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有哪些狀態呢?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大部分同學想的其實是「地球上的物質有哪些狀態」。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狀態莫過於固態、液態、氣態,其實在打雷的時候,雲層裡就有第4種物質狀態「等離子體」,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種丟失了電子的氣體。人們掌握了製造等離子體的技術,把它用在霓虹燈裡,因為它是重量輕、安全、容易控制的電導體。
地球上氣溫宜人,而宇宙空間溫度極低,只有3K(注1),接近絕對零度(0K),換算成我們常用的單位是零下270.15攝氏度。在宇宙的低溫下,物質是不是會呈現出奇特的狀態呢?
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愛因斯坦和印度數學家玻色就預言了物質存在第5種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它是物質在接近絕對零度時才會呈現的狀態。與玻色子相對的是費米子,費米子可以構成物質的第6種狀態——費米子凝聚態。
當原子深度冷卻時,能量很低,行動特別遲緩,因此,原本無法靠近的幾個原子可以靠得很近,甚至相互重疊。這時的物質狀態既不像單個原子,又不像分子,而是一種具有統一量子態的實體。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特別不穩定,很容易分解成普通的原子,所以很難製備,實驗受到一點點幹擾就會功虧一簣。1995年,美國天體物理學聯合實驗室(JILA)成功製備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當時是把玻色子(大約2000個銣-87原子)約束在磁場裡,同時用雷射冷卻降溫到170 nK(170納開爾文)。製備得到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很少,直徑只有大約20微米,而且壽命很短暫,只能維持百分之幾秒。同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用鈉-23也製得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兩項成果獲得了2001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近期,美國NASA科學家在外太空的實驗室(國際空間站)製備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因為太空實驗室具有獨特的微重力環境,可以取代磁場,所以延長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壽命,達到1秒以上。
結語
科學家在最極端的環境下製造最極端的物質形態,是因為研究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不僅可以檢驗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還可以加深人們對宇宙中物質形態的理解,有利於搜索暗物質和暗能量。
參考資料:D. C. Aveline, et al., Observation of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in an Earth-orbiting research lab, Nature 2020, 582: 193-197.注1: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