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高清照片較多,可能圖片需要時間刷新,但相信您會有所收穫。
在這個星球上有和煦的陽光、豐富的水和充足的空氣,為生命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條件。在地球上的千千萬萬種生物中,人是最高等的生物。
而這個可愛的行星為他們準備好了美麗、舒適的生存環境——廣袤的陸地、浩瀚的海洋、茂密的森林、蒼翠的群山 、綠色的草原、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江河、迷人的湖泊——旖旎的大自然,
這個星球上的每一個國家都被大自然饋贈,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獨特地理,這是一個國家的面貌、軀體.......
現在,請瀏覽下文吧,感受每一個國家的魅力之所在。
中國地形圖
中國幾乎囊括了所有地形,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和沙漠等。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自西而東,逐級下降;平原少,山地多,陸地高差懸殊。山地和高原多集中於西部地區。
全世界8000米以上的12座山峰中國就有7座;山脈多呈東西和西北一東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喀喇崑崙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和橫斷山等山脈,與尼泊爾交界的喜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86米(2020年最新數據),為世界第一高峰。
星球觀察:這片土地孕育出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今天她依舊屹立於東方
美國
美國地勢的特點總體來說是東西高中部低. 西海岸是落基山脈,海拔較高;東海岸也是由山地和高原組成的高地;中部是被稱作「大平原」的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勢低矮寬闊。 美國本土的地形特徵是東西兩側高,中間低,沒有東西走向的山脈.,本土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地形區。
星球觀察:美國平原多,適合耕種的面積比中國大。有兩條海岸線,運輸十分便利,因此經濟也更容易發展。總體來說美國的地理優勢還是佔優的。
義大利
義大利位於南歐,大部分領土位於長靴形的亞平寧半島以及阿爾卑斯山以南的波河平原,另有西西里島和撒丁島兩大島嶼。
其大部分山地由位於平原北部的阿爾卑斯山和半島的主幹亞平寧山脈構成,北部與法國的界峰勃朗峰(4810m)是義大利的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海岸地區與河谷,波河平原為義大利最大的平原,總面積達4.6萬平方千米。
星球觀察:義大利國土狹長,以首都羅馬為界,分為北方和南方,南北兩地的生活習慣、飲食文化乃至語言都有不少差異,但整個國家的氣質是相通的。燦爛的陽光、地中海蔚藍的海水、眼花繚亂的美食和天生樂觀的性格,造就了獨一無二的義大利人。義大利有一句俗語:「每一條街上的教會鐘聲都值得珍愛。」透露出人們對家鄉的深情。
法國
法國地勢的主要特徵是東南高、西北低。 西北部是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的海西區塊,東南部則是以山地高原為主的阿爾卑斯區塊。 兩者的分界線呈一個倒寫的「S」形狀。 平原和丘陵佔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三,其中平原佔三分之二;高原和山地佔其餘的四分之一,其中高原佔五分之一。
星球觀察:法國繼承了基督教的傳統,重視仁愛,同時愛喝酒、愛吃奶酪(葡萄酒、啤酒、奶酪都是中世紀的僧侶發明發展的),從封建時代遺留了一定的工匠精神(雖然不及義大利和日本),愛精益求精,愛集社聚會搞組織。還有從大革命、拿破崙時代流傳下的叛逆、自力更生精神。幾乎所有人都喜歡批評別人加自我批評。這使得法國人很自豪、很傲慢,有一定的凝聚力,同時也能較好地參與民主政治活動(這點隨著電視娛樂化在走下坡路)。
