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了 廣東男子吃毒蘑菇進ICU搶救30小時:味道很香還帶點甜!

2020-12-20 騰訊網

  5月是各種野生蘑菇生長的旺盛期

  這些外形美麗的野生蘑菇

  與我們平常吃的蘑菇非常相似

  卻是無色無味、殺人於無形的「殺手」

  5月3日傍晚

  與家人到東江灣公園散步的市民葉先生

  就因為好奇誤食了僅僅兩小塊野生蘑菇

  結果中毒住進市人民醫院ICU病房

  經搶救30餘小時才脫離危險

  市民葉先生誤食的毒蘑菇

  蘑菇與兒時常吃的很像

  好奇心驅使誤食蘑菇

  7日上午,記者在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見到了病床上的葉先生,經過幾天的治療,葉先生的病情已無大礙,精神狀態也較為良好,但由於葉先生的凝血功能仍未恢復,因此在醫生的建議下,葉先生打消了出院的念頭,打算再住院觀察一段時間。

  「我生長在農村,對蘑菇還算熟悉,這次誤吃的蘑菇跟小時候在老家經常採來吃的蘑菇很像。」葉先生對記者回憶了當天誤食毒蘑菇的情形。

  據葉先生介紹,3日傍晚,他和家人在東江灣公園散步,無意間發現了草地裡長出的蘑菇,便好奇地摘了一朵,放在鼻尖聞了一下,蘑菇特有的香味,喚起了他兒時上山採摘蘑菇的回憶。雖然當時葉先生也對蘑菇是否有毒有所猶豫,但是由於蘑菇很像常吃的種類,也就打消了疑慮,掰下一小塊蘑菇傘葉放入了口中。「剛放進嘴裡,一股鮮甜就湧上了舌尖,味道特別好,不知不覺就把蘑菇吃了下去。」

  葉先生對記者說,吃完第一塊感覺有些意猶未盡,又掰下一塊放入了口中。由於不確定生食蘑菇有沒有風險,葉先生也沒多吃,把手裡剩下的蘑菇扔掉後,便開始跑步去了。

  醫院ICU搶救30餘小時

  患者才脫離危險

  葉先生沒想到的是,生食蘑菇2個小時後,他開始上吐下瀉、全腹隱痛、呼吸急促……「當時真的把我嚇壞了,我家離醫院只有三公裡左右,出門時他意識還算清醒,等送到市人民醫院時,已經什麼都不知道了。」葉先生女朋友對記者說,當晚10點30分左右,她將葉先生送到醫院時,他已經四肢皮膚發紫,血管鼓起。儘管市人民醫院在接診葉先生後,立即組織了多個科室對葉先生採取了洗胃、制酸、臟器保護、營養支持等綜合治療措施,但由於葉先生病情發展迅速,隨時有休克、多臟器功能衰竭等併發症發生的風險,4日凌晨1點多,葉先生還是被送入了ICU,身上也被插上了導管進行血透。

  「葉先生送醫算是比較及時的,這給我們醫護人員的救治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何燦麗表示,因為救治及時,葉先生所食用的有毒蘑菇主要影響的是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凝血功能等,並未對肝、腎等代謝器官造成影響,恢復情況也很好,等葉先生的凝血功能恢復正常就可以出院了。

  何燦麗說,蘑菇中毒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腸胃不適,因為大多數毒蘑菇含有可以引起嘔吐和腹瀉的胃腸道刺激物,通常對身體不會造成長期損害,但有許多蘑菇毒性很強,甚至微少的劑量就可以致命,曬乾、久煮方法也不一定能把蘑菇裡含有的毒素去掉。

  去年6月,該科就曾接診一家三口,因為食用量大,全家均出現了腎功能衰竭,在ICU住了約半個月,每天都需進行血透治療。「蘑菇雖然味道鮮美,但市民對不確定是否有毒的蘑菇應當謹慎食用,否則帶來的將是身體和經濟上的雙重代價。」何燦麗說,如果市民食用蘑菇、野菜、野果等出現身體不適,應當立即就醫,不可猶豫。

