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落戶東莞一年半,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如何改變這座城市?

2020-12-25 騰訊網

6月17日上午,東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第二批重點項目集中動工。其中,作為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由東莞市政府、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備受各方關注。實驗室總體規劃1200畝,總經費預算約120億元,首期計劃投資經費超過50億元。趙忠賢院士、王恩哥院士等一批重量級專家出席了動工儀式。

無獨有偶,今年4月在東莞召開的以「人工智慧與材料科學」為主題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論壇,以及今年5月「粵港澳大灣區東莞發展新機遇」論壇,也都邀請了多位頂尖的專家院士參加。政府大手筆投入基礎科研,科學家們坐而論道,這是東莞的新氣象。

在東莞,人們已形成這樣的共識: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將是一個深刻改變東莞創新水平和產業層次的重要平臺。

重大科學平臺優勢互補效益疊加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落戶東莞,源自廣東全省層面的統一布局。2017年12月22日,廣東省正式啟動建設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這幾個實驗室各有側重,各自以強大的科研機構為依託,結合各自的城市產業優勢,兩者相輔相成。

其中,廣州已形成了生物醫藥千億級產業集群,擁有產學研醫協同創新、實力雄厚的強大團隊,已具備了建設再生醫學與健康領域廣東省實驗室的基礎和條件。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落戶深圳,深圳的網絡科技產業向來發達,有華為、中興通訊、騰訊等龍頭企業,在產學研轉化方面優勢明顯。

在東莞,經過10多年的規劃建設,中國散裂中子源於2018年8月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結束了華南地區無國家大科學裝置的歷史。這一大科學裝置填補了我國脈衝中子源及應用領域的空白,為諸多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了強有力的研究平臺。「作為探究微觀世界的超級顯微鏡,中國散裂中子源可以為很多前沿研究和高技術產業研發提供最先進的研究手段。」中科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這樣說。

而縱觀國際,無論是英國盧瑟福實驗室,還是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以及日本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德國亥姆霍茲研究中心等,通常都是依託同步輻射光源、散裂中子源等綜合性大科學裝置,通過高度共享的大科學裝置的開放運行,推動多學科先進技術的交叉融合,吸引和集聚大批優秀的國際科學家開展尖端科學研究。

2017年12月22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啟動建設,2018年4月完成註冊並揭牌,入駐位於松山湖的過渡場所。昨天正式動工實驗室地址毗鄰中國散裂中子源,主體建設框架包括公共技術平臺和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板塊、創新樣板工廠、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四個核心板塊。目標定位為建成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研發南方基地、未來國家物質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粵港澳交叉開放的新窗口及具有國際品牌效應的粵港澳科研中心。

「我們可以依託中國散裂中子源做一些最先進的材料研究,開發一些非常有用的新材料。」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主任汪衛華院士這樣解讀二者的合作。

除了中國散裂中子源,東莞還在謀劃南方光源這一大科學裝置的落戶,另外,材料實驗室將來還將建一個極端材料環境設施。「三個大科學裝置聚合,使材料實驗室將來可以達到世界上最高的壓力、最低的溫度、最強的場、最大的變形,這種非常極端環境有利於做出更多的新材料。」汪衛華介紹。

大科學平臺之間形成的集群效應令人期待。依託這些大科學裝置,東莞正在建設總規劃面積53.3平方公裡的中子科學城。在中子科學城直線距離7公裡之外,正是深圳的光明科學城,兩大科學城將謀劃與香港河套地區聯動發展,攜手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粵港澳大灣區邁向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重要的基礎支撐。

深刻改變東莞創新水平

「誰掌握了材料,誰就掌握了未來。」原北京大學校長、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王恩哥的這句話,在實驗室乃至東莞政界都頻頻為人所引用。

「這個實驗室的建立,就是要強化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佔領未來材料科學的高地。」在昨日的動工儀式上,王恩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科技前沿有很多新的領域,包括人工智慧、信息工業、能源、生命健康、先進位造、航空航天等領域的研究,都離不開關鍵材料的攻關與科普。「材料是最最基礎的,未來實驗室將圍繞重大任務和關鍵技術進行攻關,解決我國高新科學技術領域『卡脖子』的問題。」王恩哥說。

