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經典】 | 母親(莫言)

2021-02-19 山東電視生活頻道

今天是大年初二。按傳統年俗,今天要祭財神、回娘家。一年又一年,每年春節家裡最忙的那個人必定是母親,裡裡外外都是母親忙碌的身影!娘在,家就在!

今天「重讀經典」帶來的是莫言的《母親》。此文在《人民日報》2008-01-14第16版上刊登,莫言以樸實無華的語言,為大家呈現出一個偉大的母親形象。

文/莫言

我出生於山東省高密縣一個偏僻落後的鄉村。5歲的時候,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艱難的歲月。生活留給我最初的記憶是母親坐在一棵白花盛開的梨樹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紅色的棒槌,在一塊白色的石頭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綠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濺到母親的胸前,空氣中瀰漫著野菜汁液苦澀的氣味。那棒槌敲打野菜發出的聲音,沉悶而潮溼,讓我的心感到一陣陣地緊縮。

這是一個有聲音、有顏色、有氣味的畫面,是我人生記憶的起點,也是我文學道路的起點。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體來把握生活,來感受事物。儲存在我腦海裡的記憶,都是這樣的有聲音、有顏色、有氣味、有形狀的立體記憶,活生生的綜合性形象。這種感受生活和記憶事物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小說的面貌和特質。這個記憶的畫面中更讓我難以忘卻的是,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當時,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中,勞作最辛苦的是母親,飢餓最嚴重的也是母親。她一邊捶打野菜一邊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這一細節,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義。

我母親沒讀過書,不認識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難,真是難以盡述。戰爭、飢餓、疾病,在那樣的苦難中,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她活下來,是什麼樣的力量使她在飢腸轆轆、疾病纏身時還能歌唱?我在母親生前,一直想跟她談談這個問題,但每次我都感到沒有資格向母親提問。有一段時間,村子裡連續自殺了幾個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種巨大的恐懼。那時候我們家正是最艱難的時刻,父親被人誣陷,家裡存糧無多,母親舊病復發,無錢醫治。我總是擔心母親走上自尋短見的絕路。每當我下工歸來時,一進門就要大聲喊叫,只有聽到母親的回答時,心中才感到一塊石頭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來已是傍晚,母親沒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欄、磨房、廁所裡去尋找,都沒有母親的蹤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不由地大聲哭起來。這時,母親從外邊走了進來。母親對我的哭泣非常不滿,她認為一個人尤其是男人不應該隨便哭泣。她追問我為什麼哭。我含糊其詞,不敢對她說出我的擔憂。母親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對我說:孩子,放心吧,閻王爺不叫我是不會去的!

母親的話雖然腔調不高,但使我陡然獲得了一種安全感和對於未來的希望。多少年後,當我回憶起母親這句話時,心中更是充滿了感動,這是一個母親對她的憂心忡忡的兒子做出的莊嚴承諾。活下去,無論多麼艱難也要活下去!現在,儘管母親已經被閻王爺叫去了,但母親這句話裡所包含著的面對苦難掙扎著活下去的勇氣,將永遠伴隨著我,激勵著我。

我曾經從電視上看到過一個讓我終生難忘的畫面:以色列重炮轟擊貝魯特後,滾滾的硝煙尚未散去,一個面容憔悴、身上沾滿泥土的老太太便從屋子裡搬出一個小箱子,箱子裡盛著幾根碧綠的黃瓜和幾根碧綠的芹菜。她站在路邊叫賣蔬菜。當記者把攝像機對準她時,她高高地舉起拳頭,嗓音嘶啞但異常堅定地說: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即使吃這裡的沙土,我們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話讓我感到驚心動魄,女人、母親、土地、生命,這些偉大的概念在我腦海中翻騰著,使我感到了一種不可消滅的精神力量,這種即使吃著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類歷盡劫難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證。這種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學的靈魂。

在那些飢餓的歲月裡,我看到了許多因為飢餓而喪失了人格尊嚴的情景,譬如為了得到一塊豆餅,一群孩子圍著村裡的糧食保管員學狗叫。保管員說,誰學得最像,豆餅就賞賜給誰。我也是那些學狗叫的孩子中的一個。大家都學得很像。保管員便把那塊豆餅遠遠地擲了出去,孩子們蜂擁而上搶奪那塊豆餅。這情景被我父親看到眼裡。回家後,父親嚴厲地批評了我。爺爺也嚴厲地批評了我。爺爺對我說:嘴巴就是一個過道,無論是山珍海味,還是草根樹皮,吃到肚子裡都是一樣的,何必為了一塊豆餅而學狗叫呢?人應該有骨氣!他們的話,當時並不能說服我,因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樹皮吃到肚子裡並不一樣!但我也感到了他們的話裡有一種尊嚴,這是人的尊嚴,也是人的風度。人,不能像狗一樣活著。