波蘭
波蘭的地勢平坦,此一特色並顯現在國名上。「波蘭」一詞即源於斯拉夫語「Polanie」,意思是居住在平原上的人。歷史上波蘭也因此無險可守,多次被列強瓜分。
波蘭絕大部分地區位于波蘭平原,屬於東歐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173米。僅南部地勢有起伏,有喀爾巴阡山脈和蘇臺德山脈等,最高點海拔2,499米。河流多從南向北流入波羅的海,主要有維斯瓦河和奧得河。波蘭境內還有冰蝕作用形成的9,300多個湖泊,大部分集中在北部,最大湖泊為希尼亞爾德維湖。
星球觀察:波蘭人幾乎全員信奉天主教,波蘭的宗教熱情在現今社會依然十分高漲。波蘭人雖然經常滅國,常常被歐洲崛起的新霸主當做新手村任務胖揍,但是每個波蘭人都覺得自己的祖先挺牛逼,因為歷史上波蘭有過一支戰無不勝的騎兵——波蘭翼騎兵受到過屈辱的民族總會產生極度要強的民族自尊,這支騎兵於是成了波蘭人民魂牽夢縈的強國圖騰。
德國
德國領土三分之一的北部位于波德平原,豐富的水資源由南向北貫穿其中,包括易北河,埃姆斯河,威悉河和奧得河。在與荷蘭接壤的邊境和靠弗裡西海岸周圍有著溼地和沼澤般的地貌。
東北部的梅克倫堡有最後一次冰河時期形成的冰川湖泊。 向南延伸,德國中部覆蓋著大大小小的山丘,有的是火山活動時形成的。萊茵河流經整個德國中部的西側。中部的山地向東向北方向延伸到薩勒河並和捷克接壤的厄爾士山脈相連。
星球觀察:說起德國,有人首先想到製造強國,自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它就憑藉強大的科研製造能力位居世界大國之列;也有人想像德國人都有現代化生產車間一般的大腦,產出謹慎的思考和嚴密的邏輯。冷靜、克制、缺少幽默天分,這些都是貼在德國人身上的標籤。德國人是嚴謹沉悶的,但他們同樣嚮往輕鬆的娛樂。德國人喜歡把工作和生活分開,若想窺見他們冰冷外殼下的真實內心,需要時間的沉澱。
埃及
埃及疆域橫跨亞、非兩洲,當中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另外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埃及有著獨特的地緣位置:在陸路上,它連接亞、非兩洲;在海路上,透過蘇伊士運河及紅海亦連接了地中海及印度洋。所以有歷史紀錄以來,埃及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埃及全境有95%為沙漠。最高峰凱薩琳山海拔2,629米。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從南到北流貫全境,境內長1350千米,兩岸形成寬約3—16千米的狹長河谷,並在首都開羅以北形成2.4萬平方千米的三角洲。這兩岸的河谷及三角洲地帶,雖然只佔埃及全國總面積的4%,但卻是埃及99%的人口聚居所在。
星球觀察:首先,埃及是一個文明古國,埃及擁有燦爛的文明和歷史,這片土地上的人群不止一次遭遇滅絕性屠殺,和早期的埃及人已經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甚至很多埃及人自己也並不以自己這些歷史為榮,因為他們知道那些東西只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但是創造那些東西的人與自己無關。埃及重要的戰略地位,東西扼守兩大洋,南北控制三大洲,世界再無一個國家擁有如此地位。說埃及是世界島的中心都不為過。但是如此多的優勢,也就註定它無法崛起成為一個強權國家,現代崛起的強權國家基本都在邊沿地帶,如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日本等等,埃及如果有崛起的苗頭,會被世界各大強國聯手撲滅。畢竟誰都不會允許舞臺中間出現一個新對手。
瑞士
瑞士全國地形高峻,以山地為主,全境分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佔總面積的60%,其國境幾乎全在阿爾卑斯山脈中)、西北部的汝拉山脈(佔10%)、中部高原(佔30%)三個自然地形區。 高山與湖泊很多,耕地極少。 多冰川侵蝕地貌。 瑞士享有「歐洲屋脊」之稱,也就是因為阿爾卑斯山橫貫全境,地勢高峻。
