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代言人"馬雲,對幼兒教育也有一番理想主義者的看法,頗值得討論。
在馬雲把話題帶入到幼兒領域之前,幼兒園的教育已經有了強烈的分化:
私立幼兒園努力做好銜接小學,給4歲多以上的孩子,布置起了作業,有個朋友的孩子,因為不願意做作業,在家裡號啕大哭,卻又不得不繼續做下去。
公立幼兒園則讓孩子儘可能發揮天性,提升自我潛力,不要儘早接觸書本知識。這也讓很多家長很糾結,因為孩子在公立幼兒園什麼都不學,家長覺得這是在"傻玩",還沒進學校就已經落後一大截。
而馬雲在2019年第十四屆國際校長聯盟大會上,則表示:孩子在不同年齡要有不同的教育重點,幼兒園的孩子,就應該學琴棋書畫,要運動,要唱歌,要跳舞。
馬雲常常以"語不驚人死不休"著名,他那句"我不喜歡錢",讓撒貝寧都作了鬼臉。很多人說馬雲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理想主義者馬雲,在幼兒教育話題上,實際上是在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的觀念之間,樹立了一展新的旗幟。
他的意思,幼兒在幼兒園還是不能傻玩,還是得學點東西,即便他們不愛學。但是,不要以書本知識為主,應該培養他們琴棋書畫。
馬雲這個先進理念,是不是也特別理想主義呢?
首先,琴棋書畫對學識要求很高不完全適合幼兒
很多專家建議孩子接觸鋼琴的時間,最好是6歲以後,那是幼兒園之後,差不多小學一年級。而學畫畫、學書法等培養人文情操的課外特長,通常都會引起孩子的反彈。
真心喜歡坐在那裡幾個小時,全情投入到學特長的孩子,實際上是少數。更多的孩子,童心未泯,他們喜歡"野"。
琴棋書畫是一個成語,是文人的文化修養,是一種技能。這個詞,是刻板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個人文化和素質的。並不適用於幼兒教育,因為幼兒教育,需要更靈活和人性化。
當你畫出的每一筆,彈出的每一個音符,你不理解其中的意義,只是機械的記憶,其實是一種痛苦,會直接導致孩子對這門藝術的厭惡。
所以,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是適合在幼兒園就開始"琴棋書畫"。
但無論是哪種教育觀點,都應該鼓勵孩子多動手,"亂寫亂畫"不要刻板追求章法,而是刺激孩子模仿,提高自己的潛力,這是可以的。
其次,公、私立幼兒園之間無法統一教育口徑是有原因的
私立幼兒園為了更吸引家長,利用的就是家長擔心孩子跟不上小學的焦慮心理,所以市場化地針對這一痛點,讓學習早早進入孩子的日常生活。
而公立幼兒園,則貫徹國家的"去小學化"政策,希望能給孩子優質的童年,從動手和動腦的角度,先提升孩子的個人潛力。
兩者之間無法說誰更好,只能說小學老師到底需要怎樣的"胚子",讓孩子過渡到小學更容易。
但讓兩類幼兒園,都教孩子琴棋書畫,他們都無法答應,私立幼兒園無法向渴望銜接小學的家長交代,而公立幼兒園則違背了讓孩子全面發展的初衷。
馬雲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也可以理解,中國的孩子,應該傳承文化,但文化的厚重,需要有足夠的沉澱和閱歷,個人認為目前,幼兒園教孩子"琴棋書畫"是不太現實的。開竅明智之後,孩子接受起來會更加如意。
有個喜歡漢文化的女孩,現在出門都穿漢服,唐詩宋詞張口就來,還能彈得一手好古箏。她曾經在國外的街道上,穿漢服,彈奏過中國古典樂曲。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這個孩子小時候,很討厭她現在所喜歡的一切。所以,文化的傳承,需要慢慢來,不能著急。
而孩子在幼兒園,究竟要學什麼內容。一方面看家長如何選擇,一方面則要看幼兒教育的經驗和發展,究竟傾向於哪一邊。
從我個人角度看,我是支持公立幼兒園的。
有句古話非常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們在幼兒教育上也是一樣,不應該直接讓孩子去面對無盡的深林,而是應該給他們磨礪好面對森林的工具,這樣他們才更從容地成長。
你覺得馬雲說的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