我的母親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難,不屈不撓地活下去;我的父親和爺爺又教育我人要有尊嚴地活著。他們的教育,儘管我當時並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獲得了一種面臨重大事件時做出判斷的價值標準。

飢餓的歲月使我體驗和洞察了人性的複雜和單純,使我認識到了人性的最低標準,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質的某些方面,許多年後,當我拿起筆來寫作的時候,這些體驗,就成了我的寶貴資源,我的小說裡之所以有那麼多嚴酷的現實描寫和對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與過去的生活經驗密不可分的。當然,在揭示社會黑暗和剖析人性殘忍時,我也沒有忘記人性中高貴的有尊嚴的一面,因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許多像他們一樣的人,為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這些普通人身上的寶貴品質,是一個民族能夠在苦難中不墮落的根本保障。

編輯:Smile

山東電視生活頻道 微指尖出品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鎖定山東電視生活頻道!


相關焦點

  • 《重讀八十年代》⑦ | 是什麼成就了莫言?
    領讀 | 艾林今天,我們繼續閱讀朱偉的《重讀八十年代》。昨天,我們一起了解了外表細膩、內在強大的作家王安憶。她總是像一名優秀的馬拉松選手那樣,憑藉著出色的耐力和努力不斷超越自己。
  • 莫言:我的母親
    在莫言的記憶裡,有許多關於母親的故事。
  • 莫言首度詳解諾獎後新作:靈感來自母親講的故事
    1、我在第一稿的時候曾把這個故事寫成了一個類似於《白蛇傳》的神話故事,可越重讀越發覺得這樣寫沒有現代意義。2、我寫詩的過程也很長了,但一直羞於拿出來示人。我用書法作品寫出來的那些打油詩,從來沒敢說是律詩、絕句。3、現在我看到網上哪一個人的一句話流行之後,就會鋪天蓋地仿製出很多類似的句子來,這就是語言的一種強大的繁殖能力。
  • 是怎樣的童年,造就了文壇大師莫言 I 看莫言母親如何影響孩子
    導言: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未來的他是在人生的正軌上努力奮鬥,成為父母的驕傲,還是浪費生命甚至誤入歧途,給父母帶來無盡的煩惱和痛苦,母親的角色對孩子的成長之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看看莫言母親是如何一點一滴地影響了莫言。
  • 莫言: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事,就是母親被人打,但後來我原諒了他
    就好比他在小說《豐乳肥臀》中對母親遭遇的百般放大,讓讀者都"睜不開眼"。其實這個小說裡的母親就是作家莫言對自己母親的懷念,從而根據母親的一些真實經歷增加了虛構的文學手法創作的。那麼生活中真實的莫言母親又是什麼樣的呢?
  • 莫言:母親剛生完孩子,就在雨中頂塊布去收麥子了
    為了追憶和讚美母親,莫言特地寫了一部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咋一看書名,這部小說真有點下三濫,上不了臺面,剛出版也遭到了不少人詬病,甚至是辱罵。可是,仔細看時,我們錯了。莫言在小說裡大篇幅描摹了母親生存的無辜和背後的無依無靠,在動蕩的社會下,母親猶如浮萍,所受苦難,甚至是災難,她都堅強挺過。
  • 重讀經典,是經歷一次「靈魂的壯遊」 | 此刻夜讀
    卡爾維諾說:經典是我們常聽人說,「我在重讀……」而不是「我在閱讀……」的那類書。對於一般的書,漫不經心地讀上一遍即可。幾乎沒有重讀的必要。重讀不僅會浪費個人的精力,而且會遭到同類的嘲笑和譏諷。重讀經典是智者的行為,而對於普通的、平庸的、粗俗的、低劣的書的重讀,幾乎是一種弱智的表現。
  • 莫言:母親做的3件小事,點亮了我的一生,很多人卻不在意
    你知道莫言嗎?看過莫言講的故事嗎?莫言說自己是晚熟的人信不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最新的作品《晚熟的人》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是一本莫言寫給自己的書,也是時隔八年後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的首部作品,莫言自己講述人生的成就主要來自母親3件小事,點亮了莫言的一生。
  • 底層女性的生存悲劇——重讀莫言小說《蛙》
    代孕母親陳眉曾經擁有出眾的容貌,但卻不願以此為資本,仍然在工廠打工掙錢養活自己,後來工廠失火,姐姐因救她而死,她也慘遭毀容,卻得不到應有的治療和補償,回到老家後,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子宮做代孕母親來獲得經濟來源。
  • 莫言談創作:《豐乳肥臀》是因母親去世而作(圖)
