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要混得好,到底需要有哪些特質?這四點很重要。
1
擁有切實可行的目標和計劃。
切實可行的目標,就是細化到每天都非常好執行的目標。比如,你有個迫切渴望擁有健美身材的目標,給自己制訂了一個「八塊腹肌」的小目標。你開始特別在意體重的變化,並給自己制訂了「長跑」、「減脂」、「增肌」等系列目標。然而,你工作比較忙,並沒有充裕的時間去健身房,偶爾想起來這事兒才去鍛鍊一下。三個月過去了,小目標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實,很多時候的焦慮就是因為目標過於含糊不清,如果能將它分解為一些清晰且切實可行的小目標,你會發現實行起來更加容易。
比如,將「長跑」改為「每天微信步數超過20000步」,是不是更實際?比如,將「減脂」改為「每天控制飲食,熱量不得超過1000卡」,是不是更容易?再比如,將「增肌」改為「睡前伏地挺身運動50個」,是不是目標更加清晰呢?
工作、學習也是一樣。「一年完成1000萬元的業績」,不如改為「每個周我要見兩個客戶」;「1個月要讀3本書」不如改為「每天我要讀書一個小時」。
一旦有了清晰且切實可行的目標和計劃,你的行動力會更強,你對於這個目標的完成也會更加自信。
2
擁有很強的執行力。
很多人並非沒有志向,不是沒有夢想,對未來也不是沒有規劃,甚至規劃地還挺不錯。
但是,苦於執行力太差,總是只停留在發狠和計劃的階段,沒有付諸實際的行動。
正因為如此,再大的志向也成了笑話,再好的計劃,也只是水中月,鏡中花罷了。
有句話說得好:三流的點子加一流的執行力,永遠比一流的點子加三流的執行力更好。
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事是一點點做起來的,執行力越強的人,往往才是真正努力的人,也只有這樣,才能跑在別人的前面。
一個執行力強的人,遇到困難時,不輕言放棄。
曾看過《致加西亞的一封信》這本書,內容其實很簡單,講了這麼一個小故事:
美國與西班牙的戰爭打響,此時的古巴人民也在為擺脫西班牙統治而戰鬥,美國總統急切地希望得到相關情報,所以需要立即與起義軍的首領加西亞將軍取得聯繫。
但是問題來了,加西亞將軍在古巴叢林的深山裡,沒有人知道他確切的藏身地點。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情報局局長向總統推薦了一位年輕的陸軍中尉羅文。
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羅文,長途跋涉,穿過槍林彈雨,躲過明查暗檢,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將信交給了加西亞,完成了任務。
不管難度有多大,有多艱難,堅決完成任務,這是一名優秀軍人身上最為顯著的特質,總結起來就四個字:執行力強。
其實,不管什麼身份,執行力強的人都有這樣的特質,不會在困難面前輕易退縮,一旦有了目標後,堅決執行到底。
這樣的人,往往才能成就一番作為。
優秀與平庸,就是看誰對自己更狠,對目標的完成更有毅力和決心,執行力更好。
我們總是說工資是老闆給的,其實工資是自己給自己的,你什麼樣的表現,就拿什麼樣的工資。
優秀的員工,一般都有很強的執行力,會有強烈的責任感,內動力很強,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自動自發,不用人盯著。
其實,這種道理聯繫到個人成長方面也是如此。
很多人都是如此,雖然有著清晰的目標和計劃,但卻懶得去行動,執行能力幾乎為零,甚至在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依然如此。
很多時候,當我們真正重視起來時,結果會完全不一樣。
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較好的人生,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執行力,別總是拖拖拉拉,別總是想太多,做得太少,別總是那麼不自律。
計劃再美好,想法再多,但如果沒有很強的執行力,只想不幹,那也是白搭。
考慮好了就去做,遲遲不開始行動,只會更來不及,只會永遠沒有機會。
優秀的人,那些混得好的人,往往都擁有很強的執行力,他們寧可在行動中被打倒,也不會選擇在等待中被拖死。
所有的路,都是走出來的;所有的事,都是幹出來的。
沒有很好的執行力,你的人生就會與優秀絕緣。
3
擁有強大的內心。
人生多數時候,都是痛並快樂著。前進的道路不只是有鮮花和掌聲,還有挫折和流言。
真正強大的人,不會隨波逐流,不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看低自己。他們總能不斷地吸收光和熱,熠熠生輝、永不疲倦地探索新的方向和目標。
不管遇到多難的處境,從不輕言放棄,不低頭妥協。
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一種品質,也是優秀的人必備特質之一。
不少人遇到困難就退縮,打退堂鼓;遇到令其難堪、不爽的人和事,就選擇迴避和遠離。
你可以有這樣的選擇,但這種選擇的結果,往往會讓你錯失很多,和成功無緣。
沒有遇到挫折,永遠不會懂得自己的力量有多大。
你覺得自己遇到了黑暗,就再熬一熬,堅強一點,黎明總在前方,你要撐到那個時候。
如果你自己都放棄了,自己都不夠堅強,誰替你堅強呢?
