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曲奇撩開朋友圈微商亂象:黑作坊藏在網吧內

2020-12-20 IT之家

儘管許某的網紅曲奇黑作坊被聯合執法部門查封、取締了,但對她的生意似乎並沒有造成太大影響,許某將原「chiko」產品名稱更改為「尋夢小鎮」,依然在她的朋友圈和淘寶網銷售時下最流行的網紅曲奇餅乾。今年1月5日,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聯合公安部門,一舉搗毀了這個深藏網吧的曲奇地下黑作坊。

現在一些不法商家盯上了朋友圈,將銷售戰線延伸到了網絡,比如這一來自地下黑作坊的曲奇餅乾,本是「三無食品」,在朋友圈中卻搖身一變成了「網紅食品」,深受網友追捧。有多少這樣的「三無食品」「三無商品」成了「網紅」,受到消費者青睞?網紅曲奇露出了「狐狸尾巴」,或許不過只是撩開了朋友圈售賣商品亂象的一角。

朋友圈售賣商品,消費者在購買前難以看到實物,只能通過經營者發布的信息來了解商品,就算是正常的營銷,經營者打出的商品廣告,也是儘量突出商品的優點,而不會有商家傻到突出商品的缺點,而不法商家更是會推出虛假廣告,吸引消費者消費。比如來自黑作坊的網紅曲奇,在朋友圈中也是顯得很「高大上」,誤導了很多「圈友」,相信有不少人受此「誘惑」,而選擇消費。而在朋友圈購買商品,維權也會很麻煩,比如核實賣家身份信息不易,遇到賣家只收錢不發貨或者出售假貨,也缺乏應對之策等等。另外,相關部門對於商家在朋友圈售賣商品的行為也缺乏監管,這也讓不法商家變得更加猖獗。

所以,消費者對於朋友圈售賣的商品,要能慎重對待,不要輕易購買,就算購買,也要多一些維權意識,如要及時保存相關的聊天記錄和銀行、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憑據,也要及時核實賣家身份。而相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管力度,對於不法商家侵入朋友圈的不法行為,要予以高度重視,加大對不法商家的懲治力度。

