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十善,是修學佛法的基礎。如果五戒十善沒有做好,人天資格都沒有,更不必說修羅漢果位、菩薩果位,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五乘佛法好像是五層樓,沒有下面四層怎麼會有最高一層,所以我們要重視五戒十善。學佛,想成菩薩、成佛,一定要認真修五戒十善。
佛教分為五乘教法: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但佛法是以人天乘,趣於大乘直達佛乘為基礎,故人天乘即是佛乘的始階。佛法流通於世間,當以人類為中心,而施設合時機的教法。五戒謂之人乘正法。能受持五戒的,可保人身不失(不墮惡道輪迴。)五戒即:
佛法教我們不殺生,不但是不與一切眾生結冤讎,同時更是培養自己的大慈悲心。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從不殺生上來培養,幫助我們明心見性,這條戒律有這麼大的功德。殺生業障非常重,障礙明心見性,障礙我們得一心不亂。因為一個好殺的人,嗔恨心必定重,嗔恨心重的人,念佛怎麼會得一心?修禪怎麼會得禪定?所以佛法把不殺生列為一切戒條裡第一條戒,是有道理的。因此,上至諸佛聖人師僧父母,下至蜎飛蠕動,微細昆蟲,凡有命者,不得故殺。
「不與取」就是偷盜,不與取是別人沒有同意、沒有答應,你就取來,這就犯偷盜。我們沒有得到別人同意,隨便把別人東西移動,都是偷盜,不一定說據為己有才是偷盜。如我的書放在桌子上,你沒有得到我同意,故意把我的書拿到另外一邊,讓我找不到,就算偷盜。不飲酒這一條戒是屬於遮戒。前面四條是性戒,不管你有沒有受戒,犯了都有罪。遮戒是防止、是預防,它本身沒有罪。譬如喝酒,本身不是罪,但是酒醉之後會做出殺盜淫妄;由此可知,佛制訂不飲酒,是防止犯前面的四條戒。過分飲酒必定誤事,且有害健康。社會上許多犯罪與酒幾乎都是關聯的。不飲酒則身心安定,平安無事,且能節省一筆開支。
五戒中,於殺盜淫飲酒不作者,為身善律儀,妄語不犯,是口善律儀。隨分受,皆得戒律儀。受持五戒,能遠離修習善法的障難,具足增長善法的順緣。《法句譬喻經》說:「戒德可持怙,福報常隨已,見法為人長,終遠三惡道。戒慎除苦畏,福德三界尊,鬼龍邪毒害,不犯持戒人。」嚴持五戒,為得一切戒的根本,證得一切無漏功德和聖果所依處。--END--
導航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石佛古寺
換乘 :
嘉興南站→公交車221路「梅花洲景區石佛寺」站(高鐵站出發,首班06:30,末班23:50)
嘉興火車站北廣場→公交車遊1路「梅花洲景區石佛寺」站(大新路公交樞紐站出發,首班06:00,末班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