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可以發現約為3萬左右聽障新生兒。還有6~8萬患有遲發性耳聾的患兒被發現。耳聾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認知和交流能力,同時也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了嚴重的負擔。
新生兒中每1000人中就有3個是重度以上的先天性耳聾,而就算是正常人群也有5%的耳聾基因攜帶率。此外,兒童中存在藥物性致聾基因攜帶者,一旦接觸此類藥物,極易致聾。
兒童用藥應格外謹慎
氨基糖甙類藥物具有耳毒性
藥物性耳聾臨床表現不一,除耳聾外,可伴有耳鳴、耳悶、眩暈、共濟失調等,伴隨症狀可先於或後於耳聾出現,由此導致的聽力損失程度差異很大,重者可致全聾。至今已有18類100多種藥物被證實對聽力有影響,每一類致聾藥物機理不盡相同,有些藥物導致的耳聾一旦形成,則是永久性損害。藥物性耳聾一般為雙側、永久性耳聾,往往是不可逆的。
其中主要是氨基糖甙類藥物,比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這些抗生素類藥物之所以會造成兒童耳聾,是因為它們具有耳毒性,容易對兒童的聽覺神經系統造成傷害。專家建議,兒童用藥應格外謹慎,原則上不使用有明確耳毒性的氨基糖甙類藥物。
全面保護孩子聽力健康
從耳聾基因檢測開始
線粒體DNAA1555G基因:線粒體DNA A1555G基因突變與氨基糖甙類藥物引起的藥物性耳聾關係密切。
GJB2基因:GJB2基因和先天性聾有著密切關係,中國先天性聾患者中攜帶有GJB2基因突變的約佔20%。
PDS基因:PDS基因突變可以導致大前庭水管症候群。
GJB3基因:相對較少。
上述四種基因引起的耳聾約佔整個遺傳性耳聾的80%。進行這四種基因的檢測,可以明確大部分遺傳性耳聾的原因。
對於藥物中毒性耳聾,至今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唯一的辦法就是要預防,要做到:早發現, 早診斷, 早預防!
耳聾基因篩查的意義不僅在於可及早發現遺傳因素的先天性聾兒,及早採取幹預和康復措施,而且通過耳聾基因篩查,可以發現潛在的藥物性耳聾患兒,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和預警攜帶藥物性耳聾敏感基因的個體。
基因檢測報告上都會註明了哪些藥物要禁用或慎用,給予明確和針對性的用藥指導和提示,家長在帶孩子看病時,即可將檢測報告出示給醫生,避免藥物性致聾的悲劇。
了解更多基因檢測知識及服務請關注公眾號:安潤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