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家庭如何協調配合,教育好孩子?推動家校共育、提升教育質效

2020-09-09 陳三談教育

新學期開學,我到孩子學校參加開學家長會,學校的校長和老師講了許多孩子教育方面的內容,其中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校長一直強調的「家校共育」觀點。

其實「家校共育」這個概念並非是個新生事物,這樣的觀點最早是由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他曾把學校和家庭比作兩個「教育者」,認為這兩者應該共同行動、協商一致,再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還應該志同道合,秉持著相同的教育理念。

由此可見,家校共育就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家庭和學校要作為一個整體,共同發力推進,充分改變過去重學校教育、輕家庭教育的錯誤觀念和行為。建立一個由家庭和學校、父母和老師緊密配合、聯動共育的新的教育機制,最終實現孩子健康成長,提升教育質效。

1. 家校共育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是要希望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家長對孩子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最終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而教書育人是學校的職責,應該讓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本領,為孩子的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基於這個共同的目標,家庭和學校必須實現密切地協作和配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和長處,共同在孩子的教育中發揮作用。

2.家校共育不是單純的監督,要打破現有的單一性做法。

推動中小學基礎教育轉型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理念,建立新型的家庭和學校是重要內容之一。目前,絕大多數的學校都成立了「家委會」,旨在通過孩子父母對學校教育、管理的監督,讓教育更規範。這樣的做法初衷無疑是好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少數人參與的「家委會」畢竟無法代替大多數家長的想法,也無法讓更多的父母有效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之中,浪費了家庭教育這個寶貴的資源。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打破現有的這種單一性的做法,尋求更高效的方法。

3. 家校共育可以相互促進,需要父母和老師之間無縫銜接。

家校共育,就是要探索建立學校和家庭「共搭一個臺、共唱一臺戲」的新機制,讓家庭和學校在教育中都當「主角」,相互促進。要努力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孩子的學習全過程,推進家校共育深入持久開展,不斷提升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的地位,增強其在教書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4. 家校共育需要創新互動形式,讓所有家庭與學校間形成良性閉環。

學校要定期召開家長會、座談會等活動,把孩子的家長集中到一起,共同分析教育問題,分享教育經驗、探索教育方法,在高效交流中提高活動成效。要破除「你說我聽、你講我做」的指導式溝通方法,增強家庭教育的作用發揮,發揮家長在教育中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自主自願中積極思考對策措施,讓家庭與學校在家校共育中形成良性閉環。