星球觀察:在地圖上我們會看到瑞士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現實中面積也是非常的狹小。但是,瑞士卻是一個非常有錢的國家,不過瑞士給人的感覺除了有錢之外還有獨特的歐洲風味。那些乾淨整潔的街道不僅充斥著現代化的氣息還有一股歐洲中世紀的城市風格,瑞士軍隊的規模是世界人均比例最高的國家,其武器也是不斷翻新,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武器。每年瑞士在軍費方面的支出就超過了55億美元。同樣是世界最昂貴的軍隊之一。這個國家所有男子,每隔兩年就要抽出三個星期的時間去部隊服役,接受各種軍事訓練。俗話說,窮山惡水出刁民,歷史上窮困的瑞士就一直是僱傭軍的產出地,這裡的人都特別能打仗。作戰勇猛,以及山地縱橫的地理優勢,讓瑞士很少遭到外敵的入侵。
印度
印度地理極為多種多樣,地貌從頂上蓋雪的山脈到沙漠,平原,丘陵和高原。氣候從最南方的赤道氣候,到喜馬拉雅山脈的苔原氣候。印度從岡瓦那大陸中的印度-澳大利亞板塊中分離並向北移動,來到今日印度板塊的位置,組成了印度次大陸的大部分。印度的大部分國土都位於印度洋上的半島上,西南是阿拉伯海,東南是孟加拉灣,具有超過7000公裡的漫長海岸線。
星球觀察:作為全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近年來「印度崛起」的觀點一直不絕於耳。儘管印度長期以來被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但實在印度從來不存單一種族、單一宗教、單一文明、單一國家,它只是一個充滿了複雜性和多樣性的一塊區域。印度重宗教而輕政治,整個社會的傾向是過度強調宗教生活。同時種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王權的發展。導致人們缺乏對大一統王權和國家的興趣,種姓制度也不利於大一統王權的出現。這使得印度很少能夠誕生出強大的國家,直到近代英國殖民者把印度這個區域統一而形成一個國家,但這是外在力量的幹涉,國家沒有實質上的凝聚力。印度獨立後,謀求在亞洲南部的區域主導地位,後來妄圖染指我國藏南地區,吃了一鼻子灰,一直到現在耿耿於懷。今年又因為疫情影響,為了轉移國內矛盾,頻頻在我國邊界惹事,以此激發其國民愛國情緒,從而穩固國內政治。
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三維立體地圖
約1.35億年前,岡瓦那超大陸解體,馬達加斯加、南極和印度陸塊與非洲—南美陸塊分離。馬達加斯加之後又在約8800萬年前與印度分離,島上的動植物因此得以在相對隔離的自然條件下演化。
馬達加斯加島雄踞於印度洋的萬頃波濤之上,有世界「第八大洲」之稱。這稱 號主要不是來源其大,世界上比它大的島嶼還有三座,而是來源於它得天獨厚的自 然環境、世間獨有的人文風俗和傲然獨存的珍稀動植物。
馬達加斯加島的地形共分五種:中部為海拔1000-2000米的中央高原地區,錯落分布著平原、山丘、群山和盆地;東部為寬度25-100公裡起伏不平的山坡地形;西部為平原和高原地區,地形起伏較緩;南部主要是平原,地形較為平緩;北部以盆地為主,地形複雜,系火山及喀斯特地貌,察臘塔納山海拔2876米,為全國最高峰。
星球觀察:馬達加斯加的地理位置和英國是非常類似的,但它太過貧窮落後了,原因是為何?無法融入當地的民族馬達加斯加的主要人種是黃種人,而在非洲大部分國家都是以黑種人為主的,因為膚色的不同,受到了當地黑種人的排斥,當地的黑人國家自然是無法接納馬達加斯加的,缺乏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僅靠自身的力量是無法發展起來的。
自身太過弱小從地理位置來說確實限制了它與外界的交流,消息閉塞無法與國際保持同步。而且馬達加斯加還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在被法國統治期間僅有的礦產資源也被洗劫一空,在獲得獨立之後,國內政權又混亂不堪,這對於本就弱小的馬達加斯加無疑是雪上加霜,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國內才算穩定下來。
馬達加斯加在經過自身的努力之後,雖然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還是沒有恢復到戰前的水平。不過馬達加斯加也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那就是大力發展旅遊業取得不錯的成績,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馬達加斯加也能擺脫落後
