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在學習這方面用心,在孩子的性格培養方面,家長也是下了很多的功夫。
尤其是近幾年來,給孩子孩子報口才班,小主持人班的家長越來越多了,因為想要讓孩子性格自信一些,有好的表達能力,邏輯好一些。
表達能力其實尤其是對幼兒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語言表達能力被認為是現代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表達能力是豐富知識、發展智能最重要的工具。是學習文字的基礎。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無論是認識事物,思考問題、提出問題,都是需要藉助語言的。而且表達語言發展得好的孩子,進入小學以後,在識字、造句、寫文章等各方面都進步得比較快。
表達能力是孩子性格養成的基石
孩子在嬰兒時期,因為無法用語言表達,所以只能用肢體以及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並且得到了父母的回應,所以孩子長大之後,即使可以用語言來表達,所以還是會更傾向於用肢體語言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所以孩子開心的時候會手舞足蹈,難過生氣的時候會咬人、打人、摔東西、大哭大鬧。
但是如果孩子一直維持這樣的表達習慣的話,一生氣就打人、哭鬧,那麼孩子的性格也會隨著習慣逐漸養成,像是一個「小霸王」,性格易燃易爆炸。
那麼擁有這樣性格的孩子是無法適應這個社會的,不用等到長大,上了幼兒園孩子就會嘗到很多苦頭。
沒有小朋友會喜歡一生氣就打人的孩子做朋友的。更何況孩子難過了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只能大哭;被誤會了的時候也不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只能將生氣、鬱悶、憤怒等心情和眼淚一起落到肚子裡。
自身表達能力不好,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也只是有害無益。
所以當家長發現自家孩子總是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那麼就是家長應該及時補救,幫助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時候了。
那麼很好用的一個方法就是「4T溝通法」。
1、Turn off 關掉數字設備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動畫片是要有的,但是家長一定要控制好孩子看的時間。
不僅僅是對孩子的視力有傷害,對孩子的專注力、表達能力都有很大的傷害。動畫片有著非常強大的吸引力,以至於孩子的全部心思都在上面,那麼就會忽視生活中的聲音,孩子和家長之間的互動就會大大減少。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是從互動汲取的,孩子和動畫片之間是沒有互動的。
所以家裡孩子在3歲以下,不要讓讓他看電視超過2次,每次不要超過15分鐘。3歲以後也一天也不要超過30分鐘,而且這30分鐘還要分階段讓他看。
2、Tune in 和孩子共同注意聲音並回應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應該是從和孩子會說話的時候開始培養,孩子在不會開口說話之前,也是在一直吸收外界刺激的。
所以從小家長就應該去和孩子交流,積極回應孩子發出的咿咿呀呀聲,以及跟孩子說話。遇到好玩有趣的東西都可以給孩子講解。只要孩子思路跟著大人走了,就算成功了。
3、Talk more 和孩子多溝通
陪著孩子不能等於和孩子溝通。有多少家長說是陪孩子,其實就是孩子在一旁玩玩具,大人在一旁玩手機。
多和孩子溝通,孩子才能反過來受到家長的影響愛上表達愛說話,以及知道應該如何表達他自己的情緒。
所以說,父母是不愛說話,不愛表達的人,那麼在這個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定要比愛說話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差的。
4、Take turns 和孩子輪流談話
家長多和孩子玩語言類的遊戲,以及陪孩子玩兒孩子都愛玩的角色扮演,扮演警察和小偷,醫生和病人,讓孩子去表達他的角色的心理活動、或者是和孩子看完繪本之後,很有儀式感的去扮演其中的人物。
以及平時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及時幫助孩子用語言來表達出來,讓他知道,用語言是比用肢體用哭鬧更好的表達方式,更容易讓別人知道自己想要表達什麼。
推薦一套繪本《寶寶情商管理—愛上表達系列繪本》,一套8冊,共8個主題,教會孩子面對不同的情緒,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讓孩子學會不哭清清楚楚的、不急躁、不害羞、不生氣、不任性的表達自己想法。以及讓孩子學會 專心傾聽別人不插嘴,以及可以很得體的說一些話,比如學會分享學會說謝謝等。
因為故事內容非常貼合日常生活,而且圖案色彩非常鮮豔,所以孩子很容易沉浸在其中,然後模仿繪本中主人公,從而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