《莊子·養生主》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學習是一件需要終生追求的事情,良好的教育,能幫孩子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而家校共育無疑是良好教育的一種有效探索,它可以實現學校和家庭角色和方式的轉變,讓兩者從單一的職能向複合職能轉變,改變單向灌輸、各自為政的問題,增強增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本文作者已籤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家校共育實踐案例|重慶市高新區驛都實驗學校凝心聚力,推動家校共...
    家校共育,需要家庭與學校共同構建平等、尊重、協作、支撐、信賴、理解和互補的協作關係,才能有助於家校雙合力家校雙方一起共同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獲得傑出的教育作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教育環境,有效地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 增加家庭與學校間的互動聯繫才能真正做好「家校共育」
    家庭和學校是每個人學習成長曆程中最重要的兩塊「根據地」,「生在家庭、長在學校」也是教育活動必須直面應對的最大挑戰。那麼,應該如何協調處理好家庭與學校之間關於「家校共育」共同輔助孩子學習成長的問題呢?同樣一個孩子對家庭和學校的重要程度是不相同的,家庭需要傾盡全力確保孩子學習成長好,而學校則只需要教育好那些能夠成才的孩子即可,家庭和學校對單個孩子所承擔的成長教導任務是不相同的。因此,家庭很有必要積極參與學校管理,與老師一道共同輔助好孩子的學習成長。
  • 學校,家庭,父母,孩子,共同成長進步—關於家校共育的幾點看法
    所以學校,社會,家庭的綜合教育,成為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條件。而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起點和基礎,更是學校教育的助手和補充;當然學校也是家長學習提高的搖籃,是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橋梁,家長通過了解學校教育,及時掌握學生在學校的動態。如何協調好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使兩者教育形成合力而不是相互抵消,這對每個中學生及中學生的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是至關重要的。
  • 家校共育 學校應如何落實家庭教育指導責任
    近年來,「家庭教育指導」日漸成為學校的一項重要職能。2015年10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充分發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各地教育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行政區域內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推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家長參與、學校組織、社會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
  • 家校同行 家國同興——史家教育集團家校共育的實踐探索
    「媽媽讀書會」強調親子陪伴中的「母傳德」,旨在培養孩子的立身德、為人德和為民德,進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到實處,在「修德」層面推動家校共育從「小家」向「大家」拓展。「爸爸運動隊」強調親子陪伴中的「父傳責」,旨在培養孩子不畏艱難、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增進孩子體格、性格、品格的層遞發展,在「承責」層面推動家校共育從「小家」向「大家」拓展。「星期六課程」由家長自主申請為學生授課,學生自願報名參加,在周末課堂上激發孩子多元興趣,開闊孩子成長視野,推動家校共育從「小家」向「大家」拓展。
  • 打開校門做教育——市外國語學校 「家校合作共育」的思考與實踐
    學校、家庭從來就不是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島」,而是彼此聯繫、互相補充的教育「環島」。「打開校門做教育」是「博雅」教育的宗旨,也是家校合作共育的根本朝向。(二)家校合作共育的內涵我們所實踐的家校合作共育的內涵,在於學校指導家庭教育,父母了解參與學校生活,實現家校之間有效的互動溝通。具體包括:指導父母如何處理好家庭關係,如何認識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教會如何當好父母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等。
  • 無錫新吳區家長學校聯合委員會成立暨第二批全國「家校(園)共育...
    李區長指出,家長學校聯合委員會的成立,旨在進一步宣傳正確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幫助廣大家長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技能,協助學校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第二批全國「家校(園)共育」數位化試驗區的創建,更標誌著新吳家校共育工作進入了「平臺更高、定位更準、服務更實、技術更專」的全新發展階段。
  • 探索原生家庭結構 「四大措施」促家校共育 ——合肥市周宗華名...
    6月7日上午,合肥市周宗華名校長工作室主題研討活動走進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學,這一次研討活動的主題為「聚焦新時代家校共育研究」。  疫情期間如何進行家校共育?怎樣才能讓家校共育有效助力孩子成長?速來圍觀合肥市周宗華名校長工作室團隊與合肥市六十三中學「家校共育」課題組成員的這場強勁「頭腦風暴」。
  • 親師合作 家校共育 涇陽德育教育品質發展
    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副主任龐曼就家校共育及兩個課程實施情況進行點評。點評指出,涇陽按照「統籌謀劃、考察學習、立足實際、科學研討、分步實施」的工作思路,努力構建科學規範的家校共育管理體系。試點工作開展實施以來,家校攜手、合力育人的實際效果明確顯現,家長和社會反響良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 惠州重視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攜手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來源:今日惠州網「孩子在家表現如何?平時是自己上學還是家長接送?家庭教育方面有什麼困惑?」這幾天,惠州很多孩子家裡都迎來特殊的客人——家訪的老師。為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攜手共建文明城市、文明校園及和諧文明家庭,今年暑假,惠州在全市開展2020年中小學(幼兒園)「走進萬千家庭,文明攜手同行」系列活動。這樣的活動只是惠州市家校共育的一個縮影。
