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教授王蓉:中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發展策略嚴重斷裂
今天我想談幾個問題:第一,中國高等教育的迷思。我的同事周森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國高等教育8%和30%的故事,意思是說央屬高校的本科生只佔全中國本科生的8%,但是這些央屬高校的資源佔據了整個中國高等教育資源的30%。美國有一個研究高等教育史的教授研究了大西洋兩岸歐洲和美國的高等教育。
-
新東方託福寫作語料庫:政府應該重視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
政府應該重視兒童的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 【寫作立場】 對比高等教育,政府應該更多地支持基礎教育。 【思路拓展】 政府為何應該更加重視基礎教育: 對於個人而言,普及基礎教育可以幫助很多貧困的、來著偏遠地區的孩子們精神上成長,學術上精進,因此,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在未來幫助他們改變命運,擺脫貧困。例如,中國政府近年來就在加大對於基礎教育的扶持力度。
-
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幼兒園及中小學,還是大學及高等教育?
馬雲說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幼兒園及中小學",鄭強說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大學及高等教育」! 這裡先不說誰對誰錯,從他們話的意思來看:
-
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南南」聯手成立南京大學金陵教育集團
南大如何支持南京基礎教育發展?高等教育聯動基礎教育答「三問」名城造就名校,名校支撐名城。代表一流高等教育的南京大學,將如何支持南京的基礎教育發展?為細化目標任務,落實關鍵舉措,今年8月17日,南京市與南京大學共建「南京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新示範區」首批重點事項合作計劃正式啟動,「名城+名校」聯手,加強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聯動,示範區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
美國低水平基礎教育,憑何支撐一流高等教育?
與此類似的另外一個看起來也是悖論的現象是,一方面,美國基礎教育質量在世界上被公認為競爭力不強,就連美國人自己也承認這一點。和其他國家——特別是和中國、印度——相比,美國學生在閱讀、數學和基礎科學領域的能力和水平較差,在各種測試中的成績常常低於平均值;另一方面,美國的高等教育質量獨步全球,美國科學家的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始終引領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
-
山東省基礎教育穩居全國第一陣營 高等教育普及化
魯網11月17日訊(記者 殷會麗)記者從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省基礎教育穩居全國第一陣營。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積厚成勢,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5年的48.06%提高到56.75%,比全國水平高5.15個百分點,進入普及化階段。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立德樹人機制不斷完善山東紮實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
中國中小學基礎教育水平城市排行榜,看你的城市排第幾名?
今天我們來看看實際上和老百姓關係大的就是中小學的基礎教育水平如何?因此,這篇文章,我會圍繞中小學數據來看各大城市的基礎教育水平。本次數據來源為:排行榜網站的 《全國百強小學前100名》、《全國百強中學前100名》、《全國百強高中前100名》數據。 然後根據三份榜單綜合排出本期主題。 中國中小學基礎教育水平城市排行榜。
-
高校聯動護航基礎教育 大學牽手中小學共育「未來科學家」
南京棲霞區高校與中小學科普合作聯盟籤約儀式12月21日下午舉行,大學牽手中小學,高校聯動護航基礎教育,
-
為什麼高校教師可以兼職,中小學老師偏偏不行?
其實,高校老師出去兼職,一直是稀鬆平常的事,中國高校部分老師,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有課、有事才去學校,沒課就可以幹私活的習慣。去年5月,上海一廠房爆炸。據媒體報導,死者之一李某,是華東理工大學研二學生,事發工廠由他的導師獨資成立。
-
巴西的免費公立高等教育:免費的就一定好嗎?
