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易經,最先想到的就是伏羲八卦,易經的神奇之處就在於能通過卦象來預知未來,知曉天地間的規律。
但是好像很多夥伴們都會對易經有著比較深的誤解。覺得易經是封建迷信之類的,其實要想看待一件事物是否正確,我們則需要摘掉有色眼鏡去認真看待,才能真正的了解它。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49歲,也就是年過半百的時刻,踏入人生的下半段。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段,我們已經成為家庭的頂梁柱,我們要負起一個家庭的重任。
這時候,我們要懂得守住自己人生的方向,擁有正確的判斷能力。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和事業,最重要的是要經營好自己的家庭。
易經忠告:人到四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要久留,是有道理的
第一個人:放高利貸的人
《易經》:"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說:"不請自來的三位客人到來,對他們恭敬而且熱情地招待,終久獲得吉祥",表明此時儘管處在不適當的地位,但還沒有遭受大的損失。
人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對於一個男人來說責任重大,壓力倍增,有苦說不出,因為你是家庭的脊梁骨。錢就是你的腰杆子,孝順父母,養育孩子,給愛人幸福的生活,都離不開錢。
所以人到中年後,如果有高利貸的人慫恿我們去放高利貸,一定要果斷地拒絕他們,並趕緊送走。一來,這是一種違法的行為,二來,這樣的錢放出去,很多都是血本無歸的。
所以,人到是四十九,我們一定要警醒自己,對於放高利貸的人上門「做客」,我們要懂得果斷拒絕,並一定不要留他們。
第二個人:多年不聯繫的鄉人
《易經》《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君子觀此卦象,從而不用以惡報惡的方法對付小人,而是採取威嚴的態度,遠離小人。
人到四十九,我們要提防突然來訪的遠方客人。有一句話叫做,「人死魂亡,人走茶涼」,這句話需要你細細的品,答案很殘酷,但是很現實,因為這就是社會,這就是人性。
多年不聯繫的朋友突然聯繫到你,他們一定有事求你,或者讓你參加他們的婚禮,他們的眼裡沒有你,只有利益。
因為無事不登三寶殿,他能常年不聯繫你,不關心你的生活動態,卻突然有一天出現在你的面前,往往沒有好事居多。
所以,對於多年不聯繫的同鄉突然到訪,我們要冷靜地分析判斷,該幫忙的我們幫,不該幫忙的,我們要懂得委婉拒絕,並不要久留他們。
第三個人:喜歡曖昧的異性
《易經》上說:「君子以厚德而載庶物」所謂「坤厚載物」,講的就是女人,為人妻、為人母背後所承載的那份責任。
作為凡夫俗子,許多人只知道古人常說「食色,性也」,認為好色是人之本性,所以從不稍加克制,一把年紀了,放縱慾望,仍舊流連於美色,卻不知道「色字頭上一把刀,石榴裙下命難逃」。
人到四十九,家庭的穩定非常重要。如果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沒有守住自己情感的底線,卻想在外面「尋花問柳」,甚至搞「家外有家」的混蛋事,致使家庭出現裂痕,用再多的時間都難以修補。若一把年紀妻離子散,餘生必定晚景悽涼。
《易經》不僅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更是人生的路標
《易經》短短數語,就道出了人生待人、處事、學習、生活等等萬千變化。
我們個體來看,人活在世上,無論富貴,無論貧窮,無論如何風光,最後總是殊途同歸,塵歸塵,土歸土,回歸到一切的原始狀態。
而在《易經》中早已經告訴了我們「是什麼」「怎樣形成」等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
在古代,像孔子、諸葛亮、鬼谷子這樣的能人異士,都曾經熟讀《易經》。
而在現代,首富李嘉誠曾評價《易經》可以使人受益終生,就連國外的諾貝爾獎得主查理·威爾海姆也曾表示:帶給我們巨大衝擊的這次革命,其實都是受益於中國古代的《易經》。
《易經》可以啟迪智慧,提供關鍵時刻的破局之道:處於逆境中,我們會明白「否極泰來」;生活中遭遇不公平待遇,我們會知道「有損有益」......
不論男女,不論在什麼年齡階段,身處什麼角色,為學,為商,為政,還是為人父母,都能從其中汲取到你所需要的「成長心法」。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其實我們與《易經》的距離之所以遠,是因為看不懂文言文,解讀也非常無聊,我之所以能看得進去,是找到了《圖解易經》。
書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周易》的基礎知識。而且圖文並茂,600幅精美的精美插圖,視覺體驗非常好。
一本書的價格只需要56元,也就是一頓飯錢,就能讓自己離智慧、成功更進一步。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