  葉先生也呼籲市民,採摘蘑菇一定要小心,面對很難辨別的蘑菇,千萬不要貪食美味搭上身體健康。

  記者探訪東江灣公園

  仍有市民大膽採摘

  7日上午,記者也來到東江灣公園,不到3分鐘,便發現了5朵蘑菇。公園內大部分蘑菇為白色或棕色,呈傘形,一般長在樹下或草叢中。

  幾位正在公園除草的工人告訴記者,因為前段河源持續下雨,所以公園就陸續長出一些小蘑菇,但是他們都知道這些小蘑菇是有毒,不能吃的。他們在除草的時候看到這些小蘑菇也會除掉。如果看到有市民好奇去採摘,他們也會勸阻。

  就在採訪的過程中,記者發現有市民在公園採摘中草藥回家煲湯。對於這些市民採摘的行為。有網友認為,逛公園時,採摘一點,也是一種生活情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保護好公園的植被。但記者認為,除了要保護好公園植被,更重要的是市民在公園中採摘草藥或是蘑菇,都應當謹慎,不能拿身體健康當作兒戲。

  市林業局園林管理科科長潘偉平表示,會進一步加強對我市公園的管理,加大力度清理蘑菇、毒草等影響市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植物,同時也會加大對毒蘑菇防治的宣傳和對採摘市民的勸導,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每年都會發生有人因誤食毒蘑菇而致死的悲劇。在慨嘆草木無情之餘,一些「磚家」還以「教你一招」的名義列舉了一些辨別毒蘑菇的方法,顏色不鮮豔,生長在特定樹種林下……雖然這些辨識毒蘑菇的方法看起來都言之鑿鑿,殊不知,它們其實並沒有科學依據,輕信並實踐的話,反而是造成誤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顏色無關毒性

  「鮮豔的蘑菇都是有毒的,無毒蘑菇顏色樸素。」這是有關蘑菇的謠言中流傳最廣、影響力最大、殺傷力最強的一句,甚至上升到了箴言的高度。為了粉碎這條謠言,我們讓大名鼎鼎的「毀滅天使」白毒傘(Amanita verna)現身說法。

  「毀滅天使」白毒傘(Amanita verna)

  白毒傘隸屬傘菌目鵝膏科鵝膏屬,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大型真菌之一,在歐美國家以「毀滅天使」 聞名,也是近年來國內多起毒蘑菇致死事件的元兇。白毒傘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純潔樸素的顏色,還有微微的清香,符合傳說中無毒蘑菇的形象,很容易被誤食。「毀滅天使」以極高的中毒者死亡率(不同文獻記載高達 0%~90%)殘酷地嘲諷著這些傳說的信眾,因此還有個別名:愚人菇(Fool’s Mushroom)。

  經常被用來為「鮮豔的蘑菇有毒」這一印象做註解的,是與白毒傘同屬的毒蠅鵝膏(Amanita muscaria)。鮮紅色菌蓋點綴著白色鱗片的形象構成了「我有毒,別吃我」的警戒色。

  毒蠅鵝膏(Amanita muscaria)

  然而,也有一些可食蘑菇種類是美貌與安全並重的。例如同樣來自鵝膏屬(這個屬「出鏡率」真高啊)的橙蓋鵝膏(A. caesarea),具有鮮橙黃色的菌蓋和菌柄,未完全張開時包裹在白色的菌託裡很萌,有「雞蛋菌」的別稱,是夏天遊歷川藏地區不可不嘗的美味。

  橙蓋鵝膏(A. caesarea)

  另外如雞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金頂側耳(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雙色牛肝菌(Boletus bicolor)和正紅菇(Russula vinosa)等等,都是顏色鮮豔的食用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用谷歌圖片檢索這幾個拉丁名。

  雞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雙色牛肝菌(Boletus bicolor)

  正紅菇(Russula vinosa)

  清潔環境也長毒蘑菇?

  再來看看這條說法:「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溼的骯髒地帶。」

  其實,所有的真菌都不含葉綠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自養,只能寄生、腐生或與高等植物共生,同時對環境溼度要求比較高,因此它們都傾向於生長在「陰暗潮溼」的地方。俗話說「潮得都要長蘑菇了」,就是這個道理。至於環境的「清潔」和「骯髒」,並沒有具體的劃分標準,更與生長其中的蘑菇的毒性無關。食用菌雞腿菇(毛頭鬼傘,Coprinus comatus)經常生長在糞便上,栽培時也常用牛馬糞便作為培養基;反之,包括白毒傘在內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長在相對清潔的林中地上。

  食用菌雞腿菇(毛頭鬼傘,Coprinus comatus)

  蘑菇生長環境中的高等植物,尤其是與很多種蘑菇共生的松樹和櫟樹(泛指殼鬥科植物),也不能作為蘑菇無毒的判斷依據。例如近年來在廣州多次致人死亡的致命白毒傘(Amanita exitialis)就是和一種櫟樹(黧蒴栲,Castanopsis fissa)共生的,而其他的「毀滅天使」們也生長在櫟樹林、松林或由二者構成的混交林中。另有報導稱,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採食時須格外注意。

  長得醜就是毒蘑菇嗎?

