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斯導讀
強大的董事會以及董事會招聘計劃是非營利組織長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環節。本文不僅分享了培養董事會成員及構建強大非營利組織的三點建議,還為希望為董事會招募新成員的NGO(非政府組織)與希望加入NGO董事會的商業專業人士提供了溝通的橋梁。
非營利組織的董事會成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該組織的基調。傳媒公司PRI-PRX的執行董事長兼Lumina基金會董事會成員Alisa Miller(MBA 』99, MPP 』99)認為,這項工作越來越需要多樣化的利益相關者的加入。
Miller在芝加哥大學Rustandy社會創新中心舉辦的2019年On Board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能起到改革性作用的方法,就是邀請其他擁有不同想法的人加入董事會,為董事會帶來新的聲音。」
關於董事會如何「培養多元化的成員」,以及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更好地處理複雜社會和環境問題的強大組織,這位來自明尼阿波利斯的媒體及商界領袖分享了一些建議。
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是研究的重要領域。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一同探討那些從研究和實踐中學到的東西。
多元的團隊更具優勢
Miller認為,對於非營利組織來說,擁有一個多元化的董事會,將推動組織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以創新為核心的更有效的組織。她說:「我們需要起帶頭作用,在管理層樹立榜樣。」Miller強調,種族、民族和性別的多樣性是實現董事會包容性的關鍵門檻。除此之外,Miller所在的組織一直致力於從不同的政治角度招募董事會成員,以進一步促進多元化思維。
研究表明,多元化的成員組成更能激發創造性思維,促進創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Max Nathan和蘭卡斯特大學的Neil Lee在他們共同撰寫的一份2015年的研究報告中,對7600家倫敦公司進行了調查,從中發現了由多元化的管理團隊帶來的「多樣性紅利」。與文化單一的團隊相比,多元化的團隊更可能促進新產品的創新並引進國際市場。
同樣,一項2006年的研究也表明,在信息共享是成功要訣的決策過程中,具有「表層」種族多樣化 (例如膚色或口音差異)的群體表現優於不具備種族多樣性的群體。該研究作者西北大學的Katherine Phillips、史丹福大學的Margaret Neale和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Gregory Northcraft指出,種族相似的群體很少能意識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維方式,這種設想也阻礙了他們運用創造性思維尋求解決方案的能力。
避免象徵主義(TOKENISM)
和「兩人主義(TWOKENISM)」
Miller表示,許多董事會都意識到了多樣性的價值,但單單擁有一個持相反觀點或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是不夠的。「要避免做表面文章的象徵性行為。」她說道:「我們需要超越這種狀態。而在許多情況下,這或許意味著要尋求一種以上的對立觀點。您可能需要至少三名代表另一種觀點的董事會成員,才足以形成改變董事會文化的關鍵群體。」
布斯商學院Marianne Bertrand教授在一份調查中仔細研究了董事會中不同性別配比所產生的結果,其中還特別關注了挪威2003年通過的一項法律,該法律要求公共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會中男女比例須至少各佔40%。與克薩斯大學的Sandra Black、挪威經濟學院的Sissel Jensen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Adriana Lleras-Muney合著的一項研究發現,「據觀察,獲得董事會中新預留席位的女性高管,在許多方面都比配額政策發布之前所任命的女性高管更有資格擔任董事會成員。這表明該政策激活了以前未被發掘的頂尖商業女性網絡。因此,隨著董事會變得更加多樣化,董事會內部收入的性別差距也逐漸縮小。」
在今年發表的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證實了一種新興現象——「兩人主義(Twokenism)」。賓夕法尼亞大學的Edward H.Chang和Katherine L.Milkman、紐約大學的Dolly Chugh和哥倫比亞大學的Modupe Akinola發現,通常若董事會中已有兩名女性高管,就不太會再增加女性成員,如同一個社會標準一樣。他們猜想,這種「兩人主義」也許只是為了滿足公眾的認知。
建立包容性文化
除了邀請多樣化的董事會成員加入,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團隊的歡迎也至關重要。Miller說,招聘具有不同觀點的董事會成員是關鍵,然而如何讓他們融入到組織和團隊當中往往更為重要。當加入到一個工作氛圍與模式都已經固定成型的團隊中時,分享不同的想法並非易事。她表示,從新成員加入伊始,就鼓勵團隊的積極互動,並推動「戰略層面上的嚴謹辯論」,可以幫助他們帶來有意義的貢獻。
德勤近期的一份報告指出,當成員感到不適應時,就會出現「掩蓋」或隱藏自己的部分個性的情況。而結果便是,組織將無法充分收穫多樣化成員所帶來的益處。對個人來說,感覺自己與大多數同伴不同時,隱瞞自己的信仰可能會損害自我價值,並可能使他們不太願意承擔自己的角色。
考慮多樣化的董事會成員如何持續作出調整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Miller說:「你必須考慮到人們是如何進入組織、又是如何相互了解的。我們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不會讓成員覺得自己是不同於團隊其他成員的『另一個人』」。
正如上述三點所述,強大的董事會以及董事會招聘計劃是NGO長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環節。
那麼,希望為董事會招募新成員的NGO(非政府組織)與希望加入NGO董事會的商業專業人士之間,如何才能建立聯繫呢?
現在,在香港,就有這樣的一個機會。
Board Connectin Hong Kong
由香港賽馬會社會創新計劃主導的Board Connect項目旨在為商業人士與NGO之間建立聯繫。商業人士可通過在NGO的董事會任職來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回饋社會,同時還可以藉此機會建立人際網絡,並在戰略規劃、資源分配和危機管理等領域獲得更多經驗。
2019年的Board Connect項目設有一個研討會及培訓板塊,由英國《金融時報》之非執行董事課程項目(Non-Executive Director Programme)提供內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