巴西北部地區的高等教育普及程度非常低,北部地區的大學提供的研究生課程僅佔巴西全國大學研究生課程的6%。巴西遠程教育協會的調查表明「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巴西國民與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國民相比,找到工作的機率更高,而且薪酬水平也更高。這就是為什麼巴西的年輕人越來越願意在高中畢業後繼續接受高等教育,而不是直接進入就業市場。」
-
搭建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橋梁——中小學航空科技創新教育培訓會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相關政策方針,加強中小學航空科技教育教師隊伍建設10月22日,來自渭南市澄城縣教育系統的50多名科技老師受邀走進西北工業大學,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航小空」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培訓會。本次培訓會由西北工業大學校友會、渭南市澄城縣教育局、西北工業大學航空科技創新基地主辦,西安航科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辦。西北工業大學校友總會秘書長張英群、渭南市澄城縣教育局副局長雷誠志出席本次培訓會並發表講話。
-
2019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來了!這份中國基礎教育政策分析你不可不知
《2019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正式在2020年第2期《人民教育》上首發。這是自2017年以來,中國教育報刊社第3次發布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與前兩次不同的是,這次年度報告由3個子報告構成,分別為中國基礎教育政策分析、中國基礎教育研究前沿與熱點、中國基礎教育典型案例,分量十足。年度報告,顧名思義,就是對一年中最最重要的政策、研究、實踐加以整理、總結、提煉,讓歷史告訴未來。因此,前兩年年度報告發布時,都受到業界高度關注。
-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張志勇:「十三五」以來基礎教育...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 張志勇 一、教育公平躍上了新臺階,各級各類教育全面進入普及化階段,特殊群體的受教育權益保障得到全面加強。 「十三五」以來,我國始終把推進教育公平作為教育政策的基石,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我國基礎教育公平躍上新臺階,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我國特殊教育群體的受教育權益保障全面得到加強,長期困擾我國基礎教育的一些短板得到了補強。 在破解「城鎮擠」「鄉村弱」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鄉村薄弱學校普遍得到加強。
-
基礎教育正在內捲化,多數人只是在相互踩踏
看到這個規定,我既不能說它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不能說它是「頭痛醫腳,腳痛醫頭」,因為家長批不批改作業,構不成任何問題的關鍵——家長批改教輔書作業行不行?批改培訓機構的作業行不行?老師之所以讓家長批改作業,原因不外乎兩點:要麼是作業太多,連布置作業的老師自己都批改不過來;要麼是老師太懶,讓家長代勞。
-
高學歷畢業生任教中小學是人才浪費?基礎教育要上層次
這幾年,每當有中小學教師招錄名單中出現諸如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畢業生時,總會引起社會的關注甚至驚詫。名校、高學歷畢業生到中小學任教,究竟是正當其用,還是大材小用?公眾的議論紛紛催發我們的思考——基礎教育究竟需要什麼層次的教師?「優秀」與學歷有沒有關聯?什麼樣的政策能夠真正把「優秀的人」吸引到教師隊伍中?許多理念需要釐清,許多問題有待探討。
-
2020中外人文交流與基礎教育創新發展中小學校長大會在青島舉行
12月9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辦、青島市教育局和校長智庫教育研究院聯合承辦、青島西海岸新區教育和體育局協辦的2020中外人文交流與基礎教育創新發展中小學校長大會在青島舉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偉,青島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鵬照,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楊曉春,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書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機制一處處長丁連普,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中小學校長及管理人員,外國語學校、國際學校代表,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實驗區相關領導及學校管理人員等200
-
清北率:中國基礎教育的高檔鴉片
中國教育界不盛產教育家,盛產高清北率的超級中學。在中國教育界,誰說沒培養出幾個清北的學生,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教育家。清華北大每年招生人數有限,清北率是沒有原罪的,最好中學的學生考上中國最好的大學,符合邏輯。清北率是客觀存在的,清北率的存在本來就是一個悖論。 可為什麼我們校長非逼著自己把衝清北當作核心?為什麼一個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地方政府把清北率當作核心?因為現在重量級的中學均以清北率來衡量江湖地位的。 楚王好細腰,王有所好,下必行之。
-
中小學的學制絕不能給博士生學制讓路
中小學的學制絕不能給博士生學制讓路中小學的學制,是常提常熱的話題。經常能看到關於中小學學制改革文章,因為大學本科畢業,再讀碩士、博士,導致畢業生年齡偏大,不方便畢業生就業、結婚、生育。這個理由是不充分的,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學的學制是可以適當調整,便於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的銜接。但就業和婚育理由縮短中小學學制是站不住腳的。目前的學制基本上是633學制,基礎教育從小學到高中畢業,一共12年,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也有九年一貫制的54學制,即義務教育階段9年學制。還有12年一貫制。總之,基礎教育學制是12年。
-
airbnb中國到底行不行
不過這事完美的體現了我一直的觀點,公司裡有個技術網紅,能省多少獵頭費。那麼沒轉的原因很簡單,我對她文章中的一些描述,並不認可,比如說,針對大家常說的那個關鍵問題,美國巨頭在中國到底行不行,有沒有機會,對方的說法是,airbnb有很多中國員工,也經常仔細閱讀和分析中國用戶的反饋。似乎這是能夠跨越文化魔障的一條通路,然而,很抱歉,並不是。
-
同濟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舉辦專題研討會,探討「基礎教育減負增效」
會議以「基礎教育減負增效」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來自上海各高校和研究機構、各中小學和社會各界的近200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家長和師生代表參會。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蔡三發在致辭中表示,已經成功召開了四屆的「基礎教育減負增效政策研討會」體現了同濟大學對於基礎教育的積極探索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