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確定是人類生存的本能,就如同小孩子看電視總要分出好人和壞人一樣,人類總是習慣把事情分類為好與壞。而事實上,世間萬物的發展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人或事物不能簡單的分類為好或壞,很多事情也不是非黑即白。人成熟的標誌在於能否能容忍不確定性,接受不確定性,並在不確定性中找準方向、做出決策。可以說,是否能接納不確定性,是高手和普通人的關鍵區別。
我們所熟知的一些出色的企業家,都是不確定性的追求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人生中,有哪些接納不確定性的經歷,又是如何運用不確定性來豐富自己的人生。
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他是學技術出身的,程式設計師的工作幾乎沒有不確定性的存在,收入確定的代碼,得到的就是既定的結果,所以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理性是常態,而相對來說更難接受的是不確定性,所以,從程式設計師轉變到CEO的張一鳴,經過了一段艱苦的路程。後來的他也意識到,企業的發展不是來源於每一次既定的成功,而是要能在多變的環境下,做出最優的決策,提高企業獲利的概率。
滴滴的創始人程維,也有一段從相信確定到擁抱不確定性的經歷。從前他非常喜歡看戰爭類的書,他認為戰爭跟現代商業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戰爭一定有勝利的一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結果是確定的。但隨著他在商業戰場上的經歷越來越豐富,他發現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企業的成功與否並不能簡單地類似於戰爭的勝利。創業的道路是艱難的,任何創業成功的人,都不是確定前路一定光明才決定啟程,而是需要不斷發現、不斷優化、不斷迭代,才逐漸接近成功的。所以,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擁抱路途上的不確定性,才能在別人沒走過的路上取得成功。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帶領著華為創造了一項又一項的奇蹟,令華為成為令國人驕傲的企業。任正非是一個重視不確定性的人,他相信通往成功的路必然不是一帆風順。在華為快速發展的時候,他寫下了《華為的冬天》,告訴大家華為的現狀並不是沒有危機,而且從各方面提醒著員工要具備打硬仗的準備,強調要在系統、晶片方面上做好準備,為企業往後的發展鋪好後路。巧妙的是,由於他的先見之明,現今的華為,能在美國的刁難下,有底氣地正常運作,這不正正得力於他有擁抱不確定性的習慣與能力嗎?
除了企業家,對於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也應該意識到,我們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有不確定性的存在。正確看待失敗,學會容忍不確定性,習慣萬事做好準備,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
你有什麼應對不確定性的好方法嗎?一起來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