  • 葉強: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的家校共育視角
    近些年來,隨著學術界對家校共育、家校合作和父母參與的持續研究,將家校共育的視角引入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的理論和實踐是有益的嘗試。家校共育通常被理解為: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在環境創設,在孩子的習慣養成、知識獲取、品德培養、性格發展、能力培養等方面通過密切合作,共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 讓家校共育成為孩子騰飛的翅膀
    家庭是孩子誕生與成長的搖籃,學校是孩子學習知識與成長的搖籃,它們就如孩子飛翔的一雙翅膀,缺少了家庭教育或者學校的教育就如斷了一邊翅膀,孩子是飛不起或者飛不高、飛不遠的,因此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攜手,形成教育的合力,孩子才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那麼如何進行家校共育?形成教育的合力呢?下面說說我校的一些做法。
  • 徐州啟動「彭城好爸媽」成長工程 推動家校社共育
    閆峰攝 人民網徐州9月14日電 (閆峰)「女兒六歲時,我為她選擇了鋼琴這個愛好,但五年後當孩子拿到十級證書時說了一句『再也不用練琴了』,卻讓我突然明白,我並不是個合格的家長。」14日,一位叫何麗娜的學生家長,在徐州市政府大禮堂裡,與千餘位學生家長以及學校老師,分享了她如何從一位母親到家長的成長經歷。
  • 家校共育·讓教育更美好
    百姓生活網訊為積極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緊密協助的育人模式,全面提高家長素質,促進特殊兒童健康成長,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加強家校合作,在2020年9月11日,都江堰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了以「家校共育·讓教育更美好」的家長學校活動,從安全、特殊孩子心理健康、衛生防疫、法制教育等方面,向家長們提出了要求和建議
  • 「家校共育」的現代教育理念,只是一味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嗎?
    家校共育的理念是什麼?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校和家庭比作兩個「教育者」,認為這兩者「不僅要一致行為,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這就是家校共育的概念。家校共育即家校合作,實質上是聯合家庭和學校這兩個對學生最具影響的社會機構,通過家庭成員和學校老師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對學生進行教育,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目的。學校老師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能是部分孩子家庭教育有所缺失,存在學校緊、家庭松的問題,需要引起部分家長的足夠重視。
  • 家校合作齊努力,共育英才成棟梁——記初中部家校共育工作
    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蘇霍姆林斯基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溫馨港灣,學校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場所,家校合作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教育不僅僅只靠學校,家長作為「教育原始的委託者」在現代教育上仍尤為重要,全方位的教育模式需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互聯共育,提高教育教學和管理成效。
  • 家校共育 靜待花開——崔廟鎮磚門完全小學召開家校共育活動
    為了加強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密切聯繫,增進家長對學校工作的了解,從而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12月14日,崔廟鎮磚門完全小學召開了家校共育活動之家長會。該校校長陳金髮首先從成立家長學校的意義、開展形式及工作方法等方面,向各位家長做了闡述,使學生家長明確了成立家長學校的目的。會議推舉產生了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代表做了表態發言,表示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擔負起家長在家庭的監護的責任,多花關注孩子成長,同時加強與學校教師的溝通聯繫,讓教師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長變化。
  • 「奮進的步伐」家風教育助力家校共育
    山西訊:李惠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何讓家庭教育深入人心,搭建起家校溝通的平臺,我縣教科局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讓家風教育貫穿義務教育全過程。為了確保家風教育效果,下一步我們將組織專家報告會,家庭家風展示,優秀家庭評選系列活動,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兩個家校共育平臺的作用,使好家風在培養品行端正,德志兼備的優秀學生,形成良好社會風尚,推進社會文明進步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 打造家校共育平臺,淄博十七中獲全市「首批優秀家長學校」
    這一榮譽的獲得,得益於學校以學生的健康成長進步為核心的育人理念,得益於學校教育注重貼近時代、貼近家長、貼近教育實際,堅持精耕細作「五個一」,紮實推進家校共育。家校共育,必須要把握家的屬性、校的特色,通過加強互動溝通突出一個「共」字,通過實施各種有效的機制和辦法落實「育」這個根本,本著這個思路,學校堅持在精耕細作「五個一」上用氣力、出實招,取得顯著成效。開展好一個活動——家長進課堂為使家長真切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學習的情況,我們開展了家長進課堂活動。
  • 【家校共育宣傳周專輯】牡丹江市林口縣中小學校「家校共育宣傳周」活動紀實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只有家校配合,方可助孩子健康成長。2020年6月1日上午9時整,林口縣教師進修學校心育部組織全縣各學校主管家庭教育的領導、班主任和家長相聚在雲平臺,共同收看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組織的「黑龍江省中小學家校共育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