泰國
泰國三維立體地圖
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南連馬來半島。東西皆面海:東臨泰國灣,西枕安達曼海。總面積514,000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2,23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3,219千米。與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和緬甸接壤。
泰國三維立體地圖
從地形上劃分為四個自然區域:北部山區叢林、中部平原的廣闊稻田、東北部高原的半乾旱農田,以及南部半島的熱帶島嶼和較長的海岸線。國境大部分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原。地形多變,可分為西﹑中﹑東﹑南四個部分。
泰國三維立體地圖
星球觀察:說起泰國,一般人想到的無非是燈紅酒綠的夜生活,以及全球聞名的人妖。是個不發達國家,貧窮落後不說,還時不時要鬧出些暴力恐怖事件。但是,從政治方面來看:泰國政局不穩,尤其是今年。國王雖然沒有實權,但是是絕對的精神領袖。軍隊是為了自身利益而效忠國王的。因為國王擁有土地和很多資產。而且絕大部分是壟斷。名義上是民主主義國家,其實體制沒變。社會依然是分為國王-官員-中層-低層。其中,大量華裔,華僑都是中層。而泰國的統一國家認同,是建立在宗教體系和王室道統之上。宗教或是王室道統,要打造一個具體化的高度集權政治體制,會有些力不從心。作為中南半島乃至東南亞的地緣核心,泰國內政不可避免的引發各方勢力的興趣。在外部勢力,尤其是大國勢力角逐於此的情況下,泰國內部勢力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影響,產生分裂。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 大陸自西向東可明顯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寬廣平坦的高原,中部平原區稱為「大自流盆地」,東部山地稱為大分水嶺地區. 地勢總起來說:東西高,中部低。
星球觀察:經濟政治上,澳洲一直玩平衡木,經濟靠左,政治靠右。一邊努力蹭中國經濟增長順風車,一邊政治站隊跟緊燈塔。沒有什麼自己的政治追求,軍事上也完全協助美國,充當美國制約我國的打手,被美國賣了都幫著數錢。而且文化上同為盎格魯撒克遜國家,英國鄙視美國,美國鄙視加拿大,北半球一起鄙視澳洲,澳大利亞自己還要鄙視紐西蘭。最後,澳大利亞就是一個最適合居住的國家。
土耳其
土耳其處於歐亞連接處的重要地理位置,陸地總面積達780,576平方公裡,略小於巴基斯坦。
土耳其位於歐洲部分的領土是巴爾幹半島的東色雷斯,其他部分則屬小亞細亞(又稱安那託利亞)。安那託利亞半島形狀大致呈長方形,佔土耳其總面積97%。位於歐洲部分的東色雷斯所佔面積雖然少於3%,卻容納了土耳其10%以上的人口,其中大部分居住在伊斯坦堡。東色雷斯與小亞細亞被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和馬爾馬拉海分開。
星球觀察:近10年來,土耳其在中東非常活躍,屢屢對外發起軍事行動。土耳其的擴張是破壞美國主導的秩序,打破了美國長期對中東局面的控制力。由於面臨經濟壓力,土耳其需要對外取得地緣突破,轉移內部矛盾。當前土耳其國內的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物價上漲,嚴重影響了土耳其的穩定。在外部,美國在中東的勢力收縮造成了大片的真空區,所以土耳其與俄羅斯圍繞美國撤走後留下的遺產大打出手。土耳其面臨沉重的債務,如果和平發展,必然踩入債務陷阱,一蹶不振。所以他們正在竭力突破,尋找機會。
圖片的高程均被放大了,所以不代表真實的水平垂直比例,但是也讓我們更加真實地了解到各個地方的地勢,也是一種別樣的美。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如果覺得本文不錯就點個讚吧!!!
更多地理圖片請關注:星球觀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