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工大教師研究揭示金屬單原子應用性能和策略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8月25日,記者從安徽工業大學了解到,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馬連波在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在線發表題為「EmergingMetalSingleAtomsinElectrocatalystsandBatteries」的綜述性論文。馬連波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論文第一單位。
-
金屬單原子催化劑、無金屬異質原子摻雜碳、高活性無定型RuCu納米...
01 新興的金屬單原子 能源轉換和存儲應用需要高度穩定和有效的電催化劑/電極來促進電化學反應,但是這些材料通常遭受嚴重的原子浪費,且性能低於理論水平,無法滿足綠色原子經濟日益增長的需求,從而限制了它們的進一步實際發展
-
研究發現單原子催化劑中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喬波濤和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在單原子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發現Pt單原子能夠與TiO2載體間發生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但其所需發生溫度較Pt NPs更高,且Pt單原子失去
-
中國科大取得基於單原子催化劑研究金屬-載體相互作用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南開大學胡振芃教授和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司銳教授合作,基於單原子催化劑,從電子最高佔據態角度定量研究了金屬-載體相互作用。
-
廣東工業大學敖志敏課題組單原子催化劑催化氧化甲醛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
DOI: 10.1016/S1872-2067(20)63571-9近日,《催化學報》在線發表了廣東工業大學敖志敏教授團隊在催化氧化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報導了基於密度泛函理論研究單原子催化劑Ti/Ti3C2O2催化氧化甲醛。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生周君慧,論文通訊作者為:敖志敏教授。
-
發現單原子催化劑中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一種「異常穩定」的單原子催化劑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Tech)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困在C12A7晶體中的單個鉑原子可作為穩定和有效的催化劑催化硝基芳烴的氫化,而硝基芳烴是生產多種精細化學品的重要過程。他們的方法可能成為開發適用於廣泛工業應用的其他單原子催化劑的通用方法。
-
湖南科技大學周虎團隊JMCA綜述:氧空缺穩定異質單原子催化劑的合成、性質和催化應用
該綜述首先陳述了目前研究者對氧缺陷-SACs設計合成的策略。然後介紹了不同金屬氧化物表面原子缺失後導致的電子結構變化對單個金屬原子形成的影響,並總結了氧缺陷在輔助單原子催化劑促進催化反應活性的作用以及應用。最後,對氧缺陷-SACs研究進行了展望,以期加快其在化工催化中的實際應用。1. 綜述了氧空缺-SACs在分子催化領域的研究進展2.
-
.: 單原子催化劑促進信號放大策略用於生物傳感
由於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功能性納米材料信號放大策略在生物傳感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靈敏度和選擇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含有原子分散金屬活性中心的單原子催化劑(SACs)在各種催化反應的活性和選擇性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在可調節的金屬載體相互作用、配位環境和活性位點的幾何/電子結構的幫助下,SAC輔助信號放大策略在生物傳感器中具有廣闊的前景,表現出令人滿意的靈敏度和選擇性。
-
ACS Catalysis綜述:單原子電催化劑-配位結構的影響
由此,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陳少偉教授(通訊作者)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ACS Catalysis上發表了題為「Electrocatalysis of Single Atom Sites: Impacts of Atomic Coordination」的綜述,從原子配位的角度詳細總結了最近的單原子電催化劑的研究進展。
-
耶魯大學Jae-Hong Kim團隊ES&TE:單原子催化劑的環境應用與展望
到目前為止,SAC研究主要集中在能源與化工領域,在這些領域中的許多最新研究都認為SAC相對於傳統納米催化材料具有更好的催化效率和選擇性。 SAC同樣可以應用於環境領域,解決各種具有挑戰性的環境問題。在這篇重要的評論中,我們首先介紹了對於希望探索其環境應用的研究人員必不可少的SAC特性,合成程序和表徵方法,並進一步討論了可以從SAC中受益的環境修複方案,並對其環境應用的挑戰和研究需求進行嚴格評估。圖文導讀
-
【人物與科研】吉林大學崔小強課題組和哈爾濱師範大學趙景祥課題組:配位數精準調控鉬單原子納米酶特異性
在前期工作中,吉林大學崔小強教授課題組和哈爾濱師範大學趙景祥教授課題組通過理論預測和實驗驗證的方式,系統闡明和建立金屬-氮-碳催化劑與其氧化模擬酶活性的構效關係,篩選出Fe-N3-C作為高效的氧化模擬酶,詳細研究了其酶催化動力學、反應活性中間體,納米酶催化的底物結合、催化反應、產物釋放的各個過程,並用於穀胱甘肽的比色檢測中( Chem.
-
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Yuan Chen團隊揭示了金屬—氮—碳(M-N-C)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相關研究成果於12月17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
-
Rev.最新綜述關於合成單原子催化劑
單原子位點催化劑(Single atomic site catalysts,SASC)具有最大的原子利用效率和均一獨特的結構,為研究者在原子分子尺度設計催化劑的合成創造了機遇,成為未來催化劑重要的發展方向。
-
清華大學王定勝Angew:金屬有機框架衍生的Co單原子位點電子密度的原子級調製用於提高氧還原性能
通過工程原子構型調整單原子活性位的電子結構是提高氧還原反應(ORR)的有效策略,但由於缺乏合理的指導和有效的方法,目前仍然具有挑戰性。
-
單原子催化:C位出道走上「花路」——前沿催化技術展望(中)
每個金屬原子都可以作為活性位的單原子催化,在效率上可以「以一當十」甚至「以一頂百」。現在,這種堪稱「神奇」的新型催化體系即將踏上產業應用的大路。 在12月15日召開的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30周年學術研討會暨2019精細化工催化聯盟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亞棟以「貴金屬單原子催化技術產業化的機遇」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介紹了該領域的學術研究進展和產業化應用前景。
-
安徽醫科大學青年教師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1月7日,安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宋永波教授為第一和通訊作者,聯合安徽大學朱滿洲教授團隊、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金榮超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IF:13.117)上發表題為《在室溫非脫氣溶液中具有71.3%
-
天津大學劉慶嶺課題組ACB:Pt-Co/HZSM-5催化劑催化氧化二氯甲烷:單原子Pt、Co3O4和HZSM-5的協同作用
研究表明,Co3O4能夠有效錨定Pt原子,實現Pt的單原子分散;而單原子Pt又增加了Co3O4表面氧空位,從而增強其氧化還原性能。在DCM催化氧化過程中,DCM吸附在HZSM-5表面的酸性位點上並解離,然後在Pt和Co的協同作用下完全氧化。適宜的氧化還原性、恰當的酸位點和充足的氧空位使Pt-Co/HZSM-5催化劑展現出了優良的DCM催化氧化性能。
-
香山科學會議:儘早布局單原子催化
這是「多相氫甲醯化反應」首次實現工業應用,提升了我國高端正丙醇自主供應能力。 這也是「單原子催化」領域研究的重要裡程碑,破解了困擾催化界80多年的難題。 10月13日,在北京召開的「單原子催化」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認為,作為一個由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單原子催化」已經成為催化和材料科學領域新的研究前沿和熱點,應儘早布局,以應對該領域基礎科學、工業應用上面臨的挑戰。
-
中國董紹俊院士,新發現的單原子納米酶有何大用?
由於這些原因,它們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傳感、治療和環境保護。然而,與天然酶相比,納米酶活性位點的低密度與催化活性低有關。此外,它們的不均勻元素組成和小面結構衍生的複雜催化機制嚴重限制了傳統納米酶的廣泛應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董紹俊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類新單原子納米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