啟動建設一年半來,松山湖實驗室已經聚集了8位院士、30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曾任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現中科院物理所傑出研究員趙金奎教授,曾任澳大利亞中子散射中心組的斯洛維尼亞科學家Jason Gardner等一批國際頂尖科學家,以及來自香港科技大學、城市大學、浸會大學等學府的知名學者也先後加盟。

「國際同行對於我們建設材料實驗室都持非常積極的態度,希望我們能將這裡打造成為一個開放合作的平臺,吸引全世界更多頂尖人才。」汪衛華說。前沿科學研究板塊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為通信單位,目前已在國際頂級科學期刊《Nature》上發表了四篇文章,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近年來,在堅守實體經濟的基礎上,東莞著力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初步形成了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一批細分領域的高精尖科技型企業的創新成果加快湧現,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體系加速形成。2018年東市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55%,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全省第二。

同時,東莞還重點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五大新興領域布局面向未來的產業。轉型發展中,東莞深刻體會到,要實現製造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必須在強化科技創新上謀求突破。

充分利用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攻關上取得的實質性突破,將彌補東莞先進位造領域的基礎研究、源頭創新領域的短板,而這不僅是傳統產業升級的「必需品」,也是新興產業渴望的資源。

同樣重要的是,中國散裂中子源和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這兩個「超級引擎」,還顯現其在吸引高層次人才上的強大「磁石」效應,這對正在打造。目前材料實驗室共有雙聘人員和全職人員257人,中國散裂中子源也已引進了近400名海內外人才。陳和生院士曾這樣敞想,不遠的未來,人們漫步在環境優美的松山湖畔,將隨時可能「邂逅」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科學家。

18個創新樣板工廠加速成果轉化

「下一代汽車電池,續航裡程能達到500公裡,價格還便宜。我們就在做這樣一種新材料,在電壓提高40%的情況下,續航裡程可以提高40%、成本下降30%。」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副主任、實驗室產業化委員會主任黃學傑帶領團隊,在實驗室建立了一個鋰離子電池新材料研究和中試線建設的創新樣板工廠,「材料如何在高壓下實現穩定性成為關鍵。」

「這個項目從去年上半年開始,預計到今年第四季度,我們可以做出50公斤樣品新材料,並且做成電池樣品提供給部分汽車廠商,如果經過評價安全合格的話,就可以實現產業化了。」黃學傑興奮地說。

「加快和強化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這是實驗室非常重要的目標。」王恩哥院士表示。

與傳統實驗室先出科研成果再一步步進行轉化不同的是,材料實驗室希望形成研究與應用「全鏈條」,從材料研發、中試、到產業化,打通整個鏈條。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陳東敏教授說,「我們希望通過協同創新的模式,把企業吸引進來,用快速的方式和我們一起做成果轉化。」

松山湖實驗室的創新樣板工廠核心板塊正是承擔起了科研成果產業化的重任。目前,實驗室已經從粵港澳地區和內地引進了18個高水平的團隊,分兩批次打造創新樣板工廠項目,包括新材料超快雷射極端精細加工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多孔陶瓷及其複合材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和器件、骨水泥、仿生控冰冷凍保存材料等一批前沿科技的產業化項目。實驗室所在的過渡場所面積共5萬平方米,由於這些團隊的加入,空間已幾近飽和。

此外,實驗室還成立了松山湖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已與塘廈鎮和大嶺山鎮籤署了共建產業園的合作意向。

「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一定會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過程中一張靚麗的名片。」王恩哥說。

