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聯動護航基礎教育 大學牽手中小學共育「未來科學家」

2020-12-25 荔枝網新聞

  南京棲霞區高校與中小學科普合作聯盟籤約儀式12月21日下午舉行,大學牽手中小學,高校聯動護航基礎教育,讓更多的孩子走近科學探尋奧秘。

  南京市燕子磯中學的許瑞是個十足的「天文迷」,並加入了學校的天文社團,但由於缺乏專業設備,無法進一步開展觀測事宜,這成為他「追星」路上的困擾。而這一切,都隨著「南天學堂」的誕生迎刃而解,據了解,這是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打造的科普品牌,高校方面會定期邀請部分學科帶頭人和青年學者進行科普報告,為初高中的學生帶來深入淺出的天文知識講解。

  許瑞說:「我們學校引進了天文的社團、設備,既能培養我們作為學生濃烈的興趣,也能讓科學的濃厚氛圍在社會廣泛傳播,在學校裡帶動更多的同學了解科學技術。」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吳偉告訴記者,如今高校越來越重視科學普及,這更加利於培育未來的科研人才。吳偉說:「科研人才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把高等教育和基礎研究對接好,提前銜接,不是說我教給小孩子們什麼,而是我知道小孩子們能學什麼,等到他進入高等教育階段會更順暢,我們也可以更好地選拔人才。」

  讓科普的腳步走得更遠,讓科教資源融合更深。12月21號,南京市棲霞區的15所中小學與仙林大學城的9所大學籤約共建。共建方案籤署後,籤約單位將以高校科普基地與中小學結對、中小學走進高校科普基地、科普報告、科普講師進校園、中小學科學教師專業培訓多個方面進行協作,開展各具特色的科學活動。 

  南京市棲霞區教育局副局長吳向忠說,棲霞區的高校資源比較豐富,此次籤約為學生的科技教育發展創建了更廣闊的空間,讓孩子接觸到更大的世界。

  吳向忠告訴記者:「這次籤約主要是把高校資源和中小學資源搞一次深度對接,更有利於不同的組合之間產生影響、互惠互利,形成一個整體的力量。」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徐華峰 江蘇新聞廣播/姜奇卉 索浩陽 編輯/國正  )