  據說,「毒蘑菇往往有鱗片、黏液,菌杆上有菌託和菌環,沒有這些特徵的就不是毒蘑菇。」這種說法也不足為信。

  提及鱗片、黏液、菌託和菌環等形態特徵術語,是毒蘑菇謠言「與時俱進」的表現,謠言甚至因此具備了一點可靠性。同時生有菌託和菌環、菌蓋上往往有鱗片,是鵝膏屬的識別特徵,而鵝膏屬是傘菌中有毒種類最為集中的類群。也就是說,按照「有菌託、菌環和鱗片的蘑菇有毒」的鑑別標準,可以避開包括白毒傘和毒蠅鵝膏在內的一大波毒蘑菇。但是,這條標準的適用範圍非常狹窄,不能外推到形態高度多樣化的整個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出「沒有這些特徵的蘑菇就是無毒的」。

  很多毒蘑菇並沒有獨特的形態特徵,如亞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紅菇科)沒有菌託、菌環和鱗片,顏色也很樸素,誤食會導致溶血症狀,嚴重時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另一方面,這條標準讓很多可食蘑菇躺著也中槍。例如,常見食用菌中大球蓋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有菌環、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有菌託、香菇(Lentinus edodes)有毛和鱗片。

  亞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

  蟲子吃的就沒毒嗎?

  有人宣稱「毒蘑菇蟲蟻不食,有蟲子取食痕跡的蘑菇是無毒的」,這個說法的邏輯和對轉基因作物「蟲都不吃,人為什麼能吃」的錯誤判斷如出一轍。人和昆蟲(以及其他被稱為「蟲」的動物)的生理特徵差別很大,同一種蘑菇很可能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

  1996年,法國科學家諾曼 米爾(Norman Mier)等人報導了用黑腹果蠅在1 種野生蘑菇中篩選潛在的生物農藥來源的研究[ ],結果表明其中大多數對果蠅致命的蘑菇對人是無毒的。該研究中對果蠅毒性排名第二的是一種人類可食的蘑菇——紅絨蓋牛肝菌(Boletus chrysenteron,牛肝菌科)。同時,很多對人有毒的蘑菇卻是其他動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鵝膏(Amanita pantherina)經常被蛞蝓取食。「毀滅天使」中的致命白毒傘也有被蟲齧食的記錄。

  紅絨蓋牛肝菌(Boletus chrysenteron)

  豹斑鵝膏(Amanita pantherina)

  銀器、大蒜辨不出毒物

  「毒蘑菇與銀器、大蒜、大米或燈芯草同煮可致後者變色,毒蘑菇經高溫烹煮或與大蒜同煮後可去毒。」這是有關毒蘑菇的傳說中最荒誕不經的部分。

  始作俑者的想像力令人敬佩。烹調是食物進嘴前經歷的最後一道工序,很多人因為沒有看到那些純屬子虛烏有的「遇毒變色反應」而放下了心中疑慮,心甘情願地將毒蘑菇吃進肚裡。2007年廣州發生的一起誤食致命白毒傘事件中,受害人就曾經用上述方法驗毒。

  銀針驗毒是個流傳千年的古老傳說,原理是銀與硫或硫化物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古法提煉的砒霜純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銀器有可能驗出;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會令銀器變黑。至於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燈芯草變色的說法則完全出自臆想,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種現象確實存在。這種憑空捏造的東西,駁起來頗有「渾身都是空門,不知何從下手」的無力感,好在一個反例就足以說明問題。我曾經試過用致命白毒傘和大蒜同煮,結果湯色清亮,大蒜顆顆雪白,兼之鮮香四溢,令人食慾大振……當然振過就算了。