【記者】郭文君

【作者】 郭文君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聚焦新材料研發需求,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助力多家企業技術提升
    12月10日,在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與浙江工業大學廣東群欣研究院聯合舉辦第一期企業研發需求交流對接會上,東莞長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經理趙文愛說道。為解決企業創新問題, 23家企業負責人帶著企業研發需求,現場與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科研人員進行交流對接。
  • 東莞第三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東莞)落定松山湖!
    近日,東莞發布了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的選址地塊批前公示,這算是東莞的第3所大學,下面咱們一起去看看詳細情況。香港城市大學的綜合實力還是挺不錯的,它的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香港城市理工學院,在大灣區火熱發展的大背景下,順勢而為在東莞設立分校,比較有發展眼光。
  • 世界級超一流大學分校將落戶東莞!國際視野評分全球第一!
    東莞發展迅猛,如今已是新一線城市一直讓人遺憾的是,東莞缺少一流的大學不過最近傳出多個好消息東莞終於要有超一流大學中國科學院日前在官網發布了一則新聞,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會見了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郭位表示,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機構是城大最主要的合作機構,希望和中科院探討更緊密的合作,形成類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國家實驗室、矽谷的協同創新效應。」不過,香港城市大學第二校區具體落戶在東莞哪個區域,目前仍無詳細信息。
  • 松山湖科學城關聯了兩所世界一流大學
    松山湖科學城目前已形成「一軸一區兩心三組團」的宏大格局,已建成「國之重器」中國散裂中子源,4所高校以及26家新型研發機構,引入了超6200家高新技術企業,同時正在建設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等等。松山湖與兩所世界一流大學有關聯,讓我們來看看吧!
  • 華為松山湖實驗室起火,為新材料、新工藝研發基地
    9月25日下午,廣東東莞阿里山路華為松山湖實驗基地一棟大樓突發火情,此次著火的是華為松山湖團泊窪實驗室。據松山湖消防大隊稱,14時左右接到報警後,已迅速派人前往救援。 工作人員稱,消防員正在撲救,具體傷亡情況和起火原因待通報。
  • 從材料開始,開啟太空探索徵程!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為青少年教育項目開講
    6月29日下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給眾多師生帶來了一場關於「太空探索實驗」材料合成與在軌製造方向的主題講座,同時為東莞市首屆「太空探索實驗」青少年教育項目徵集活動提供項目靈感與思路。
  • 東莞松山湖地鐵直達深圳南山 深莞惠將現半小時生活圈
    這一發生在深莞惠邊界的「握手」,還將廣州、東莞、深圳、惠州、香港以及佛山通過軌道交通連接到了一起。 日前,在惠州舉行的深莞惠經濟圈(3+2)黨政主要領導第九次聯席會議審議通過40項五市近期共同推進的重點合作事項,其中23項涉及交通運輸。一幅珠三角東部交通藍圖躍然紙上,深莞惠半小時生活圈呼之欲出,三地的創新要素和資源有望快速流動,實現協同創新發展。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培養首位博士後出站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作為廣東省首批建設的省實驗室之一,啟動以來迅速聚集起包括院士在內的一大批高水平人才,發揮出強大的「磁吸效應」。如今,通過多樣化的培育機制,實驗室也成為了許多優秀青年學者成長和成才的搖籃。
  • 在松山湖的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長這樣,還招人…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公開正在招聘人才有興趣的親們快來應聘吧!▲香港城市大學(東莞)規劃設計圖(圖片來源:海茵建築)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公開招聘人才東莞市香港城市大學研究院(簡稱「東研院」)在東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於2020年8月正式成立
  • 華為鴻蒙為何在東莞發布?
    而這一年華為名列「2018年度東莞市主營業務收入前20名企業名單」、「2018年度東莞市效益貢獻企業名單」「2018年度東莞市實際出口總額前20名企業名單」前列。東莞方面認為,短期來看,100多家華為在東莞的供應商實現年採購金額約30億美元,而長遠來看終端將帶來數萬名研發人員,這將改變東莞的人才結構。且估計未來華為會有5%-10%的員工出來創業,也將給松山湖及東莞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也就是說,東莞一方面支持華為不斷做大做強,另一方面也希望華為帶動東莞的城市、人才結構、產業向更加高端發展。
  • 再添「國字號」名片 東莞松山湖入選第三批雙創示範基地