相關焦點

  • 南京多所高校牽手中小學共育「未來科學家」
    南京棲霞區高校與中小學科普合作聯盟籤約儀式在今天(12月21日)下午舉行,大學牽手中小學,高校聯動護航基礎教育
  • 商湯科技護航百區千校中小學,AI基礎教育普及不「掉線」
    人工智慧平臺公司商湯科技為各省市百區千校的師生制定「AI基礎教育漲知識在線學習」解決方案,包含AI科普視頻、Sense StudyAI實驗平臺、AI教師培訓視頻與直播、商湯泰坦公開課、第二屆國際中學生人工智慧交流展示會、在線遠程教學產品解決方案等產品和服務。該解決方案面向有需求的中小學免費提供,確保正式開學後,在不額外增加學生學業負擔基礎上,科普AI前沿知識,進一步提高師生AI認知水平。
  • 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南南」聯手成立南京大學金陵教育集團
    2019年11月6日,南京大學與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南京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新示範區」籤約啟航。為細化目標任務,落實關鍵舉措,今年8月17日,南京市與南京大學共建「南京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新示範區」首批重點事項合作計劃正式啟動,「名城+名校」聯手,加強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聯動,示範區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 國科大牽手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 探索基礎教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將有新途徑,1月14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與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以下簡稱「嘉銘分校」)合作辦學揭牌儀式舉行。雙方合作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基礎教育示範基地」「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科技學校(嘉銘分校)」。
  • 兩岸38所中小學達成結對意向 共促基礎教育發展
    兩岸38所中小學達成結對意向 共促基礎教育發展 2015-11-27 20:56:4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南京: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到高校「上學」
    胡松說,希望通過院士、教授們的指導,對學校、對自身的發展,對南京教育的未來做出深度思考。跟胡松一起「開學」的還有二十多位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11月中旬,南京市教育家型校長培養對象高級研修班在南京大學開班,這是南京市與南京大學合作共建的教育高質量發展示範區項目之一。授課老師既有科學、人文、社會、教育等專業的教授,也不乏院士、長江學者。
  • 三載耕耘共成長 家校共育百蕊紅
    截至2020年10月,園丁學子共獲獎項26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項42項,省級獎項5項,市級獎項50餘項,區級獎項170餘項等。園丁學校成為南山區新開學校「辦一所優一所」的典範,榮譽的背後,是南山教育乃至深圳教育高速優質發展的呈現,更是家校社面向未來共生共長的豐收成果。
  • 提升基礎教育品質 同濟大學與楊浦區合作共建同濟大學楊浦基礎教育...
    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昨日,同濟大學與楊浦區人民政府舉行合作共建同濟大學楊浦基礎教育集團籤約儀式。區校共同推進基礎教育發展,雙方發揮各自的優勢,整合資源,打造基礎教育品牌,共同打造一流基礎教育的新模式。
  • 高等教育牽手基礎教育 共促常州高水平辦學
    important}如果讓高校教師與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互換教育陣地,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未來五年,高校專家將助推鐘樓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項目研究,提高項目品質。馬凌認為:「更好地完成教學,同時還能促進學校的科研水平,用科研促教研、用教研促科研。」
  • 華為為何不斷與高校合作,共育人才?任正非: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
    就拿今年來說,從和西北工業大學合作開設鴻蒙菁英班,培養國產手機系統的後繼人才,到近日和清華大學籤署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議,構建長效機制,共同推動科研和學生能力的提升,把世界級的難題、業界的挑戰、產業的需求與學生的培養結合起來,為我國的科技創新作出貢獻。華為已經和我國絕大部分重點高校達成人才培養協議。
  • 「雷鋒團」 北京大學 牽手共育雷鋒傳人
    「雷鋒團」 北京大學 牽手共育雷鋒傳人 「讓『雷鋒團』與北大牽手的『紅娘』是雷鋒精神。」該團政委呂新勝介紹,幾年前,團裡為提高官兵素質,專門寫信向北大求助。北大團委恰好也渴望讓北大學子得到雷鋒精神滋養。雙方商定:「雷鋒團」幫助北大建立雷鋒展室、北大在「雷鋒團」建立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9個共建共育項目。2012年3月6日,北京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在「雷鋒團」掛牌。
  • 南京大學和南京,名校與名城如何「共生共榮共發展」
    重點在優先發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管理體制改革、教學體系創新、大學引領基礎教育發展等方面加強聯動與協作。隨後,一些基礎性工作初步完成,比如市校幹部雙向掛職先後落實: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葛俊傑掛職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孫百軍掛職南京大學副校長。更加實質化的舉動則是在籤約8個月後。
  • 推動家校共育、提升教育質效
    新學期開學,我到孩子學校參加開學家長會,學校的校長和老師講了許多孩子教育方面的內容,其中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校長一直強調的「家校共育」觀點。由此可見,家校共育就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家庭和學校要作為一個整體,共同發力推進,充分改變過去重學校教育、輕家庭教育的錯誤觀念和行為。建立一個由家庭和學校、父母和老師緊密配合、聯動共育的新的教育機制,最終實現孩子健康成長,提升教育質效。
  • 打通家庭教育指導「最後一公裡」,新學年上海送出家校共育「大禮包」護航學生成長
    新學年來臨,上海打出家校共育「組合拳」,為學生「新成長」全力護航。8月31日舉行的「家校協同,領航成長」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導現場推進會上,為上海家長和教師度身定製的家校共育「大禮包」——《心爸心媽成長記》上海市家庭教育心理漫畫系列叢書、《上海教育》「領航成長」特刊同時發布。
  • 家校協同育人 攜手託起未來 江蘇徐州打造「家校共育」樣板
    教育始於家庭,提升家庭教育效能,增強家校共育合力,是推進徐州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之一。   為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力量,促進家長、學生與學校的溝通,2020年,徐州市教育局創新家長培訓,大力推進「彭城好爸媽」成長行動,匯聚家校共育的城鄉力量,打造家校共育的徐州樣板。
  • 葉強: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需要家校共育
    [3]劉小洪.家校共育的現狀及提升路徑[J].教育科學論壇,2017(8):7-10.[4]閆敏,魏戈.家校共育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基於社會互賴理論視角[J].少年兒童研究,2020(4): 49-55.[5]勞凱聲.教育懲戒的合法性及其在教育中的適用[J].人民教育,2019(23):13-17.[6] Oliver C.
  • 葉強: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的家校共育視角
    從《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在網上公開後的輿論來看,除了主流觀點支持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外,還有一種聲音也值得重視,即如何在家校之間達成懲戒共識從而讓教育懲戒真正落地。近些年來,隨著學術界對家校共育、家校合作和父母參與的持續研究,將家校共育的視角引入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的理論和實踐是有益的嘗試。
  • 優才計劃「粘合」高校與中小學
    這一切都得益於安徽建築大學為高水平運動員量身打造的優才計劃。學訓矛盾帶來培養難題。許威,安徽建築大學法律政治學院2014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原安徽省省擊劍隊運動員。同眾多高水平運動員一樣,許威初一時,就離開課堂進入市擊劍隊,日復一日地拼搏在訓練場和賽場。然而,一次訓練中的嚴重受傷,許威不得不退役,進入安徽建築大學接受文化教育。
  • 華為再次牽手上海985大學,沒選上海交通大學,卻選擇這所大學
    上海高等教育資源豐富,擁有多所985大學,是大學生們嚮往的大城市。華為再次牽手上海985大學,卻沒選上海交通大學,而是選擇同濟大學,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本次華為聯手同濟大學是非常好的選擇,同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與上海市共建重點大學,是國家985、211重點大學,是全國知名高校,位居全國高校前列,上海高校中僅次於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也是世界一流建設大學。
  • 長寧 | 整合企業資源,牽手區域高校,促青年大學生就業
    日前,為集聚長寧人力資源產業優勢服務青年大學生就業,長寧區舉辦「牽手高校、逐夢長寧」四校聯動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暨長寧區第一屆「人才開發優秀單位」、「優秀人力資源經理人」評選頒獎儀式。活動現場,長寧牽手高校,攜手企業,組建產學聯盟,針對長寧區域四所高校培育方向,依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