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講究吃,也吃得講究。逢年過節,在「吃」這件事上下足功夫,既是國人對傳統佳節最基本的尊重,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儀式感之一。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而回家團聚,自然就成了這個重要日子裡唯一的主題。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家家戶戶各顯神通,不求最好,但求所有的思念與祝福,都能在杯盞交錯間,傳遞到每一個家人的心裡。
大年夜,幾乎每家每戶的餐桌上,都會出現這樣四道菜,這四道菜寓意深刻,一定要全都吃過,才算得上圓滿。
年年有「魚」
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更有年年有餘的美好寓意。因此,大年夜的飯桌上,一條鮮嫩可口的魚,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美食。不同的魚有不同的吃法,還有更深層次的寓意。
吃鯉魚,取其「魚躍龍門」之意,象徵著來年高升,事業、學業大有所成。吃鯽魚,鯽同「吉」,寓意吉祥如意,若和鯉魚一起吃,就湊成了大吉大利。吃鰱魚,鰱同「連」,寓意家人連心,連年有餘。
大年夜吃魚還有一個習俗,就是魚肉不能吃完,要剩一點留到次日新年,如此才應了年年有餘之意。
「雞」祥如意
年夜飯第二道必吃菜,是雞肉。雞同「吉」、「積」、「集」諧音,寓意吉祥、積累、團聚,寄託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願景。
過年吃雞,雞的不同部位都有講究。吃雞翅,寓意展翅高飛,飛黃騰達;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吃雞頭,則有出人頭地之意。
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無雞不成席」的說法,年夜飯吃雞,幾乎成了家家戶戶的標配,也寄託了人們對新年最美好的祝福——萬事吉當先。
「紅」運當頭
紅同「鴻」,紅肉即豬肉。過年吃豬肉,象徵著鴻運當頭。在中國數千年的傳統習俗中,豬肉是重大節日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
過年殺年豬是很多地方的習俗。每當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邀請親朋好友來吃飯,這不僅僅是一種儀式,也是辛苦了一年的人們對自己的犒勞。
豬肉還有富足的象徵。大年夜,一碗熱氣騰騰的紅燒肉,既有鴻運當頭,紅紅火火之意,也寓意著來年富裕十足。
年年「糕」升
年糕也是過年必吃的一種食物。年糕同「年高」,有年年高升之意,象徵著日子一年比一年過得好。年糕的吃法有很多,既可以做菜,也可以當主食。
梭子蟹炒年糕、白菜肉絲炒年糕、番茄炒年糕,各有各的風味,都是餐桌上常見的菜品;雞蛋年糕羹,青菜煮年糕,也是很家常的吃法。
年糕不僅僅是一種美食,更是歲歲年年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
對於大多數的中國家庭來講,年夜飯不一定會做得多精緻,但一定會豐盛而誠意滿滿。
一頓熱熱鬧鬧的年夜飯,在碗筷的碰撞聲,家人的說笑聲,春晚的表演聲中進入高潮,它凝聚了全家人的愛與思念,寄託了所有人對新年的期待與祝福。
本文由白蘭花Michelia百家號平臺原創,全網首發,嚴禁轉載,侵權必究。
原創作者:白小姐,職場女性,寫有溫度,有力量的文字,與你分享有意思有意義的生活,伴你成長,陪你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