生活很難,人生不易,堅韌一點,唯有如此,你才能苦盡甘來,否則只會一直在苦海裡沉淪。
沒有人會為你的痛苦買單,心情是自己的,時刻提醒自己:笑一笑,沒什麼大不了。
那些愛笑的人並非沒有痛苦,只不過他們善於把不快樂推一推,好好享受當下。
無論如何,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
每個人都如同被咬過的蘋果,沒有完美無缺的,更沒有完好無損的。
欣賞自己,也欣賞別人,取長補短。
即使你只是一個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人,那你也可以是一個充滿愛心、充滿自信的普通人。
不要刻意去追求不屬於你的,不要陷入迷茫計較過去。沒有路可以重走,也沒有人能夠重來。
如果有緣,錯過了還會重來;如果無緣,相遇了也會離開。
生活總不完美,有辛酸的淚,有失足的悔,有幽深的怨,有抱憾的恨。
學會淡視那些不完美,放大那些可能的完美。人生才會有新的希望。
凡事太過較真,煩惱無處不在。
寬容自己,寬容他人,心平氣和地工作生活。選擇寬容,不是怯懦,寬容了他人,也寬待了自己。
強大,不是完美,不是沒有弱點,也不是無堅不摧。
強大是一種內在的坦誠,因他的內心足夠開闊,所以能予以自己和別人更多的包容,理解和體諒。真正的強者,會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一切世間的紛繁蕪雜。
4
擁有持續學習的能力。
一個人混得好,或者混得不好,與他的學習能力有很大關係。
學習能力,比學歷更重要。一個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不在於他在學校學到了多少知識,而在於他一生中持續學習的能力。
要想得到不斷進化和成長,便需要我們在學習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那些懂得通過堅持學習為自己不斷賦能的人,哪怕是再普通和平凡的人,最後都有實現逆風翻盤的希望和可能。
人生從來就沒有白吃的苦,也沒有白受的累,你的付出,你的努力,時間都會給你最好的回饋。
哪怕是資歷平平、最不起眼的人,也有機會完成自己的逆襲。
學習能力,並不是指看多少書,而是一種不斷完善自己,強化自己的行為,不讓自己落後於人,不讓自己跟不上節奏。
沒有一個優秀的人,是不愛學習的,是長期不學習的。那些可以稱之為成功人士的人,對學習都有強烈的渴望。
只要你用心觀察,你會發現身邊大多數混得有所成就的人,一定也是那些堅持學習,不斷接觸新知識的人。
巴菲特每天絕大多數的時光,都是獨自一人在自己的書房或者辦公室靜靜地度過的。他每天就坐在那裡閱讀和學習。六十年時間,他從未間斷讀書和學習,這也成就了他今天的偉大業績。
終生閱讀和學習的巴菲特,即使到了古稀之年,還掌管著全世界最大的投資公司,保持著敏銳的大腦和思維,以及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愛。一個人只有堅持終生讀書學習,才能享有隨之而來的成功、榮譽和財富。
巴菲特通過終生學習,達到了現在的高度。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息。」
閱讀是最簡單有效的自我成長方式。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我們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都會慢慢滲透進生命,有的甚至在無形中,悄悄改變著我們的人生。
愛讀書,保持成長的人,配得上世間所有的美好。
有一種人非常高級,就是不斷成長,自我教育的人。
這幾年,不管是《朗讀者》還是《詩詞大會》,再到《主持人大賽》,董卿一次次以她無與倫比的才情讓人嘆為觀止。
有人不禁感慨:一個人怎麼可以優秀成這樣?
董卿曾在接受《環球人物》採訪時說,「我一直保持著每天睡覺之前一小時的閱讀習慣,這幾乎是雷打不動的。我始終相信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給人快樂。」
這是董卿對堅持閱讀和學習的看法。
學習,是所有人可以完成自我蛻變的方式。
不只是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如此,反而那些越厲害的人越懂得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學歷代表過去,學習力才代表未來。
拼到最後才發現,一定是那些能夠持續學習的人才能一直笑到最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