    儘管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已經過去了一年,但他仍然處於輿論的風頭浪尖。近日,一直"封口"的他接受了香港《南華早報》的採訪,這是諾獎之後他首次全面吐露心聲———關於榮譽與困擾,關於創作與未來……  莫言本人對很多看起來顯然是「過度解讀」的評論似乎並不介懷,他還是喜歡自己的文學世界,那是他的國。
  • 莫言: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母親被人打…
    作家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有個演講,他首先提到的就是自己的母親,莫言說自己此刻最想念的人就是母親,他遺憾母親不能分享他的榮光。而莫言母親的所作所為卻是寬恕,這就是人格的力量了,也許正是由於有這樣的言傳身教,才有了莫言的文學成就。恨一個人很容易,但寬恕、體諒別人卻非常人可以做到的。「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世如海、人如潮,能夠說出這樣的話的人又能有幾人?
  • 11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創造的經典名句,句句戳心
    當然了,作為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作為中國的高產作家之一,毫無疑問,莫言為人類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財富,也創造了一批經典名言名句。如「日子越久就越舊,越舊就越捨不得丟掉」等等,為了讓喜歡莫言的人們更多的了解其經典名言名句,編者特意精選了其11句經典名句,以供喜歡莫言的人們學習分享!
  • 莫言:母親做的這八件小事點亮了我的一生
    一切的一切,立時被莫言的母親的撼動得幾乎蕩然無存。莫言的母親,正像那個年代的全中國千千萬萬個母親一樣,不識字,沒有讀過書,更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但這並不妨礙讓這位母親成為一名成功的「教育家」。
  • 莫言母親:一個用言行為家族立家風的女人有多重要
    莫言的故事:莫言小時候跟著母親去集體地裡撿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撿麥穗的人紛紛逃跑。莫言的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撿到的麥穗,吹著口哨揚長而去。莫言的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令他終生難忘。
  • 莫言:我記憶中最痛苦的就是母親挨打,直到後來再次偶遇了打人者
    莫言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對於這樣的成就,莫言曾經在頒獎典禮上面直言:母親是自己這個時候最想念的人。這也讓小白想到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一句名言:"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大道至簡,誠哉斯言。
  • 莫言83天就寫完的書:本是頌揚母親,卻被看作是低俗不雅之書
    莫言在寫盡家鄉一草一木之後,他發現應該要寫一篇關於謳歌母親的小說了,在特殊的年代,母親這個偉大的角色為孩子付出了所有。終於,在83天裡,莫言完成了他的這篇小說《豐乳肥臀》,雖有茅盾文學獎,諾獎名號加持的他,在這本書裡還是飽受人們的非議,尤其是他對女人直白的描寫,更讓人們覺得這不是一本謳歌之書,但莫言的初衷,真的是這樣嗎?
  • 每逢佳節倍思親 《母親》莫言
    莫言與父母母親by莫言我出生於山東省高密縣一個偏僻落後的鄉村
  • 「重讀經典·倡行價值閱讀」研討會在長沙舉行
    5月24日上午,「重讀經典·倡行價值閱讀」研討會暨湖南省價值閱讀品牌示範店啟動大會在長沙舉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省文聯主席歐陽斌在會上發言。活動現場展示的圖書。紅網長沙5月24日訊(時刻新聞記者王嫣)價值閱讀,為中國未來而讀。
  • 莫言與故鄉
    為了哺育自己的孩子,母親往往要承擔更大的苦痛。莫言的母親,本名高淑娟,但卻連使用自己名字的機會都沒有,生產隊裡的記工冊上一直寫的是管高氏。在母親兩歲時,其親生母親就去世了,跟著姑母長大。17歲時嫁到管家,她身材矮小,纏著小腳,體重只有七八十斤,卻要承受繁重的體力勞動。
  • 莫言兄長憶往事:莫言第一學歷僅小學五年級肄業
    91歲的老父親告誡我們弟兄:「謨業(莫言)沒得這個獎,和大家一樣高;得了這個獎,就應該比別人矮半頭。 」我理解老人的意思,是讓我們更謙虛,做人更低調。所以,今天我是抱著「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的心態來寫此文的。我準備從齊文化的角度,談一談莫言以民間的立場對中國文學經典從《詩經》到魯迅的傳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