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並不只是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事。教育始於家庭,提升家庭教育效能,增強家校共育合力,是推進徐州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之一。
為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力量,促進家長、學生與學校的溝通,2020年,徐州市教育局創新家長培訓,大力推進「彭城好爸媽」成長行動,匯聚家校共育的城鄉力量,打造家校共育的徐州樣板。
◆創新家長培訓模式
徐州市教育局把提高家庭教育素養作為推進家庭教育的關鍵環節,指導各縣(市)區創新培訓模式,有效化解了家長培訓中「專業化隊伍不足、水平不高」的難題。
家長會,在孩子心中是一道「坎兒」,在家長心中,則是家庭「內戰」的導火索。為改變這種局面,徐州市教育局對家長會重新「畫像」,提出「做好家長會的頂層設計,確定有針對性的家長會系列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強化賞識教育」,強調「學科教師全部參加家長會,對學困生、問題生家長要單獨溝通」。現在,家長每參加一次家長會,就是接受一次家庭教育培訓,有些家長還受邀上講臺,傳授教育經驗,成為家庭教育典範,以至於不少家庭夫妻雙方爭相參會、雙雙參會。
徐州市教育局還十分重視學生家訪工作,提出家訪要以聽取家長的意見建議、引導家長提升教育理念為目的,重在和家長交流互動,實行對特殊家庭、困難家庭、單親家庭、留守家庭、傷殘家庭的「五必訪」「三結合」制度。這樣的家訪日,受到家長的普遍歡迎。銅山區尤樓小學是一所地處偏遠只有51個孩子的村小,其中留守兒童27人。在校長的帶領下,全校教師深入到每個學生家中家訪,促進了每一位家長和教師的思考和成長——「我沒有文化,也能教育好孩子」「家訪,是溝通的橋梁,我要堅持」。
◆建設家庭教育隊伍
「徐老師」工作室公益團每次的活動都非常熱鬧。在平等、互助、信任、安全的氛圍中,家長們敞開心扉,傾訴自己教養孩子的感受,分享彼此的教子故事。有的家長抱怨委屈,有的家長焦慮苦惱,有的家長著急無助,還有的家長想起孩子作業時的狀態,感受複雜,顯然是被孩子「纏」得哭笑不得。
自去年開始,徐州市教育局依託高校資源,研製家庭教育培訓大綱及實施方案,成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徐老師」工作室,編寫了《中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手冊》,開展中小學家庭教育研究,加強專業引領,並將心理健康指導納入家庭教育指導範圍,市縣聯動,統籌有序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教師培訓,兩年共培訓教師、班主任11891名,有效緩解了師資短缺的局面。
疫情防控期間,這支隊伍以專業知識和技能服務學生、服務家庭,彰顯責任和擔當。他們召開「在線升旗儀式」「雲上主題班隊會」,鼓舞班主任隊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當好「聯絡者、宣傳者、暖心者、指導者、參謀者、組織者、引領者、守護者」的角色;發布《面對疫情,給彭城好爸媽的溫馨提示》,號召「彭城好爸媽」營造更有利於孩子學習的家庭氛圍,陪伴孩子學習成長;編錄「彭城好爸媽培訓成長系列課程」,製作疫情期間「彭城好爸媽行動」系列視頻,引導家長就課堂內容進行充分交流和分享,提升家庭教育素養。
◆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
與此同時,徐州市教育局依託市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全天候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志願服務,面向全市中小學校廣泛宣傳家庭教育指導志願服務地址、時間、方式等信息,開通網上諮詢及預約功能,組織志願者深入鄉村、街道、社區、家庭等地,每年開展各種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近100場,受益家長、學生5萬餘人。
徐州市教育局聚焦家校共育的立德樹人指向,建設家校共育的品格提升項目,已立項省級項目13個、市級項目42個。徐州市青年路小學《場域視野下的兒童品格共育平臺建設》、徐州市民富園小學《「融·浸」式家校聯盟的構建與實施》等5個項目都成為省精品項目。全市立項的省、市55個項目在區域發揮著示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