  高溫烹煮或與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說法危害更甚,人們可能對解毒效果抱有信心而吃下自己無法判斷的蘑菇,從而增加了中毒風險。不同種類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熱穩定性。以白毒傘為例,它的毒性成分是毒傘肽(Amatoxins),包括至少8種結構類似、骨架為8個胺基酸構成的環狀肽。毒傘肽的穩定性很強,煮沸、曬乾都不能破壞這類毒素,人體也不能將其降解。其中毒性最強的α–毒傘肽口服半致死劑量(LD50)是每千克體重0.1毫克,意味著吃下一兩朵白毒傘就足以奪去一個成年人的生命,而且一旦入口就沒有任何解藥。大蒜裡的活性物質有一定的殺菌作用,但對毒蘑菇完全無能為力。

  除此之外,有些可食蘑菇含有少量加熱後會分解的有毒物質,必須烹煮至熟透,否則食用後可能導致不適,吃火鍋的時候尤其要注意。前文提到的食用菌雞腿菇含有鬼傘素,會阻礙乙醛脫氫酶的運作,導致乙醛在體內聚集,大量食用的同時又大量飲酒的話,容易出現雙硫侖樣反應,需要注意。

相關焦點

  • 他吃掉世界最毒蘑菇,搶救3天後還懷念它的美味:很甜
    【自家樓頂長毒蘑菇,男子煲湯喝完搶救3天:很甜】7月20日,廣西賀州一村民以為自家樓頂長的蘑菇無毒,採摘後煲湯吃光,結果出現心肌受損、急性腎功能衰竭等中毒症狀。醫生稱,他服用的蘑菇俗名叫「死亡帽」,含劇毒,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毒蘑菇,30毫克就能致人死地。經搶救,患者轉至普通病房。患者稱:「基本上都喝完了,很甜,比雞肉菌那些的湯還好吃」當代神農,轉世時珍!
  • 自家樓頂上長了世界上最毒的蘑菇,男子煲湯喝完之後進了ICU
    自家樓頂上長了世界上最毒的蘑菇,男子煲湯喝完之後進了ICU文章素材來源於網絡,歡迎點擊關注和評論!導語:廣西一村民看見自家樓頂上長了一排蘑菇,便摘下來煲了湯,全部喝完了,村民還覺得很甜,結果喝完之後就進了搶救室,沒想到這種蘑菇是個劇毒的蘑菇。在廣西,一位村民孫某這天很是悠閒,幹完了農活後就回家待著了,在房前抬頭看著的時候,發生自家的樓頂上長著像蘑菇一樣的東西。
  • 誤食世界最毒蘑菇!男子煲湯喝完後進ICU三天
    誤食世界最毒蘑菇!男子煲湯喝完後進ICU三天導語:世界之大,那是啥都有。大自然為我們帶來了許多香甜可口的水果,讓我們能夠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不過這其實都是我們的先人經過無數次嘗試才得出來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 蘇州又有人被毒蘑菇毒倒!吳江平望打工男子誤食搶救及時出院
    近期天氣溼熱,野生蘑菇瘋長,市民切記舌尖上的警鐘,不可為了嘗鮮,隨意採食野生蘑菇。近日,在吳江平望打工的趙先生就因為誤摘誤食毒蘑菇後上吐下瀉,幸好醫生搶救及時,目前已經出院。據了解,趙先生今年43歲,7月4日下班途中,他路過一片樹林,發現樹底下的蘑菇和小時候在貴州老家吃過的蘑菇很相似,於是就摘下來帶回家吃了。誰知當晚8時許,趙先生就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眼見情況不妙,趙先生趕緊到附近醫院就診。在進行洗胃、催吐後,「120」將其送往蘇大附一院總院作進一步救治。
  • 男子吃掉世界最毒蘑菇,獲救後稱:很甜很好吃!醒醒啊!
    7月20日,廣西賀州一村民以為自家樓頂長的蘑菇無毒,採摘後煲湯吃光,結果出現心肌受損、急性腎功能衰竭等中毒症狀。醫生稱,他服用的蘑菇俗名叫「死亡帽」,含劇毒,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毒蘑菇,30毫克就能致人死地。經搶救,患者轉至普通病房。患者稱:「基本上都喝完了,很甜,比雞肉菌那些的湯還好吃」當代神農,轉世時珍!
