針對這一情況,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聯繫學校,要求儘快採取措施,改善29人一間宿舍的現象。
  • 聰明的父母,都把一間兒童房隔成2間了!一兒一女同住一屋好方便
    戶型大的可以一人一間房,這沒什麼好發愁的,重點是那些戶型小只有一間兒童房的家庭,又該怎麼平衡好房間呢?,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家庭是這麼裝的,但卻存在著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①一男一女小時候還無所謂,長大了都有了各自的隱私,也就不適合住在一間房了!
  • 賭王家裡多有錢?幾房太太住的都是大豪宅,身家超百億
    實際上何鴻燊本來就是大款中的大款,有錢到一般人無法想像,其他人都是千萬或者上億的身家,而何老闆卻是百億的財產,而且還有了四房太太,這樣的人生堪比電視劇情節了。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他們家的八卦。賭王家裡多有錢?幾房太太住的都是大豪宅,身家超百億。
  • 3人住一屋,12平兒童房就夠用了!靠牆打了2張床,床下還藏了一張
    其實現在一間房睡3人的情況都不稀罕了。像今天這位合肥業主家,4人住200平,一間12平兒童房卻靠牆打了2張床,不光滿足他家2個兒子同睡一屋,加上床下還藏了一張,3人住一屋也不擠。這時可能就有人疑惑,明明200平面積,卻讓2個孩子擠間十幾平臥室,其他空間幹啥了?
  • 古人為什麼說「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住大屋?
    讀書人都是很清高的,不可能揀些雞毛蒜皮無關痛癢的東西寫來寫去,而且這句話相對來說很有點風水學的意思――屋大人少切莫住,的確有那麼回事,就是有人住的房屋,通風就會好點,不容易壞,具體來說就是牆面會餿掉粉掉。
  • 異性朋友一起出去玩,能住一間房嗎?聽聽男人心裡最真實的想法
    但是異性朋友一起出去玩,如果已經結婚了問題就很簡單開一間房就行了,可是如果兩個人只是戀愛狀態,或者還僅僅是朋友,能不能住在一起呢?聽聽男人心裡最真實的想法。@周先生,80後:「我覺得尊重女方的意願吧。」
  • 一間深夜手工烘焙甜品屋
    相信大多數人都已經熟睡當中了,但是在深夜這裡卻是大排長龍,人人拿著號碼牌,這是深夜手工烘焙甜品屋。臺大的他是深夜手工烘焙甜品屋的經營者,其實他並未特別熱愛甜食,與甜點相遇的緣分,始於接手朋友收掉的烘焙甜品店,他是試著利用晚上補課的時間,試做甜點當娛樂,送給同學吃,後來從網絡社群中開始傳出口碑,生意就從未停過
  • 為何日本人住60平房子都很寬敞, 而國內住100平房子卻很擁擠?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房子的使用面積也不算大。但是在大部分的日劇和電影中,即使房間面積不大,也絲毫不會顯得雜亂或影響人的生活,現實生活中的日本家庭也都是如此嗎?
  • 閔行滾地龍苦透苦透的底層日子——上海十大窮街上海熱線悲慘生活
    閔大荒、大閔荒、滾地龍、窮街、站街、滬窮,作為上海窮街的大本營,百年下只角工人區,閔行區是我出生的地方。上海其他區的人,尤其是市區,條件好的早就紛紛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過上了幸福而富裕的生活。而遍布閔大荒的棚戶區滾地龍卻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隱沒於上海周邊的水泥森林之間,那些沒有能力、沒有家底的人仍蝸居於此,過著苦透苦透的日子,眼中飽含艱辛的淚水,至多也就是周浦和閔大荒浦江鎮兩個滾地龍大本營來回滾,窮苦底層的奔波生活昭然若揭。而從小就在旮旯與歧視中成長,卻也鍛鍊了良好的抗打擊和抗壓能力,看淡世間的功名利祿,以一顆平和的心態面對這個不平等而又殘酷的世界。
  • 參觀40平小戶型裝修,全屋刷大白牆,越住越舒服
    參觀40平小戶型裝修,全屋刷大白牆,越住越舒服隨著生活壓力的變高,越來越多人買房都是選擇小戶型的公寓,特別是年輕人,這種房子雖然面積小,但卻能滿足居住的需求,而且對經濟壓力也不會太大,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一套裝修案例,就是一套只有40平方米的小戶型公寓
  • 等有錢了,一定買套200平複式樓!全屋這麼裝太溫馨了,曬一曬!