相關焦點

  • 這款網紅曲奇餅乾 竟產自於一個藏身網吧的黑作坊
    (原標題:火遍朋友圈的網紅曲奇餅乾,竟然產自於杭州一個藏身網吧的黑作坊……)
  • 網紅曲奇產自黑作坊?CHIKO曲奇創始人回應
    網紅曲奇產自黑作坊?CHIKO曲奇創始人回應來源:聯商網2017-02-10 21:11聯商網消息:一直風靡網絡的「網紅曲奇」CHIKO近日遇到了問題。2月8日消息,據杭州媒體報導,有外省消費者向杭州市下沙開發區市場管理分局反映稱,在下沙一網吧內發現名為「CHIKO曲奇」的生產黑作坊。
  • 杭州chiko曲奇黑作坊事件再調查
    許菁菁在朋友圈曬一天的發貨量 (圖片由代理商提供),首次獨家披露了藏身下沙月雅城某網吧的chiko曲奇黑作坊後,事件迅速發酵,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全國各地近千家新聞媒體紛紛轉載或跟進報導。共2頁 [1] [2] 下一頁  第1頁第2頁涉嫌無證生產 冒充QS食品認證 風靡全國的網紅曲奇產自地下黑作坊
  • 評論:「微商」亂象並非無法可治
    最近關於「微商亂象」的報導逐漸多了起來,大量媒體曝微商「瘋狂的面膜」:多雜牌,利潤達數十倍,消費者難以維權,銷售手段類似傳銷等等,媒體呼籲,實現「微商」規範有序而非野蠻生長,避免朋友圈成為三無產品、傳銷的「法外之地」,已成為擺在社會和有關部門面前的重要考題。
  • 微商立法 朋友圈「買賣」有規矩管了
    這兩天,朋友圈裡的微商們極其活躍,因為「微商立法」了。隨著6月19日國家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確將微商納入監管範圍之中,不僅讓原本處於灰色地帶的微商行業得到「正名」,更讓消費者未來的微商消費之路有法可依。拐點:微商納入法律監管《消費日報》記者了解到,作為一部與網際網路電商息息相關的法律草案,電子商務法草案三審稿第十條明確,電子商務經營者,是指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
  • 今年起電商法落地 你朋友圈的代購微商還好嗎?
    2019年元旦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實施,以往靠「人肉」通關帶貨的微商們,都將成為電商經營者中的一員,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履行納稅義務。為了規避風險,一些代購暫時關閉了朋友圈,而更多的代購微商轉入「地下」,在朋友圈啟用限流、降權,甚至變身文案高手、靈魂畫師。
  • 微商如何一場活動引爆整個朋友圈?
    如今作為自媒體飛速發展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有屬於一個獨立的自媒體社交圈,眾所周知微信好友的上限是5000人,那麼當你擁有5000人的粉絲團隊時候,你就該想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做,才能引爆這5000人的微信好友,在朋友圈活動上,不得不說的就是微商開發的淋漓盡致,不過樹有參差不齊,活動也有好壞之分
  • 微商亂象:「三無」減肥藥橫行 價格虛高
    這並非個例,在微商渠道,違規宣傳「減肥」功效的普通食品層出不窮。與隨便果相似的梅子類食品,就有「清淨果」、「淨顏梅」、「纖體梅」和「酵素梅」等,它們大多標榜著「清腸」、「排毒」、「減肥」等功效。  而除了違規宣傳,流通在微商渠道的「三無」減肥藥被查處消息也在各地頻現。今年6~8月,就有濟南、南京、湖州及嘉善等地被報導出微商銷售假減肥藥事件。
  • 朋友圈買到三無產品零食 微商套路多小心中招
    重慶商報記者日前就此對消費者、微商群體、電子商務專家進行了採訪,對微商銷售亂象以及未來可能存在的執法難點等內容進行了調查梳理。由於價格實惠,胡琴加了這名微商的微信號。胡琴翻看這名微商的朋友圈,發現這名微商竟然是自己大學的學妹,由此,胡琴對這名微商產生了莫名的信任感。「當時翻了她的朋友圈,的確是學生,也的確不是每天都在發廣告,覺得很誠實。」胡琴說,自己遂從這名微商處購買了幾瓶某品牌防曬霜。結果收貨後一查詢對比,發現和正品的區別很大。
  • 問題微商倆月造出一款「朋友圈」面膜
    如果沒有有效的管理和引導,微商將難以走上正軌。  微商之始  「網紅」攜三無產品引爆朋友圈  說到朋友圈微商,90後「網紅」周夢晗最富名氣,她被曝光留學回國後營造「網紅」身份,積累10萬粉絲並售賣面膜,同時也發展下線,自稱年收入近8位數。而她的三無面膜卻讓一些賣家差點毀了容。
  • 揭秘朋友圈「微商代理」:有下家的永遠不會虧
