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協同育人 攜手託起未來 江蘇徐州打造「家校共育」樣板

2020-12-13 荔枝網新聞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並不只是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事。教育始於家庭,提升家庭教育效能,增強家校共育合力,是推進徐州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之一。

  為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力量,促進家長、學生與學校的溝通,2020年,徐州市教育局創新家長培訓,大力推進「彭城好爸媽」成長行動,匯聚家校共育的城鄉力量,打造家校共育的徐州樣板。

  ◆創新家長培訓模式

  徐州市教育局把提高家庭教育素養作為推進家庭教育的關鍵環節,指導各縣(市)區創新培訓模式,有效化解了家長培訓中「專業化隊伍不足、水平不高」的難題。

  家長會,在孩子心中是一道「坎兒」,在家長心中,則是家庭「內戰」的導火索。為改變這種局面,徐州市教育局對家長會重新「畫像」,提出「做好家長會的頂層設計,確定有針對性的家長會系列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強化賞識教育」,強調「學科教師全部參加家長會,對學困生、問題生家長要單獨溝通」。現在,家長每參加一次家長會,就是接受一次家庭教育培訓,有些家長還受邀上講臺,傳授教育經驗,成為家庭教育典範,以至於不少家庭夫妻雙方爭相參會、雙雙參會。

  徐州市教育局還十分重視學生家訪工作,提出家訪要以聽取家長的意見建議、引導家長提升教育理念為目的,重在和家長交流互動,實行對特殊家庭、困難家庭、單親家庭、留守家庭、傷殘家庭的「五必訪」「三結合」制度。這樣的家訪日,受到家長的普遍歡迎。銅山區尤樓小學是一所地處偏遠只有51個孩子的村小,其中留守兒童27人。在校長的帶領下,全校教師深入到每個學生家中家訪,促進了每一位家長和教師的思考和成長——「我沒有文化,也能教育好孩子」「家訪,是溝通的橋梁,我要堅持」。

  ◆建設家庭教育隊伍

  「徐老師」工作室公益團每次的活動都非常熱鬧。在平等、互助、信任、安全的氛圍中,家長們敞開心扉,傾訴自己教養孩子的感受,分享彼此的教子故事。有的家長抱怨委屈,有的家長焦慮苦惱,有的家長著急無助,還有的家長想起孩子作業時的狀態,感受複雜,顯然是被孩子「纏」得哭笑不得。

  自去年開始,徐州市教育局依託高校資源,研製家庭教育培訓大綱及實施方案,成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徐老師」工作室,編寫了《中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手冊》,開展中小學家庭教育研究,加強專業引領,並將心理健康指導納入家庭教育指導範圍,市縣聯動,統籌有序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教師培訓,兩年共培訓教師、班主任11891名,有效緩解了師資短缺的局面。

  疫情防控期間,這支隊伍以專業知識和技能服務學生、服務家庭,彰顯責任和擔當。他們召開「在線升旗儀式」「雲上主題班隊會」,鼓舞班主任隊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當好「聯絡者、宣傳者、暖心者、指導者、參謀者、組織者、引領者、守護者」的角色;發布《面對疫情,給彭城好爸媽的溫馨提示》,號召「彭城好爸媽」營造更有利於孩子學習的家庭氛圍,陪伴孩子學習成長;編錄「彭城好爸媽培訓成長系列課程」,製作疫情期間「彭城好爸媽行動」系列視頻,引導家長就課堂內容進行充分交流和分享,提升家庭教育素養。

  ◆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

  與此同時,徐州市教育局依託市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全天候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志願服務,面向全市中小學校廣泛宣傳家庭教育指導志願服務地址、時間、方式等信息,開通網上諮詢及預約功能,組織志願者深入鄉村、街道、社區、家庭等地,每年開展各種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近100場,受益家長、學生5萬餘人。

  徐州市教育局聚焦家校共育的立德樹人指向,建設家校共育的品格提升項目,已立項省級項目13個、市級項目42個。徐州市青年路小學《場域視野下的兒童品格共育平臺建設》、徐州市民富園小學《「融·浸」式家校聯盟的構建與實施》等5個項目都成為省精品項目。全市立項的省、市55個項目在區域發揮著示範引領作用。