  • 上海18歲女生進ICU搶救昏迷5天,母親稱每天花100點至少兩杯奶茶
    事件回顧:每天花100多元點外賣喝奶茶、可樂甜甜(化名),18歲,上海一學生,據甜甜母親王女士(化名)稱,甜甜平常非常喜歡吃甜食,每天喝奶茶、可樂、飲料等至少10杯,還喜歡吃炸雞、披薩、漢堡等垃圾食品。
  • 毒蘑菇生長旺季到了!一家人吃下後腹痛腹瀉,兩兄弟搶救...
    -01-爺爺外出採回野生蘑菇一家人吃下後腹痛腹瀉被毒蘑菇「假愈期」欺騙年幼兩兄弟病情惡化兩兄弟搶救無效釀悲劇據了解,兩兄弟來自婁底漣源孩子出現症狀後,家長帶兩名孩子前往醫院就診,但正是由於被毒蘑菇狡猾的「假愈期」欺騙,在輸液治療後,孩子症狀出現好轉,爺爺奶奶隨即要求出院,不料6號深夜11點便開始發高燒,再次緊急送醫後,因病情發展迅速且危重,兩歲的弟弟小寧搶救無效死亡,哥哥小遠則被緊急送往省兒童醫院治療。
  • 毒蘑菇生長旺季到了一家人吃下後腹痛腹瀉,兩兄弟搶救無效身亡!
    近日湖南婁底漣源兩兄弟三歲的小遠和兩歲的小寧因誤食野生劇毒蘑菇導致意外,兩歲的弟弟小寧在當地已搶救無效死亡,哥哥小遠於6月7日被緊急送往湖南省兒童醫院搶救。今天,記者來到醫院重症監護室繼續追蹤報導,遺憾的是,經專家全力搶救,哥哥小遠也因病情發展迅速,全身多器官衰竭不治。
  • 7歲兒童誤食毒蘑菇在濟南搶救!扔掉那些「毒蘑菇鑑別方法」吧
    「一名7歲兒童因誤食毒蘑菇出現中毒症狀,危及生命,已在醫院重症監護搶救9天,每天使用3000毫升血漿,急需您獻血救治。」9月6日,山東省血液中心發出緊急招募信息。今年7歲的圓圓(化名),山東淄博人,9天前因誤食毒蘑菇出現中毒症狀,危及生命,已在省立醫院重症監護搶救,因為病情嚴重,每天需要使用3000毫升血漿。記者了解到,由於圓圓的血型是AB型,也是血型中人數最少的一種,山東省血液中心AB型血漿庫存已經嚴重不足,因此呼籲愛心市民積極參與獻血活動。
  • 7歲男孩誤食毒菇不幸離世!教你認清常見毒蘑菇!
    近日,因誤食毒蘑菇中毒的山東7歲男孩圓圓,一直牽動著大家的心。此前,數百人曾連夜趕到醫院為其獻血。9月12日上午,一個悲痛的消息從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傳來:非常遺憾,經過醫院全力搶救,孩子還是因為不可逆的多臟器功能衰竭於9月11日離開了我們。
  • 毒蘑菇有哪些特徵?如何識別野生毒蘑菇?(圖解)
    8月2日,廟裡來了3位遊客,他們在山上玩了一圈,採回了滿滿一塑膠袋蘑菇。「我看那蘑菇又白又漂亮,就沒想到會有毒。」劉興梅說,因為遊客與她相熟,就把蘑菇在廟裡的灶房炒了,還下了些麵條,招待3位遊客吃了。  下午3時多吃的飯,吃完後遊客下山了,4時多一點,劉興梅感到渾身不舒服。「噁心,吐了十幾次,人暈得都站不住。」
  • 廣東毒蘑菇頭號殺手「白毒傘」現身白雲山
    白雲山白毒傘 圖/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3月是春暖花開,踏青賞花的好時節,廣東毒蘑菇「頭號殺手」——致命白毒傘也開始「冒頭」!致命白毒傘有個學名,叫致命鵝膏,是廣東毒蘑菇頭號殺手。「白毒傘」則是幾種白色毒蘑菇的統稱。李泰輝,一位與毒蘑菇打交道的專家,又被稱為「嶺南毒蘑王」。李泰輝告訴記者,在廣州,致命白毒傘是最早出現的毒菇種類,每年3~4月大量出現,但有時早的話1~2月都有,通常和回南天有關。「回南天來得早就早一點,空氣的溼度和溫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 這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之一,吃一朵即可致命