    但看了那麼多的房子,也總結出了一個規律,就算很多人有錢買得起別墅,但大部分也難以脫離城市的便利。因為大多數這類房子都是在郊區,城區別墅也早早就銷售一空,已經成為不可複製的稀缺資源。工作生活醫療社交都在城區,除非退休,尤其在大城市,不然很難有條件去享受這樣的房子。很多想換大戶型的家庭,還是會選擇在市區換大平層,或者複式樓。
  • 一輩子的配角李光復:住上億四合院,從小拿金條搭積木
    01李光復在13歲的時候,考入了人藝,當時在那裡,他經常練習到很晚,吃過很多苦,也為此奠定了一身的基本功。他在電視劇中可以說演什麼像什麼,戲路廣,分寸拿捏得好,演戲自然,演戲仿佛都是他生活中的常態,可以說他的演技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02其實李光復的家底十分的豐厚,在北京有一座上百年的四合院,18間房,300多平,價值得上億了吧。可謂是妥妥的」富二代「。
  • 為什麼很多人從別墅搬到了大平層,過來人告訴你住別墅的「苦」!
    別墅,作為住宅中的頂級產品,是眾多改善客戶心心念念的高級住宅,仿佛只有住上了別墅,才能凸顯與眾不同的價值。為了迎合這種需求,一些小面積、打著別墅旗號的產品也因運而生,但這些真是別墅嗎?有位以前買別墅的客戶告訴我,他虧本也把別墅別掉了,然後搬進了大平層,他說住別墅的苦只有誰住誰知道。1、別墅裝修與居住成本高,一般人承受不了。小區別墅面積大、單價高、裝修成本不低,別墅小區物業管理費,也遠高於普通高層住宅小區。
  • 有錢不蓋東屋和南屋,是什麼意思
    俗話說:有錢不蓋東、南屋。它指的是房屋的朝向問題,說的是東屋(門窗朝西,下類推)、南屋不如北屋、西屋好。為什麼要強調住房要朝東、朝南,而不宜朝西、朝北呢?這就得從我國的盛行風向和太陽高度角說起,因為它們是影響房屋的日照條件和通風狀況的關鍵因素。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講究?為何富不能住大屋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為何富不能住大屋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代」,似乎「窮富」之間有大學問。既然如此,我們還努力做什麼呢?反正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因此對於自己是貧是富咱們還是要看得透徹些為好,就像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其中道理需要看清楚。
  • 國學小故事中的大智慧之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國學小故事中的大智慧之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連一間屋子都不打掃,怎麼能夠治理天下呢?但在歷史上有爭議,主要觀點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後漢書》;一個是《習慣說》。
  • 衣帽間比你的臥室都大,唐嫣羅晉婚房曝光,466平有錢真好
    最近,唐嫣因為《燕雲臺》的熱播再次成為話題中心, 這不,這幾天就有人疑似曝光了唐嫣羅晉的婚房, 只看面積就讓人酸了起來,因為有466平,就問你酸不酸。
  • 8年工資僅夠買50平的柏林房,德國人買不起房的背後
    都說幸福是比較出來的,當我們身邊很多人在一味嘮叨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住在幸福窩裡了。我們僅從住房一個側面,與德國比較一下,感受我們居者有其屋的幸福。第一,我們是有屬於自己房子住的。而在首都柏林,從2008年以來,每年有40000名高收入群體者搬進這座城市,擠壓普通人的生活空間,租房住的年輕人更是達到了80%。卡爾·馬克思大街,寬90米,建設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位於柏林的核心地帶,兩旁都是七層到九層的樓房群,街巷綿延2.6公裡,居住在這裡的,是最早的一批柏林市民。
  • 老祖宗為什麼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難道高屋大宅不好嗎
    比如說,在我們村裡有老人經常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當時還很不理解,為什麼要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有錢了住個大房子,難道不好嗎?窮困潦倒的時候,不應該走去,尋找新的機會嗎?不是有句老話說「衣錦還鄉」,還有說「人挪活,樹挪死」嗎?直到最近才明白,原來「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
  • 上海租客的「蟻族」生活:奮鬥 從一間合租屋開始
    」小小坦承,租金是她很快從第一間合租房搬出來的原因,現在的房子條件是差很多,但每月租金只有450元,這個價格能讓她更快存錢,「國慶回家準備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姐姐弟弟都帶點禮物,工作了,不能空手回去啊。 」  7月份的時候,小小為辦戶口的事情回過一趟老家,當時父母十分擔心她一個人在上海的生活,問長問短。記者問:「他們知道你現在租房的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