    吳宣稱,下一步的計劃是三年內上市。  微商究竟如何興起?它有怎樣的魔力吸引到如此多的人群參與?是哪些人成為了微商的主力?這究竟是怎樣一個財富神話?  佔領朋友的朋友圈  怎麼讓別人也在朋友圈賣自己的產品?招代理,並且讓代理也招代理,這是命門所在。有組織的代理隊伍的興起,改變了微商的根本形態。
  • 消費- 成本2元減肥果朋友圈賣159元微商賣的產品能信嗎
    隨著微信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便出現了一大波做微商的人,很多人都曾看到一些微商總是在朋友圈發布各種廣告宣傳吧,而近期一起成本2元減肥果朋友圈賣159元的案件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誰想得到成本2元減肥果朋友圈賣159元呢?
  • 朋友圈裡的代購、微商要涼涼了?
    1微商告別野蠻生長,開啟正規軍時代你們或周圍人平時喜歡代購和微商嗎?如今許多人就算自己沒做過代購微商,也會在朋友圈裡看到他們的身影。由於長期刷屏、質量參差不齊等原因,不少人對代購和微商抱有不滿。網上很多人唏噓,做代購和微商的朋友估計要「涼涼」了!2018年8月31日,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規定不論是電商平臺的代購、朋友圈的微商還是網絡直播賣東西的博主,現在都統一有了一個專業名詞稱呼——電子商務經營者。
  • 朋友圈成兜售圈,買東西心裡不踏實 微商有靠譜的嗎?
    作為社交化電商的主要模式,微商的發展引人注目,但也存在門檻低、欠規範、商品質量差等問題。微商的市場到底有多大?社交化電商能走多遠?      「微商泛濫,朋友圈還是社交圈嗎?」   個人做微商,不需要註冊審核,商品的簡介、價格、種類,都是通過朋友圈分享,形成「信息轟炸」。
  • 與微商成為「一家人」 南京同仁堂如何躲過行業亂象?
    旁系的南京同仁堂在被轉讓後幹起了微商,據媒體報導,從2016年11月起,南京同仁堂便與和恩普達成合作,由恩普負責大健康產品的微商代理和經銷。想要追趕微商的潮流,南京同仁堂必然躲不開微商界亂象頻出的「陷阱」。此前,南京同仁堂一度陷入「酵素風波」。據報導,文山的一名女子代學鳳因為吃了微商朋友推薦的「珍嗖啦」減肥產品,導致高燒41度、腹瀉嘔吐。
  • 揭秘朋友圈裡面膜微商:最火月掙5千如今僅幾百元
    調查顯示,朋友圈的交易大多採用微信轉帳和支付寶,很多微商店主用買家秀截圖、轉帳記錄證明自己產品火爆的銷售量,非常常見。事實上,不少是一些微商通過「微信對話自動生成器」、「支付寶、網銀交易記錄截圖生成器」等軟體做出這樣的效果。
  • 2014年最火的是什麼,朋友圈裡的微商賣面膜!
    在2014年年初,微信朋友圈裡售賣的產品還比較多元化,有賣服飾的、賣包包的、賣奶粉的等等,但到了2014年年中,80%的微商都轉而銷售面膜,甚至每10條朋友圈就有3條是面膜。那麼,面膜為何能火爆微商呢?1、需求大。2003年,一個叫美即的品牌橫空出世,把面膜這個護膚概念深入到眾多愛美女士的心裡。此後的10年,面膜行業每年均保持30%左右的瘋狂增長率。
  • 雙11前的微商亂象:繼續以短視頻引流售假,披藥品外衣賣保健品
    雙11前的微商亂象化妝品降價打6.6折,買5盒送1盒;酵素買一送一,買兩盒以上加送手工皂…… 近年成為眾多消費者網購渠道的微商們在「雙十一」來臨之前,紛紛推出促銷活動,幫助代理商讓利消費者。艾瑞諮詢發布的《2017年中國微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微商行業市場交易規模為3287.7億,預計2019年微商規模將近1萬億。由此可見,微商已經成為中國移動電子商務領域的一部分。南都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流行背後,微商行業在高額利潤的驅使、監管的空白、熟人關係等多因素的促成下,存在以保健食品冠以藥品之名、利用短視頻平臺引流假貨在「雙十一」低價促銷等亂象。
  • 被央視點名批評的微商面臨哪些問題?
    摘要: 先是媒體爆料90後「網紅轉戰微商」賣毒面膜致人毀容,接著央視又以新聞播報的方式連發兩篇微商報導,央視稱某微商品牌質量存疑,涉嫌造假,微商大會酷似傳銷。  官媒的介入將微商這一行業以及這個行業的群體推向了風口浪尖,尤其是如火如荼的化妝品美妝業,眾多知名品牌坦言躺著也中槍。一些微信大V,行業大伽紛紛撰文稱央視報導有失偏頗,以偏概全。至於央視的報導合不合理,暫且不予置評,筆者就央視為何否定微商及微商背後的亂象和如何規範闡釋一下自己的看法。  央視為什麼否定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