    (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東莞12月25日消息(記者張勝強 通訊員松融媒)12月24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設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的通知》,其中,東莞松山湖高新區入選第三批雙創示範基地。  據了解,本批入選的雙創示範基地共92個,按照創業就業、融通創新、精益創業、全球化創業等差異化功能定位,分為4大方向。
  • 2021廣東東莞松山湖華中師範大學專場招聘公辦中小學教師若干名公告
    為適應東莞松山湖園區教育事業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園區教師隊伍建設,東莞松山湖公辦中小學將繼續廣納全國英才,赴各重點地區開展專場招聘。秋風颯爽,誠邀華中師範大學英才報考,我們期待在輕風搖曳的秋意中遇見最美好的您!
  • 「十三五」品質東莞建設成就巡禮 |激活科技創新原動力,厚植產業...
    今年5月,東莞先進陶瓷和複合材料研究院正式揭牌,致力於先進陶瓷與複合材料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和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這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創新樣工廠」新型模式的成果。中國散裂中子源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半達到設計指標,再次跑出「中國速度」。毗鄰松山湖科學城不遠處,數十臺工程機械正在忙碌施工,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建設加緊推進。這一平臺將為南方先進光源的前期預研和工程建設提供關鍵支撐。
  • 東莞新增學位15萬個!松山湖即將開學
    據會議介紹,東莞力爭2022年完成學校建設項目126個,增加學位15.68萬個。今年,東莞市要新建改擴建完成29所學校,增加學位3.33萬個,其中改擴建學校21所,新建8所。【松山湖教育資源集中區】據相關規劃,松山湖有5所新、改、擴建學校在建或計劃動工,新增4770個學位,分別是: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松山湖未來學校、松山湖臺灣園北部小學(籌)、松山湖中心小學分校二期、松山湖北區學校(籌)。
  • 從「世界工廠」到國家創新型城市,東莞憑什麼?
    ,松山湖國家高新區在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上升至21位,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一批前沿性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初見成效。圍繞松山湖科學城的建設,深入對接中科院核心資源,與中科院協商形成共建松山湖科學城的戰略協議。大科學裝置建設不斷向前推進,中國散裂中子源自2018年建成並開放運營,束流打靶功率於2020年2月提前一年半達到設計指標並實現穩定運行,與散裂中子源功能互補的南方先進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於2019年啟動建設,東莞初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趨勢。
  • 東莞幾百萬外人口都在做這件事,松山湖備受關注
    隨著今年入學政策大變民辦學校實施電腦派位的方式招生錄取導致部分熱門民辦學校競爭更激烈優質民辦搖號後,錄取到的不確定性太大很多家長開始給孩子考慮公辦道路而想就近入讀公辦,入戶是最直接的方式1、東莞戶籍人口3年大增50萬!
  • 家附近重量級高校,東莞就此一家
    香港城市大學將選址松山湖科學城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將選址松山湖科學城啦!由東莞理工學院申請籌設,建成後將計劃招收學生6000人,2023年將與我們見面!香港理工大學招生啦4月29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與香港理工大學籤署聯合培養博士生協議。
  • 最強松山湖解讀:「農村打敗城市」的最佳範本
    這讓我想起矽谷的那種生活方式,那裡的工程師也是不愛城市愛鄉村。 02 松山湖的前世今生 熟悉東莞發展史的都知道,松山湖並非一出生就高大上,而有一個典型的草根逆襲故事。
  • 東莞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是?聽聽權威部門怎麼說
    近年來,東莞累計引進了74個省市創新科研團隊,依託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以及新型研發機構集聚了超過6600名科研人才常駐東莞,依託名校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計劃吸引了1418名研究生來莞實踐,其中有超過40%的研究生選擇留莞工作。市科技局局長卓慶表示,「集聚人才關鍵在於要有一個好的平臺。東莞要吸引科技創新人才,要發揮好自己產業和科技的優勢。」
  • 華為開發者大會①丨松山湖歡迎你!
    這註定是一場吸引全球目光的開發者大會因為華為也因為這是一場罕見的技術分享交流盛宴很榮幸這場全球關注的盛會落戶在美麗的松山湖這是松山湖深耕科技創新、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18年來的一次盛大綻放,是松山湖艱苦奮鬥多年以來,發展成就的集中體現,有著破繭而出的喜悅和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