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的四個意義:
「皈」有兩個意思:翻邪歸正、返歸佛性。
「依」有兩個意思:理性上,依循三寶的教導;感性上,完全、全然地投靠三寶。
「皈」的第一個意思就是翻邪歸正,把生命的價值擺對了,擺成減少自己的欲望,增加自己的修行,以成就別人的解脫快樂,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的快樂。
一切眾生長相各別,但是他們都是未來佛,你也是。你必須先認清並且相信,你那個內在的覺性就是佛性,而我因為名、情、利這三大項的追逐,自私地往外追尋,讓你忘失了這個佛性的本,你都往外去追逐,現在要返歸佛性。所以這個皈依的「皈」的第二個意思,就是從第一個意思再進一步的,你要翻邪歸正,歸正之後的最後,是你以一個正的身心回到了你原有、本有的覺性故鄉,回到了你原來的那個佛性的本質上去。這個第二個皈是歸向於正這一邊,返歸佛性,因為你翻邪了,歸向於正了,最後你把你內在的佛性也顯發出來了,這叫做返歸自性。
這是大乘的皈依,阿羅漢只做第一步翻邪歸正;大乘人翻邪歸正第二步,還要再做返歸佛性。
一般來講,我們的行為是依著我們的價值判斷在過日子的,判斷的一般標準就是法律標準、道德標準、宗教標準。但我們現在說判定的標準。要以佛法的標準為標準。這就是「依」的意思。也就是,我的生命的身口意的操作,通通依著一個標準,就是三寶的標準做為標準:三寶說可,你就做;三寶說不可,你就不做,三寶說了算。你要依他,這叫做依循三寶,你做什麼事情,能不能做,得依循三寶,尤其依循五戒的概念來做,這是依循三寶,在理性上依循三寶做抉擇。
「依」有第二個意思叫做依靠,那是感性上依靠,感情上依靠。我們剛剛講理性上,是依循著理性做為我們的選擇,但在感情上面做為依靠。
真正給你生命堅強起來的力量,從內在裡產生力量,那並不是人能夠給你的,而是三寶,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皈依要在感情上懂得全盤地交付、全盤地依靠、全盤地呼喚。呼喚三寶進入你的內心裡。因為你內在就有覺性、就有佛性,佛性呼喚三寶,在你內心產生力量、產生光明、產生支撐,這要一再地呼喚,因為我們的業力,也一再地妨礙我們。
你面臨了恐懼的災難,或者極大的個人的感情刺激,或者事業大的失敗,或者被你最好的朋友所欺騙,或者被人家倒會,或者一夜之間了(虧)多少錢……都有可能啊。人生……這些已經不是理性能夠面對,不是,已經不是理性,只剩下感性上你要全然地依靠佛的加持、法的支撐、僧寶的教育跟鼓勵、教導、指導。你要相信,一切都是你的內心所感,也一切從你的內心改變起。
這種感情上的全然投靠,是深知自己的無能;深知自己的習性重;深知自己的業障強大;深知自己的智慧淺薄、習氣力量很大。然後自己能改變的力量很小,內心裡渴求三寶的加被給你力量,不止的懇求,不停止的懇求……這個不是貪愛,這種是一種內心裡望向光明,知道這都是我的業力所感,我並不怨天尤人,可是我自己力量有限,難以獨立地走過去,希望三寶給我力量的那種內在的理性加上謙卑。但是我實在是恐懼,我實在是害怕,我面臨這麼強大的意外,我實在是情緒上無能力這麼樣子地對待。我好脆弱!我好懦弱!
這個時候內心呼喚三寶,因為你是三寶的弟子,全然地投靠,你要告訴自己,我會努力;但我也知道,我努力力量有限,我是這麼地懦弱,請三寶加被弟子;我是三寶的弟子,我永遠不忘記。請您加被我,讓我有力量面對;讓我有力量改變;讓我有力量突破。即便我一錯再錯我都不失對三寶的信心,我還是要奮鬥!
這就是全然地依靠,這是感情上的依靠,你要有,不然你會自暴自棄。三寶弟子永遠不自暴自棄,永遠在對的努力上,持續地努力。我們會一再地失敗,但我們仍然一再地努力。你看,累劫以來,我們失敗無量無邊劫,我們今天還是來皈依了,對不對?
我們再一次地求三寶加被我們,我們每一次的進步都好少,但如果不努力,我們連進步的機會都沒有,我們面對這麼大的痛苦,這麼強大的苦難,我嚇壞了,但我仍然知道,三寶沒有遠離我,我內心永遠呼喚他。這種呼喚是因為我知道,三寶永遠那麼慈悲,永遠聽著我的呼喚。
有時候我們情緒是這麼地羸弱,我們的情感力量是這麼的弱,我們有什麼力量突破我們的困難,真的有時候好難。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我們簡直恐慌到六神無主,這個時候,你不能忘記,你依靠三寶,你的皈依的第四,就是全然地依靠。三寶永遠不會隨世間而變,永恆讓你所靠,人生的價值是這樣建立,人生的安危是這樣面對,人生的努力是這樣子為目標。
以上所說,就是轉變你內心,一切的皈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