相關焦點

  • 徐州啟動「彭城好爸媽」成長工程 推動家校社共育
    全國家校社共育實踐區建設暨「彭城好爸媽」成長工程在徐州啟動。 14日,全國家校社共育實踐區建設暨徐州「彭城好爸媽」成長工程啟動儀式在江蘇徐州召開,來自包括國家關工委、江蘇省關工委、省教育廳、中國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等在內的十數位專家學者參會,並就全國各地家校社共育共建中的典型做法,以及徐州市在家校社共育中創新的「彭城好爸媽」做法等進行了研討,為徐州家校社共育的內容出謀劃策。
  • 示範引領,智慧共育——城陽區多所學校成為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領航者
    示範引領,智慧共育——城陽區多所學校成為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領航者 2021-01-06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校共育,靜待花開!桐鄉打造家校合作新模式
    一直以來,學校不斷強化「德育是第一質量」理念,以桐鄉六中教育集團三年規劃中的《新時代家校共育規劃方案》為基準,通過家長學校、遠程家庭教育資源庫、家庭教育讀本、情感周記制度、家長大講堂、家長義工等多種載體,依託「班級家委會」「學校家委會理事會」及教師日常家訪、家長會、家長開放周等活動,逐步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育融合的長效育人機制,增強家校共育工作的計劃性、完整性、實效性,同步提升教師及家長的育人理念
  • 家校同心 師生同行——中沙中學開展家校協同育人活動
    (通訊員:顏雙、左已匡) 為了進一步加強家校溝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11月25日上午,中沙中學開展家校協同育人活動。家長會上,班主任、任課老師、家長、學生就學校工作、班級活動、學生在校在家表現進行了溝通交流,就學習生活上存在的困惑與家校如何更好的形成教育合力進行探討。 學校師生和家長共同聆聽了由中國校園萬裡行家庭教育講師團主講的「學習改變命運,家校共育未來」大型報告會。
  • 「家校協同育人系列報導」如何化解初中生逆反心理?
    為此,大河網特聯合鄭州市教育局開展「家校協同育人」系列報導,報導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宣傳好的經驗和做法,營造積極、健康、共贏的家校共育氛圍,引導家庭、學校、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評價觀。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文 王雙飛 姜雨璐/視頻 韓淼宇/主持 實習生 劉鵬飛)生命的成長過程中,大多數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常會出現或輕或重的逆反心理。
  • 基教典型經驗⑦泰安岱嶽:構建1234新機制打造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模式
    ,以家庭教育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形成同心、同向、全方位、立體化的「1234」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模式。全區把創建家校社共育作為打造教育品牌的重要載體,成立領導小組,制訂實施辦法,並將創建工作作為教育綜合督導的內容之一。通過專家講座、社會實踐、座談交流、經驗分享等多種形式的線上、線下活動,開闢家校社協同育人品牌建設專欄,成立「和美家庭、幸福岱嶽」公益講師團,為家長教育子女提供理論指導。
  • 家校攜手 共育英才——寶塔區實驗小學2020級新生家長培訓會
    【黨建引領 七彩實小】家校攜手 共育英才——寶塔區實驗小學2020級新生家長培訓會家校攜手 共育英才——寶塔區實驗小學2020級新生家長培訓會為了進一步引導孩子們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讓家長積極地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中來,增進家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使家校聯動達到最優化,學校分別於9月4號和9月11號分兩批在報告廳召開了一年級新生家長培訓會,參加本次培訓會的有學校行政領導
  • 家校同行 家國同興——史家教育集團家校共育的實踐探索
    特別是在集團以家國情懷為底蘊的系統育人實踐中,我們基於三級家委會制度及家校共育項目流程,努力推動家長們通過「媽媽讀書會」、「爸爸運動隊」、「星期六課程」等活動,從修德、承責、拓展三個層次讓孩子在完善的家庭教育結構中得到適切的成長。
  • 莒縣文心高級中學:打造「家校共育共同體」,寫好家校合育文章
    為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客觀地向家長們反映近期我校在教育教學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況,打造更高水平的「家校共育共同體」,縣文心高級中學分別於11月23日至24日,召開了高一、高二年級家長會。高一年級家長會在各班舉行。
  • 達人老師 | 劉美芳:讓家校共育託起孩子的明天
    近期有關家長群的話題刷屏網絡,大家就「家校邊界」問題眾說紛紜。對寶安中學(集團)外國語學校的劉美芳老師而言,家長是班級不可或缺的部分,最好的教育就是家校共育。在她的班級裡,老師、孩子、家長三者既密不可分,又各司其職,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完成培養孩子的目標。從教以來,劉美芳一直認為最重要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不光指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還有對於家庭資源的利用。
  • 家校社攜手育英才:​第二屆「大中小幼教師同臺講述我/我們的育人故事」
