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棲霞區高校與中小學科普合作聯盟籤約儀式12月21日下午舉行,大學牽手中小學,高校聯動護航基礎教育,讓更多的孩子走近科學探尋奧秘。
南京市燕子磯中學的許瑞是個十足的「天文迷」,並加入了學校的天文社團,但由於缺乏專業設備,無法進一步開展觀測事宜,這成為他「追星」路上的困擾。而這一切,都隨著「南天學堂」的誕生迎刃而解,據了解,這是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打造的科普品牌,高校方面會定期邀請部分學科帶頭人和青年學者進行科普報告,為初高中的學生帶來深入淺出的天文知識講解。
許瑞說:「我們學校引進了天文的社團、設備,既能培養我們作為學生濃烈的興趣,也能讓科學的濃厚氛圍在社會廣泛傳播,在學校裡帶動更多的同學了解科學技術。」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吳偉告訴記者,如今高校越來越重視科學普及,這更加利於培育未來的科研人才。吳偉說:「科研人才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把高等教育和基礎研究對接好,提前銜接,不是說我教給小孩子們什麼,而是我知道小孩子們能學什麼,等到他進入高等教育階段會更順暢,我們也可以更好地選拔人才。」
讓科普的腳步走得更遠,讓科教資源融合更深。12月21號,南京市棲霞區的15所中小學與仙林大學城的9所大學籤約共建。共建方案籤署後,籤約單位將以高校科普基地與中小學結對、中小學走進高校科普基地、科普報告、科普講師進校園、中小學科學教師專業培訓多個方面進行協作,開展各具特色的科學活動。
南京市棲霞區教育局副局長吳向忠說,棲霞區的高校資源比較豐富,此次籤約為學生的科技教育發展創建了更廣闊的空間,讓孩子接觸到更大的世界。
吳向忠告訴記者:「這次籤約主要是把高校資源和中小學資源搞一次深度對接,更有利於不同的組合之間產生影響、互惠互利,形成一個整體的力量。」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徐華峰 江蘇新聞廣播/姜奇卉 索浩陽 編輯/國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