    雲南是野生菌主要產區,每年6-9月是野生菌上市的季節,每年都會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這種野生蘑菇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毒野生菌之一,吃一朵即可致命,它的名字叫致命白毒傘,名字就帶個致命兩個字,可見其毒性的厲害,下面詳細介紹一下這種致命毒菌的詳細信息。
  • 一家五口誤食世界上「最毒蘑菇」
    紅網株洲6月19日訊(長株潭報記者 杜方江 通訊員 梁輝)6月18日,《長株潭報》記者從省人民醫院了解到,近日,寧鄉一家五口吃了野生蘑菇燉的湯後中毒入院,其中包括兩名兒童。因中毒較重,6月18日下午,五人均被轉往長沙救治,其中最小患者只有2歲5個月。
  • 珍愛生命,遠離毒蘑菇!權威專家教你識別常見毒蘑菇
    市民盲目自信帶來風險 專家介紹,劇毒野生蘑菇之所以吃倒那麼多患者,一方面毒蘑菇僅憑肉眼難以辨別,而很多人又盲目自信,認為毒蘑菇祖祖輩輩都吃,以前從未中毒,所以憑「經驗」繼續採摘食用,但實際上蘑菇的傳播是靠孢子、靠風,今年這一塊地沒有毒蘑菇,但來年就不一定了。
  • 識別毒蘑菇,這些常識你必須知道~
    潛伏期一般為6-12小時,大多在胃腸炎症後出現溶血性黃疸,肝脾腫大,少數病人出現蛋白尿。此型代表為鹿花蘑菇。臟器損害型有毒成份主要為毒肽類和毒傘肽類,可使體內大部分器官發生細胞變性。此類毒素劇毒,含此毒素的新鮮蘑菇50克即可使人致死。發生中毒如不及時搶救死亡率很高,可達50%-60%。臟器損害型中毒表現十分複雜,按病程發展分為6期。
  • 寧鄉一家五口誤食世界上"最毒蘑菇" 均中毒入院
    《長株潭報》株洲訊(記者 杜方江 通訊員 梁輝)6月18日,《長株潭報》記者從省人民醫院了解到,近日,寧鄉一家五口吃了野生蘑菇燉的湯後中毒入院,其中包括兩名兒童。因中毒較重,6月18日下午,五人均被轉往長沙救治,其中最小患者只有2歲5個月。
  • 寧夏人民醫院近期接診誤食毒蘑菇14人!戶外野生蘑菇吃不得,你怎麼...
    「8月20日,我們急診科接診了一起肉褐鱗環柄菇中毒病例;8月23日,又有一家三口吃了肉褐鱗環柄菇中毒;8月29日,接診的一家四口是吃了絲蓋傘蘑菇中毒;大部分患者都是一家人集體服用了毒蘑菇,也有一例是家裡只有一位60多歲老太太吃了毒蘑菇。
  • 排骨還能這樣吃,兩種蘑菇一起燉味道更香,兒子怎麼吃都吃不夠
    排骨還能這樣吃,兩種蘑菇一起燉味道更香,兒子怎麼吃都吃不夠排骨其實有很多做法,比如糖醋排骨啊,椒鹽排骨啊,還有老一輩人喜歡用海帶燒排骨湯,排骨這個東西小朋友們比較愛吃尤其是糖醋排骨,因為小朋友們喜歡吃糖吃甜的,所以這道菜成為了他們的最愛
  • 原來正宗的椒鹽蘑菇要這樣做,口感酥脆,味道特別香,比肉還好吃
    導語:原來正宗的椒鹽蘑菇要這樣做,口感酥脆,味道特別香,比肉還好吃椒鹽菜好吃不會做?椒鹽的配比是關鍵,學會做1次吃12個月,特香大家好,感謝來到悅悅家的美食匯,要想變美,全靠一張嘴!對於一個愛美食的人來說,最折磨人的事情就是大半夜睡不著時翻看手機,還碰巧看到是美食的做法,昨天半夜悅悅給小寶衝完米糊後,打開手機看時間時,就看到微信群裡有同事發了一張椒鹽蘑菇色香味俱全的高清圖片,看了之後饞蟲被勾了起來,滿腦子想的都是色澤金黃,香酥可口的椒鹽蘑菇,根本就無法入睡,第二天早上頂著黑眼圈爬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買蘑菇,還好去年做的椒鹽還夠,不過等下還是要補充一點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