    疫情期間,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首都人民教師堅守工作崗位、履行職責,創新性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努力探索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新工作模式與方法,積累了豐富感人的故事。本周六上午,由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主辦的第二屆大中小幼教師同臺講述我/我們的育人故事活動,將在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舉行,全市大中小幼專家、校長、園長、一線教師、社會資源單位代表,將同臺講述以「家校社攜手育英才」為主題的育人故事。
  • 家校攜手 行穩致遠——中江縣凱江中學召開家校共建共育聯繫會
    為促進學校與家庭教育的協調發展,讓孩子在後疫情時代更加陽光健康地成長,中江縣凱江中學於9月4日下午召開了家校共建共育聯繫會。這是一次後疫情時代促進家校聯繫、共建共育、同創美好育人環境的家校見面會。校長張中賓在致家長的發言中,闡述了凱江中學的辦學理念、育人思想、科學高效的教學管理模式,回顧了學校近一年中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也指出了後疫情時代召開家長會的目的和意義。他希望攜手所有家長朋友,為孩子的明天創建一個溫馨、快樂、健康的學習生活環境,同時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多多與學校溝通,為凱江中學的發展獻計獻策。
  • 家校攜手,共同託起明天的太陽 ——海港區建設路小學2020年一年級家長會
    緊接著一年級各班又分別在本班教室召開了新生家長會,班主任們分別從疫情防控、習慣培養、家校合作和開學前準備等方面與家長溝通交流,並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和要求,與家長共話教育和學生成長。也讓一年級新生家長對學校有了更加具體的了解,進而信任學校,支持學校,促進家校和諧,共促學生成長。家長會得到了家長們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很多家長紛紛表示一定會和學校榮辱與共,牽起共育之手,為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為學校更蓬勃的發展一起努力。和諧的家校關係是立德樹人的重要保障,最完美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一年級是種子萌芽的開始,是生命拔節的序曲,更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期。
  • 全國家校社共育實踐區建設暨「彭城好爸媽」成長工程啟動儀式在徐州舉行
    9月14日,全國家校社共育實踐區建設暨「彭城好爸媽」成長工程啟動儀式在徐州舉行。「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主體。一個完整健康的教育,從來都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徐州市教育局局長石啟紅在致辭中說,徐州教育體量龐大,基礎教育在校生180萬人,作為江蘇的教育大市,始終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大教育投入,促進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以堅定的信心和決心優先發展教育,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 家校共育,1911學堂彰顯第三方平臺力量
    近幾年,「家校共育」成了教育界的熱詞。2020年11月,人民日報曾發表時評《家校共育 攜手同行》,再次強調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 一線教育人如何做好家校共育 企業微信匯集百餘大咖探路未來教育
    家長作為連接學生與學校的紐帶,在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家校共育」這一話題備受社會關注。隨著數位化與信息化走近生活、走進家庭,未來教育裡家校共育的輪廓將是怎樣的呢?日前,由企業微信、騰訊教育及校長會聯合主辦的「構建家校溝通渠道探索未來教育新模式」主題研討會在上海舉辦。
  • 東營區:打通家校社「經脈」 共譜育人「新生態」
    「東營區創新『家長學校』實施路徑,以『閃亮的講臺』品牌為統領,探索機制、陣地、隊伍、載體『四融』工作法,從幫助樹立正確的教子觀念,到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再到提高自身素質和家庭教育能力,進而推動社會和諧、長治久安,探索建立了一套符合孩子實際、滿足家長需求、增益教育事業、利於社會治理的普惠性家庭教育服務體系,構築起新時代家校社協同育人『新生態』。」東營區婦聯主席剛憲珍介紹。
  • 錦繡小學成立三級家長委員會 構建家校合作與家校共育新格局
    年級家長委員會代表發言 錦繡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本次會議以「父母共學 家校同行」為主題。首先,長安錦繡實驗小學校長遊雷宇剖析了學校舉辦家長委員會的目的、意義,介紹了學校家校的未來規劃等。據了解,本學期開學伊始,長安錦繡實驗小學就著手思考家校共育工作,計劃成立三級家長委員會,融和家校關係,最終達成協同育人,並圍繞這一目標開展了系列工作。至此,學校班級家長委員會、年級家長委員會、校級家長委員會均已建設完成。根據學校家長委員會「協同三步曲」規劃,各項工作將圍繞組織建設、融活關係、協同共育三步開展。
  • 家校連心溫情十足,以愛之名攜手共進
    家校連心溫情十足,以愛之名攜手共進
  • 家校社協同育人鄉村幸福家計劃啟動,已有622所學校搶位!!
    鄉村幸福家計劃將面向全國遴選一批家校共育實驗學校,凝聚優質資源,為實驗學校提供公益性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助力學校全面深入開展家校共育工作。1.制定家校社協同育人規章制度:為了更好地推動家校社協同育人,按照國家政策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幸福家組織學者及實務專家為各地教育局和學校制定家校社協同育人系列制度文件,推動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高效落實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創新學校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